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瓶和湘泉酒瓶均为黄永玉先生精心设计而成。

酒鬼酒陶瓶的设计立意孤绝,妙手天成,平朴里显功力,随意中见洒脱,古拙别致,大朴大雅。酒鬼酒瓶一举创下国内包装设计费之最。酒鬼酒的设计是中国传统设计方式的延续,是在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厚积薄发,是文人写意式的一挥而就。湘西的神奇山水赋予酒鬼酒以灵性,而湘西的民族文化则赋予酒鬼酒高贵的品牌气质与精神品位。与其说酒鬼酒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上佳饮品,倒不如说酒鬼酒是一件妙手天成的艺术精品。“美酒传文化,文化助酒兴”。自酒鬼酒成功研制以来,

酒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传说在黄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可是,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

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

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

后来,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说好味道。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酒的象形字,至周朝,我国的酿酒技术就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札记》、《周礼》中都记载了酿酒的过程,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述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唐代时流传下来的《酒经》中说:“王绩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

据1991年《虞城县志》载:“虞城自古就是‘糟坊相连,闻香下马’的著名酒乡。”“虞城县酿造业历史悠久,远在4000年前,酿酒鼻祖杜康就在这里发明秫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康

茅台酒前身三家创始人是谁?

酒鬼花生创始人看到友人配着自制的花生下酒时想到,既然目前市面上没有特定的产品佐酒吃,那不如创造一种独特口味的花生吧,专门佐酒不如就叫它“酒伴,当时正赶上友人的妻子在场,只听友人的妻子抱怨道:“整日酗酒,像个酒鬼一样”,“酒鬼”好一个特别的称呼,一时间竟逗得在场的朋友都开怀大笑起来

酒鬼花生创始人听到后立即取名为“酒鬼花生”,为更好的提升下酒花生的味道,创始人走访了许多民间的炒货行家,最后制作出来了香味独特、口感酥脆、回味无穷的花生

王茅创始人是谁?跟茅台是什么关系?

当代茅台创始人有三位:赖永初、王立夫、华联辉。

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

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2019年6月12日,茅台集团宣布6月30日前停用“国酒茅台”商标。

2019年6月29日,起正式更名为“贵州茅台”。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唐代,国境的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几乎同时出现白酒蒸馏技术。其后宋、元、明三朝间,位于今大方县以东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义)一带,制作白酒运用的就是这种普通酿酒技术。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发动了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的战争。遵义境内农业遭受崩溃性的破坏。而蜂拥而至的前后共0多万官兵,酗饮欢宴,播州白酒的消费量陡增。

相对集中在茅台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对整地窖酒醅进行多轮次发酵蒸馏取酒,其间掺入部分新原料的办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节省来源不足的高粱、小麦。于是在茅台村酒作坊中产生出了一套“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茅台酒生产基础工艺。

此后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创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首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

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乾隆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声名远扬。从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声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为茅台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酒鬼酒锦绣河山谁画的

王茅创始人王荣霄,1879年,王荣霄(原名王映奎,过继给石姓富绅,也名石荣霄)跟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各取一个字,创建“荣太和(王茅)烧坊”。1918年石荣霄还宗姓名王荣霄,字太和。1936年,“天和号”老板将股权转让于王荣霄(王映奎)的曾孙—王丙(秉)乾,从此,王丙(秉)乾拥有“王茅烧坊”全部股份,开始正式出品“王茅”产品。1951-1952年“王茅烧坊”公私合营并入贵州茅台酒厂,成为组建贵州茅台酒厂的三大烧坊之一。

王茅创始人是谁?

贺天健。

贺天健(1891~197742),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

贺天健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其书法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曾获世界美术博览会一等奖。出版有《贺天健画集》、《贺天健山水册》等,著《学山水画过程自述》。

1879年,王荣创建了荣太和烧坊。

1936年,王秉乾拥有了荣太和的全部股份,更名为王茅烧坊,正式出品王茅产品,所以王秉乾,是王茅创始人,王荣是王茅的鼻祖。

 同年,王秉乾先生首次提出完整的《“茅台酒”传统工艺与抗衰延寿健康理论》,并明确量化了63味中草药酒曲配方,提出了53°为酱香酒最佳饮用度数。“王茅烧坊”由王秉乾一直经营到1951年,直至公私合营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鉴于王茅代表人物王秉乾先生的杰出贡献,1997年茅台酒文化城为其塑像。

贵州王茅集团郑重声明:  王荣古窖(注册商标号: 11130665)、秉乾老窖(注册商标号:17501776)、六三伍三(注册商标号:29624895)才是本公司正宗产品。

“王荣X”、“王XX”均非我公司产品,请大家认准商标和品牌,谨防上当或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