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是国内领先的综合网上购物平台,涵盖手机、家用电器、生活家居、超市、母婴、金融等品类。

苏宁的竞争对手有:

京东商城:中国自营式电商企业,创始人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中国大陆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大型综合性购物平台,涵盖千种品类。亚马逊: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综合网购商城,销售图书音像、数码家电、母婴百货、钟表首饰、服饰箱包、鞋靴、运动户外等32大类。天猫商城:是一个综合性购物网站,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

苏宁和国美各自有什么特点?

苏宁和国美各自特点:苏宁的盈利能力超过国美,苏宁的增长速度很快,主要表现为财务的净利润的增加。

苏宁着重门店经营,规模扩张速度和效率,盈利能力,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现今都超越了竞争对手国美。苏宁的旗舰店策略走得比国美早,所以旗舰店占比较高。但国美的覆盖范围和网络规模仍然领先,网络和销售规模上占据优势。

苏宁强调快速发展超越竞争对手,同时持续注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国美则开始注重门店盈利能力和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希冀在困境中获得银行,供应商和股东的支持。

两家公司的产品销售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比较而言,国美的黑电,冰洗白电占比比苏宁大。而在苏宁则是数码IT和小家电的销售占比较大。

苏宁与国美的行业地位相差无几,都属于家电连锁行业,属于零售行业的子行业。苏宁与国美的全国性连锁渠道都以完全成熟,甚至被两家垄断。现两家有都开启了网上的电器购物,又都有各自的送货物流,是现在电器网购非常方便。

要说仔细分析苏宁与国美的行业地位,苏宁因为门店比较多,门店的分布比较广比较密集,所以实体点的销售比较领先。而国美电器拥有更加专业的网购平台,专业配送的物流,国美在网络销售占据优势。

苏宁败了,为何苏宁没有干过京东?

苏宁败就败在我们中国很多大企业的通病“够买足球队”苏宁其实是一直是长期赔钱的,从2014年 2020年连续亏损超过160多亿。苏宁流动资产是1072亿,但是苏宁的负债却是1100亿,已经是资不抵债了!

中国四大电商: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前三个都是赚钱的,天猫一年营业额是2.68万亿,京东是2万亿,拼多多是1万亿,而苏宁易购只有3700亿。

最近苏宁也在出售自己20-25的股权就可以看出苏宁缺钱了,曾经的风云人物百亿富翁张近东最近的日子确实是不好过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苏宁为什么干不过京东,答案是:经营上肯定是失败的,一个传统卖货的企业出现连续的亏损又没有现金的话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慢慢就变成昏迷状态!

苏宁不是败给了京东,而是败给了自己!负债超过1361.4亿的苏宁,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可以说现在苏宁已经到了绝境了。张近东相比于刘强东,实际上是拥有先发优势的,不过最终败下阵来,现在苏宁易购只能断臂求生,张近东只能质押股份、苏宁易购只能卖掉股份,用这种方式来拯救苏宁。

张近东两次绝佳机会,遗憾没能大成

当年3C领域的老大是国美,京东、苏宁啥的都得靠边站,尤其是收购永乐电器之后,黄光裕的国美可谓是如日中天,那时候刘强东、张近东都只是行业的配角。

黄光裕收购国美之后,曾经一度非常信任永乐电器的陈晓,自己担任董事长,陈晓担任新国美总裁,两个人事实上貌合神离,尤其是陈晓作为失败者被招安,心里难免有不平。在黄光裕入狱之后,陈晓开始了夺权之路,之后就是黄光裕的妻子杜娟和陈晓内斗,直到杜娟帮助身陷囹圄的丈夫抢回了国美控制权。

这期间是苏宁最好的机会,张近东也借此机会不断高速成长,瞬间成为国内3C领域的第一大龙头,苏宁线下不断扩张,几乎在全国各大城市逐渐铺开了,眼看着苏宁这事儿就要成了,遗憾的是这只是挑战的开始。

刘强东逐渐带着京东转型,互联网时代来临了,重仓投入物流,摒弃了传统的线下模式,用大仓储的大物流方式,取代苏宁、国内的门店小物流方式,京东这种方式取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采用互联网模式的京东获得了高速发展,尽管大力布局物流的京东相对于淘宝是重模式,但是相对于国美、苏宁这种传统线下模式,京东的模式要轻了很多。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京东的物流周期是大家能够接受的,苏宁线下模式提升了配送效率,但是确实也增加了成本,在效率和价格进行抉择之前,用户一定会选择优势更明显的一个。在阿里加持之后,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这时候就进入了第二个时期。

苏宁和京东进行价格战,刘强东不怕,因为有了资本的加码,京东总是能够融资到很多钱,苏宁面对弹药充足的京东,基本上是毫无还手之力,尽管在阿里的帮助之下,苏宁也跟京东打得很焦灼,不过阿里毕竟有自己的业务,不会加大码让苏宁跟京东挑战,阿里巴巴还是把重心都放在了天猫上。最终苏宁跟着京东打价格战,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跟着别人的节奏走路,反而把自己弄得非常被动。

国美和京东,其实是苏宁的两次绝好的机会,只不过苏宁都没有抓好,张近东在苏宁的战略决策上,可以说是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具体的策略是错误的。尤其是在选择跟竞争对手竞争之后,苏宁把太多的精力分散到足球、 体育 领域,这些非核心业务烧掉了不少钱,反过来又拖累了苏宁本身的核心业务。苏宁足球,实际上就相当于张近东给儿子张康阳一个锻炼的机会,张康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代价也是惨重的,给太子练兵,可惜的是苏宁的家底没有身后到那种程度。

谈论苏宁易购,人们一般都会把它跟京东做比较。

因为它们诞生的时间相差不远,且自诞生起,就一直缠斗不休,彼此互不服气。但是,超过15年的争斗,如今以“京东完胜、苏宁完败”告终。

我将两者不同时期的关系作个简单的梳理分析:

苏宁干不赢京东,如今被互联网抛弃,原因很多,教训也很深刻。个人认为主要的有三点:

(一)核心原因是: 苏宁电器线下资产过重,线下与线上并没有实现互相补充、互相成就的商业闭环,反而是互相消耗和拆台 。

(二)第二个原因: 苏宁的主业无法聚焦,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

苏宁电器好像啥都是:3C大卖场、电商平台、足球俱乐部、金融平台……,但是好像啥都做不精,除了大卖场规模还可以外,其它的都很散乱,进不了前三名,最终让消费者抛弃。

(三)第三个原因是 战略失误,盲目扩张,过于追求规模效应,却疏忽了核心盈利模式的培育和打磨 。

苏宁有了几千家线下电器大卖场,却雄心勃勃、大费周章地计划在全国搞数万家“ 苏宁小店 ”。苏宁小店,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是鸡肋,投入了几百个亿,结果反响冷淡、合作者抱怨连连。强行推进,无异于南辕北辙、深陷经营泥淖,陷入“开店—关店”的怪圈,最终不得不黯然收场。

“苏宁小店”的溃败,是苏宁集团层面的战略研判失误,严重拖累集团的经营发展,拖累集团的财务 健康 ,导致集团经年累月现金流净流出。财报数据显示:

淘宝和苏宁什么关系啊?为什么淘宝里面有苏宁?亲们

淘宝和苏宁是合作关系。

苏宁云商2016年6月2日晚间发布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暨上市公告书,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

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阿里入股苏宁,具体的合作主要是三块,包括电商、物流和线上线下打通。苏宁进驻淘宝开店,苏宁自有的物流配送体系成为菜鸟合作伙伴,未来开放给第三方使用。此外,苏宁全国1600多门店与阿里线上体系全面打通。

扩展资料:

“敌人”变“盟友”:中国零售业开启线上线下融合时代

一、苏宁易购旗舰店正式入驻天猫商城

自苏宁与阿里宣布相互参股后,苏宁云商股票已连续3天开盘一字涨停。北京方面,北京苏宁总经理卞农透露,苏宁易购旗舰店将于下周一(8月17日)正式入驻天猫商城。据介绍,商户入驻天猫至少需要5-15个工作日。而此次苏宁易购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入驻天猫商城相关工作。

二、阿里+苏宁 互联网+带来全球商业革命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阿里和苏宁作为业内老大和老三的结合,对于苏宁来说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就赶超原来的竞争对手国美,而阿里则加强了对于腾讯与京东的联手的竞争力。提升了双方的竞争水平,改变了目前的传统与现代商业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全球的商业革命。

参考资料:中国网信部官网--阿里与苏宁云商达成战略合作

参考资料:中华网--淘宝282亿元正式入股苏宁云商,成第二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