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置菌料:

准备一些新鲜的棉籽壳,将麦麸、石膏、木屑玉米芯、石膏粉、过磷酸钙和白糖等材料进行混合,经过消毒之后再与棉籽壳一起搅拌均匀,放在封闭的环境中静置2~4个小时后,再重复以上步骤,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装料。

2、播种管理:

在播种之前需要将已经装好的养料进行高压或高温的杀菌消毒处理,之后再将养料放入培养室 。首先将养料铺开均匀的放在播种床上,再对养料进行降温处理,然后向养料中播入菌种进行培养。

3、杀菌管理: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室内的温度,由于菌丝的成长会使得室内温度提高,所以要适当的降低一些温度,让室内的温度保持在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出菌时不会出现问题。

4、出菇管理:

在看到菌丝的实体基本发育完成之后,就可以去除金针菇表面较老的菌种,这样能保持和促进菌种的生长。此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湿度最少要在90%以上,并且还要保持空气的流通,这样金针菇长出来后会更加的鲜嫩,吃起来口感更好。

5、及时采摘:

发现有已经成熟的金针菇后,要及时的进行采摘。轻轻握住金针菇菌柄的位置,然后将金针菇从根部的位置摘出来。采摘之后再进行之前的种子步骤,等待一段时间后就会有第二批金针菇长出。

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1、培养料的配制

主要配方:①棉籽壳89%,米糠或麸皮10%,石膏1%;②锯木屑80%,米糠或麸皮20%;③玉米芯73%,鼓皮25%,石膏1%,蔗糖1%。将上述培养料加水充分拌匀,然后调节ph值到6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渗出但不形成水流为宜。培养料配好后选用规格(长x宽)17cmx28cm,厚06mm的塑料袋,装料300g左右,两头扎口。

锯木屑以阔叶树木屑为好,松杉木屑不适合栽培,木屑主要起保湿和通气作用,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质量差。培养基装袋时要装入等量的培养基,这样发菌一致,出菇同时,便于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接于袋两头。这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中进行,菌种应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2、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22-25℃,正常情况下,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如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25天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

3、搔菌及催蕾

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5-10mm培养基一起成块刮掉。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90%-95%和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形成的气生菌丝形成,有利于催蕾出菇。此期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10-15℃为好,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一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4、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匀发育。均育要求温度约8℃,空气湿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1mm,菌盖直径为15mm为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5℃,湿度为85%-90%。co2浓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

5、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个15w灯泡,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此阶段以温度8-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约15天,菌盖直径可达1-2cm,菌柄长可达8-15cm,即可进行采收。

6、适期采收

当菌柄长13-14cm,整齐,菌盖直径1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体结实,含水量不过多时为采收期。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采收前2天要通风促进水分蒸发。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二潮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装袋,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另一头出菇。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Mushroom”。植物学名为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1-2]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

江苏灌南、河北、安阳、林州等。河北石家庄灵寿大量种植白金针菇,每到十一二月份当量产销各地。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有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金针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金针菇生长过程中,菇房光线应保持在弱光或基本黑暗状态,有利于品质的提高。金针菇的种植方法:1。蘑菇料的准备:主料可以是棉籽壳,配以适量的麦麸、石膏、锯末、玉米芯等材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然后加水搅拌均匀。2接种管理:将优良菌株植入接种体,并做好接种过程中的消毒工作。3产菌管理:温度应保持在20℃-25℃左右。4挂果采收:长到12cm-15cm就可以采收了。

1金针菇生长时如何控制光照?

1种植金针菇时,菇房光线要保持弱光或基本黑暗。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金针菇菌盖和菌柄会相对较轻,其菌柄的碱性绒毛和色素形成也会受到抑制,有助于提高品质。

2金针菇菌丝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发育。金针菇在弱光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会比在遮光环境下快,生长势强,菌丝蓬松呈白色。整体状态密集整齐。

二、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1细菌材料的制备

金针菇是由菌丝发育培养而成的。种植金针菇前,要准备好培养菌丝的营养物质。主料可以是棉籽壳,配以适量的麦麸、石膏、锯末、玉米芯。材料准备好后,放在干净的地面上,加入清水,搅拌均匀,每天搅拌3次左右。装袋的时间应该等3天左右。注意装袋后营养成分要闷。

2接种管理

包装好的营养物质不能直接用于种植,要先灭菌。灭菌时,应将其置于高温或高压下。灭菌后,可将营养物放入接种室。营养物要铺在接种床上,厚度保持在5-8cm。温度要适宜,木耳的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接种时,要选择优良菌株,种植到菌料中。接种时注意彻底消毒,减少影响接种成功率的可能性。

金针菇是怎样长成的?

一、培养基配方新菌株营养吸收能力强,一般配方能保证正常生产,但每个菌株都有最佳营养配方,科学配方是高产稳产的基础。配方的核心C/N比,新菌株的灭菌培养基含氮量控制在11%-15%,都处于最佳状态。培养基的配置可以减少部分氮源的比例,降低成本。其主要配方:玉米芯40%,米糠32%,麸皮7%,棉籽壳5%,豆皮5%,啤酒糟5%,甜菜渣4%,碳酸钙1%,贝类化石1%。二、装瓶灭菌我们是装瓶厂。配方完成后,加水搅拌,然后装瓶灭菌。干混时间一般为27分钟,湿混时间为33分钟,加水过程持续20-25分钟。搅拌均匀后装瓶。装瓶要求误差为+-20g,瓶肩高度15cm,料面弹性适中,打五个孔。先抽真空灭菌,然后100℃保温40分钟,110℃保温3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再焖20分钟。栽培的关键技术:均匀的培养基和彻底的灭菌都在这个环节,所以装瓶灭菌是稳定出菇的基础。金针菇怎么种?金针菇栽培新技术详解三。冷却接种是整个培养过程中无菌要求最严格的程序。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16-20℃后即可接种,定期定量检测接种量和均匀度。接种的重点是环境卫生,重视冷却回风对无菌培养物的二次污染,在接种中彻底落实无菌意识和操作。四、抓菌培养可分为前培养和后培养。预培养区卫生环境较高。金针菇接种后,菌丝萌发更快,48小时内即可覆盖,覆盖后污染风险大大降低。培养温度19℃左右,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3000ppm,湿度80-90%。新菌株培养基孔隙率高,菌丝生长快。适当增加湿度可以保持水分。健全的文化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培养22天后,该菌可挠,比其他菌株可挠早1-2天。

野生的金针菇一般从阴暗潮湿的朽木上长出,人工种植的金针菇一般是利用木屑、玉米芯或棉籽壳配制的培养基上长出。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体,通过质配后为双核菌丝,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成熟的双核菌丝会分化形成子实体,就是平时可以食用部分的金针菇。一、选料配料:选用新鲜、干燥、无霉烂、无结块、无害虫的棉籽壳100公斤,用前在阳光下暴晒2天,白糖1公斤,熟石灰1公斤,麦麸1公斤,水150公斤。把上述培养料混匀,加水搅拌均匀,然后闷半小时,再进行播种。所用工具必须冲洗干净,凡盛过酱油、醋的工具忌用。二、精细播种:播前选优质菌种掰成小块,分三层播种,最低层和中层各用菌种1/5,最上面用菌种3/5。播种时先打深洞,底层洞深6厘米,中层洞深3厘米,洞距20-30厘米。播上菌种盖上培养料,使培养料中间高四周低呈龟背形,然后在料面上用塑料薄膜盖严。1、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播种后10天内如有个别地方菌种未萌动,可洒石灰水促进萌动,播后在大棚上或阳畦上加盖草帘保温。在7-10℃条件下,15天左右菌丝就长满整个畦面,30天左右菌丝就深入到料面下5厘米左右,40天就可以揭膜通风催蕾,这时要保持80%以上的高湿环境,每天揭膜通风10分钟,促使菌床由灰白色转为雪白色。当菌床呈雪白色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时,要立即进行催蕾,方法是将培养料上的地膜支高10-20厘米,使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这样连续进行一个星期,即产生大量菇蕾。出菇前要保持菌床湿润,但不能有积水,以免积水烂菇,温度控制在10-12℃,并避直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