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梨子:惊蛰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适用。

2、鸡蛋: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了。

3、炒豆:在陕西,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里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4、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惊蛰介绍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物候现象

1、惊蛰三候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2、二十四番花信风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湿,一律收敛起轻薄的野性子,沉静贞婉起来。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醉了。

惊蛰农事活动

中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惊蛰吃什么食物好?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万物开始复苏,气象变化很大,人体也需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所以饮食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下是在惊蛰时节适合食用的食物:
1.春笋:春笋是惊蛰时节的传统食材,它的口感嫩爽,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调节肠胃消化功能。
2.豆腐:豆腐富含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能够滋养肌肤、降低胆固醇、防治温病和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3.菠菜:惊蛰时节菠菜上市,菠菜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钙等营养成分,有益于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
4.柚子:柚子是惊蛰时节的传统水果,柚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疏肝解郁、润肺止咳、解热等功效。
5.鲫鱼:鲫鱼是惊蛰时节的上市时节,鲫鱼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补血、益肾、滋阴、清热解毒等功效。
综上所述,惊蛰时节可以多食用春笋、豆腐、菠菜、柚子、鲫鱼等食物,以帮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身体免疫力,并营养均衡地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24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导读:一直以来,人们就有因养生、健体、祈福等多种原因,在不同时间调整自己饮食习俗的这一习惯,最为常见的就有根据传统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自己的饮食。但大家对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24节气分别吃什么传统美食。
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
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
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龙须饼,惊蛰吃驴打滚,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团,谷雨采茶食香椿,立夏吃鸭蛋,小满吃苦菜,芒种吃梅子,夏至吃面,小暑食新米,大暑吃仙草,立秋啃西瓜,处暑吃鸭子,白露饮米酒,秋分吃芋饼,寒露吃芝麻,霜降吃柿子,立冬喝鸡汤,小雪吃腊肉,大雪喝粥,冬至吃饺子,小寒吃糯米饭,大寒吃年糕。
二十四节气饮食介绍
立春吃春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过去立春的早上人们都要吃一根春卷。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吃春卷又叫“咬春”,据说可以咬住“春天”,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还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雨水吃龙须饼: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被罚压在山下的天龙。
惊蛰吃驴打滚: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人们吃驴打滚寓意“害虫死,人翻身”。
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
清明吃青团: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谷雨采茶食香椿: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立夏吃鸭蛋: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立夏吃鸭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中医说咸鸭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劲,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24节气对应的传统食物
冬至吃馄饨或汤圆:饺子馄饨这类象征团圆的食物可谓冬至餐桌上的首选;南方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小寒吃糯米饭: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想查看更多节日习俗,
请点击
》》》》

惊蛰吃什么?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此时人体的阳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惊蛰之后,气温开始真正回升,响应和风暖阳的召唤,也是为了春衫日薄的季节,我们应该更多的出现在运动场所。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仓庚为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

  古称布谷鸟为鸠,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风俗

  1、吃梨

  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但癌症病人注意不要吃凉性的水果,但可以蒸熟吃一些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2、九州惊雷

  惊蛰这一天特别讲究打雷,雷是惊蛰这个节气中表现最显着的物候现象。《礼记》中记载,“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

  惊蛰所在的三月初,冬去春来,大地温度和湿度都逐步升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尽管湿热空气力量增强,但冷空气还保留一定的势力,这就导致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相互碰撞活动,从而引发雷电现象。惊蛰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个时间易出雷声,而这在经历了冬天漫长的无雷季后显得尤其可贵。

  3、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阴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通常在惊蛰节气中。龙抬头的龙,是二十八星宿的四象——东方青龙的龙。

  正月之前,东方青龙在地平线之下,有"龙正蛰伏"之说。二月二起,东方青龙的龙角会从地平线上出现,故为"龙抬头"。自古有"正月不剃头",要到"二月二龙抬头"阳气较旺时,才可以理发的传统。其实这和舅舅没什么关系,是由于正月少阳之气初生,要避免一切肃杀之气的缘由。

  惊蛰养生

  1、郊外赏桃花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每候都有花信,惊蛰初候的花信是桃花。春天三月,天气晴好,桃花正值盛期,粉红花朵密密绽放,弥漫谷底,令人向往。

  风入肝,可助肝气抒发,同时户外活动可以更多接触阳光。登山也可以养阳气,一是登山都是向上走,有升发之意,二是登山的过程中人体会微微出汗,也是发散之象,三是登上山顶要极目远眺,可休息眼睛,肝开窍于目,是养肝抒肝之法。

  2、穿衣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女孩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3、饮食多吃清淡

  惊蛰后,天气将明显变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因此,推荐多食一些春笋、芹菜等对肠胃蠕动有很好效果的粗纤维蔬菜。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养脾。气温还是偏低,因此还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4、起居早睡早起

  近期可能有人会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应早睡早起,经常舒展四肢,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唿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保护肝脏的同时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5、运动舒缓健身

  上午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激发体内阳气上升,但运动之前应做好热身。

  运动时大汗对于人体的阳气是一个消耗,所以运动时达到微汗就可以了。高强度剧烈运动,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春季运动,不要太过激烈,需要循序渐进,可用伸懒腰、散步等运动舒缓健身。

  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惊蛰节气养生吃什么好?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体现,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文化,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份子,也是需要了解相关内容的,在不同的时间吃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效果,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惊蛰养生的情况吧。

惊蛰养生吃什么好如何养生
1、惊蛰前后的饮食重点在于健脾养胃,建议多吃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比如健脾祛湿的食材,包括淮山、薏米、赤小豆等;生津润肺的食材,包括银耳、木耳、麦冬等;疏肝保肝的食材,包括玫瑰花、萝卜、佛手瓜等。

2、如果感觉消化不良,还可以搭配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材,常见有山楂、麦芽、鸡内金等,还要注意避免吃生冷、冰冷的食物,比如冰激凌等,容易损伤阳气,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

3、惊蛰季节,气温低干燥,春天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梨性寒甜,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效果。民间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以生食、蒸煮、榨汁。春天吃梨最好用冰糖煮。不仅可以避免食物的寒冷,还有助于胃的逆转。

?

惊蛰养生生活适宜怎么做
睡眠适度减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倡,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以顺应春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的变化,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

适度增加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疏泄。早起配合运动,能够有效预防春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发病。

多食绿色蔬菜:绿色属木,与肝脏相应,荠菜、茼蒿、薄荷等绿色蔬菜既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热,防止春季火热上炎。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类,麻辣火锅也要少吃。

注重精神调养:《黄帝内经》强调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以调摄精神状态。

惊蛰节令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春雷响,万物长。”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因此,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农忙时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因此,患风湿免疫疾病的小伙伴们在惊蛰时节保健养生要遵循以下3个要点:
1、预防疾病
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大多伴有免疫学等指标的异常,此类疾病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却与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念不谋而合。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意思为: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易产生疾病。
因此,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康复及预后非常重要。
此外,大家要拥有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使心情保持愉快,切忌妄动肝火。因春季与肝相应,故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若肝气太盛,易罹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等。尤其是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病程偏长、医疗负担重、药物的副作用等综合因素,常常不易保持愉快的心情,大家应尽量克服消极情绪,保持乐观向上。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但也导致各种病毒和细菌趋于活跃,流行性疾病高发。
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抵抗力较普通人低,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2、运动方面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这有助于身体健康。
因此,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剧烈。毕竟人们刚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
且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大多也不适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大家可以考虑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3、起居方面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转暖,此时人们常常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
因此,小伙伴们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

惊蛰节气传统吃什么食物 惊蛰必吃的美食及其寓意

  惊蛰节气传统吃什么食物 惊蛰必吃的美食及其寓意

  1、梨

  惊蛰吃梨是源于中国北方的一种习俗,寓意远出奋斗传说是上党县著名晋商渠家,在雍正年间,渠百川走西口,正好那天是惊蛰之日,他的父亲让他吃完梨后再三叮嘱:“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随后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人们走西口也纷纷仿效渠百川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惊蛰之日也吃梨,多含有“努力荣祖”之寓意。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4、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它含纤维素特别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关于惊蛰的传说故事

  一: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二:

  春雷乍响,惊醒了山上的沉睡的白虎,它前后弯腰,拉伸着任、督二脉,左右摇摆,活动着肝胆二经,活动完毕顿感腹中无物,便径直扑到山下的村边准备进村觅食,忽见村里有许多长着獠牙的白虎,正和村人交谈。

  虽然听不清是何内容,但能看见村人频频向白虎点头,白虎大骇,心想:一觉醒来,村民怎么能和老虎成朋友了呢?看样子,村民是不能惹了,如果惹了,村里的这群白虎非把我吃了不可。

  再仔细一瞧,每个白虎满嘴血染,下巴上还滴滴溚溚流个不停,心里暗地捉摸:如果我现在出去,必被这帮吃撑了虎耻笑,人家吃的是血嘴肠满,我这儿还饥肠辘辘,确实是即失面子又丢人,咱也丢不起这“虎”啊。

  随即转身回山,继续酣睡,不再下山祸害百姓。百姓们看到白虎下山,心中非常恐惧,不敢乱言,不敢胡说,以免惹虎上身,遭其报应,虎走后,村民们相见如宾,不多是非,日子都过的其乐融融。祭白虎的风俗,从此在惊蛰这一天开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