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州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2、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3、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

东汉末年的十三州是指现在的哪十三座城市

十三州是 徐州 益州 荆州 并州 幽州 青州 凉州 豫州 雍州 交州 司州 扬州 司隶部

至于玉门关么当然是汉朝统治的,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

玉门关以西是西域都护府,就是新疆一部分跟甘肃一部分,玉门关是去西域的重要关口,一个不是边境上的关口怎么可能不是政府管呢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冀、幽、青、并四州现在分别在哪个城市?

今山西太原市

山西

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

山西省地理特征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青冀幽并四州是现在的哪几个城市

冀州今河北省冀州市(县级市)、幽州今北京市,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也是县级市),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这些都是大致范围。古代的九州并不能说在今天的哪一个市,因为当时的九州代表的范围很大。

唐朝武周统治期间的"凉州"与并州"分别指现在哪里

冀州今河北省冀州市(县级市)

幽州今北京市,

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也是县级市),

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这些都是大致范围。

古代的九州并不能说在今天的哪一个市,因为当时的九州代表的范围很大。

幽州,荆州,并州,兖州,益州,西川,青州分别是现在什么地方?

凉州,古地名,即现在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地面积38232万亩。总人口19302万人,其上城镇人口5096万人。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十六国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补充:

凉州的由来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三国时期,天下十三州,看看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州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凉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中国又称"九州",而九州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时期,当时的州以地理意义为主,政治意义较弱。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华夏大地重新划分九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此后,九州就代表中国,州的划分制度也被后来许多朝代沿用。

州作为行政区域,历代所辖地域有所不同。在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基本相同,全国分为13个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

从北到南,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乡在三国时期属于哪个州吧?

一、幽州

幽州位于三国时的最北方,当时是比较贫乏的地区。现在的整个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当时都是幽州的地盘。

二、凉州

凉州位于三国时的最西方,是马超父子发迹之处。现在的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在当时都是属于凉州。

三、并州

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在当时归并州管辖。

四、冀州

冀州地处华北平原,是当时富庶一方的大州。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区。

五、青州

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后来被曹操编为"青州兵",成为曹操发迹的主要力量。三国时青州的面积不大,只有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六、兖州

兖州的濮阳是吕布的老巢,此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都是兖州所属。

七、司隶州

司隶州为东汉末年都城洛阳天子所在地,在三国中有重要的位置。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等地区。

后来曹魏各取凉州和司隶州部分城市设置雍州,所以也有三国十四州之说。雍州是蜀魏争夺的主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基本就是要拿下雍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八、豫州

刘备曾任豫州牧,是刘备名闻天下的地方,也是曹操的老家。豫州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兵家必争之地。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等都是豫州的地盘。

九、徐州

徐州是孙吴与曹魏争夺的重要地区,水路发达的徐州是军队集结和粮草运送的重要据点。管辖地区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十、益州

益州是蜀国后期的唯一据点,面积很大,但是山区较多。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等地区都属于益州。

十一、荆州

荆州地处南北之中,地大物博,有"湖广熟,天下足"的丰富物产,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中大大小小的战役很多发生在荆州。可以说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荆州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之地,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

如今的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地区都属于荆州。

十二、扬州

扬州为东吴的根据地,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有天下米仓之称。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都属于扬州。

十三、交州

交州位于三国的最南部,现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在当时都属于交州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