糍粑,有些地方也叫年糕、粑糍。用糯米制作而成,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在南方许多地区,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春节期间和春节之后食用。具体可以看看排行榜大全带来的介绍。

全文目录

1、糍粑为什么叫糍粑

2、糍粑还有别的名字吗

3、糍粑一定要油炸吗

糍粑为什么叫糍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糍粑还有别的名字吗

糍粑在全国的不同地方叫法不同,尤其是这是中国四川地区的一种特产,在当地呢名字就是非常出名的。另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比如说在国内的北京呀,或者是在其他地方也有这种特产的,当地的人们可能会叫做年糕或者是粘糕之类的。总之名字叫法不同。

糍粑一定要油炸吗

不油炸的话就不好吃,本身就是用油炸出来才好吃。

如果实在不想油炸的话,那要么就用少油煎出来,要么就用水煮,但如果是水煮的话,就不是地方特色了。

糍粑的传说

福州人冬至吃糍粑的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代,福州一个年轻后生上山砍柴,被一“禽母”(雌猩猩)抓走,后来两者生下一个儿子。几年后,男青年思乡心切,一天终于趁着“禽母”外出抱着儿子逃回家去。
幼儿离开了母亲,天天哭闹不停,青年无奈下想起在山上的时候,“禽母”最爱吃他做的糍粑,就做了一些糍粑放在门口。“禽母”闻到糍粑的香味,寻味找来,一家从此团聚。

糍粑是什么意思

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糯米糍粑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小吃,是一种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是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它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深受大家的喜爱,不仅可以食之饱腹,而且非常的好吃。

糍粑是光山农产品的“十宝”之一,已经流传了千年,其制作工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打糍粑是富裕的象征,因为,只有丰年才能有多余的糯米打糍粑,歉年是很少有人打糍粑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一家生活在光山县城,父母都是县一高的教师。那时,亲戚朋友之间走动拜访,尤其是春节期间拜年,最常送的礼物就是糍粑。父母的学生或者朋友来访,也经常会带些糍粑给我们。

糍粑的外观呈白色长方形,一般被切成和A4纸的一半那么大,厚度大约有2—3公分的样子。糍粑久放易干裂发霉,因此一般都是在清水中保存。我记得那时家里专门备有一口小水缸来存放糍粑。

缸中添加清水,把糍粑没入清水之中,存放时不要叠加,最好散开,清水每隔一两天需要更换一次,这样糍粑的表面就不会开裂,也能使糍粑保持原有的味道,否则糍粑就会发粘发臭,那样就不能吃了。

因此,我经常看到母亲检查那口小水缸里存放的糍粑,她每次都像盘点一样,一块块翻开来检查,如果没问题,就换水继续存放,一般能够存放几个月。

糍粑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可烤,可煮,可煎,可炸……,不同做法入口的风味不太一样。不管是什么吃法,做好后要趁热吃,咬上一口感觉松软可口,有点粘牙,还有一股糯米的香味,如果能蘸着白糖来吃,味道则更佳。

如果糍粑做好久放不吃,就会变冷变硬,再吃口感就不好了。不过糍粑一次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利于消化。

请问,糯米糍和糍粑有什么区别?

糯米糍和糍粑传统意义上是一样的,
虽然糍粑有糯米糍粑、糯玉米糍粑、栋梁糍粑、花糍粑等,
但那些都是创新的做法,不是传统的做法,
而糍粑就是糯米用木制饭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烂,取出揉成一个个大小适度的糍粑团,加糖即可食用。或放入竹箩中滚粘上一层糍粑粉(黄豆炒熟磨成粉,掺入红糖制成)做成的。
而糯米糍是因为糍粑由糯米制成而得名的,在传统意义上是一样的!
但在现今的社会,由于糍粑有了许多创新做法,所以这两个本属于同一种食物的称呼就变得有所不同了,糯米糍是糯米做的糍粑,糍粑则有糯米糍粑、糯玉米糍粑、栋梁糍粑、花糍粑等。

更多“糍粑为什么叫糍粑糍粑一定要油炸吗”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