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的兴起是由亚马逊提出的Amazon go概念提出开始的,然后到国内的巨头开始融资得以实现并试水。其中有,阿里无人超市淘咖啡、缤果盒子等红遍线上线下。

由此开始了各大高新科技企业开始瞄准市场,进行技术攻关,才有了今天的无人超市或者无人便利店。真正地做到了24小时营业,没有收银员,自由选购,扫码支付。

无人超市的门禁系统的搭建,其中有人脸识别屏,以及声磁语音报警器。还有关于超市内的宣传主要由智能货架展示屏、电子水牌、海报屏等一系列的宣传手段。当然还配备了自助收银机,用于顾客扫码结账。

无人超市指的是并没有营业员,选品、拿货、付款全由顾客自助完成的店铺。初期没太多技术赋能全凭顾客自觉付款,也没有什么防盗手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但随着科技水平发展,各种黑科技的支撑下无人超市实现了智能识别与智能防盗,得到让这个概念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的无人超市关键都以半成品食品、快餐、零食、日用品、图书为主打产品,营业时间能够实现周一至周日,全天24小时营业。在24小时营业的基础上,还不用安排人员值班,也是大大减少了人员费用。运营者只要根据系统提示定时补充产品,打扫门店卫生就可以。


面试真题解析——无人超市

例:现在社会上出现无人超市,不用现金就可以支付。请你谈谈它之后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足不出户即可购遍全球的时代,外卖点餐、无现金支付已经广泛的普及。而如今,社会上又出现了“无人超市”,对于无人超市未来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从长远来看,无人超市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着眼长远,无人超市由于省去了超市中的收银人员、导购人员,节省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不断增长的人工成本;其二是无人超市的出现符合人们对高效便捷生活的追求,无人超市购物只需在入门时扫码,进入后随意挑选中意的商品,出门时后台自动扣费,节省了传统超市购物过程中排队结账的时间成本;其三无人超市主要顺应了“无现金支付”的发展趋势,当下的人群在已经适应了“无现金”支付的情况下,进入“无人超市”购物相当于顺水推舟,只要能够满足产品多样化、产品无假货等条件,无人超市也将会成为年轻人选择的主流。

二是具体来说,“无人超市”的全面普及,任重而道远。其一是因为群众的购物体验比较差,由于缺乏了原有的导购人员,而无人超市的商品布置的引导、商品介绍的语音版技术不成熟,影响了顾客的购物感受;其二是“无人超市”的相关技术还未成熟,无人超市的完整落地需要用到人脸识别、商品识别、导购机器人、商品的语音介绍、自动扫码支付、追踪丢失物品等多种技术,可现实时其中的很多技术还有待提升;其三是广大用户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要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由传统购物转为无人购物,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有多少无人超市的商家能够顺应用户需要而调整、能够在这段适应期内坚持多久,这都是未知的问题;其四是无人超市的商品并没有传统超市的商品多元,无人超市中由于没有人员工作,也就不可能存在人工制作的熟食、现煮咖啡等手工现做产品,这就无法满足用户的购买需求。

请问无人超市开设是好还是坏?并阐述个人观点

我给你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无人超市这个概念最早来自国外的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次开设的无人超市的想法应该就是来源于此。无人超市简化超市运营的流程,缩减了成本,而且超市可以24小时营业,老板本人只需要负责商店货源充足就可以了,对商户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利弊都挺明显的,比方说,你要买什么东西,不会有人来给你提提意见,商店卖的东西质量出了问题售后也不方便,现在社会上的老龄化有些严重,无人超市不怎么适合老年人,至少我们这个小县城里面现在支付宝覆盖的不那么广,当然好处也很明显,就是不用排队,拿完东西就走,减少了时间成本。这些好处也很明显。
无人超市现在感觉只是一个噱头,短时间内不会在全国大面积开设的,而且我有那么这种感觉,无人超市现在看来有那么一点点像支付宝的炒作行为。无人超市真正在全国大面积开设,那时人们都使用支付宝,人人都会用,会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以前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问题。
我就说说我的一些看法,思绪有一点点乱,你自己整理一下,结合你自己的一些看法,自己等出结论。面试加油!

我们对无人便利店最大的误解,是“无人”

前几天,我们办公的地方来了个新邻居,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团队,做的是北美地区智能购物车的创业项目,之前已经拿到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

他们的智能购物车海外市场主攻以下两点:

在产品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对他们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购物车只是一个移动结账机器,可他们在做的其实是一个移动数据采集车。客户的路线、在哪个货架前停留的时间更长、放进篮子里的商品等等,这些数据一一被收集,通过进一步分析,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我边听边想,这个项目国内买单吗?

1年前,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在美国西雅图正式对外开放。虽然打着“不排队,不结账”的无人收款购物体验的口号,Amazon Go首次亮相,门店外依然排起了长龙。

“我相信,这就是零售业的未来。”

然而在中国,马云的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淘宝造物节,并放言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设10万家无人超市,但是也只运营了4天,后面就没有了下文。

邻居说,他们这个模式可以复制到欧洲,但是放到国内,在自动结账都没有广泛运用的情况下,比北美那边晚了15-20年,就必须重新思考商业模式。

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在国外适应的很好的模式,国内本土化困难,难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吗?无人超市在这几年被反复提出,按照国内的情况而言,其实是超前于现在的大环境了。这样一个零售业的未来,究竟是不是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呢?

2017年,无人便利店的风口吹出来之后,万亿级的零售市场,吸引了不少玩家跑步入场:扎根重庆的GOGO,京东的无人超市……

但是,真正做的火热的只有两个:国内的缤果盒子,国外的Amazon Go。

2016年,Amazon Go最开始仅供亚马逊在西雅图总部的工作人员使用,不对外开放。他们的方案概括下来是顾客追踪系统,确定顾客的位置,然后识别顾客的行为。在出门以后自动进行线上扣款,全程不需要多余的动作。即“Just walk go”,拿完就走。

而反观国内的缤果盒子,每次都要扫描二维码进店,选购完商品后带到收银台检测区,检测完成后旁边屏幕上会出现收款码,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后才能离开。整个检测是通过RFID技术(射频识别)实现的,所有的商品都事先贴上了RFID标签,无法像Amazon Go那样做到拿完即走。

尽管这两个都是无人便利店模式,但和亚马逊未来3年开3000家的计划相比,缤果盒子的连续裁员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Amazon Go有两个特别突出的优点。 第一,“拿了就走”的体验非常棒。 放眼国内几乎没有技术能与之媲美,虽然淘咖啡也能达到类似的体验,但其也只是在RFID的基础上加入了人脸识别技术。而且淘咖啡是一家快闪店,目前似乎也没有推广的打算。

根据《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近40%的用户明确期待无人便利店能够做到真正的拿了就走。

第二,除了日用品,亚马逊无人便利店也出售速食餐饮 ,而美国人午饭比较简单,一般就是汉堡三明治沙拉。Amazon Go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摆脱用餐高峰期排起的长龙,而且价格透明公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无人便利店无法生长?

我常说,做公司和行业研究时,可以去研究一些市场容量的问题,比如:

这里面是有套路的,我们需要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各个细小的组成部分,并最终合成为一个公式。

比如,俞军把产品的价值拆分:

产品价值 = ( 新体验 - 旧体验 ) - 换用成本

再比如,Dollar Shave Club 的创始人在其 A 轮计划书中总结的成功消费品的公式:

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公式来重新定义中国的无人便利店,会发现目前的产品价值很低,而且不符合成功产品的定义。

按照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影响产品价值的两个核心因素是 体验和成本。

从成本来看:无人便利店能推广,企业愿意购买自助结账机、智能购物车的核心驱动力是降低企业成本。但是就现阶段的无人零售来说,降低成本依然是个伪命题。

一方面,它无法降低单店的成本。 比如Amazon Go,为了实现“Just walk go”而使用了众多前沿技术,包括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单店造价就要百万美元级别。

之前中信证券做过一份《无人零售深度报告》,他们发现缤果盒子如果要实现盈亏平衡,每平米1年需要产出2.4万元的营业额,即坪效要达到2.4万元/平米/年。

这个数值是一般超市2倍。

而红旗连锁超市在盈亏平衡点的坪效为1.2万元/平米/年,永辉超市更是只有1.1万元/平米/年。

另一方面,和美国相比, 中国的人工成本更低,用机器替代人工的动力不足。

从《2018年Q2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来看,便利店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人工费用指数都是趋于下降的。

美国的人工成本总体来说大约是中国的4-6倍。而纽约地区最低月薪大概在2000-3000美金,是中国的5-6倍。

另一个方面是,体验。 目前的技术依然做不到对物体的精准识别,准确计价。比如缤果盒子的商品依然需要RFID技术辅助,即需要人工来贴标签。虽然这样识别会更精准,但是会增加成本,而且也难保不会发生误识别问题,到时候还要靠人工来解决,直接严重影响顾客体验。

而邻居的智能购物车的设想是:内设感应器,顾客把商品放上去,购物车先识别出是什么,再进行称重,最后计算出价格。这里的技术难点就是对物体的精准识别,虽然现在的技术对人脸识别的精度已经超过了99%,但是物体识别依然是尚待进一步突破的难点。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在慢慢推广的Amazon Go,还是昙花一现的淘咖啡,都是以便利店的形式出现,规模比较小。这里的关键原因,就是相关识别技术尚未成熟,难以识别出全部商品种类。如果做大型的购物超市,就意味着需要处理更大量的数据,以及更快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目前的技术瓶颈所在。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对无人便利店的核心一直是有误解的, 无人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而非无人

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如果只是把服务剥离掉,单纯地买卖商品,售货机也能搞定,无人便利店就显得很鸡肋了。尤其是在网络购物和同城速递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无人便利店呢?

未来超市的核心是人与物的交互体现,如何通过互联网做的更好,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生物识别,再或者是大数据(数据积累以后的分析与优化)等, 科技 说的再好,也离不开零售的本质,在货品陈列与周转、动线分析、智能营销与购物体验上不断精进和优化,最终提升坪效。

对于传统零售来说, 销量=客流量 x 进店率 x 转化率 x 客单价 x 连带率 x 复购率,是零售行业价值提升的核心流程 ;未来,在每个环节上通过技术和数据的重构来优化效率和成本支出,才是现在我们所处周期的必然趋势。

“新零售”通过马云在云栖大会的发言流传开来,这种商业模式,已经开始打破纯电商与传统零售的界限,客流量通过线上的导流返哺线下,而线下定点的消费画像数据又把我们串联到线上,不断提升效率的同时,成本结构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人便利店,过去火过一波,也死过一波,希望在未来,遵循人性的项目能够走的更远。毕竟,兴许没有几个行业是比零售行业规模更大的,也没有几个行业在竞争与厮杀中比零售行业更猛的了。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无人超市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