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泡石是一种纤维状的含水硅酸镁,通常呈白、浅灰、浅黄等颜色,不透明也没有光泽。它们有的形状像土块,有的成一个奇怪皮壳状或结核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是由无数细丝聚在一起排成片状。海泡石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当它们遇到水时会吸收很多水从而变得柔软起来,而一旦干燥就又变硬了。

2、这一矿物的德文名称是MeersChau。Meer是海洋;Schaum是泡沫,故译名为海泡石。海泡石的英文名称是Sepiolite。Sepia为乌贼,属海生动物,由于它骨骼多孔.体轻能浮于水面,故以此命名这一矿物海泡石按其形态分为α-海泡石和β-海泡石两种。前者成大束的纤维状晶体产出,即通常称为纤维状海泡石,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峡、内乡,河北张家口、易县等地。

3、后者常成土状产出,是由非常细且短的纤维或纤维状集合体组成,具有纯天然、无毒、无味、无石棉、无放射性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浏阳、湘潭,江西乐平,河北唐山等地,即河北唐山,江西乐平、湖南浏阳,湘潭海泡石不含石棉、无毒、无放射性。海泡石晶体为层链状结构。海泡石所特有的结构,决定它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流变性能和催化性能。

海泡石烟斗带银圈有什么好处

海泡石烟斗带银圈好处是经久耐用。海泡石遇水会变软,所以若像石楠木那样,使烟道与烟嘴直接相连,便会造成烟道口松动以及磨损的情形出现。所以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用塑料接口作为固定连接,避免烟嘴与海泡石的直接接触。优点是不影响烟斗整体外观和风格的一致性,缺点就是塑料连接口会有磨损,时间久了可能需要更换。另一种是在烟道口处添加一个银圈,代替海泡石和烟嘴相连。好处是经久耐用,缺点是适用的样式有限。

烟斗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被较普遍使用的就是不使用的人都知道这么个物件。

mg化学元素是镁。

镁(Magnesium)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Mg。英国戴维于1808年用钾还原氧化镁制得金属镁。镁是一种银白色的轻质碱土金属,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热消散性。镁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

第一个确认镁是一种元素的是Joseph Black,在爱丁堡(英国)于1755年。他辨别了石灰(氧化钙,CaO)中的苦土(氧化镁,MgO),两者各自都是由加热类似于碳酸盐岩,菱镁矿和石灰石来制取。

另一种镁矿石叫做海泡石(硅酸镁),于1799年由Thomas Henry报告,他说这种矿石在土耳其更多的用于制作烟斗。

不纯净的镁金属在1792年由Anton Rupprecht首次制取,他加热苦土和木炭的混合物。纯净但非常小量的金属镁在1808年由Humphry Davy电解氧化镁制取。

然而,是法国科学家Antoine-Alexandre-Brutus Bussy使用氯化镁和钾反应制取了相当大量的金属镁于1831年,之后他开始研究它的特性。

许多世纪以前,古罗马人认为“magnesia”(希腊Magnesia地区出产的一种白色镁盐,镁元素即因此得名)能治疗多种疾病。直到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采用电解苦土(含镁)的方法分离出元素镁。

20世纪30年代初E·V·McCollum及其同事首次用鼠和狗作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镁缺乏的反应。1934年首次发表了少数人在不同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镁缺乏的临床报道。证实镁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镁是在地球的地壳中第八丰富的元素,约占2%的质量,亦是宇宙中第九多元素),但由于它不易从化合物中还原成单质状态,所以迟迟未被发现。

长时期里,化学家们将从含碳酸镁的菱镁矿焙烧获得的镁的氧化物苦土当作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在1789年拉瓦锡发表的元素表中就列有它。1808年,戴维在成功制得钙以后,使用同样的办法又成功的制得了金属镁。

从此镁被确定为元素,并被命名为magnesium,元素符号是Mg。Magnesium来自希腊城市美格里亚Magnesia,因为在这个城市附近出产氧化镁,被称为magnesia alba,即白色氧化镁,元素符号Mg。

镁的原子序为12,原子量为243,是典型的二价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有特性。由于镁的氧化物性质与钙一样介于“碱性”和“土性”之间,故称为碱土金属。

烟草出现时,最初的抽烟方式就是用烟斗了,可以说,烟斗是发现烟草的工具,有了烟草,烟斗就诞生了。 在欧洲,虽然说抽烟斗的历史是从公元1500年开始的。但事实上,则要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塞尔特人(Celts) 早就有将具有香味的药草放入自制的铁烟斗来吸食的习惯。考古学家曾分别在意大利、俄罗斯及爱尔兰等地出土过铁和陶土做的烟斗。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中就有一幅壁画《The Knucklebone Player》,其中清楚地描绘了一个人正享受着抽烟斗的乐趣。只是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欧洲人才知道烟草的存在。因此,所谓哥伦布发现烟草的说法,其实只是欧洲人自己的烟草发现史而已。

欧洲人最早的烟斗,是用泥土做的简单造型。十六世纪末,一位游访英国 Southwark Bear Garden 的人说:“到处都有英国人在抽烟,每个人都用一个泥制的烟斗,把烟草放入烟钵里,而烟草很干燥,以至于放入时会摩擦成粉末状,然后点燃烟草,将烟吸入口中,再从鼻孔里吐出。”

从公元1660年以后,英国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比较有钱有闲了,因此英国烟斗制造商就开始设计生产较为复杂的烟斗了。首先出现的,是陶制的长烟斗(Churchwarden),随后出现了各种特殊造型及不同材质的烟斗。因为烧制陶瓷的成本比较高,一般人都没有这个财力,于是,于是三几个喜欢抽烟斗的人就买一只瓷斗公用。如果有人买了一支新瓷斗,不但要大肆宣扬,甚至还要借此大摆宴席,表示阔绰。旅馆的餐厅为了招揽顾客,吸烟室里面有人专门管理烟斗,把瓷斗租给客人吸烟,按时间收费。后来的顾客自然不愿意用沾上别人唾液的烟斗吸烟,就将烟斗管的前一段给折断,一来二去,原来的长烟斗就越来越短,最终弃用,烟斗制造商们看自己的心血遭到如此待遇,勃然大怒,弯式烟斗横空出世,也就是现代烟斗的雏形,十八世纪开始,人们采用银、陶瓷、玉、玛瑙等材质制作烟斗。 到十八世纪为止,烟斗大都是用银、瓷土、陶土、玉及玛瑙等材料制做而成的。这个时期的烟斗制作技术十分优良。烟斗虽然十分美观,但大部份的烟斗都不是很实用,这段时期的烟斗大多为艺术品保存在各博物馆。直到海泡石 (Meerschaum)的出现,才使烟斗的制造更进一步。

海泡石是一种白色、质轻的矿石(主要产地在土耳其),原来用来雕刻成装饰品的。在十八世纪中期,巴黎的工匠采用海泡石来制造烟斗,他们以精湛的技艺,雕刻出各种造型的烟斗,当时一支烟斗的价格高达50英镑以上。随后,英国的烟斗制造商采用较简单的技术,制作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海泡石烟斗,以降低制作成本。

在十九世纪,维也那的工匠居于海泡石雕刻烟斗的领导地位,有位作家描述说:“十九世纪时,维也那人可以在海泡石上雕刻出各种奇特的烟斗作品:爪子、阿拉伯人头、戴帽的仕女、拿破仑肖像、骷髅头等,有时他们会为雕像刻出更复杂的背景,例如神话中的乔治与龙、莉达与天鹅。”

公元1821年,一位法国海泡石烟斗工厂的老板,到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旅行时不慎将心爱的海泡石烟斗弄坏了,于是他请当地的一位木匠用当地最为丰富的石楠根材料去复制一支烟斗供其临时使用。但这一举动,却意外地发现了石楠根的独特品质。它质地坚硬而且耐热,无疑是制造烟斗的好材料。于是他采购了一大批石楠根回来,运到法国圣克劳德 (Saint Claude)去制造烟斗。圣克劳德是一个位于朱拉山脉 (Jura)的小城,靠近日内瓦,那里聚集了许多优秀的工匠。因此,圣克劳德成为石楠根烟斗的发祥地。公元1860年时,一批圣克劳德的工匠受邀前往伦敦,开起了英国石楠根烟斗的制造业。 烟斗传到中国后,被如何使用,因无实物佐证,目前还不清楚,1980年,广西省博物馆工作队在合浦县上窑窑址内,挖掘出3件瓷质烟斗,同时还出土了一件圆形有柄瓷质压槌,直径95cm。圆形面上楷书“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铭文,证明这3件烟斗与压槌是同一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证实了早在嘉靖年件国人已开始用烟斗吸烟了,民国初期,中国大城市开始流行吸食烟斗,但由于他没有卷烟方便,而且价格比较昂贵,一直未形成主流。近年来,烟斗文化又在大都市中悄悄兴起,新烟斗客的主力多是高薪阶层,甚至是这些年来崛起的新贵,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较高的文化层面,他们对烟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弃了抽香烟的习惯,拿起了国外不同名家的烟斗,品味着目前市场还不十分丰富的进口烟丝,创造着新时代的烟斗文化,成了名副其实的烟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