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

开元盛世是由唐朝哪个皇帝开创的: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唐朝第7位皇帝,政治家。唐太宗曾孙,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玄宗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小名:阿瞒(同曹操)。

685年9月8日(八月初五)唐玄宗李隆基出生。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重建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日),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等,拥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被其父立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晚年昏聩无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宠爱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不明华夷之辩,唐朝军权多落入异族胡人之手。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拉开了后世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序幕,唐朝由盛而衰。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唐开元七年是哪个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唐朝皇室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元712年登上皇帝宝座,时年28岁,在励精图治的改革进取中创造了开元盛世。在位44年之后,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而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公元762年病逝,终年78岁,是唐朝二十帝中最费时间最长,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这样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留给李唐王朝一个由盛而衰的万里江山,也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索和慨叹。

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29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15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而在开元29年结束之后,就在大唐王朝各方面都达到鼎盛之时,唐玄宗为什么突然要改元天宝呢?

开元这个年号都用了29年了,用的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改元叫天宝呢?根据这个《唐大诏令集》的天宝改元制以及《两唐书》的记载,说当时有一个叫田同秀的小官来给皇帝上祥瑞了,上的是什么祥瑞呢?这个田同秀就讲,他在上朝的路上,在大明宫的丹凤门之上看到了一个神仙,哪个神仙呢?就是老子太上老君。他说他听到太上老君在空中跟他喊话,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什么意思了?我藏了一个宝符,藏在了尹喜过去的宅子里。这个尹喜又是怎么回事儿?这就涉及到一个传说了,传说当年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恳求老子留下点文字材料,结果老子大笔一挥就是五千个字,就是后来道家也是道教的经典-道德经。那既然老子在空中喊话了,我不仅留下那么一本道德经了,我还留下一个宝符呢,就在尹喜过去那个宅子里。那田同秀把这个祥瑞汇报给唐玄宗。唐玄宗赶紧派人去找,一找果然找出一个宝符来,好了,天降宝符改元天宝。

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唐朝每年这样的祥瑞多了去了,中国古代一直讲祥瑞。为什么过去有别的祥瑞的时候不改元,非要这个时候有这么一个宝符就要改元呢?改元肯定还有别的原因,我觉得这个时候从开元改到天宝,至少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这个时候改元,唐玄宗是想避一避晦气,有什么晦气?我们要知道开元29年的年底,李唐宗室可接连死去了两个重要人物,第一个就是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李宪,第二个就是唐玄宗的堂哥章怀太子的儿子邠王李守礼。这两个人一死,唐玄宗兄弟这一辈就剩他一个人了,那唐玄宗当时也是年近六十了,弟弟也死了,哥哥也死了,什么时候轮到他呀?他这个心里也是不大自在。那这个时候呢,反正到了开元29年年底了,来年干脆改一个年号得了,躲一躲这个晦气。这是一个消极原因。

那除了这个消极原因了,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积极的原因,什么呢?到这个时候,唐玄宗觉得一生中所要办的大事基本上全都办完了,太子也选好了,就是李玙,原来的忠王,后来改名叫李亨。太子选好之外,宰相也选好了,就是李林甫,这个人又精明又能干,唐玄宗用他也是很顺心,他也不想再换了。宰相选好之外呢,内廷的心腹也选好了,就是高力士。29年的时候,宠妃也选好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

唐玄宗觉得反正人生创业时节基本已经结束,该办的事情都已经办完了,剩下的时间需要用来享受生活,那人生的主旋律发生变化,这时候改一个年号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就这样的唐玄宗不仅改了一个年号叫天宝,而且还给自己上了一个称号,叫做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这是多大的口气呀!志得意满的。

然而改元天宝并没有让唐玄宗避开晦气,反而给他带来了厄运,因为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是在天宝年间发生的,他不仅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宠妃杨玉环,而且还被迫退位成为晚年寂寞无比太上皇,可见避晦气只是迷信的做法。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所创?

唐朝开元年间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属于唐玄宗时期,应该是属于唐玄宗前期,唐玄宗时期的年号有开元和天宝,开元总共有30年的时间,所以说唐朝开元七年是属于唐朝前期,当时唐朝还是一个发展的一个时期,应该是当时的一个具体的情况,当时唐玄宗应该也就是30多岁,唐朝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新的情况。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历史上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皇帝所创。

李旦一直在平衡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的权力,在712年便将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之后的唐玄宗。

而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唐朝的政局开始稳定下来,在他的治理之下政局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商业繁荣,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就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开元盛世”,所以“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所创。

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开元盛世”的出现,代表了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了顶峰。那么“开元盛世”的影响有哪一些呢就“开元盛世”的影响来说,就不能只看一个方面了。

很多人一看到“盛世”两个字便只看到了它积极的那一方面,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影响都是双方面的,不仅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那么就先来看一下“开元盛世”的积极方面。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1、开元盛世又叫开元之治,指的是唐朝在唐玄宗执政期间所达到的鼎盛局面。

2、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使得大唐的经济政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唐朝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跟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是盛唐的连个鼎盛阶段。

01 唐玄宗

唐玄宗(本名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出生于洛阳,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故称李三郎),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开元盛世的皇帝。

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旨,提倡文教,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国力强盛,人口大幅度增长。

710年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登基称帝,改年开元,唐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信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玄烨讳,多称其为唐明皇。

李隆基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

“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在李隆基的支持下,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由李隆基下令灭蝗,姚崇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李隆基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

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