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晋朝司马氏皇权不断衰落,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该换他姓。

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亦有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据说为躲避仇家追杀,一支司马氏后人“马”加两点为“冯”姓。据说为杜绝近亲结婚,其祖宗定下同冯不结亲的规矩,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相同的冯姓不结婚的规矩,此现象流传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一些地方。

司马光司马迁司马懿他们是什么关系

司马懿和司马迁是同宗。司马光是司马懿之子子司马伷的直系后裔,所以也能算司马懿的后裔,不过司马伷不是嫡子。

司马光,生于1019年11月17日,死于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迁,生于前145年,卒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同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名字很相近的司马迁和司马懿到底有什么关系?

据史料,司马迁、司马懿在远古时是同族。秦汉魏晋时,司马氏建立了庞大的关系网,所以其势力得以延续数百年。而与之婚姻的世家大族,也延续了数百年。

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开创了弘农杨氏,贵显数百年,隋朝皇帝还自认是其后代,在唐朝是宰相世家;司马迁的远亲司马懿家族建立了晋朝。秦名将李信的后代在汉初再次崛起,司马迁曾为李陵辩解,数百年后,唐朝皇帝自认是李广后代,李白也自称是李广后代。

扩展资料:

司马氏最早来源于周朝到秦汉以后大抵是有四支司马氏宗族的卫系、秦系、赵系、魏系。

1卫系,司马氏无迹可靠,盖其族类不显,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2秦系,司马氏地望在今陕西夏阳,此系统人才辈出司马唐——司马错——司马梗——司马欣——司马相。

3赵系,司马氏,司马蒯聩——司马浅——司马尚——司马卬——司马均——司马俊——司马防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地望迁于河内 是为司马氏族望所在 ) ……司马浮  ……司马池……司马光。

4魏系,司马赒——司马憙——司马子期——司马靳——?——司马昌——司马无泽——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

参考资料:

司马姓 百度百科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呢?

司马迁和司马懿共祖,但司马懿不是司马迁的直系后裔。

《晋书》里帝纪第一章就是关于司马懿的,说司马懿的直系祖先是司马仰,司马懿是司马仰的第八世孙,司马仰是楚汉相争时赵国的一个将军(张耳的手下),被项羽封为殷王(刘邦所封的王中没有殷王),此时是公元前206年前后。

按照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来说,其高祖父(即爷爷的爸爸)司马无泽与司马仰的年代相当(司马无泽--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

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里介绍到,司马氏在战国时一分为三:卫国,其后裔当过中山国的丞相;赵国,其后裔就是殷王司马仰,司马懿是这支司马氏的直系后裔;秦国,首任司马错,灭蜀的那位,司马迁是这支司马氏的直系后裔。

从公元前三百多年分火到公元200年前后的司马懿,以司马懿的角度来看,真的是“五百年前是一家”。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不是春秋时晋国后裔是不是周朝皇族姬姓改姓司马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宋王朝上接东晋,下传南齐,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子孙,刘裕家境贫寒,从底层士卒一步步成长,刘裕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而且很谋略,因此他取得很多战功。

刘裕起初是东晋北府军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协助刘牢之平定了孙恩的叛乱,之后刘裕联合北府兵旧将打败并斩杀自立为帝的桓玄,恢复晋安帝的帝位,刘裕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东晋新进的军功阶层,同时凭借军功进入朝廷执掌大权。

刘裕掌权时期,北伐南燕,击败并灭亡了南燕政权,南燕皇帝慕容超被斩杀,这是东晋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之一,之后又平定了卢循的叛乱,又击败了心怀不轨的荆州刺史刘毅,刘裕还联合了朱龄石一起灭亡谯蜀政权,拿下了益州。

刘裕还击败了东晋宗室司马休之,收复了荆州及扬州,凭借一己之力,再次统一了整个南方,与此同时,刘裕在朝廷的声望无人能及,一个人都督二十二州军事,等于是掌控了朝廷所有的兵权和政权,更是获得了与当年萧何、曹操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权力。

刘裕因为巨大的军功而被封为宋公,并受九锡,实际上这个时候,刘裕已经具备篡位的能力和实力了,南北朝时期本来就是一个大乱世,皇帝经常被权臣所杀,刘裕在获取巨大权力和地位之后,想的也是篡位,但刘裕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废立皇帝,刘裕派人杀了晋安帝,然后立他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帝,这就是晋恭帝。

几个月后,刘裕被封为宋王,随即逼晋恭帝禅让帝位,于是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宋,也叫刘宋,而晋恭帝司马德文则被刘裕派人杀死,晋安帝与晋恭帝两人的男性后裔都被杀害。

刘裕其实并没有把司马皇族的人灭族,主要对付的是对刘裕有威胁的人,比如上面说到的司马休之投靠了北魏,这个刘裕没法灭,还有晋元帝司马睿的曾孙司马宝,刘裕不仅没杀,反而高官厚爵,刘裕封司马宝为金紫光禄大夫,西丰侯,食邑千户。

刘裕对于东晋来说,他确实是篡位者,他得考虑自己建立政权的稳定,先要消除来自东晋王朝复辟的可能性,就得杀掉那些有继承权的司马皇族,这一做法是从西晋就开始了,当年司马懿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统一天下,但是大肆分封司马诸王,后来西晋朝廷内乱,皇帝昏庸,贾南风乱政之时,西晋就开始了八王之乱,司马懿的子孙亲戚就开始自相残杀。

西晋皇室之间的自杀残杀,给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了可能,同时这种乱杀也让华夏礼仪损失殆尽,包括西晋皇帝也被胡人所杀,到了南北朝时期,杀害皇帝灭其族的事迹,经常发生,这在西晋以前是从来没有的,曹丕取代东汉,西晋灭亡蜀汉和东吴,都善待了前朝皇帝,从西晋开始,皇帝经常被杀,这是时代变了,首先沦丧,刘裕只不过继承了这种风气罢了。

况且刘裕也没有真正对司马家族灭族,至少保留了司马宝这一系,主要是司马宝对刘裕没有威胁,而且一直对刘裕表现忠心,所以就活了下来,这是政治因素,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杀人和不杀人都是有政治原因,刘裕作为刘宋开国皇帝,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政权稳定。

刘裕的长子刘义符甚至还娶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司马茂英,杀了他父亲,却结成儿女亲家,这同样有安抚司马皇族的意思,但可惜是刘裕去世后,他的长子本来应该是继承帝位的,但被部将所杀,改立刘义隆为帝,所以刘裕并没有对司马家族赶尽杀绝,而是根据政治原因根据情况不同来处理。

司马懿(yi 读第四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昂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