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纠正错误。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小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错了,需要改正。
2、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必须要告诉他是错误的,同时也需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让小孩子下一次能够正确行事。
3、及时给与奖励。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改正错误,并且学习态度良好,家长最好是能够给与孩子奖励,这样孩子就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害怕犯错,犯错就会认真学习,积极改正,对孩子成长很好,而且亲子关系也可以更进一步。,
孩子做错事怎么办?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宽容和理解:首先要宽容孩子的错误,让他们知道犯错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家长可以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和成长。
2. 分析和讨论错误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和讨论犯错的原因,并进行积极归因。对于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孩子,应该把错误归因到外部原因,对于十分自信和效能感高的孩子,应该把错误内部归因。这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3. 理清解决和改善方法: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支持性资源,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和避免再次犯错。
4. 讲述错误的后果:教育孩子犯错的后果,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行为的后果,以及行为对别人和自己的影响。
5. 预防类似错误:思考下一次如何预防类似错误,帮助孩子避免再次犯错。
同时也要注意,如果孩子屡教不改,考虑是否是系统性错误,如粗心算错,马虎大意等问题。此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改善和严格处罚,提醒孩子认真对待错误,以及及时改正错误。
孩子做错事了怎么教育呢?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孩子犯了错误怎么办?
01 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在情感上,我们经常无法接受和理解孩子所犯的错误,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明显的错误。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过于追求孩子的完美,总希望孩子没有任何的缺点,不会犯任何的错误,一旦看到孩子犯了错或做错了事,我们常常想当然得把问题归结为是孩子“故意的”,这对深爱着孩子的我们来说,就好像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裹挟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情感上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
由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我们会下意识地收起和风细雨的一面,采用比较强硬的方式,大声斥责和批评孩子,有时还吹毛求疵,把孩子行为上的某些小错误不断地放大,甚至到了上纲上线的地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当孩子犯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大声地斥责和批评,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被家长的愤怒吓到了,内心只有恐惧感,完全没有心思去反省自己的错误;一种是把孩子的情绪也给点燃了,孩子完全不顾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不管不顾地回击家长的批评,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
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或做错事,父母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才有可能控制和缓和自己的情绪。
02 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
通常来说,孩子犯了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心理其实处于最脆弱、压力也是最大的时候,他们急需父母的接纳,如果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即使我们对孩子提出了一大堆听起来很正确的建议,孩子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此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教育方式,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到孩子的情绪完全平复和稳定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直视自己的错误,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通常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03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同步帮他建立起规则意识
有的孩子会故意去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比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批评和贴上负面标签等做法,显然更为重要的多。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至少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04 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反省空间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无意识下犯了错或做错了事,他在主观上并没有要犯错误的想法,面对这种类型错误的孩子,父母不光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也要在引导的基础上,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反省空间。
这是因为,这种无意识下的犯的错误,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犯错,只是在行为上因为某种客观原因产生了偏差而已,既然只是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就和那种故意犯原则性的错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反省空间,能够帮孩子更好地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客观思考和分析。
05 父母的关注点要放在具体的行为上
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指出问题,还要给孩子具体的行为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给孩子指明问题所在,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二是要向孩子表达父母此时的真实感受,触发孩子愧疚的心理;
三是以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引发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四是了解孩子的真实目的或需求等;
五是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有了参与感,可以淡化和消除抵触感;
六是建立好规则意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06 教育孩子犯错误绝对不能触碰人身伤害这道底线
有一种错误是不能轻易触犯的,那就是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比如,近日发生的禹州某小学女生被男同学往眼里强塞纸片的人身伤害事件等等。
父母要旗帜鲜明地对孩子表明这样的观点:犯错误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对他人尤其是比自己更小的人造成人身伤害,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大人尚且都是从错误中成长的,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的偶尔的一点小错误呢?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父母若能引导得好,对他而言不一定是坏事,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成长,孩子将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之中不断成熟,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