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小说特点如下:

1、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描写,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他擅长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用写信、现身说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2、具有浓烈的人道主义情怀思想,反映在小说中,则是充满人道主义情怀。他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对人与人之间仁爱的赞美、对罪恶社会的控诉都是他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3、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茨威格对妇女的命运寄予关注。茨威格的小说常把中产阶级的妇女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描写她们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介

本书收录了茨威格文学创作早期的三部著作,分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朦胧夜的故事》和《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书信的形式记录一个女人在生命尽头的炽热告白,诉说了她自幼爱慕一个男人、一生不求回应的感情,道尽了暗恋情愫的哀婉与决绝。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他以细腻而饱含情感的心理描写,树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托马斯·曼称赞他“以德语的创作收获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茨威格的代表作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心灵的焦灼》等。

本书收录了茨威格文学创作早期的三部著作,分别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朦胧夜的故事》和《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书信的形式记录一个女人在生命尽头的炽热告白,诉说了她自幼爱慕一个男人、一生不求回应的感情,道尽了暗恋情愫的哀婉与决绝。

1权威名家译本:译者高中甫、韩耀成二人是国内翻译茨威格作品的代表人物,本书由德文直译中文,忠于作者表达,还原作品原貌,完美展现茨威格“善识女人心”的写作特点。

2茨威格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同名、话剧盛宴不衰,被高尔基评价为“一篇惊人的杰作。” 

3 茨威格精确、细腻的语言,打动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茨威格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出乎你意料之外的角度和精妙绝伦的语言,直击每一个曾经深爱过的灵魂。

这封信约莫有二十多页,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写得龙飞凤舞,潦潦草草,与其说是封信,还不如说是份手稿。他不由自主地再次把信封捏了捏,看看有什么附件落在里面没有。但是信封里是空的。无论信封上还是信纸上都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也没有签名。“奇怪。”他想,又把信拿在手里。“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信的上头写了这句话作为称呼,作为标题。他的目光十分惊讶地停住了:这是指的他,还是指的一位臆想的主人公呢?突然,他的好奇心大发,开始念道:

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为挽救这个幼小娇嫩的生命,我同死神足足搏斗了三天三夜,他得了流感,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我在他床边坐了四十小时。我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敷在他烧得灼手的额头上。白天黑夜都握着他那双抽搐的小手。第三天晚上我全垮了。我的眼睛再也抬不起来了,眼皮合上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硬椅子上坐着睡了三四小时,就在这中间,死神夺去了他的生命。这逗人喜爱的可怜的孩子,此刻就在那儿躺着,躺在他自己的小床上,就和他刚死的时候一样,只是把他的眼睛,他那聪明的黑眼睛合上了,把他的两只手交叉着放在白衬衫上,床的四个角上高高点燃着四支蜡烛。我不敢看一下,也不敢动一动,因为烛光一晃,他脸上和紧闭的嘴上就影影绰绰的,看起来就仿佛他的面颊在蠕动,我就会以为他没有死,以为他还会醒来,还会用他银铃似的声音对我说些甜蜜而稚气的话语。但是我知道,他死了,我不愿意再往床上看,以免再次怀着希望,也免得再次失望。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孩子昨天死了——在这个世界上我现在只有你,只有你了,而你对我却一无所知,此刻你完全感觉不到,正在嬉戏取闹,或者正在跟什么人寻欢作乐、调情狎昵呢。我现在只有你,只有与我素昧平生的你,我始终爱着的你。

如何评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Stefan Zweig )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扩展资料

茨威格代表作品:《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心灵的焦灼》

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公司将它改编为,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茨威格

茨威格是什么样的作家喜欢写什么样的文章?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个很厉害的的作家,值得尊敬。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人物经历:

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绿蒂·阿尔特曼结婚。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

目录

词条推荐

一分钟了解斯蒂芬·茨威格

1133万 58"

斯蒂芬·茨威格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愿咸与恒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1]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1,选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