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月如水”出自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赠梁汾》。

原文: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表达什么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表达纳兰要和顾贞观一醉方休,甚至要醉得不省人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此句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金缕曲·赠梁汾》。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与纳兰性德相识,荣辱与共,结下了深厚友谊。这首词即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据顾贞观记云:“岁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

求纳兰性德《金缕曲 赠梁汾》的译文

意思是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

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

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

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

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一、出处

清代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赠梁汾》

二、原文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三、重点

1、德:作者自称。

2、淄尘:黑尘,喻污垢。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淄,通“缁”,黑色。

3、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

4、浇:浇酒祭祀。

5、会,理解。

6、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

7、尊:同“樽”。

8、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

9、谣诼:造谣毁谤。

10、悠悠:遥远而不定貌。

11、心期:以心相许,情投意合。

12、后身缘:来生情缘。

13、然诺重:指守信誉,不食言。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纳兰性德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着三句,是他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即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纳兰性德化用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

“有酒惟浇赵州土”。纳兰性德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当然,他和李贺的心情不尽相同。李贺怀才不遇,攀附无门;纳兰性德生长名门,青云有路。

但是,他从顾贞观、吴兆骞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

他呼喊:“谁会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总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骚之情,统统包含在反诘的口吻之中。

接下去是写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纳兰性德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

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较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杜、辛的诗句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以“君不见,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语。那一夜,月儿皎洁,凉浸浸的,似是映衬着他们悲凉的情怀,又似是他们纯洁友谊的见证。

金缕曲·赠梁汾译文 | 注释 | 赏析

金缕曲·赠梁汾 [清代]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友情,豪放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赏析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纳兰性德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噼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着三句,是他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即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纳兰性德化用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在词的开头,他就坦率地把自己鄙薄富贵家庭的心境,告诉给顾贞观,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们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贵介公子。

轶事典故

纳兰容若写的这首“金缕曲”有个故事,他这首词是赠给好友顾梁汾的,但词中的“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说的却是另一个朋友的事。这个朋友名叫吴汉槎,是当时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贯江苏吴江),和顾梁汾及纳兰的交情都很好。顺治丁酉年,吴汉槎考中举人,但不幸得很,这场考试,由于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发生,闹成大狱。吴汉槎虽然是凭真才实学考中的,也受牵连,被判充军宁古塔。

顾梁汾全力营救朋友,想尽一切方法,过了二十年之久,顺治换了康熙,仍然无济于事。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年间官封“太傅”(相当于宰相),顾梁汾就在纳兰的家里做他父亲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边塞之地受尽寒苦,于是就写了两首金缕曲寄去给他。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出名的两首词,被认为足可以比美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并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的。

创作背景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金缕曲赠梁汾名句佳句

1.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赏析

读解纳兰容若《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容若《金缕曲·赠梁汾》曰:“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此乃容若初识顾梁汾时酬赠之作。容若性笃于情,顾梁汾祭先生文激赏曰“其于道义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

是作成于丙辰(1676),容若年二十二,时顾梁汾年四十,黑头解官,馆于纳兰府,志不得,而容若乃纳兰府少主,与顾定肺腑之交,必先明其志,以消悬殊地位之隔阂。 词起拍即自命“狂生”,“狂”者,指慷慨激发、忘形尘俗也。

犹顾梁汾祭文赞其“浩浩落落,其以世味也甚淡,直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也。容若门第显赫,却自认乃命运播弄,误生京国簪缨之族。

缁尘句出谢眺:“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乌衣,借晋王谢诸甲宅之乌衣巷以指豪门。

此拍以“缁尘”领起,容若视功名富贵如粪土高洁情怀溢于言表。继而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原句,以示其景仰平原君广纳贤才,而如是“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之情,竟无人领会!而后反问,迭用“不信”、“竟”,其遭逢知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外。

继而反用老杜《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之诗意,庆幸两人尚值盛年,当席前痛饮,浇块垒,诉生平,酣畅淋漓,尽情歌哭。收拍宕开,以景作结。

月色莹洁如水,以象友情肝胆相照,更渲染出高洁而凄清之氛围,即情即景,尽在不言中。 下片起拍呼应“向尊前”,由己而及梁汾,作慰勉之词。

蛾眉谣诼,出自《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把梁汾之遭忌纳入普遍规律,劝其横眉冷对宵小。

“古今同忌”之“同”,更囊括了自己。休问过去将来、何族何官,悠悠身世,实不可知。

若要寻思,从头皆错。所幸者知己相逢,一日心期,此谊长存,历千劫而不改初衷;所惜者,相见恨晚,愿结后生之缘。

结拍用《史记·季布传》“一诺千金”之典,以示结友之忠挚情谊。顾梁汾和词附注,曾“私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五月(1685容若逝世之年)之谶也,伤哉!” 容若词主体风格韵淡恩幽,凄切婉丽,然不乏豪宕之词。

徐轨《词苑丛谈》评此词“嵚嵜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 ========================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

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

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

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

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

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

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

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

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 “德也狂生耳”,起句十分奇兀,使人陡然一惊;因为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

纳兰性德风华正茂,文武双全,在他面前正铺设着一条荣华富贵的坦途。然而,他竟劈头自称“狂生”,而且还带着颇为不屑的语气,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不得不注意品味。

跟着三句,是他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缁尘即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

纳兰性德化用谢朓“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的诗意,说自己生长在京师的富贵人家,蒙受尘世的污浊。“偶然间”三字。

表明。

2.《金缕曲.赠梁汾》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

“有酒惟浇赵州土”。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平原君即战国时代赵国的公子赵胜,此人平生喜欢结纳宾客。李贺写这两句诗,对那些能够赏识贤士的人表示怀念。他举起酒杯,浇向赵州,觉得茫茫宇内,惟独平原君值得景仰。纳兰性德径用李诗入词,同样是表示对爱惜人才者的敬佩。当然,他和李贺的心情不尽相同。李贺怀才不遇,攀附无门;纳兰性德生长名门,青云有路。但是,他从顾贞观、吴兆骞等人的遭遇里,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谁会成生此意”,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总之,他的失望、彷徨、牢骚之情,统统包含在反诘的口吻之中。

接下去是写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纳兰性德翻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相向,慷慨高歌。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辛稼轩曾有句云:“倩何人,唤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不过,辛词“揾”字比较含蓄,纳兰用“拭尽”一语,却是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这几句,诗人把歌哭笑啼交错在一起,比杜、辛的诗句显得更鲜明更奔放。

3.填词,纳兰容若(金缕曲 赠梁汾王)

金缕曲·赠梁汾王 纳兰容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他这首词是赠给好友顾梁汾的,但词中的“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说的却是另一个朋友的事。这个朋友名叫吴汉槎,是当时有名的江南才子(籍贯江苏吴江),和顾梁汾及纳兰的交情都很好。顺治丁酉年,吴汉槎考中举人,但不幸得很,这场考试,由于主考官有舞弊的事情发生,闹成大狱。吴汉槎虽然是凭真才实学考中的,也受牵连,被判充军宁古塔。

顾梁汾全力营救朋友,想尽一切方法,过了二十年之久,顺治换了康熙,仍然无济于事。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年间官封“太傅”(相当于宰相),顾梁汾就在纳兰的家里做他父亲的幕客。他在太傅府中,想起好友在边塞之地受尽寒苦,于是就写了两首金缕曲寄去给他。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出名的两首词,被认为足可以比美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并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的。

4.结合课文,金缕曲

人的名字与人的性格命运之间真的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关系。

纳兰性德,纳兰 这个满洲人的姓氏,有一种柔弱妩媚之气;然而,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他 的名字“性德” ,却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这种妩媚,而带着一份刚毅之感。纳兰 的词中最能反映他的刚毅的就是这首刚毅与悲凉兼具的《金缕曲》了。

这首词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这年容若获殿试二甲七名,赐进 士出身,并授三等待卫,不久又晋为一等。

然而,富贵与功名在他眼中从来如浮 云。他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里,结交的几乎都是那些久负盛名却江湖落拓的汉族 知识分子,并与他们相应相求。

他以贵介公子,皇帝近待的身份与沉居下僚(当 时顾贞观被聘为纳兰性德家的家庭教师) 的顾梁汾相识,不但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且对其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

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 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 官。”

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 ,正是有所为而发。

这首词即是纳兰与梁汾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此首词写得感情深挚、意境开 阔、气势雄浑 ,堪称不朽之作。因此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词 旨(山钦)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 有《侧帽词》者。”

严迪昌《清词史》云:此词“情辞兼备,超迈有神”,都对 本词给以极高的评价。“德也狂生耳” ,开头突兀,气势不凡,一位豪放不羁的浪子便屹立在你的眼 前。

郭麐曰:“容若专工小令,慢词间一为之,惟题梁汾杵香小影‘德也狂生耳’ 一首,最为跌宕。( 《灵芬馆词话》)我们都知道纳兰出生钟鸣鼎食之家,成长于 书香门第,何来“狂生”之说?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使人仔细的读下去。

“偶然” 两句是说自己出身豪门望族,又在京城奔走供职,过着世俗的生活,实属偶然。表明他并不希罕金粉世家繁华喧嚣的生活。

在词的开头,他就坦率地 把自己鄙薄富贵家庭的心境,告诉给顾贞观,是希望出身寒素的朋友们理解他,不要把他看成是一般的贵介公子。“有酒”两句,用平原君的典故表示自己喜好交游、礼贤下士却无人理解。

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清王琦注:“古之平原君 虚己下士,深可敬慕。

今日既无其人,惟当买丝绣其形而奉之,取酒浇其墓而吊 之已矣。深叹举世无有能得士者。”

这里纳兰性德引用李贺诗的典故,也表现了 他对有才之人的敬仰和喜爱之情。因为纳兰性德的出身高贵,所以在他面前正铺 设着一条能够平步青云的坦途。

可是由于现实社会官场的黑暗,顾贞观的遭遇让 他深深感到社会的不平,感到人才总是无法逃脱遭受排挤的厄运,因而忧思重重,满怀悲愤。可是他也知道,他的心境,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他呼喊:“谁会成 生此意” ,透露出孤独落寞的悲哀。

“不信道,遂为知己” ,之前的几句作者一直在抒发自己心情的苦闷,为下面 与友人的相遇做铺垫,就在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遇到了梁汾。重复强调意外 之感,是为了表达得友的狂喜。

“青眼”句:据《晋书·阮籍传》,阮籍能作青白眼,以白眼对俗士,嵇康 来访,则以青眼对之。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 之人吾老矣。”

此反用其意。说他们相遇时彼此正当盛年,都还未老,于是青眼 相向,慷慨高歌。

不过,在举杯痛饮之余,又不禁涕泪滂沱。英雄失路,惺惺相 惜,得友的喜悦、落拓的悲哀,一齐涌上心头。

辛稼轩曾有句云:“倩何人,唤 取翠袖红巾,揾英雄泪。”纳兰性德的心情,与此相类。

上阕的最后一句,“君不见,月如水”是全篇唯一描写景物的句子。这 给词 所 勾勒 的 月 夜宴饮图 , 涂 上 了 一 层 朦 胧淡雅 的 色 调 , 很 好地 烘 托 了气 氛 。

也有用皎洁无暇的月亮来衬托他们悲凉的情怀和纯洁的友谊的 作用。“共君此夜须沉醉。”

我认为此句中的“须”字用得很妙。它表明,诗人认为 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神经麻木,才可以忘却怀才不遇,悲愤忧郁的心情。

此句与杜 甫的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也颇相似,但意境大不相同。“纵酒”未必大醉,“沉醉”却是醉得不省人事。

为什么必须烂醉如泥?下面跟着作答。“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屈原的《离骚》中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 善淫。”在纳兰性德看来,古往今来,有才识之士被排斥不用者多如牛毛,友人 受到不公的待遇也自不可避免。

不合理的现实既已无法改变,他便劝慰好友,大 家懒得去管,一醉了事。这种一醉解千愁的作法,固然是逃避现实的表现,但诗 人冷峭的情绪,乃是愤怒与消极的混合物。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从顾贞观等今古才人的遭遇中,诗人想 到自己。

在污浊的社会中,过去的生涯,毫无意趣,将来的命运,也不值一哂,因而他发出了“寻思起,从头翻悔”的感叹。在词的开头,诗人已透露出他对门 阀出身的不屑。

这里再一次申明,是强调他和顾贞观。

5.《金缕曲.赠梁汾》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

《金缕曲·赠梁汾》 清代: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抄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百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解析: (1)有酒惟浇赵州土: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句意,是说希望有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浇,浇酒祭祀。

赵州土,平原君墓土。 (2)“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青眼是高兴的眼色,据说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遇见意气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度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

6.金缕曲.赠梁汾的译文

金缕曲

赠梁汾①

德也狂生耳②。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③。有酒惟浇赵州土④,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⑤,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⑥,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⑦,后身缘⑧、恐结他生里。然诺重⑨,君须记。

[注释]

①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病殁。

②德也句:作者自指,意为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

③偶然二句:缁尘,风尘。京国,京城。乌衣门第,东晋时王导、谢安等名门望族居住乌衣巷(今南京市内),后以“乌衣”借指高门贵族之家。此二句意思是说自己生长在豪门望族之家,又在京城里供职,实属偶然。

④有酒二句:李贺《浩歌》:“买线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好养士,死后虽未葬赵州,但他是赵国公子,又是赵相,故称他的墓为“赵州土”。这里借用此典表明作者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又有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但如此的性格又有谁能理解。成生,纳兰自指。以纳兰原名成德、成容若,故云。

⑤青眼二句:晋阮籍为人能青白眼,见礼俗之人为白眼,见高人雅士、与己意气相投者则为青眼。见《晋书》本传。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这里化用杜诗之意,是说你我结为莫逆,年龄都不算老(梁汾时年四十,纳兰二十二),彼此青眼相对,互相器重,而今正当大有可为之年,不须伤悲,应拭去悲慨之泪,振作精神。

⑥且由他二句:意谓姑且由那些小人去造谣中伤,要知这种卑鄙的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蛾眉谣诼:谣言中伤之意。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⑦一日句:劫,佛家语,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此句意为你我一日心期相许,成为知己,即使横遭千劫,情谊也会长存的。

⑧后身缘:佛家以为人死后还能来世再生。这里是说来生你我还有交契的因缘。

⑨然诺重:意思是守信义,不食言。然诺,答应。

7.纳兰性德 金缕曲 赠梁汾词中 几处 用典的含义及作用

有酒二句: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这里借用典故表明作者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又有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成生,纳兰自指。

青眼二句:晋阮籍为人能青白眼,见礼俗之人为白眼,见高人雅士、与己意气相投者则为青眼。这里化用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是说你我结为莫逆,年龄都不算老(梁汾时年四十,纳兰二十二),彼此青眼相对,互相器重,而今正当大有可为之年,不须悲伤,应拭去悲慨之泪,振作精神。

君不见若如水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君不见,月如水。然诺重,君须记。
 这两句是容若的《赠梁汾》每一片的最后一句,也是容若的成名作......
大概意思是 君代指他人,该是“你没看见,今晚的月亮清的像一汪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