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给别人介绍我的时候,实在找不到优点了,就说:“这孩子啊,打小就抗揍。”

我爷爷之前催我找对象,我把刘昊然的照片发给他,到现在他一到过年跟亲戚们都说他有孙女婿长得可俊了。

我今年考了研还没出分,我爸逢人就说我是研究生。

我大学就是个三本,叫XX科技学院。我姥爷逢人就说我上的科技大学研究原子弹的,姥爷还跟我说:“我牛可给你吹出去了,就看你自己了。”

我跟我姐在我妈眼里,那简直是仙女般的貌美,不是我妈为了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才这么说的,是我妈打心底里就是这么认为的。

我妈是对自己迷之自信,我画画得了全国二等奖,她到处说是她帮我画的画得了二等奖。

过年给我妈染了头发,我妈见人就夸。

我爸妈给我买的车买的房,亲戚逢人就说我特别优秀一毕业就自己买了房买了车。

我说我房子买在西湖区最边上,我妈跟亲戚说买在西湖边上。

长辈: 我家孩子打小就能干(聪明)。

在北京上大学,给别人说成上北京大学,这个真的超真实。

我在大学那会平平无奇,我妈过年当着亲戚面就会夸我,我姑娘可厉害了,大学期末考试都通过了!

我家亲戚夸我长这么好看赶紧去当明星。

考研初试考了学校里的第一,我妈朋友跟别人说我考了全国第一。

我爸至今很骄傲我小学参加唱歌比赛拿了第一名奖励是一台电风扇,前几天还在说。

我干妈去了一次广西北海旅游,回来就说去的是北海道。

高考结束后,参加了一个助学活动,坐了专门的车去的。长辈们吹,学校开车来接我。

小时候转学手续麻烦,耽误了时间,被亲戚说成俩学校争着抢着要。

我读的北华大学,有时候就被长辈说成在北京读大学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我奶奶连我食指中指无名指一样长这件事都到处去夸。

骨子里自信的孩会有哪些行为表现?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骨子里自信的还会有哪些行为表现?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自信孩子不仅知道如何主动掌握机会,让自己的热量,可以冷静下来,当遇到失败时,就不会因为错误而否定自己。此外,自信的孩子会非常幸福,与较低的孩子相比,他们没有这么多精神压力,做什么是快乐的。自信的孩子经常有以下表演,以了解您的孩子是否是:

1.自信的孩子往往是独立的

自信的孩子,从小和强大的独立,他们不会像其他孩子,一切都依赖于他们的父母。这种类型的孩子的表现是你能做的就是自己做得,并最终留下父母的帮助。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必须完整,但它们不会轻易缩回困难。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个角色,恭喜,他说他的独立性很强,非常有信心。

2,敢于拒绝别人

'敢于拒绝那些孩子的不足。通常,父母教育他们的孩子沟通,经常要求孩子们的服从',因为孩子的内心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当有合理的需求时,他们缺乏表达它的勇气。和自信的孩子经常有一句话,不会太痴迷他人,敢于拒绝别人。

3,自信的孩子不怕失败

自信的孩子不怕失败,即使他们错了,他们也不会放弃,他们不会沮丧。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第一次考试已经参加了课堂上的第五次倒计时,但孩子没有在测试纸上有红叉。他开始总结知识点,第二次考试是最好的。自信的孩子不怕错误失败,他们会清楚“失败的真相是母亲的”,当然,父母需要在教育中被指导以鼓励孩子。

4,自信的孩子喜欢探索

自信的孩子们一般都被爱,他们敢于探索。对于未知的地区,自信的孩子越来越敢于探索,不怕失败,不怕困难。虽然它充满了未知,但自信的孩子将主动寻求答案,不要小心留在妈妈和爸爸。

自信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不协调的孩子是人群中的听众,他们不敢表达他们的观点。我不想引人注目,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这样的东西,担心说错误或做错事让每个人都挑起。不信心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敢于做更多的尝试,变得更好。毕竟,优秀是信心的基础。

孩子出现“迷之自信”该怎么办?

   同事这几天可谓是焦头烂额,晚上总是失眠,睡不好觉,问其原因,才知道是被他上初三马上要中考的儿子给“愁”着了。
      原来,同事儿子小宇(化名),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不断呈下降趋势,两次模考的成绩均在中考分数线以下,如此下去,很可能高中都考不上。但问题出在,孩子不爱学习,平常不努力,家长一说他,他还不听,对自己还“迷之自信”。

   迷之自信,又叫蜜汁自信,网络流行语,意为莫名出现的自信,会让人有种“这人哪来的自信”的感觉。词语来源 迷之自信,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莫名其妙、毫无逻辑的自我感觉良好,心态非常的傲娇,藐视一切他人的感觉。

    同事举了个例子,每次考完试,问孩子考的怎么样?孩子会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全部做对,满分没问题!可发下试卷一看,错题连篇,才考了70几分,再问孩子,他会说自己只是有点粗心而已;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做数学题就按自己的理解去做,和老师的思路不一样,明明是做错了,老师给他指出来,他还非常倔强的与老师理论,说自己的对,整的老师无可奈何,非常头疼。

   看着同事焦虑着急的样子,我非常想帮助他,于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孩子出现“迷之自信”的原因大体有三点:

第一, 孩子从小太过被宠爱,全家人围着他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经常得到表扬和赞美,几乎没有或很少听到批评、贬低他的话,所以他是真的很自信,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到了“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程度。

第二, 孩子有点孤僻,没有融入到大环境。孩子可能从小比较喜欢一个人玩儿,很少融入到集体中,极少参加集体活动,导致孩子不会定位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体会不到与他人相处的快乐,某些程度上成为了“井底之蛙”,觉得自己的就是“最棒的”。

第三, 孩子的自信是“装”出来的。其实孩子内心非常自卑,但为了证明自己不差,所以故意伪装得更加自信。他担心父母会对自己失望,想让周围的人都看的起他,于是就故作自信轻松的样子,其实,他比谁都明白自己的不足,只是暂时还没学会面对。

基于这三点原因,父母该通过仔细观察、与孩子交流、分析,确定出孩子出现“迷之自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一、 适当减少对孩子赞美和表扬的频率,实事求是地对孩子进行评价,特别是告诉老人,不要盲目吹捧孩子,溺爱孩子,表扬要做到浓淡适宜、恰到好处,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言行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二、 家长要多引导带领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融入到集体大环境中去,也可以鼓励孩子请同学们来家里聚会,以主人的身份会让他学会待人接物,多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慢慢地融入集体之中,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而这个融入的过程,也是孩子克服自大的过程。

三、 多和孩子谈心,真正去关心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打开心扉,与家长倾心交流,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尤其是当孩子失落的时候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和批评,而应该及时安慰、问清其中原委,与孩子一起出谋划策,协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孩子戴着面具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自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盲目自信、过于自信,就会活在臆想出来的“骄傲王国”里,在自己与外部事物之间砌出一堵无形的墙。让我们家长学会科学引导教育孩子,正确认知自我,坦然面对人生,让自信真正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力量,为孩子的未来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孩子不够自信,通常是家长的哪几个行为造成的?

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但是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自信。然而孩子的自信与否,其实和家长的一些行为是有关系的。如果生活里面家长做了以下这些行为的话,可能会造成孩子不够自信。

1.将孩子和他人进行比较

这是所有当父母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是会当着孩子面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就要比你优秀,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就是比你好。其实这些话对于孩子的心灵会造成非常大的创伤,就算是孩子笑着装作无所谓,但是孩子心里面会永远记得,如果父母经常这么说的话,孩子内心潜移默化的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满身缺点的人,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

2.经常批评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行为,难免会有批评孩子的时候然而这都是正常的,毕竟是为了孩子好,但有些家长的控制欲特别的强,一旦孩子的做法超出了家长控制的范围,或者是家长期望的范围之后,家长往往就会用言语进行攻击,对孩子进行批评。这种批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道德上的束缚,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的压抑,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自信起来的。

3.怀疑孩子

其实所有的孩子从出生都是拥有着一颗纯洁心灵的孩子,并不会有什么坏心眼,也并不会做一些大人们所认为的坏事,但往往有些大人就是非常的多疑,总认为孩子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坏事在瞒着自己,所以每当家里面出现了一些东西损坏的时候,家长首先就会怀疑到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不承认的话,可能家长这个时候就会大发雷霆。但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的自信心逐渐的减少,到最后的时候会变得小心翼翼,时间久了是很容易自闭的。

家长的哪些表现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呢?

不同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子总是带着一股自信的气场,做什么事情都勇于去尝试,但有的孩子却总是很胆小,遇到大场合的时候就总是想要去隐藏自己。而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了自卑的孩子呢?

孩子童年的影响和伤害,有时候真的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愈,长大后也难以摆脱那些负面性格带来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是自信大胆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有些行为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

1、过分打压否定孩子的父母

绝大多数有自卑心态的孩子,往往身边都有一个喜欢打压和否定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很难获得积极肯定的正向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本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看不见孩子身上优点、不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心理。

2、经常对孩子使用冷暴力的父母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习惯性地对孩子使用冷暴力,尤其是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是没能完成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的时候,总是会冷漠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自我反省。然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稀缺的,情感的匮乏和疏离也同样滋生自卑和讨好。

3、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孩子的自信和快乐往往也来自于自由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会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然而,控制欲过剩的父母,孩子没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个人想法总是排在后位,想做的事情总是被禁止,胆小、依赖、自卑就由此而生。

4、经常向孩子喊穷的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也往往需要一些物质条件来做支撑,孩子对于自己及家庭在物质贫富上的认知,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表现。有的父母经常向孩子哭穷,让孩子处于一个匮乏的物质条件之下,同时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输入,就很容易因为自身的贫乏而感到自卑。

5、忽视孩子个人需求的父母

一个人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往往来自于从小自我的需求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以至于孩子的个人配得感上的认知程度太低,他们总觉得自己配不起或者是不应该获得。而这正是因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过分忽视孩子的个人需求,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6、爱拿孩子做比较的父母

经常被拿去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被父母指出各种不好、缺点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即使是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却是因为父母的不肯定,而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没有孩子喜欢被比较,他们更渴望被肯定。

7、只会要求孩子懂事礼貌的父母

过分懂事礼貌的孩子,也往往藏着一个自卑的内核,而这就来自于父母的苛求和不包容,他们希望孩子是乖巧的,但这却是家长们自己怕麻烦,想省事。没有父母的维护,孩子也很难自信起来。

重要提示:孩子们的自卑往往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对待,过分否定孩子,在亲子共处的过程中经常冷暴力,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经常向孩子喊穷,忽视孩子的个人需求,拿孩子做比较以及一味要求孩子懂事礼貌,这都是导致孩子自卑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