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梅执礼投靠了太子,对太子的一个警告。但是实际上,在梅执礼刚走出宫殿,庆帝就命侯公公派人半路截杀,一方面让众人以为梅执礼是路遇不测被马匪截杀;另一方面太子肯定猜得到是庆帝派人截杀,也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警告他以后不要太过嚣张结党营私,否则都会被他除掉。

庆余年中的庆帝是南庆国的皇帝,四大宗师中最厉害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强的高手,和穿越者叶轻眉育有一个儿子,在叶轻眉的帮助下登上皇位,后来暗杀了叶轻眉母子,庆帝独掌大权开始了为期几十年的中央集权统治。

庆帝原本是个不受宠的三皇子,年轻时遇到了爱人叶轻眉,特立独行的叶轻眉和风流帅气的三皇子迅速坠入爱河,叶轻眉杀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帮三皇子登上皇位,三皇子成了日后的庆帝。

《庆余年》是由孙皓执导,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辛芷蕾、李纯、宋轶等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于2019年11月26日在腾讯视频、爱奇艺首播。

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庆余年:梅执礼为了太子,为何要死?

《庆余年》的一个高潮部分,让人High 的部分就是梅执礼和庆帝的对话,那抑扬顿挫又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心路路程,让人是拍案叫绝。

我看到这里,只有对陈道明演技的折服,以及对梅执礼扮演者的佩服,两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可那千回百转的心思,惊心动魄的场面,外表风平浪静,内里波涛汹涌,几句话间,不知已经交手千百回合。

最后还是庆帝一句话,结束了整个过程,可这句话信息量太多了,让人有些转不过弯。

现在来回顾一下事情的始末,然后在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对话,让我们体会梅执礼的波涛汹涌。

001

回顾梅执礼做的事

郭宝坤被范闲套了麻袋,心里不爽,一心想要找到范闲揍他的证据。

范闲揍郭宝坤时,还专门给他说,你不要找错人了,是范闲打的。

回家后他告诉爹爹,可碍于找不到证据。

郭宝坤就去京兆伊报案,京兆伊正是梅执礼。

范闲当然是说这个不是自己干的,可以让醉心居红牌姑娘司理理作证,他们两个晚上睡在一起的。

梅执礼传来了司理理,司理理很配合,她也需要掩饰。

正在这时候,太子来了,太子想要找范闲茬,就让梅执礼动用刑法,让司理理招供范闲。

梅执礼当然是站在了太子一方,严刑逼供,想要让司理理就范。

司理理比较硬气,完全不为所动,后来二皇子也来观案,这案子两方各执一词,也就不了了之。

002

梅执礼官位来历

梅执礼曾经是个小官,按理说京兆伊这个官职应该是皇子负责,可到庆帝这里,直接指认了梅执礼。

第一:梅执礼,虽然人微言轻,可敢于仗义执言。

第二:梅执礼比较有胆量,还不站队,忠于皇帝。

第三:不想过早的把权利送到皇子手中。

第四:想要改革皇权,集中皇权在自己的手中。

因为这样,本来是皇子负责的京兆伊,庆帝力排众议,把这重担交到了梅执礼手中,委以他重任,希望他能不辜负庆帝的一片苦心。

可人一旦有了权,就想要一直抓着。皇帝立了太子,太子就是下一任储君,如果能够抓住储君,岂不是可以再接再厉获得更好的重用。古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要是登基后,再去巴结,岂不是没戏。谁不想一直能够高官厚禄,谁不想家人一直能够够风光,谁不想后代能够一直延续。

所以,梅执礼也想呀,他想着皇帝都立了太子了,我站在太子这边,也算是忠于皇帝。毕竟太子是皇帝指认的,是将来的储君,我站在他这边,没错呀。可他不知道,他这个位置特殊,需要公正公平才能把好京城的关,才能让皇帝安心,绝对不能偏私,就算要偏,也是皇帝说了才算。皇帝还没死呢,梅执礼就开始偏心储君,他这是不忠。

003

精彩的对白,跌宕起伏的场面

刚开始庆帝和梅执礼就像朋友一样,聊着天。

回忆着过去,想着怎么得来的京兆伊这位置,然后又说道,一晃这么多年了,你看你都白发斑斑了。

当时你第一个奏章说,你会忠于皇帝...言下之意,我还没死呢,你就开始忠于太子了。

庆帝:梅执礼!我听说你有,看面相知祸福的本事?”

“来” “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将,至?”

这句话,好明显,你不是会看相吗,是不是我要死了呢?

其实从一开始,梅执礼就知道,自己可能已经入了庆帝的眼,特别是一来,庆帝就给了他一杯蜜浆,他拿在手里战战兢兢,听到这里更是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

梅执礼:“臣明白了!”

“今日臣回府,大概会失足落井……只是此事家中人(语带哭腔)一概不知,还请求陛下宽容啊!”

作为几十年的君臣了,相互了解,梅执礼知道,皇帝给了准话了,可还是想要为家人求情,自己死没死,可家人毕竟无辜。

这其实还体现了梅执礼聪明的一面,心里有家人,不是个特别自私的人,皇帝总是看在自己这么多年苦劳的份上,加上自己家人也没干什么坏事,肯定会保住家人。

反正他也老了,不想死,为了家人死也值得了。

皇帝这时想起来:“好啦,好啦——蜜浆,还没喝呢?”

这句话更是让梅执礼知道,自己真的活不了。梅执礼以为这是放了毒的药,颤颤巍巍的端着,洒出来一大半不敢喝。

这个时候,峰回路转,庆帝说:不要怕!朕,陪你喝。

梅执礼,看到这里,松了一口气,至少不是现在就杀我,那我还有时间。

庆帝最后一句话让梅执礼再次提起了心:梅执礼,朕,还是念老臣的情分的。回去不要跳井,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还乡,明天不要起得太早,朕保你,荣归故里,平安,一生。

梅执礼听到这里,还好,还能回家有一晚上和家人团聚,他再次松了口气。

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待他回到了家里,一想,庆帝说让我不要起得太早是啥意思呢?原来是这样,看来庆帝确实做到了让我平安一生。

于是他起了个大早,驾着车,带着家当慢悠悠地回老家,在回家的路上被土匪暗杀。

第二天,长公主让人传话给太子:“长公主让我告知殿下,昨日梅大人告病求辞了,在回乡的路上,被当作马匪截杀。长公主认为此事,是陛下……”

在这里,梅执礼的人生就告一段落了,他的官场生活在庆帝这里就落幕了。

004

梅执礼死了吗?

梅执礼肯定死了,他不死不行啊。梅执礼曾经身份卑微,是庆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没有立太子的时候,梅执礼一心忠于庆帝,为庆帝马首是瞻,万万全全的执行庆帝的计划和想法,那时候是真的忠心无二。自从庆帝立了太子,他就有了想法。当然他以为这个想法是可以得庆帝理解的,毕竟太子是庆帝立的,我忠于太子就是忠于皇帝,很好理解。可庆帝不这么想,我可以给太子储君的位置,但是你们还得忠于我,太子是太子,我是我。我还活着,你们就不要站错了队。

梅执礼虽然劳苦功高,可他触动了庆帝的规则,他必须死,他死了同时给予其他人一个震慑作用,那些投靠太子的,投靠二皇子的人,没有庆帝的准话,就最好收敛点,要不然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了,这是庆帝一石二鸟的作用。当然了,庆帝说: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于是庆帝提醒梅执礼让他不要早起,也是告诉他,我不想杀你,你自己把握机会。于是梅执礼消失了,但是另外的人活了下来。

从庆帝处理梅执礼来看,庆帝还算是个有心之人,至少对于老臣足够宽容。

《庆余年》庆帝为什么要在梅执礼回乡的路上截杀他呢?

原本梅执礼以为庆帝是开恩,放自己生路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离开之后,庆帝却让人在他回家的路上下手,还要做成马匪劫杀的样子。

为什么要在梅执礼回乡的路上截杀他呢?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庆帝想要斩草除根!若是庆帝赐死,就只能赐死梅执礼一个,但是做成马匪劫杀,却可以将梅执礼一家都给灭掉!最开始庆帝力排众议让梅执礼当京都府尹的时候,就是看重梅执礼的忠心。而现在明显重心不在,也就没必要再留下来了。

梅执礼作为官员,私自拉帮结派,这是大忌

京都府尹是何许人也?掌握着京畿诸事,这个职位本来是皇室子弟兼任,可皇上还是找了一个外人在这个职位,为什么?京都住的基本都是皇亲国戚,皇室人兼任府尹,难免审案会有偏颇,所以就找来一个外臣。梅执礼一世忠诚,本应该秉公办案,可他却暗中帮太子抓了滕梓荆。

庆帝之所以打算让范闲接管财政大权,就是因为长公主选择站太子,一旦太子得势,就有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帝王之位。每个皇帝都忌惮大臣拉帮结派,威胁到自己,可梅执礼却犯了大忌,所以说不得不杀,这是其一。

太子触到了底线,杀掉梅执礼是警告太子

庆帝允许诸位皇子争斗,他相信只有在斗争中能生存下来人才配继承皇位。但这种争斗要有规则,要有范围,也要在庆帝的视线之内。庆帝之前就罢免了一批官员,这些官员都是兵部和吏部中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太子的门客。庆帝这次出手是比较低调的,也是相对仁慈的,这也是对太子的一个警告。

梅执礼一事,庆帝看到自己的警告对于太子作用不大。京都府尹一向由皇室中人担任,庆帝当年力排众议让梅执礼担任这个要职。但今天,这个曾经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京都府尹却背叛了自己,投向了太子的阵营。作为皇位第一继承人,庆帝自然不会因为这件事去收拾太子。但背叛者梅执礼就难说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一条路。

帝君这么做,有何好处?一来震慑了想要提前站队的大臣。二来留了梅执礼这个老臣落了心安。三来京兆府尹的位置空了下来,可以提拔更‘忠心’的臣子。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庆余年皇上为什么要杀梅执礼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