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路难三个字就说明了和外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2、连年攻战,守战损失小,消耗国力、劳动力极大。

3、有能为的文才只孔明、士元二人,三国人才辈出可蜀国比较少。

4、诸葛亮不重视培养下一代人才。

5、后来的蜀国为诸葛亮一人的蜀国,亮强则国强、亮错则国败。没有一个实力相仿的人和诸葛亮探讨,所以诸葛亮做了很多现在看来错误的决定。如:不取西凉之马、未加培养有文武之才的魏延、马谡,无将之时还要斩。

蜀国为什么打不赢的根本原因

1、原因简析

①君臣不能齐心合力

②连年征战劳民伤财

③国力不敌魏国

④内部矛盾重重

2、蜀国历史

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历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败后国力受损,后经诸葛亮治理之后开始富强,并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政权所灭。

三国中为什么蜀国会失败?

蜀国走向衰落的原因我想了一下有相当多,主要的有:

一、 大意失荆州

荆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接东川、东可攻吴国腹地、北可进中原,本来诸葛孔明和关羽一同守备荆州,但无奈于和刘备一起进川的庞统在落凤坡死与张任的乱箭,于是诸葛孔明动身和刘备会合,在荆州就剩下了关平与马良等人,在刘备顺利拿下西川后,命令关羽继续守备荆州,过了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在荆州已成为一方的军阀于是关羽自己发动了襄樊之战,虽打败于禁斩了庞德,却中了曹仁的毒箭,后东吴的吕蒙用计成功在荆州登陆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并败走麦城从而使荆州5郡归了孙权关羽自己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害了自己还害了国家,使蜀国丢失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光是军事方面,在经济方面也大受挫折

但为什么刘备与诸葛亮允许关羽发动这次襄樊之战,并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没有派一人去驻守荆州更没有派一支人马去接应关羽,当时蜀国刚夺取西川,武将有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魏延 马岱 严颜等人,为什么没有派队伍去支援关羽,难道害怕关羽在荆州做大成为一方霸主(前面已经说了,关羽在荆州已经没人能管得了了),还有一个就是蜀国成立以后,肯定要按功能封赏,诸葛亮是不是觉得关羽是他权利路上的绊脚石,刘备和诸葛亮故而借刀杀人杀了关羽以后,诸葛亮在蜀国权顷朝野

二、 夷陵之战

关羽死后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刘备不顾朝野群臣的反对,毅然出兵十多万兴师伐吴,诸葛亮毕竟足智多谋啊,知道这次打东吴肯定是要失败的,就没跟刘备一起去,而且刘备带得文武大臣就没拿得出手的,上面提到得个个武将和有名的谋士都没跟随刘备讨伐吴国,再说了关羽先前打襄樊时就应该派支人马去接应,现在人死了地盘没了才想起去报仇,到底是为了兄弟去报仇还是为了去夺丢失的地盘刘备在一个叫猇亭的附近安营扎帐,把部队所有的营帐按一字排开,后世形容刘备的营帐多的不可记数便称”连营七百里”,结果拿给东吴一把火烧得精光,所剩兵马不多逃到了今天的白帝城,到了白帝城觉得无颜见蜀中父老郁郁而终,在白帝城”刘备托孤”把阿斗拜托给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就开始了在蜀国的独断专行的独裁统治

这一次大战使蜀国损失了10多万的部队,让本来就资源匮乏的蜀国更加被动(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蜀国境内什么最多山地最多所以可以用的土地与资源并不多),再加上这次又大败而归,蜀国大伤元气,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蜀国比另外两国稍弱的情形

三、 六出祁山

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其他人望而却步,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葛亮对阿斗进言要兴兵伐魏,出汉中经斜谷,定军山,子午关,陈仓攻击天水和长安,想一战定中原,虽然那时曹操已死,曹睿即位但曹丕在位时,很少发动战争所以让魏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魏国当时兵强马壮,虽然前期没人是诸葛亮的对手,让蜀国节节胜利,但当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时,给诸葛亮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差不多就和诸葛亮打个平手,诸葛亮前5次出祁山和驷马两个互有输赢,但当第6次讨伐魏国时,诸葛亮成了五丈原的一颗恒心,自己把命搭在那里不说,而且蜀国并没有在这6次讨伐中占到任何便宜,并没有开疆阔土,反而耗费了蜀国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而吴国这时在干什么呢在陆逊的带领下吴国十年没有发动一次战争,自己国内休养生息

四、 其他原因

诸葛亮死后,蜀国完全靠姜维撑起了蜀国的全部江山,诸葛亮为了先帝的遗愿而六出祁山,而姜维N次出祁山是为了丞相的知遇之恩,为了完成丞相的梦想,蜀国多年经过战火的洗礼,已民困马乏国力空虚,姜维还要硬起头皮讨伐魏国,可结局还不是一样蜀国后期的人才凋零现象相当严重,武将根本就没什么人了,除了文武全才的姜维 关兴 夏侯霸 王平还有谁文官根本就叫不上名字全是碌碌无味之辈,而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也加速了蜀国的人才凋零,当时诸葛亮是放马谡好还是斩马谡好放了他让他戴罪立功继续发挥余热,万一没杀他以后他犯下比丢失街亭更严重的错误的呢宦官黄浩这个歼贼,祸害蜀国忠良让皇帝整天沉迷与酒色不能自拔当然阿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他才是蜀国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则不扣的昏君

三国中为什么蜀国最后被灭了?

蜀国也不算失败,刘备从卖草鞋的到最后称帝,三分鼎足;而诸葛亮靠一州之地和整个北方抗衡多年,成就千古一相。

就国力而言,蜀国最弱,当时天下中枢在北方,没有五胡乱华,南北割据的时代北方才是天下所在,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农业南方都不如北方。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的很清楚,占据益州荆州联合孙权抵抗曹操。但是想要振兴汉室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天下有变”,但是他们没有等到可以改变天下大势的变化,而且也丢了大半个荆州,所以他们割据有余,进取不足。

而且隆中对提到益州是天府之土,只是说这里粮草丰富,而且易守难攻。北方经过多年战乱,土地荒芜没人耕种,人口锐减,但是曹操统一北方之后,经过他们曹家几十年的整顿已经恢复了元气,除非内部出现大的动乱,不然不可能被吴蜀北伐成功的。

而且蜀国内部也不是一块铁板,刘备是依靠荆州人成事儿的,他的亲信又都是北方收的,所以他的手下关张算是一系,诸葛亮马良他们这个荆州士子算是一系,益州人也算是一系,但是地位低于关张诸葛他们。关张死后不久刘备也死了,诸葛亮大权在握,但是刘备留下了益州出身的李严,军队里的魏延牵制诸葛亮。

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为了压制内部的矛盾,诸葛亮才多次北伐,这样一直对外的时候,谁敢激化内部矛盾?李严敢,所以诸葛亮有正当的理由搞死他。君不见诸葛亮次次北伐失败之后都是全身而退,没有一次大败,而且休整三两年,粮草军队又可以支持一场战争了。如果没有他的北伐,恐怕蜀国就会陷入争权夺利的怪圈里出不来。

而姜维九伐中原就有点穷兵黩武了,把诸葛亮攒下的老底一掏空,被魏国反手之间灭掉。

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有这几个。

第一个原因,诸葛亮长期掌权,刘禅昏庸无能,自己没有治国经验,慢慢开始只想享乐。蜀国土地很小,不管人民多富有,钱粮也超不过曹魏和孙吴。蜀国缺少将领,许多大将慢慢死去,渐渐可用的将领很少。才被魏所灭。

第二个原因,根本原因是国力差距,早晚要败。人口都不是一个量级。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人口。蜀国连年征战人口减少,国家越打越穷。魏国以逸待劳国力蒸蒸日上,结局肯定是被打败。

第三个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治理理念的问题。吴国全国百姓的利益都和国家绑定了,所以心里想的就是要和国家同在。而蜀汉则是,国家好百姓也得不到好处,该挨饿还是挨饿,所以,都是作袖手旁观的看客,这样国力大减,被灭成自然。

第四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刘备是外来政权,在汉末士族兴起的年代,刘备带入益州的荆州系没能与益州本地士族相融合作,反而是连年征战,内部集团斗争。当第一代较为优秀的荆州系离去后,当然后继无人,因为本地士族压根就不支持这个外来政权(所以蜀后期人才凋零,这个锅诸葛亮不背)。当最终邓艾灭蜀时,蜀地纷纷投降,毫无抵抗,谁来当皇帝不是当,总比姓刘的强。所以说到底,蜀汉就是一殖民政权,被灭是早晚的事。

第五个原因,蜀汉内部存在的集团多,而曹魏少。蜀汉的地域小,量产不足,这样经济实力小,集团利益分配不足,整体的矛盾加剧,抵御能力受限导致蜀汉羸弱。

第六个原因,其实也没有其他的,就是弱,人也少,古代人口是个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那时候多数人口都还在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