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精神障碍。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比如说神经衰弱,或者抑郁症,或者强迫症,或者焦虑症之类的。老年人的心理比较的脆弱,一旦受到诸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刺激,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以上所列举的精神障碍。

第二、 觉得自己无用了。

这种情况是十分普遍的,步入老年人的队伍后,他们也顺带退出了职场舞台,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会开始慢慢觉得自己没有用处了。家里不需要他们,社会也不需要他们,他们的存在感开始变得很弱,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一种自我已经毫无价值的心理。

第三、 容易变得脆弱和自卑。

老年人的收入此时已经降低了很多,他们在家里的话语权已经没有那么强大,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后辈们的指责或者不理解,甚至是轻视。这个时候的老年人就容易变得脆弱、敏感起来,有的严重一点的话,可能会变得自卑。

第四、 严重的孤独感。

有的老年人自己一个人住,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又过世了,这个时候的他们会显得非常的孤独。在很少跟外人沟通的情况下,他们在自我的世界中会越来越封闭起来。

哪些因素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

老人退休后都会有一种心理落差感,年纪大了害怕疾病缠身、害怕老年痴呆,也会被抑郁症盯上。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哪些因素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
(1) 社会地位的变化

由于离退休后,人走茶凉,社会地位改变可带来失落感,加上家庭纠纷、经济拮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因素刺激,可使一些老人产生种种心理变化,出现孤独感、自卑感、丧失感、抑郁、烦躁、绝望等不良情绪。

(2) 家庭与人际关系冲突

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对老年人会产生很大影响,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所引发的矛盾等,特别是帮子女带孙辈的老年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隔代宠”,隔代带孩子,老人会特别宠爱,也会特别小心,心理压力很大。一些如孙子磕磕碰碰、不好好吃饭等小问题,在孩子父母眼里都是小事,但爷爷奶奶会把它看成特别大的事,看到孙子没吃好饭,都会感到自责难受。且老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随增龄而变弱变差,因离开故乡带孙子,身边缺乏老朋友,加上平时子女上班,会让他们的心理倍感孤独,尤其是当与老伴两地分居时,这种孤独感更为强烈。

(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高、对未来充满信心、事业心强等,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推迟心理老化。

(4) 营养状况

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老年人同样需要充足的营养补充,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老年人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脑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更高。当老年人营养不足时,常会出现精神不振、乏力、 记忆力 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障碍

(5) 生理功能减退和各种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表现出一定的老化现象,皮肤弹性减退,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运动能力降低;脑细胞会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某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会使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脑功能减退,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再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
老年期的自我心理保健与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老年健康的主题。退休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实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可从下面几点做起。

(1) 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科学用脑

退休后步入第二人生,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进入老年需要更新观念,老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需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知识。另外,“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老年人还应该更新自己的电脑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上网、微信等新的交往方式。

(2) 多参加社会活动,重新适应社会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退休后可多参加社会活动,助人为乐,发挥“余热”。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时,最需要朋友的关照和帮助,当老年人感到郁闷不适时,可走出家门,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谈心,一吐心中的不快。

(3) 多运动,多听音乐,多阅读

运动、音乐均有益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在音乐里不仅可享受到一种美的艺术,而且可陶冶情操,使自己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气;且多阅读幽默笑话故事,它有利于驱走烦恼,消除心理疲劳,因为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一笑解千愁。

(4) 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

乐观、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剂。日常生活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等不如意之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接纳和宽容是最明智的选择。宽容别人实际上是保护自己的首选方法,当我们苛求别人、斤斤计较时,心身均处于一种紧张应激状态,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久之甚至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5) 培养各种爱好

培养棋琴书画或养花养鸟等各种业余爱好。老年人闲时可在阳台上种花养草,浇浇水,以花为伴,观其千姿百态,心旷神怡,乐在其中,这些活动均可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4种情绪困扰老年人
退休后,老人容易出现4种不良情绪。心理上首先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其次是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第三,有些老人还会出现“怀旧心理”,喜欢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最后,老年人还容易产生衰老感。一方面来自身体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另一方面来自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变化,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如退休、与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观上不接受“自己已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也不愿周围的人处处将自己奉为老人。

有的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哪些?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根据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研究,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严重丧失信心。老年人如果失去了生活乐趣,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很可能会导致极度苦恼、懊悔,最终可能会因此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是长期的孤独、郁闷得不到排解与宣泄,等于隐形的“癌症”,容易使人发生代谢紊乱,诱发各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甚至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三是疑神疑鬼。无端怀疑人与事,整日处于应激状态,无端猜想、事事算计、处处提防、心神不安、大脑神经消耗能量大、疲劳衰退,导致心理疾病发生。

四是极度恐惧。老年人害怕患病、死亡、被遗忘、被冷落等,严重的恐惧,可以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基础代谢,打乱人的心跳与呼吸规律,出现思维紊乱,甚至诱发大小便失禁,亦可能出现幻觉。

五是乱发火、乱骂人,因为一点小事,或没有任何事情的前提下,情绪失控、歇斯底里,这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出现极端的异常行为。

六是内心失衡。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伴随着出现,如嫉妒、敌视、怨恨、冷漠、抑郁等,常常处于内心不安的状态,无形中给内心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以上就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希望能对大家所帮助,感谢大家阅读。

独居老人有什么心理问题

独居老人有什么心理问题

一、独居老人的心理

1、心理上首先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2、其次是孤独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随着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若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老年人独居“空巢”,极易产生孤独、被遗弃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顺,不关心,不注重与老人交往,也会使老人感到孤独。此外,若老伴病逝,时间一长则容易产生“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

3、有些老人还会出现“怀旧心理”,喜欢留恋过去。他们往往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常常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继而产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日久便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4、变得孤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怪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

二、独居老人心理状态的调整

1、多结交朋友。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朋友和亲人对老人至关重要。英国伦敦大学调查发现,与有正常社交的老人相比,社交少的老人死亡风险高26%。朋友可以提供感情支持,很多不便跟子女、亲戚诉说的苦恼,可以跟朋友说说。人际关系像一张存折,存得越多,享受得越多。所以,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让人际关系存折满满的。平时多跟邻居交流,参加社区活动,笑一笑或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关系。

2、保持原来的兴趣,培养新的爱好。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的退休生活能让老人增寿7.5年。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爱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培养新的爱好。健康的爱好能延缓智力衰退,增强人际交往。比如爱好书画的老人,在家泼墨创作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大脑得到充分运转。平时与画友交流,参加书画协会的活动时,又增加了社会支持,一举多得。

3、付出爱心,打造善的人际网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和善举的'传递是一个圆,送出去的爱早晚会回到自己这里。老人们不妨日行一善,比如晚一点出门买菜,不给上班族的早高峰添堵。遇到同楼的年轻人,给他们一个微笑。打造一个善的关系网,自己也会受益。

4、为退休失去光环做好心理准备。从主角变配角,从忙人变闲人,老人退休后心理落差大,难免会带来心理问题。老人不妨做好心理准备,将退休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有能力的老人可以活到老干到老,比如教师、医生等,退休返聘,发挥余热。但要避免对晚辈、子女干涉指责,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

5、保持乐观情绪、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学会积极地接受,比如空巢老人,会因为无法依赖子女而伤心难过,可以试着接受和面对这种事实,转而依赖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赖的人。并且坚信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心理的痛苦。

6、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寻求医学帮助。如果老人出现严重的情绪、记忆或精神症状,则可能已经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应该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

孤寡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什么?

近年来,孤寡老人心理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不少年轻人都到外地工作了,家里也只留下老人,对他们也缺乏关心,其实这样是很容易引发孤寡老人心理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
1、过度悲伤

孤寡老人心理问题
1、孤寡综合征

老年人孤寡综合征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该症状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缺乏亲人的关爱是导致老年人孤寡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孤寡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由于缺乏子女关爱,更容易使得这些老人大多生活无趣,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欲无望、无趣无助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孤寡老人心理问题

2、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孤寡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现代社会人们的家庭观念转变比较大,尤其是多数年轻夫妇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希望落空,结果就抑郁等不良情绪接踵而来。

3、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调查发现,社群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5%的孤寡老人存在焦虑症状,并且“孤寡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又会发展为抑郁或二者混合状态,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4、孤独

有研究发现,“孤寡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而情感则主要是孤独感,近87%的老人觉得寂寞,这极大地影响了“孤寡老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常见心理病症
1、焦虑症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是其临床特点。

2、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过度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

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孤寡老人应如何调节心理
1、做好思想准备。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陈院士今年74岁了,还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陈院士坦言道,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是会令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因此他建议那些已经退休的空巢老人,如果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做好生活安排。空巢来临后的第一个半年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60~80岁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而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称之为高龄老人,最好是通过社群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

4、正确认识衰老。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5、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更多“老年人容易有哪些心理问题”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