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大碗有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八种菜组成。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如阿玛尊肉属满族菜式之一,别名努尔哈赤黄金肉。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传下的,在《满族简史》、《竹叶亭杂记》中都有记述。
满族八大碗的由来
八碟八碗,为原满族饮食习惯,“八大碗”即八样菜,四凉四热,四凉里两荤两素,四热里也是两荤两素。“八大碗”与满人的豪爽相匹配的,便是饭桌上的八碟八碗。碟是实实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当这高高大大的一齐落满桌,不由得你不举碗痛饮,畅快淋漓。
“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此菜最为代表性,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吉林境内专业性饮食店铺日益增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
满族八大碗的做法特点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民间宴席“八大碗”,都是哪几道菜?
“八大碗”是民间厨子的行话,指的是硬菜套装格式,席面的核心大菜,一般八个,用碗装,所以叫“八大碗”。
桌面菜式的内容没有一定之规,根据当时季节食材、家庭情况和宴席的性质,随即而定,但是十六道菜不能变,是标配。只是上菜顺序有讲究,最重要的是第一道热炒,标志着本次宴席的性质,是喜事还是忧事。如果是“白事”,第一道就是炒鸡,“红事”是鱼。热炒后上馒头或点心,当主食。接着就是八大碗了,主角登场。
各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决定了硬菜内容,鸡鸭鱼肉、炖炸烧蒸、甜酸苦辣各不同,但是格式基本一样,都有“八大碗”的款式。这里分享信阳光山民间宴席八大碗。
八大碗。八大碗由炖菜、蒸菜和汤组成,一般格式为“三蒸四炖一汤”。蒸米粉肉、蒸圪炸鸡、蒸块鱼;炖牛肉、炖猪肚、炖鸡、炖猪蹄;最后一道鸡蛋汤。炖菜、蒸菜都有数十种菜谱可选。
信阳各县的农村县城,百姓家里有事了,还都在家做菜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宴席主要分红、白两种类型,“红事”包括结婚添子、乔迁新居、高升庆寿、高考命中,所有值得庆贺的喜事;“白事”就是家里有人去世,这个还有分别,白事里有喜有忧。八十岁以上老人去世,叫做“老喜丧”,白事当做红事办。还有老人病愈和家里其他重要成员大病初愈,捡回一条命,要摆喜宴感谢病中探望的亲朋好友。
八碗是哪八碗
老北京民间“八大碗”的菜单基本固定,即大碗三黄鸡、大碗黄鱼、大碗肘子、大碗丸子、大碗米粉肉、大碗扣肉、大碗松肉和大碗排骨。
所谓“八大碗”,源于流水席,传统婚丧嫁娶,乃至社日等,都需聚众而餐,这是与唱大戏同样重要的民间庆典,由于场面、桌椅、碗筷等数量不够,只好采取“随来随吃,吃完即走”的方式。
吃流水席,按亲疏、名望来决定入席次序,虽有先后之分,但席面内容一致,以大鱼大肉等平常难得之物为主,要求做得快、供得上、分量足、味道基本一致,以蒸煮为主,用粗瓷大碗盛放,以示量足。
满族八大碗的由来:
清代流行“满族八大碗”,它来自关外,即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年猪烩菜、御府椿鱼和阿玛尊肉,它制作方便,易储存,行军打仗取胜后,常以它祭祖,并交士兵分享。
因制作粗放,随着定鼎中原,又出现了“粗八大碗”,即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和家常烧鲤鱼,到后来,又出现了“细八大碗”,即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和松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