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防晒相信每个美眉都陌生这个词语,但是对于防晒认识您又真正了解多少,是不是会有理解错误的地方呢?这里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对防晒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

提起防晒的“晒”,许多人认为就是晒太阳,认为防晒就是防阳光。其实生活中需要防晒的地方很多,比如长期在电脑前工作,使用手机频率高,都需要对面部皮肤做一定的防护措施。

误区二

只有在阳光强烈时才需要使用防晒用品。这是把紫外线与阳光等同看待了。其实,阳光中的紫外线,即使在薄雾、阴天和有云层的天气,也照样存在,因此时时都要注意防晒。

误区三

在夏天以外的季节,不需要使用防晒用品。即使在夏天以外的季节,紫外线也会夺走肌肤水分,破坏肌肤组织,因此防晒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功课。

误区四

防晒用品的防晒指数越高,越能提高防晒效果。这是错误的。防晒指数过高的防晒用品容易阻塞毛孔,不利于排汗,造成肌肤过度的负担,故而擦上后会感觉不适,而且不适合天天使用。正确的做法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要求,选用不同防晒指数的用品。

误区五

只需防UVA就够。其实紫外线中不仅黑色素是皮肤晒黑、晒伤的元凶,UVB也是不容忽视的“杀手”,会让皮肤过敏、起斑,因此选择既能防UVA又能防UVB的防晒霜才是最佳防晒品。

误区六

一天只擦一次就足够。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一般的防晒用品防汗程度为30分钟,防水程度为80分钟。如长时间在阳光下,应该隔1小时擦一次。

误区七

防晒是年纪稍长的人才做的事情。其实年轻肌肤比年老肌肤更容易受紫外线伤害,只是积累的伤害在年纪稍长时才显现出来,比如色斑、皱纹等。其实防晒是从幼儿时代起就必须关注的问题。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 ,不管是春夏秋冬,防晒都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不少的朋友还不清楚防晒霜的正确使用方法,下面就由我带大家来看看有哪些防晒霜的使用误区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1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

错误1:没有重复涂抹

早晨出门前抹上防晒霜,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但并不能保你一天。如果每天只在早上抹一次防晒霜,到了晚上,早就被汗水冲刷干净了,根本起不到多大防晒作用。纽约皮肤科医生RebeccaBaxt指出,防晒霜的正确用法应该是,每隔两小时重复涂抹一次。

错误2:防晒系数叠加

保湿霜与含防晒功能的底妆一起使用,这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如果认为两者放在一起,防晒功能就提高了,可就大错特错了。Baxt医生表示:“很多女性认为,防晒系数为15的底妆和防晒系数为40的防晒霜一起用,终的防晒系数就是55,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实际上,脸上同时涂抹的.几种护肤品中,防晒系数的才能算作终获得的防晒保护,也就是40。”

错误3:化妆品取代防晒霜

化妆品使用得当,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但并不足以抵抗所有的有害紫外线。纽约皮肤科医生DennisGross指出:“化妆品的防晒系数通常为5~15,这个范围内,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化妆品的防晒功能终究比不上防晒霜,而且可涂抹的范围没有防晒霜的广。颈部、耳后、发际线都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部位。”

防晒霜的使用误区2

防晒霜的4大真相

真相1:防晒霜并不能为皮肤提供全面保护

许多防晒霜其实只能抵抗单一紫外线,这是很多消费者都不了解的。一些品牌防晒霜的产品标识并不明确,无形中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多误导。去年12月,美国药监局(FDA)要求所有防晒霜制造商明确标注产品防晒范围,只有能同时抵御UVA和UVB紫外线的防晒霜才能标注为广谱防晒霜。此外,没有任何一种防晒霜能抵御100%的紫外线,而且防晒霜需要重复多次使用。

真相2:防晒霜的防晒系数(SPF)并非越高越好

FDA表示,非广谱防晒霜或SPF为2~14的防晒霜并不能达到预防皮肤癌或抗衰老的功效,只能预防晒伤。另外,防晒霜的防晒系数高,并不意味着防晒能力就大大增强。比如说,SPF100的防晒霜与SPF50的防晒霜相比,防晒能力的增强不会超过1%。FDA试图要求所有制造商将防晒系数50以上的产品统一标注为“SPF50+”。

很多消费者以为,防晒系数越高的防晒霜,防晒能力就更强。其实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科学研究证实这一点。

真相3:“防晒霜能防水”的广告宣传言过其实

没有任何一种防晒霜具备防水功效,多只是锁水。换句话说,防晒霜中能抵御UVA、UVB紫外线的化学成分能轻而易举被水份冲刷掉,这也就是防晒霜为何要重复涂抹的原因所在。FDA要求,如果厂商说自己的防晒霜能防水,那就必须明确指出,防晒霜在游泳或出汗时的有效时间到底有多长。

真相4:防晒喷雾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近几年,防晒喷雾在市场上悄然盛行,方便全身使用。FDA建议,使用防晒喷雾时,要喷上两层才能完全覆盖身体。防晒喷雾是传统涂抹式防晒霜的改进版,成分有所不同,防护效果还有待观察。目前为止,针对脸部的防晒,的方法还是取防晒产品于手心,然后均匀涂抹于脸部。

防晒很重要,但也要理智。皮肤癌的患病率并没有因为防晒霜的广泛使用而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人们对防晒霜功效的过分迷信,以及户外防晒霜的不当使用。其实,除了使用防晒霜,避开在日光剧烈的时间段出门、外出穿防晒服也是不错的防晒方法。

我们对防晒有哪些误区呢?现在这个季节应该怎么样防晒呢?

每天祈祷不要天黑,不要晒到皮肤。很多人都开始买防晒霜了。但实际上,人们对防晒有很多误解。很可能是你在误区里徘徊,会把你拉出来。

防晒误区

1、防晒霜不是化妆品,不需要卸妆。

想要防晒霜防水防油防汗,还要不卸妆,不现实。一些最“强悍”的防晒霜,即使是化妆无敌的卸妆油,也不能完全搞定。所以在追求顶级三防效果的同时,最好研究一下有没有相应的专业防晒霜可以卸载。防晒霜清洁不彻底是长痘的罪魁祸首之一。

2、防晒霜一擦上就会生效。

这个要求对于防晒霜来说有些勉强,因为无论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都需要与角质层充分融合才能发挥全部功效,所以最好在出门前30分钟涂抹。但是如果你去海边,请记住,因为等待防晒霜生效的30分钟,太阳已经够热了:用你的皮肤为所欲为。

3、阴天呆在室内不需要防晒吗?

你以为你看不见紫外线,但紫外线还是能看见你!云层和玻璃只能过滤掉10%到20%的紫外线,所以如果晚上不是阴天,或者房间里有十层玻璃的话,最好涂上防晒霜。远处几公里的云,近处几毫米的玻璃,都比不上贴身贴面几微米的保护。

4、雨伞和太阳帽可以代替防晒霜。

抛开奇怪的帽子和雨伞会完全影响你的时尚风格不谈,它们能保护的只是感官上的阳光照射,而不是四面八方反射的紫外线。所以从保护皮肤的角度来说,用这种古老的防晒方法是没问题的,而且防晒霜比雨伞轻多了,再怎么涂都不行?

5、为了安全起见,只要选择SPF最高的防晒霜就可以了。

虽然现在防晒霜的使用感完全可以做到,但是随着SPF的增加,有时候难免会牺牲一些新鲜感或者敏感感。所以在SPF和UV的选择上,没必要攀高。如果要安全防护,剂量可能比SPF更重要。只要用够了,就可以根据购物或户外活动等不同需求,选择合适合理的系数。

防晒技巧

第一步,做好脸部防晒的准备。在使用防晒霜之前,先做好基础保养,否则会大大影响防晒霜的作用。清洁皮肤,用磨砂洗面奶去角质,然后冲洗干净,再用滋养润肤液擦。使用防晒霜时,一定要注意它的防晒系数(SPF),因为它与你在阳光下的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防晒系数为SPF8,则暴露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左右,如果防晒系数为SPF15,则暴露时间最好在两个半小时以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水是活性的,有效时间要缩短一半,因为水面的紫外反射率是陆地的200%。配合防晒粉底使用防晒霜效果更佳。

第二步,让身体做好防晒准备。在选择身体防晒产品时,要注意其成分和质量,以免引起皮肤不良反应,尤其是敏感皮肤,更要慎重。此外,最好涂抹有营养成分的防晒产品,如维生素C、维生素E或矿物质成分,不仅可以避免紫外线,还能更好地保护皮肤。

夏季防晒霜使用的6大误区都是什么?

‍‍‍‍‍‍

误区一:涂上防晒霜万事大吉

使用防晒霜一定要达到标准量才有效果。通常防晒霜在皮肤上涂抹量为每平方厘米2毫克时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

误区二: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SPF值,亦即防晒系数,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一般黄种人皮肤平均能抵挡阳光15分钟而不被灼伤,那么使用SPF15的防紫外线光用品,便有约225分钟(15分钟×SPF15)的防晒时间,所以SPF的意思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日常护理、外出购物、逛街可选用SPF5—8的防晒用品,外出游玩时可选用SPF10—15的防晒用品。游泳或做日光浴时用SPF20—30的防水性防晒用品。

误区三:室内、阴天无需用防晒霜

即便在室内,在树荫底下,紫外光仍可从沙滩、陆地、窗户或四周物体进行折射。就算是阴天,紫外光仍会侵害肌肤。

误区四:临出门才涂防晒霜

防晒霜跟一般的护肤用品一样,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肌肤吸收。所以出门前10—20分钟应涂防晒霜,而去海滩前30分钟就应涂好。

误区五:防晒霜不能在上妆前使用

现在新出的隔离霜,其目的就是在彩妆、阳光、灰尘和皮肤之间形成一层保护层。

误区六:按以前肤质选用防晒品

夏季由于油脂分泌的不同,肤质会有所改变,应再做一次肤质检测。油性的肌肤宜选择洁力较强的泡沫洁面用品和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宜选择乳性的洁面用品和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一般并无严格规定。而乳液状的防晒霜则适合各种肤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