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它包含着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的发展也会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世界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所以一定要有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提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政府反复强调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白皮书也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网络攻击、人口爆炸、跨国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及难于解决。对国际秩序和世界人民的生存都具有严重的威胁。不论人们身处哪个国家、各自国家的信仰如何、是否愿意,是否能达成共识,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如何相处的相处之道,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人间正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并不是定型不变的,还需要一起去完善它、深化它,甚至进一步将其理论化。生活和学问都是源于感恩和热爱:要永远保持感恩的心,深怀热爱的情怀,方能行稳致远。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如下:

一、内涵

(一)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二)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意义

(一)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

(二)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三)有利于改进全球治理。

(四)有利于促进世界共赢。

(五)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简介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来理解: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