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各有千秋。

诸葛亮长于政治,在军事才能方面,也是治军为其长、用兵为其短,隆中三分计,可见其更具智慧。司马懿军事才能更胜于诸葛亮,能文能武,治军方面他赞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但是他自己并不输于诸葛亮。对于天下形势的预见、把握,显然诸葛亮更胜一筹;但是用兵为将可讲究“正奇”,这个才能诸葛亮不如司马懿。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抗拒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那么,在三国时期,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呢大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了解:

1、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

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公理法则,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最终打败了敌人,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当年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马懿的阻击后,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反观司马懿,却处之泰然,游刃有余。诸葛亮被司马懿拖一个半死,实在没有办法,竟然想到要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来刺激他,这也太小儿科了,古今中外哪有这么用兵的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显了。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气得不行,于是秋风五丈原,连翻盘的本钱都丢掉了。而司马懿呢,回到魏朝后一门心思地开创了大晋王朝,成了“晋史”的主角。上面说的是军事才能,而政治才能诸葛亮就更差了。且不说司马懿老谋深算,活活把一个曹魏王朝拿了下来,就是司马懿欲擒故纵活捉曹爽那一下子,也是诸葛亮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而反观诸葛亮,他虽然也把持着蜀汉政权,但却玩得力不从心,险些将自己累死。最后,蜀汉还是因为人才缺乏而最先灭亡了。

2、司马懿和诸葛亮俩军交手谁赢了

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回答了,当然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诸葛亮还把一条姓命搭了进去。后世的人们神化诸葛亮,《三国演义》写得二人交战经常是诸葛亮打得司马懿落花流水,但那都是后人的杜撰,当不得真。

3、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才能被刘备和曹操限制过吗

这个问题不好说,因为人才只存在重用不重用,而没有限制不限制的说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般,所以刘备并没有让他打什么仗,只让他搞后勤。而诸葛亮的后勤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也可以这样说,刘备虽然没有完全发挥出诸葛亮的才能,但也是给了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台的,没有限制他。说到曹操是不是限制过司马懿,那可能还是有的。曹操善于观察人,他认为司马懿久后必反,所以对司马懿有较大的戒心,没有放手使用。只是司马懿工于心计,他明知曹操对自己不信任,于是工作更加卖力,终于曹操打消了疑虑,没有太为难司马懿。等到曹操死后,曹丕上台,司马懿的机会便来了。所以,曹操虽然限制过司马懿,但这个限制被司马懿巧妙地化解了。从这个层面来看,司马懿仍然比诸葛亮要高。

三国的司马懿与诸葛亮,二人的成就哪个更大一些?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还是差得多了。

演义中,司马懿屡次给诸葛亮制造麻烦。不过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中,第一次是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军迎击,第二次是大将军曹真率军迎击,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只是以阴平、武都为目标,魏国只有雍州刺史郭淮率兵迎战,而且后来还不战而退。

这一时期的司马懿坐镇荆州,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大将军曹真因病不能出征,司马懿才奉命坐镇关中。所以诸葛亮只有在后两次两次北伐时才遇到司马懿。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也算是出名的军事家,颇有战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就率军平定了孟达之乱,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且此时为了防御诸葛亮的北伐,关中集结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魏国名将,加上魏国国力占优,魏军在关中兵力也应该占据优势,所以司马懿到了关中以后,信心满满,有意和诸葛亮决个胜负,命费曜、戴陵率四千精兵留守上邽,自己亲自统帅魏军主力去祁山,想和诸葛亮决战。

结果诸葛亮却分兵突袭上邽,一举击败费曜、戴陵所部,并将上邽附近麦子收割殆尽。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

司马懿发现上当以后,连忙带着大军赶回,和诸葛亮在上邽以东对峙。诸葛亮主动撤退,司马懿一路追击,一直跟着蜀军到了卤城。

大概因为刚刚吃了一个亏,司马懿这一次采取了保守的战略,“登山掘营”,坚守不出,不和蜀军决战。连张郃劝他说大军一路追击却不敢接战,势必让部下失望,建议派奇兵袭扰蜀军后方,司马懿也坚决不听,继续坚守不战。结果魏军众将不服,多次请战。贾栩、魏平更是公开说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司马懿迫于压力,不得不向蜀军挑战。诸葛亮命魏延、高翔、吴班等部迎击,大破魏军。魏军损失惨重,司马懿率残部败逃,直退到天水附近才稳住阵脚。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连续两次战败让司马懿意识到了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此后不敢再战,而是等着蜀军蜀军粮尽退兵。

果然没多久蜀军就撤退了,司马懿觉得这一次应该有机会了,于是命张郃率军追击。张郃认为“归军勿追”,加以反对。司马懿不听,执意命张郃前去。结果张郃果然在木门道中了蜀军埋伏,被乱箭射死。司马懿再败一阵。

就这样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三战三败,损失惨重,还丢了一个张郃,闹了一个灰头土脸。所以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彻底老实了,坚守不出。

蜀弱卒数万,东屯渭水,天下震动。司马宣王以十万之众抗之,坚壁不敢出。

所以从两人交战结果看,诸葛亮明显占据了优势,要强于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的军事才能更高?为什么

说到司马懿,大家想起来的可能是一个著名的故事——“空城计”。经过多年来的口口相传,司马懿在众人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多疑,狼顾之相,夺取了魏国政权的小人,反正,他就不是个好人。但是,经过多年来学界对三国这段历史的研究,最终发现:

罗贯中为了塑造蜀国众人仁义聪慧的形象,《三国演义》中虚构了许多内容。

这个“空城计”,就是为了体现出诸葛亮有多么的神机妙算而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史书中并未记载过这件事。然而,司马懿也不是一个众人口中的小人,而是一个优秀的权谋家。

司马懿为人聪颖,善谋奇策,出生在河内的名门大族司马家族,是有名的“司马八达”之一。可以说,司马懿出现在曹操眼前的时机并不是很好。因为在那时,曹操身边尚有许多优秀的谋士,司马懿作为一个新人,按照正常的晋升速度,他并不能有很好的发展。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当时的汉朝气数式微,但是,司马懿并不愿为曹操做事,他甚至还想为自己择一明主,毕竟,当时信奉的贤才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仅是学识,还有道德。还有就是门第之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曹操的养父可是宦官,司马懿出身望族,自然,他不甘心为宦官之后做事。

所以,在第一次被郡中推荐为官时,他选择了以自己患有风痹病,不良于行为借口拒绝为官。曹操不信,派人夜间查探,之后,看到司马懿在床上一动不动,果真像是不良于行的风痹病病人。最终,这才让曹操暂时放下了要司马懿做官的想法。

当然,曹操如果这么容易放过司马懿,那么,他就不是曹操了。

曹操经过几次查探,知道司马懿是假装的。于是,在曹操当上丞相之后,用计逼迫司马懿为他所用。司马懿进入朝堂之后,尽力掩饰自己心中的大志,但是,还是被曹操看出来了。再加上,他天生“狼顾之相”却逐渐引起了曹操的忌惮,因此,告诫曹丕:司马懿不是甘愿做人臣子的人,若是有一天,司马懿手中掌握大权,必定会干预曹魏内部事务。

但是,曹丕和司马懿私交甚好,所以,在曹操怀疑司马懿心术不正的时候,曹丕乐意在曹操面前为司马懿辩护。再加上,司马懿在得到曹丕的提醒后更加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最终没被曹操除去。

从这里也能看出,司马懿进入曹魏政治之时,面对的就是极大的考验。他既然能够在这种情况之下突出重围,和曹丕交好,重新获取曹操的信任,就说明了他本身具有的能力。

除去这些,就算在黑曹魏黑的特别厉害的《三国演义》,也是把司马懿作为与诸葛亮能力相当的对手。可以说,能在谋略方面让诸葛亮头疼的人,也只有一个司马懿了。若是除去《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司马懿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

毕竟,最终的结果说明了一切,诸葛亮是被司马懿的计谋给拖死的。

除了这些外部战争的胜利,他在魏国国内也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并且,这场政变为司马家族篡权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司马懿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位优秀的权谋家,但是,陈寿在写《三国志》之时,却只在某些传记中提及到司马懿,而没有司马懿的个人传记。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其实蛮简单的,因为,陈寿的特殊身份,所以,他不敢为司马懿作传。陈寿本是蜀国的旧臣,在蜀国被魏国灭国后,陈寿就活在了晋朝的统治下。陈寿身为晋朝的臣下,他怎么敢把晋朝的先帝作为臣子的身份作传放在《三国志》中呢?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只要陈寿有点脑子,他就知道不能把司马懿当做臣子写进《三国志》。

还有就是,当时的史官都会注意写到的人名避讳,为了不和统治者的名讳冲撞,史官只有将某些名讳冲撞的字进行修改。为了避讳司马懿,刘备吴皇后的哥哥的名字“吴懿”在书写之时只得去掉一半,写作“吴壹”,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司马懿是个优秀的权谋家,并不是小人。众说纷纭之中,如何评价一个人是需要经过思考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厉害?

隆中对也好,孙刘联盟也罢,包括诸葛亮南征,还有司马懿出其不意擒孟达,破辽东公孙渊…这些都不提。既然要将两个人做比较,当然是要把两个人对阵时的表现拿来比较,因为两人所处的环境相同,这样才有比较的意义。

两人真正意义的较量,应该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开始,但是关于此次北伐的记录史料记录相左,就是大家一直讨论的“甲首三千”和“俘斩万计”。这里不做讨论。所以在这里只讨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也就是五丈原之战。

战略眼光。据三国志郭淮传记载: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时司马懿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司马懿善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燧耳。郭淮常年居于陇右,熟悉地理,诸葛亮两次部署,均被郭淮识破,所以并未取得战果。两次作战,司马懿起到了从善如流的作用,均采纳了郭淮的建议,郭淮若不在,又当如何?诸葛亮此次北伐,不是孤军北上,而是与东吴诸葛瑾陆逊遥相呼应,两线策应。对于战略眼光,诸葛亮实是高出宣王一筹。

行军驻扎。五丈原之战,诸葛亮除了上述两次军事行动之外,其余时间大多在与司马懿对峙。234年秋八月,诸葛亮病逝,撤退之后,司马懿巡视其军营,赞曰:“天下奇才也”。能够获得对手如此的称赞,诸葛亮对于军队的治理可见一斑,包括陈寿也赞其长于治戎。谁高谁下,智者见智。

排兵布阵。五丈原,原上地形平坦,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18公里。可以说,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换言之,是适合魏军作战的地方,诸葛亮军队大多为步兵,司马懿宁愿拿着20万大军与诸葛亮10万大军对峙一百天,也不愿意拿着自己的骑兵去和诸葛亮的步兵去对抗。这其中当然免不了魏明帝下旨不让司马懿出战的缘故,司马懿之所以深沟高垒就是知道诸葛亮粮草早晚不济,而诸葛亮此次北伐作了万全准备,以木牛流马运粮草,而且在别人的国土上屯田,可以说一定时间内不必再为粮草发愁。可司马懿坐视诸葛亮大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屯田也不敢出战,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诸葛亮改善了阵法,可以让步兵在平原上与骑兵对抗,也就是熟知的八阵图。仅从排兵布阵而言,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使自己的军队面对与两倍于克制自己的兵种而不惧,仅从这一点,司马懿是远远不能及的。

奇谋。这一点是诸葛亮历来最为各路考据历史的人所诟病的。因为包括三国志的作者都直言诸葛亮奇谋为短,甚至在诸葛亮本传评语中都作出了“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的推断。但是很多人包括所谓的学者教授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陈寿作出这个推断的依据是什么?在评语中其实已经提到了,依据是“然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也就是说诸葛亮之所以短于奇谋是因为北伐没能成功,陈寿作传力求精简,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可以写一篇博士毕业论文,所以陈寿必然要用最精简最容易让人理解的原因去解释,就是所谓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以成败论英雄,这样总结究竟合不合适仁者见仁。但是如果具体放到北伐某次对抗中,诸葛亮真的奇谋为短吗?

还是说要和司马懿进行比较的话只能从五丈原之战入手。前文提到郭淮两次识破诸葛亮意图,司马懿长年在中央任事,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对于雍凉地理,司马懿知之甚少,若没有郭淮,诸葛亮两次出兵对于司马懿而言必为奇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前文郭淮已经说到。在此后的对峙中,司马懿坚定不移地采用坚守不战的策略。相比于克日擒孟达,在此次对抗中两人在奇谋上的表现,司马懿确实不如诸葛亮。

综上所述,如果仅仅在军事才能上作比较,在两人对抗的过程中,司马懿的表现要逊色于诸葛亮许多。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拥倍于诸葛亮之军,而且以逸待劳。诸葛亮即使在对抗中失败,也是合情合理,仅从这方面讲,司马懿先天已经输了半筹了。

丞相带兵,古来有之,有人竟然拿文官武官去作比就直接得出结论,也有言者,诸葛亮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而且是从三国志里得出的结论,一个纯粹的政治家,且不说带十万人去北伐,能让十万人都听你的号令进止,古来有几个丞相能够做到。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战神,你可以不喜欢诸葛亮,也可以不服气古往今来古人对他的盛誉及赞美以及诸葛亮的地位。但是,作为一个诸葛亮的崇拜者,希望你们可以稍微尊重一下他,你可以认为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不要否认他是一个军事家。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比较厉害?

司马懿更厉害

网上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话题讨论的是越来越激烈,其中不少网友朋友们就对三国时期的两位著名谋士诸葛亮以及司马懿的好奇程度是最高的。这部分网友朋友们非常好奇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的才学更高?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拥有的成就更大?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究竟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面对广大网友朋友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心中的各种困惑。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一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一些基本情况。“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我觉得司马懿相较于诸葛亮来说,司马懿拥有的历史成就是更高的,而且司马懿也更加的厉害,因为司马懿曾多次击败过诸葛亮,并且非常好的限制了诸葛亮对于曹魏军团的攻击。司马懿在最后更是帮助自己的家族成功终结了三国乱世建立了西晋王朝。

一:司马懿曾多次击败诸葛亮

司马懿拥有的军事才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他对于诸葛亮的了解非常的深刻,在蜀国与魏国的战争中司马懿就曾经多次击败了诸葛亮,而且非常好的限制了诸葛亮的进军。但从这一点来看我就觉得司马懿拥有的军事才华是比较更高的。

二:司马懿奠定了晋国王朝的基础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最大的历史成就,我觉得就是诸葛亮虽然一心想帮助自己的祖国光复汉室,但是最终却没有取得本质上的成功。司马懿则不同,司马懿凭借自己的谋略成功取代了魏国建立的自己的王朝。

要说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那诸葛亮肯定要比司马懿厉害,大家可能会想不是司马懿熬死诸葛亮的吗?最后司马懿从诸葛亮丁点生活习性中,确实是看出了诸葛亮身体状况很差命不久矣,但这并不是司马懿轰轰烈烈光明正大在战场胜利的光彩,而是自己耍了点小伎俩而已。纵观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在正史上的几次交手,基本上都是以司马懿落败为主,诸葛亮将司马懿玩弄的很轻松,司马懿绝对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诸葛亮北伐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当年曹魏抵抗诸葛亮北伐的一直是老将曹真,曹真在对战诸葛亮时并不落下风。而后来曹真的继任者司马懿在阻挡诸葛亮北伐时就显得有点怂了,历史上司马懿的真正表现还不如曹真,司马懿基本上就是让诸葛亮牵着鼻子走,开始司马懿就被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吃了败仗后的司马懿也开始学乖巧了,抓住诸葛亮粮草不济的弱点不再应战。就这样司马懿在诸葛亮后期北伐中开始当缩头乌龟,任凭诸葛亮怎么叫阵就是不应战。其中还有一个戏剧性的小段子,话说诸葛亮实在没办法让司马懿这个缩头龟出来,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意思你司马懿就是个娘们不敢应战,但就算这样司马懿还是躲着不出,如果司马懿比诸葛亮厉害他会不敢应战?

当然司马懿也并不是菜包一个,司马懿出身司马大家族,也是一个学富五车有才能的人。当年司马懿的名气在曹魏也是响当当的,就连曹操都非常认可司马懿,曹操为了逼司马懿入朝为官还费了不少小心思,虽然曹操始终对司马懿有所防备,但并不影响他对司马懿的赏识。要说司马懿当时在曹魏的影响力,肯定不如诸葛亮在蜀汉地位高,但司马懿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庸才,只不过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罢了。但要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司马懿绝对是最后的赢家,他不但熬死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还将曹魏江山收入他司马大家族的手里,而且完成三国大一统的还是司马大家族的后人。

综上所述司马懿虽然是最后的大赢家,但是在和诸葛亮的多次较量中,司马懿都表现的很是不堪。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挑衅时,大多都是以躲躲闪闪来应付,并没有真正的破敌之策,所以二人相比诸葛亮更厉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