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三国时期为蜀国,即为刘备建立的蜀汉。

战国时期应该是属于番邦小国。之后的朝代大致上都是统一的。

四川,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宣统三年,四川成都成立军政府,独立于清朝。

1949年12月,将四川地区划分为4个行署和西康省。

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

四川是哪个时期建立的?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故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汗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由于宋真宗这一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我们“四川”的来源。

四川在古代的称呼?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

四川不同时期叫什么?

四川简称“蜀”、“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这个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北宋时期,四川还不叫四川。当时在四川盆地一带设有西川路和陕西路,合称“川陕二路”。到了宋真宗咸平年间,川陕二路开始分成四条路分别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改称为“川陕四路”。到了南宋时期,此处改名为“四川路”,这也正是四川地名的起源。

那么在古代四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

在夏商时期,四川一代住着蜀人部落。他们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迁移到成都一带的平原。在三代蜀王之后,杜宇王朝建立,这就形成了历史中的古蜀国。杜宇王朝的势力基本包括了这个四川盆地,战国时期秦国一统中原,在四川蜀国一带建立了蜀郡。

到了西汉时期,四川一代改名叫益州,属于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之一。而此时的益州范围包含了重庆、云南和贵州一带大部分土地。三国时期,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的蜀国之地便是此处。

隋朝时期,摒弃了天下郡称,蜀郡又改为益州。直到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废除州、郡制度,益州一带该名称为剑南道。不过在大唐几百年间,四川的行政机制和名称多次变动。垂拱二年,益州地界成为蜀州;天宝元年又恢复郡,称为蜀郡。

前面讲到了四川的名字的来历,正是在宋代。到了元朝,开始设立四川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四川省的最初。明代四川之地渐渐扩大,四川成为了当时十三行省之一,建都成都。

四川在哪个朝代开始归入我国管辖范围

四川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巴蜀”,至今也常被人称为“巴山蜀水”。追溯这一称呼的来源,与这一地区主要民族分布与形成有关。从史籍考查,巴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最初分布于湖北清江流域一带,后繁衍为五支民族,其中一支迁入四川东部。因居住地盛产一种植物“苴”,俗称芭茅,故称巴人。西周时武王伐纣,巴族人曾参加征战,身任前锋,立下战功,被周武王封为巴国。春秋战国时期,巴人以今重庆为中心建立奴隶制国家,与当时以成都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蜀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兵征服巴、蜀二国地,设置巴、蜀二郡,以巴作为地名自此开始。蜀的先民是从青海、甘肃迁来的氐人,分布在成都及附近地区。“蜀”字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是野蚕的象形文字。远古四川因种桑养蚕业发展而被称为“蜀”或“蚕丛”国。春秋战国时,蜀已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伐蜀,设置蜀郡。至北宋时期,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在巴蜀地区境内划分为“川峡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故取名为四川。

四川是古代中国蜀人和巴人的发祥地,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的发掘,证明了距今四千五百年以来,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传承了蜀文化。尧舜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四川为梁州。殷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由古代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灭掉两国,从此,四川列入各朝管辖,在成都设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