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指古时行政区划的一个合称,这个要从唐朝说起,根源是在这个川字的来历上面。唐太宗贞观元年,废除了秦汉以降的州、郡制,将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益州改为剑南道,而将原来的梁州改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就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

由来: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简介: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境内有中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和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其中甘孜州是康藏文化的核心区。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拥有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阆中古城、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区。

四川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三川或五川呢?

四川,有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说四川本指四川境内的四条大河: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我原来也以为如此,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四川其实是指古时行政区划的一个合称。唐玄宗开元23年 (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就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 (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 (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广元)、夔州路 (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因何而得名

四川之所以叫做四川,而不叫做“三川”或“五川”并不是是因为其境内有四条河流经,而是因为古代的行政区域划分和古代皇帝为了方便管理而设置的官员的名称演变而来。

四川虽然从名字上看是“四条大河流流经之地”,现在四川境内也有四大自北往南的河流: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在四川是自西往东流)但是四川并不是因为其境内的河流而得名。宋咸平四年,皇帝将位于今四川盆地附近的川峡路划分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为了便于管理在四川西路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人民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1109年)的皇帝诏书中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四川:以益利梓夔(川峡)四路得名。唐代时现在的四川省大部分属与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管理;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来又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后来为了方便管理有划分为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期将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为什么说四川是“天府之国”

四川指古时行政区划的一个合称,这个要从唐朝说起,根源是在这个川字的来历上面。唐太宗贞观元年,废除了秦汉以降的州、郡制,将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益州改为剑南道,而将原来的梁州改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就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

四川名字的由来是?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 "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 "天府之国"了。

3巴山蜀水,风光无限

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 (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入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4川西高原山地有:

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 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 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哆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嗄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 "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嗄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 "关内n 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 (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 "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5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几项山。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风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

6巴蜀大地 资源富集

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

7天府之土 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10省、市、区总量的1/3。但四川有8000仍 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哎仍多万人的吃饭问题。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1/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 (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充、攀枝花的20 余县 (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是得名于四条江吗?

四川是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

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9月,四川省下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个县级市,107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张图告诉你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

四川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三川”或“五川”呢?

四川因何得名,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来源于历史上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域;另一说是以四川境内的自然区域大川命名。前者以明末清初顾炎武为代表,他在《日知录》卷三十一四川条下说:唐时剑南一道,仅分东、西而已。至宋则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后遂省文,名为四川。后者则认为四川是因境内有四条大川,故名。持这一说的为数颇多,但哪四条江说法又不尽相同。与顾炎武同一时代的顾祖禹,在其《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六中曾以“于义未安”录引“近说以岷、沪、雒、巴为四大川,故有四川之名”。1956年新知识出版社汪永泽编《四川省》则以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为四条大川。四江之说,多年来学术界未曾提出反对意见,但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事隔十余载,吴冷竹同志于1974年第六期《地理知识》上发表了《省区释名》一文,对四江说持否定意见。该文从四川历史上行政区域的演变,以及与自然山川的关系,论证了四川得名的真正含意。四川,唐初设剑南道,辖有今四川省嘉陵江以西,大渡河以东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分为剑南西川、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西川、东川。川是平川旷野的意思,岷江流域属西川,沱江流域属东川。宋初分设西川、峡西二路,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代始合四路置四川行省。文章最后明确指出:“有些书上说四川得名于境内有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四条大川,那是错误的。”随后,张至皋同志在1979年第五期《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了《四川的名称由来和辖区演变》一文,主同上说,认为四川以“四条大江命名,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论述了“川”字的含义和演变,唐时置剑南东川、西川和“剑南三川”,“川”字是指自然区域。宋分置“川峡四路”,“川”字含义已经离开自然区域的意义,具有行政区域的意义了。文章还指出,一般说来,我国历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往往是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基础上,根据过去政区的演变情况,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划分的。宋代之所以出现“四川”之名,就是反映了当时的四川,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政治、经济的地域性。因此把“四川”名称的由来,归之于为具有四条大江,是既不确切,又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因为四川人民比较懒,不想改名,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三川是个古地名,现在不叫这名了。这个“三川”呢,也是家喻户晓的地方——古都洛阳。三后面就是四,按照顺序的原则,也就没有“五川”的什么事了。

熊猫

关于四川名字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第一种,川者,河流也。三川自然指的是三条河流。事实上洛阳周边是由三条河围绕着?分别是黄河(河水)、洛河(洛水)、伊河(伊水)。四川省境内有着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四条主要河流,但是与洛阳不同,事实上四川省内除了主要的四条河流其它支流水系也同样发达。

九寨沟

第二种,“四川”的“川”指的是平原之意,是“平川”的“川”。春秋时期四川境内有“巴国”、“蜀国”两国。四川的“巴蜀之地”之名由此而来。926年,宋真宗继位后,新置夔州(奉节)。于是当时拥有了成都(益州)、三台(梓州)、汉中(利州)、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简称“四川”,有人说这才是四川的由来了。

四川阿坝

虽然不知道四川名字真实由来的原因,但是在它名字确定后,即使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地朝代几经更迭,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川这个名字可是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是河流还是平原,都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四川名称能流传下来主要是因为当地生活条件舒适。地方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质和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想去了解它的由来,需要去关注一下它背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