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成就在于对当时科学技术的总结与研究,没有重大发明,史书也未见有其发明物品的记载。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发明了什么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54~1638)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在这个时期,他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野议》是一部议论时局的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思怜诗》包括“思美”诗十首,“怜愚”诗四十二首,反映了作者愤世忧民的感情。《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从这两篇的标题来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种》中的部分篇章。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卷)。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
宋应星是明朝著名科学家,他的最杰出的作品是《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著作有哪些
1.《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2.《野议》:《野议》是宋应星创作的现当代小说类书籍。
3.《论气》:《论气》是宋应星创作的声学类书籍。
宋应星简介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在宋应星的所有著作中,除《野议》反映了他在政治上要求改革的进步思想之外,最有名和最有影响的就是《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经过宋应星搜集、整理和编撰的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共分18卷,门类很多,有截培、养蚕、纺织、染色、颜料、粮食加工、制糖、酿酒、榨油、烧瓷、造纸、采矿、冶铸、锤炼,以及兵器和舟车制造等等,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重要的农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其中记述了当时我国许多比较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比如在治炼方面,出现了炼铁联合作业,灌钢、炼锌、泥型铸釜、失蜡铸造等方法,不少工艺至今仍在使用。又如在生产刀剪上的夹钢、钻钢技术,以及纺织方面的许多技术,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宋应星不只是一般地记述生产过程,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不少科学见解。难怪《天工开物》出版不久,便很快流传到日本,得到了日本人民的重视,并翻刻印行。
袁隆平宋应星上演跨越时代的握手,两位科学家为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研究,收集了极为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他也是对封建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著名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的学科,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宋应星的主要贡献是他把中国以前几千年出现过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知识作了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等作了概括,并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以及著述成书流传下来。宋应星所著的书籍中,收录了农业、手工业以及机械、陶瓷、烛、兵器、火药、染色、采煤和榨油等相关方面的生产技术。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以及擂秧和耘草等生产过程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载。
宋应星是世界上首个科学论述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他指出锌是种新金属,并首次记载了其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冶炼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使我国在很长所谓一段时间中成为世界上唯一能炼锌的国家。他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关于农民培育水稻和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以及栽培方法对作物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种类的蚕蛾杂交能够引起变异,说明通过人为力量也可以改变动植物的种类特性。
袁隆平是世界范围内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并且创造性的发明出了三系法籼型这种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这种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这种技术体系。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发明的三系法籼型的杂交水稻,研究出二系法的杂交水稻,使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截至2017年,我国的杂交水稻已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和越南等国家传授杂交水稻相关的技术,来帮助落后地区克服粮食短缺、饥饿等问题 ,不仅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粮食的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最早的农业著作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最早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全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生产的知识并总结了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天工开物》的内容
《天工开物》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农业与手工业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总结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首次记载了锌的冶炼方法;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
《天工开物》的作者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字长庚,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主要作品有《天工开物》、《野议》、《论气》、《谈天》等。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什么呢?
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宋应星是明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他致力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天工开物》被誉为是“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讲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著作。
宋应星最有名和最有影响的著作就是《天工开物》,他经过多方搜集,历时5年整理和编纂了《天工开物》,全书共有18卷,其中包括了栽培养殖、桑蚕纺织、颜料染色、粮食加工、酿酒榨油、制糖、烧制瓷器、工业造纸、采矿冶铸、兵器和车船制造等技术,几乎涉及到了社会中各行各业重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其中记述了当时我国很多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
比如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全国各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现有品种,说明了栽培方法和自然条件对作物产量及品种的影响。宋应星通过长期观察及总结农业经验得出“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的观点,这是指农作物不能够自己生长收获,需要依靠人工培栽和养育。
从书中就能看出宋应星不只是单纯地记录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他在调研记录的基础上,还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增加了很多个人见解。这部巨作的产生和宋应星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息息相关,他有着聪颖过人的才智,少年时期的宋应星在奉新县县学熟读了诸子百家和经史。宋代四大家程颐-程颢、朱熹、周敦颐及张载几人中,宋应星对张载的关学有很大的兴趣,并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另外他对天文、农学及工艺制造艺术也有很大兴趣,还读过李时珍的医书《本草纲目》,可称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此外,宋应星也喜欢音乐艺术、吟诗作对,他经常和好朋友去附近风景名胜处郊游,一边观赏自然美景,一边畅谈天下事,正是因为宋应星爱好众多、广泛涉猎,才能写出举世闻名的科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