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方面:逢人就说过年好,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2、做客礼仪: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3、餐桌礼仪:吃饭时,我们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准那块就夹,不要翻来覆去抄,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带汤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衣服。

4、红包礼仪:接过红包要致谢,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宝宝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并且红包不可当面拆。

登门拜年礼节:

1、拜年姿势。拜年抱拳的礼节是平辈之间拜年的一种形式,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左右手弄反,表示的是哀拳,有报丧、求饶之意,千万注意拜年时不可搞错。

2、拜年要提前预约,长辈拜年选上午。拜年前要提前预约,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预约时间最好给主人有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最好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3、礼品准备要得体,服饰要协调。要根据拜年主要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比如给奶奶拜年,送的却是奶奶不受用的烟酒,这个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年初一开门,起来开门前,都有习俗讲究吗?

广东年初一习俗

每到农历春节,广东人的习俗特别多。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杀鸡。以前大家起床还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开门,农村看得很隆重。一清早,给祖先敬香,给长命灯添油,烧鞭炮开门。意开门红、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这一天,农村还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素。


祝福拜年

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见面多道“恭喜发财”,互相祝福拜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但广东人却把这一天引申为一年。时时处处小心、图吉利、忌丑话、避错事。偶然说半句不吉利的话,也立即补上几句补救:“逢凶化吉”、“丑事不灵,好事灵”;不小心摔破一个碗碟,马上补上一句:“落地开花”、“花开富贵”。

不能扫地

除了讲究意头,大年初一,广府人家的禁忌也不少,不能扫地就是其中之一。传统习俗如此,是因为还没“开年接财神”,按照习俗,年初二凌晨就可以开年接财神了,“接财神之前就拿起扫帚,这是把财神扫走,同时把‘扫帚星’引来。”因此,即使垃圾桶满了,也不能下楼倒掉,这是把财宝都留住的意思。

吃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过年时候的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多地舞

多地舞在舟曲民间俗称“罗罗”,是藏族民间民俗舞蹈的一种,其表演方式独特,以跳唱为主,主要分布在舟曲县的三个地区,即上河地区(上河片)、下河地区(山前片)和山后地区(山后片)。

多地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多地舞由“多地”、“嘉让”、“甸录”三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有赖萨多地、格班多地、贡边多地等十余种之多,均是当地藏族群众在喜庆、丰收、祭祀、民俗等节日活动期间跳的舞蹈。多地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东山转灯

是舟曲县东山镇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融入了灯火、音乐、舞蹈、说唱、剪纸、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是东山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璀璨的结晶。

东山转灯在不断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顺应历史、改变自已、完善自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新时代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彰显了舟曲民间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

东山转灯节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7月,“东山转灯节”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论证会在舟曲召开,来自全国70多位专家做了专题发言并对东山转灯节的申遗工作给予肯定。“东山转灯”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而极具价值的文化资源。

正月十五元宵楹联灯会: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肃省舟曲县别具一格,独有特色,与国内外闹灯会不同,世界绝无仅有。素有“小扬州”、“赛扬州”之称的舟曲元宵楹联灯会,据传:灯火兴隋唐,对联盛明清。

活动主要由楹联松棚大会、十五庙会、十九“迎婆婆”为主的内容形式组成。舟曲的楹联文化有几百年的历史,楹联创作经久不衰,从明朝就开始举办“元宵松棚楹联灯会”,代代相传到了现在。

2015年6月,舟曲县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也成为甘肃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正月十九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民俗活动由来已久,规模宏大,相传源于隋炀帝时期,此夜,县城内外信众和观众纷纷云集舟曲县城。

十六轿“娘娘”撵轿从城东依次缓缓行进城街,各家户主于门口恭候礼待,供案上摆上鲜花,食品,活动延至三时左右结束,万人空巷,犹如不夜的狂欢节,这些构成了舟曲县城正月的喜庆气象。

新年的风俗有哪些

新年的风俗有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拜年、放爆竹、团圆饭等。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新年的风俗有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拜年、放爆竹、团圆饭等。

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4、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5、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6、放爆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中国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希望的佳节,是全世界华人团圆的日子。

中国的春节习俗

?一、春联和年画||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习俗标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习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四、年糕和饺子||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五、朝正和拜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

?六、压岁钱||这“钱”不是钱?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下垂流苏。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习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七、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春节习俗就像是小船,将我们载去回家的港湾。它们提醒我们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让我们不忘家乡的传统和温暖的文化。春节习俗见证了我们永不止息的中华文明发展和传承,是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希望每一代的中国人都能够不忘传统,再一次携手共祝,祝愿未来的春节更加美好。新的一年,新的希望!祝大家春节快乐!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新年开门有哪些仪式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