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后生产者剩余是指经过国家财政收入之后生产者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2、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由于生产要素、产品的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因拥有生产要素或提供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金额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

3、税收是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对完全竞争市场征收消费税(从量税)的社会福利分析。

分析之前介绍一下消费者剩余,从简的讲吧。假设你对一瓶水的评价是2元,而这时你家附近的杂货店卖给你一瓶水只收了你15元,那么你的消费者剩余就是05元,即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评价-消费支出;

再看生产者剩余,同理的,假设你现在是瓶装水的生产者之一,你的生产成本是每批1元,那么照刚才的价格卖出一瓶水后,你的生产者剩余也是05元,即生产者剩余=交易所得-生产成本;

那么,社会福利,用经济学的表示方式就是总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代入上面两式就可得出,总剩余(社会福利)=消费者评价-生产成本。

现在来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征收消费税的结果。现在,政府对消费者征收消费税之后,假设现在卖者还没有对他们的商品价格作出反应,那么消费者支出的价格比原来没有税收的时候高,这时根据需求--供给曲线(画一下图形时最好理解的),平衡数量会减少,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而此时,单间价格还没有变化,但平衡数量已经减少,所以生产者得到的也跟着减少。减少的有一部分总剩余转给了政府,也就是税收,由于需求供给--曲线之间的夹角的存在,而税收会在需求--供给图表上表现为一个方形区域,夹在两条曲线的夹角中间,这时,这个方形区域(税收)的上面到需求曲线的下面的区域就是变化后的消费者剩余,而方形区域(税收)下面到供给曲线的上方的区域就是变化后的生产者剩余,还有一个区域,就是方形区域(税收)和两条曲线的交点之间的区域,这就是税收引起的五无畏损失----税收引起的市场无效率

有机会看看经济学的教科书会更好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下图所示:

无谓损失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E)。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