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往的原则,启迪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自我护理的原则。

2、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3、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能够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措施有哪些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加强护理宣教,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原则:

1、交往的原则

2、启迪的原则

3、针对性的原则

4、自我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的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护理心理学研究原则不包括

1、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爱护、主动热情,表情亲切,说话温和,工作耐心细致,有问必答,不与病人争吵。
2、执行医嘱及护理技术操作;注意巡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新入、手术、急、危重病人的处理;负责备血、取血,护送危重病人外出检查。
3、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向家属和病人解释病症的原因、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生活指导、健康教育指导。
4、加强医学及护理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本科室的相关知识,比如,本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防护理,多看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历、治疗经过、疗效及各项化验指标,对本科室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治疗了如指掌,在进行治疗护理查对时,做到心中有数。

心理护理的伦理学三原则包括哪些?

有益的原则、公正的原则

护理心理学研究需遵循的伦理学原则不包括有益的原则、公正的原则。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景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景这个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具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有着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究的独一无二的特色

1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该原则指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临床医学常用的生物学方法、物理学方法等有本质的差别。心理学方法论是护理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护理心理学,从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护士个体,到确定护士群体的职业特征;人研究护理对象的心理状态,到确定其心理反应的共性规律,都必须在心理学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该方法论原则是任何具有心理学属性的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它强调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以揭示各种文化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制约因素,并析出个体心理差异的文化根源。因此,比较文化研究成果多具有较大普遍意义,也便于向实践领域推广、应用。如相关研究表明,东西方女性对乳腺癌根治术的心理反应有显著差异护士所采用的心理调控对策亦截然不同。护理心理学的比较文化研究,强调以下三个原则。(1)侧重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护理心理学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关系人们身心健康的主题。如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应侧重其性格类型的差异,了解其情绪表现、行为方式等特征及其对自身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如A型性格与冠心病关系的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兼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

心理护理的伦理学三原则包括哪些

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行善)原则,公正原则,知情同意原则。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很多时候医疗伤害是不可避免的,想为患者做手术,那必然要给患者创造创口,所以不伤害原则并不是绝对的。不伤害原则其真正意义在于权衡利害之后的“利大于弊”。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动机和意识,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
有利(行善)原则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患者的利益、促进患者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一句话可以总结为把有利于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切实为病人谋利益。
医疗实践中,通常所说的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对患者有利,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促进健康,是狭义的有利原则。广义的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不仅对患者有利,而且有利于医学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群、人类的健康和福利。
尊重原则
这个原则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是指医患双方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考题中都是在强调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践中,对患者的人格尊严及其自主性的尊重。主要表现为医师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保证患者自主、理性的选择诊疗方案。
公正原则
医疗公正是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类似,更强调公正的内容。
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是临床上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也称知情承诺原则。
其基本内容是:临床医师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必须向病人提供包括诊断结论、治疗决策、病情预后及诊治费用等方面真实、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诊疗方案的性质、作用、依据、损伤、风险、不可预测的意外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案及其利弊等信息,使病人或家属经深思熟虑自主作出选择,并以相应方式表达其接受或拒绝此种诊疗方案的意愿和承诺;在得到患方明确承诺后,才可最终确定和实施由其确认的诊治方案。
护理伦理学介绍
护理伦理学是关于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研究护理科学发展中,特别是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之间,以及护理人员与患者、与其他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科学。 护理伦理学对护理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及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有利于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护士解决护理道德难题,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

护理心理学心理保健的四项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又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即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应的最佳心理护理。把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做为一门科学对象来研究,只不过才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往的护理工作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以疾病为中心,多从生理护理方面进行研究,现在看来很片面的。因为人是既有躯体又有精神,既有复杂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整体。人在躯体上患了疾病,心理上必有反应,人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躯体的生理状况也必然有影响。所以,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应当兼顾,应当统一。实际上,早在一百多年前护理学的先驱-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1)就已阐述这一观点。她说:“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但是,由于当时生物医学模式正处于兴旺发达时期,因而护理学渐渐偏离了南丁格尔的思想,把病人当成石块、木头和纸片,当“机器”来维修护理。只是到了近20年,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护理学也与心理学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专门研究心理护理的护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