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定势解决问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容易使人产生思想上的防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心理学中的"思维定势"是什么意思
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
思维定势可能会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因而造成物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地解决。如中学生会将过去解题的成功经验错误地用于貌似旧问题的新问题,一些杂志上所谓的“上当题”多是属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上当。
什么叫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种左右我们对事物理解的方法模型,这种模型是由每个人过去的经验打造成长的,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选择以及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不一样。思维定式会让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无法客观,导致相应的决策也无法客观。要更客观地认知事物,唯有思维转换,多角度看待事物。另外在建立思维定式的时候,应该要遵循行动的原则,以品德为基础,从自我做起。
思维定式在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当然不是用眼睛看,主要是指我们的感知、理解和诠释。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是现实的世界。思维定势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的。
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所以对世界的诠释也会不同。家庭、学校、单位、同事、朋友甚至流行的事物……这些一直都在不知不觉的影响左右我们的思维定势,一旦思维定式出了错,那么往后的选择,决策都会出错。
思维定式反应的是个人的价值观。我们用这些思维定式诠释自己过往的所有经验,却从来不质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些思维定式的存在,理所当然的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正确的。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就源自于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陷入到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的问题所在。
影响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会自然地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思维受到一个框框的限制,缺乏求异性与发散性,难以打开思路,难以产生出创造性的思维结果。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警觉头脑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束缚,要用发展的眼光,怀疑思维定势,肯定它的局限性,要用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压倒思维定势,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出新的、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
影响思维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孩子先天的身体发育方面的因素之外,主要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般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见识,家长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有更多的关注,合理的引导,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孩子的自身实际,选择孩子所感兴趣及擅长的学习领域,一定程度都是能够提升孩子的思维水平,同时与外界更多的交流,特别是与一些优秀人才的交流也是影响思维所必不可少的。
急求普通心理学论述题:什么是思维的定势,它对问题解决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往往思维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为什么呢?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断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比如:“一块地3公亩,种白菜用去1/4,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3-1/4的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求剩余的解题思路的影响,又如:“一块地6公亩,种白菜用去1/4公亩,还剩下几公亩?”常出现6×(1-1/4)的算式,这是受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的影响。为什么思维定有这样的消极影响呢?其原因有二:
首先,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如上二例的前摄抑制的干扰 ,使之不能顺利地按照正确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思维定势使旧思路畅通,保留在大脑皮层中的旧痕迹十分深刻,如若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新刺激来加以切断,新思路景难以形成和发展,使必须用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无法顺利解决。
如何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呢?
一、结论须准确,经验要全面。
小学数学教材是遵循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依照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其知识的传授是分阶段进行的。起始知识大都是单一或不全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因过早地下结论或简单地归纳出扑面的经验,而干扰了今后的学习。
跟成年人一样,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但由于其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等特点,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常造成干扰影响。如初学小数除法时,常出现10÷5=2 、5÷10=2,这是学生在学整数除法时,片面地归纳出一条经验——“做除法都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所引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应有所交代,即“较小数除以较大数的除法今后还要学习。”简单的一句话,却能防止学生产生错觉,又为今后学知识“埋下伏笔”。
二、增强新刺激,更换旧思路。
德国著名学者费希纳在研究中指出,刺激量与感觉是成正比,刺激量增减10倍,感觉量才增减1倍。有些就只是无法用习惯性的思路去思考,这时就必须有强烈的新刺激才能有效地迫使学生从旧思路旧方法中省悟过来,转移到新方法的思维中。
例如在教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设计一高强度的新刺激,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比如,唐老鸭拿1000元叫老鼠替他买一台彩电。熊猫牌彩电原价1000元,提价1/5又降价1/5,咪老鼠付了1000元,把找回的钱塞进腰包,扛着彩电回家。唐老鸭问:“这参彩电多少钱?”“原价1000元,提价1/5,又降价1/5,难道不是1000元吗?”咪老鼠回答。唐老鸭听完嚷了起来!“不对,不对!别耍滑头了。”在这里突出了“提1/5价:又降价,不会等于原价”这一关键问题,具有较高强度的新刺激,切断了学生在整数知识“a+b-b=a这一习惯性的思路,又渴望解开“现价”的谜底。这有利揭示新理知识之间的矛盾,促进新思路的形成。
三、题组教学,广开思路。
教材知识的单线型发展,也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在对新接授教材的处理上,常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 整体出现,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这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联系。
基本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情节变式题:去年,在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六2中队捐款金额比六1中队多1/5,六1中队捐款1000元,六2中队捐款多少元?
结构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鱼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叙述变式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如果再多捕五月份捕鱼吨数的1/4,就和五月份一样多,六月捕鱼多少吨?
在不违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可重组教材。就是适当地把教材对比性强的教材安排在一起进行题组教学。如把“比一个数多(或少)几”两个类型的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防止学生见到“比多”就用减法计算这一定势的影响,又可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上练习课时亦可采用变式题 组练习。即变换题目的条件或问题,使数量关系发生变化,以避免解题方法的固定及习惯性。这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剖析错例,深化概念。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馈给学生。
例如,学生解答“某畜牧场有牛1000头,比羊少20%,羊有多少头?”时,出现1000×(1+20%)的算式。这是受“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这一旧思路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牛比羊少20%,就羊比牛多20%,于是把牛看作标准量:针对错误原因,一要在剖析错例中训练学生准确地判断标准量:二要设计出产生混淆的问题上,让学生去比较。这样反复多次进行,才能深化概念,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为,其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就能使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并在这种消除和克服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思维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对还是错?
定势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解决问题时,当思维定势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就会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当思维定势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一致时,就会阻碍问题的解决,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思维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这句话是错误的。
思维定势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是思维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表现为: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思维定势现象主要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扩展资料:
思维定势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
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看,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指引性的影响。
所以,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