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是指相思子,又名鸡母珠、相思豆。

2、王维《相思》一诗中“红豆生南国”的下一句就是“春来发几枝”,也就是说长红豆的这种植物每年春天会发芽抽枝,应该属于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而且最有可能是乔木或者是灌木。

3、而我们所说的赤豆,也就是我们作为食物食用的红豆,它属于豆科草本植物,需要当年播种,当年采收。

4、因此,通过多年生木本植物这一点,基本上就可以排除赤小豆是王维诗中所说的“红豆”的可能。关于王维诗中代表相思之情的“红豆”到底是什么植物的种子,民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说法最多的主要是鸡母珠、赤豆、红豆杉、海红豆这几种,而这众多说法中让大家最为认可的就是“海红豆”。

红豆生南国的红豆是什么?

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是指相思子,又名鸡母珠、相思豆。

王维《相思》一诗中“红豆生南国” 的下一句就是“春来发几枝”,也就是说长红豆的这种植物每年春天会发芽抽枝,应该属于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而且最有可能是乔木或者是灌木。

而我们所说的赤豆,也就是我们作为食物食用的红豆,它属于豆科草本植物,需要当年播种,当年采收。

因此,通过多年生木本植物这一点,基本上就可以排除赤小豆是王维诗中所说的“红豆”的可能。关于王维诗中代表相思之情的“红豆”到底是什么植物的种子,民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说法最多的主要是鸡母珠、赤豆、红豆杉、海红豆这几种,而这众多说法中让大家最为认可的就是——海红豆!




“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指的是什么植物?

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是相思子,又叫
红豆、鸡母珠、美人豆、相思豆、红珠木、八重山珊瑚、黑头小鸡等。红豆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


扩展

相思子是藤本植物。茎细弱,多分枝,被锈疏白色糙伏毛。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近长圆形,长1-2厘米,宽0.4-0.8厘米,先端截形,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白色糙伏毛;小叶柄短。
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雄蕊9;子房被毛。
荚果长圆形,果瓣革质,长2-3.5厘米,宽0.5-1.5厘米,成熟时开裂,有种子2-6粒;种子椭圆形,平滑具光泽,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红豆喜光,根深材韧,抗风力强。根系发达,具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是阳性植物,喜强光。适合生长的温度23-30℃,生长快。耐热、耐旱、耐瘠、耐酸、耐剪、抗风、抗污染、成树不易移植。
喜欢生长在开阔、向阳的河边、海滨、林缘或荒地。生长性非常强,如果不加控制,它甚至可以排挤占据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成为该地的领主。
相思豆,叶、根、种子有毒,以种子最毒。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系统衰竭和少尿,最后出现溶血现象,尿血,逐渐呈现呼吸性窒息而死亡。解救方法:催吐或洗胃,然后导泻,并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防止血红素或其产物在肾中沉淀,可每日服小苏打5-15g。
相思子的种子质地坚硬,色泽华美,红艳持久,可做装饰品,但有剧毒。
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红豆生南国”的“红豆”到底是什么?

01

诗中提到的红豆到底是哪一种植物,民间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相思子,有的说是海红豆,还有的说是红豆树。

唐诗人王维在《相思》中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提到的红豆到底是哪一种植物?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相思子,有的说是海红豆,还有的说是红豆树。

古代的问题离不开考证古籍。“红豆”之名源于《王右丞集》,王右丞即王维。“相思子”之名源于《唐本草》。把相思子与红豆合一,是据《古今诗话》中的传说:“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广群芳谱》据《本草纲目》云:“相思子一名红豆。”《植物名实图考》亦云:“相思子即红豆。”可见古人早已把相思子与红豆看为一物。那么王维诗中的红豆应是上文中三种红豆植物的第一种,即相思子了。

但尚有疑问,因为产生红色种子的豆科植物还有多种。相思子是一种比较细弱的藤本植物,根本不是树木,与上述传说“哭于树下”不符。唐朝还有诗人作诗云:“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从中也可看出相思子为树木。再说相思子的种子并非全为红色,还有半红、半黑的。王维是山西人,他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北方。他诗中的南国,并不一定指的即为岭南(广东一带)。从北方看,长江以南地区也可以视为南国。那么王维的“红豆”就不一定是这种相思子了。

再说红豆树是一种乔木,种子1-6粒,鲜红色,光亮美观,分布于广西、四川、陕西、江苏、湖北,也有可能为红豆的原植物。只是《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未见记载。但这种红豆树在民间栽种有相当长的历史。现代植物学著作《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中介绍红豆树说:“它之所以出名,大抵是由于它那鲜红光亮的种子,也即一般人认为是‘红豆生南国’的红豆。”看来传说中的红豆,应为红豆树的红豆,或其近缘种的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红豆指什么?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

出处:唐代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曾演唱此诗,由此可以证明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2、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