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和思考都很重要,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人们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个更重要。

2、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量是独立思考的前提和基础,独立思考是吸收萃取书籍精华的过程,读史使人明智,缺少知识储备,反而会使思考变得狭隘而偏激。

3、思考人生的前提是阅尽千帆,读书必不可少,思考同样重要。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阅读的时候,我仿佛变成一个小小的圆球身上长出长长的触角连接着书中故事和人物。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是平凡和重复的, 你接触越多外界不同事物,就会获得与更多事物产生共情的能力。渐渐地,你不再用二维表象观念看待这个世界,而是从事件中找到核心—通过不同角色的利益角度分析,找到共同连接 。

这种质变就像生活在低楼层的你一跃搬到了顶楼--顶楼的视角更加宽广,同时也避开了低楼层嘈杂自扰的杂音。

思考比阅读更重要

阅读不是让你把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而是要广泛地、大量地去阅读,把更多的书纳入同一个主题里面,让它们在里面彼此碰撞、对抗、融合,最终留下来自不同渠道的精华信息,来形成“我的观点”

很多人阅读的症结在:我们过于重视读很多本书,过于追求掌握每一本书,但却很少有人真的去思考: 我的看法是什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把读完一本书 当做 一个“题目”,而把“做完一本书的笔记”,看作这个题目的“答案”。

许多人在读书时,往往有一个很功利的心态:我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这才是“干货“,别的都是虚的。这种心态其实不太好。

为什么呢?很简单。 因为你能够从读书里获得的收获,很大程度上其实不在于书里面的内容,而是你能够想到什么、产生什么想法。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思考。

当你不满足于按照作者给你的脉络,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读完,而是开始泛读、跳读、选择性地读,以及寻找延伸材料来拓展阅读时,你就是在“主动”。

当你不满足急于把一本书“读完”和“作出导图”,而开始一边阅读,一边让思维同步运转,考虑联系、逻辑、应用,记录灵感,你就是在思考。

阅读与思考结合的主动学习才是能在海外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的王道,这个技能在时间复利下对你产生巨大的益处,改变你的人生。

读书和思考,有什么区别?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吗?

学习更重要:

1格物 致知 只有先格物(也就是学习)才能致知

2学习是思考的先决条件 没有学习就没有思考 牛顿的成功归结于“站在巨人的肩上摘苹果”那么学习便是那巨人站在你脚下的条件

总之 学习更重要需要站在“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思考”这个点上来辩驳,表示学习和思考应该是因果关系的。

实战时候应该会有点用“人之生命离不开学习,我们向雷电‘学’会了用火;向动物‘学’会了筑巢安家;向鸟‘学’会了翱翔天空。对方辩友倒是告诉我,如今人们思考的哪一样东西,不是建立在自然与空间的基础上呢?思考不是学习么?思考也是学习!思考是在向生命、自然与我们自身学习!”

思考更重要:

1诚然,思考来源于学习,可青出于蓝方胜于蓝,思考出于学习却胜于学习,并非思考是学习的因学习就一定比思考重要,对方辩友在偷换概念。

2思考不是学习,有些事情也许本身在那里但是我们没法学习,只能思考,自然摆在那里的东西不一定就可以学习的到。

总之,思考更重要要基于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思考才是进步的关键,读万卷书,不一定能写一卷书。

以上的辩论句子和以下的都是自己想的原创哦~“牛顿固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但有两点,牛顿如何能摘到苹果?因为他思考!牛顿脚下的巨人为何是‘巨人’?因为那正是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不断创新拔高的结果!”

“当然,人类向自然学习,但是你可以向雷电学习用火,对方辩友可以向大猩猩学习相对论呢?还是可以向电鳗学习电磁感应呢?有会背论语的乌鸦么?有知道物种起源的乌云么?自然蕴含人类所知一切知识,但并非所有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多人类高度发达文明的成就是通过思考来获得的!”

读书是读别人的想法和见解,自己思考是一种升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时你会很自然的跟着作者的描述而思考。其实也可以说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