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来,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2、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为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3、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由于春节前几天工作太忙,再加上理发店天天爆满,所以蝌蚪君年前就没剪头。这两天蝌蚪君觉得头发太长了,想剪短一点。却遭到了爸妈的百般阻挠,哪怕我根本没有舅舅.......

正月剪头到底能咋地?

正月里不让剪头,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剪头死舅舅”。故事一般是样的:

从前,有个小孩非要正月剪头发,结果......他舅舅死了!

“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1644年满清统治者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

古代汉人的头发大多都是跑盘起来的,像这样↓

但是到了清朝,满清统治者偏要汉人把头剃成像满人一样的“Q”型↓

这下汉人就不干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再说了剃成“Q”型多丑啊。于是秉持着“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丢”的信念展开了强烈的反抗。

汉族志士的英勇壮举彻底激怒了丧心病狂的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

令人发指的满清大屠杀使得汉族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

于是不得不屈服的汉人决定每年正月坚持不剃头,号称“思旧”,讹传为“死舅”,也是亡国子民心怀故国的无奈之举。

所以,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死活并没有什么关系。你正月剪了头也不会咋地,顶多就是挨顿骂。不过,正月剪头有一点是需要注意那就是最好别让舅舅发现......

除了正月不让剪头这个问题外,最近还有个关于头发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蝌蚪君,那就是......脱发(相信有些小伙伴也会有同样的困扰)

难道是因为我太聪明了吗?所以就让我绝顶?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发际线!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头发的生理。头发虽然看上去很细,但是它的结构并不简单。由内而外,包括髓质、皮质、根鞘等数层。而头发与头发之间,又可以根据状态,分为三类:处于生长期(约3年)的、处于退行期(约3周)的和处于休止期(约3个月)的。

要想打赢脱发的战争,首先必须学会判断自己的脱发情况。正常人每天掉落70~100根头发,与此同时,有等量的头发再生。也就是说,每天掉个几十根头发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掉头发正不正常呢?一根一根去数,当然是不太现实的。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叫作头发拉脱测试。具体操作方法是:

用拇指和食指捻起一撮头发、轻轻拉动,生长期的头发会保持不动,而休止期的头发很容易拉下来。假如一共捻起了20根头发,只有1~2根脱落,很好,这篇文章您不用看了;要是掉落的数目超过7根,说明有35%的头发处于休止期,就需要警惕了。

毛发根部凹入部分,叫作为毛乳头,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是头发的营养来源;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就是我们常说的毛囊。毛囊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通过细胞复制,形成新的头发;二是通过细胞分泌,形成和传递黑色素。

毛囊模式图,图自wikipedia

脱发的原因

任何能够伤害毛囊的东西,都可以引起脱发。比如遗传、衰老、化疗(化疗药物会攻击分裂旺盛的细胞)等。而常见的病理性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免疫。免疫系统紊乱,可以导致斑秃。

患者的免疫系统,把正常的毛囊,当做了敌人,导致头发突然大量脱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界清楚的脱发区。

免疫引起的病,都比较麻烦。不过,斑秃的另一个特点是局限。在脱发3~4月后,即进入恢复期,新的头发逐渐长出。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1年内痊愈。

另一个是雄激素。雄激素引起的脱发,称之为雄激素性脱发。

很多读者可能以为,这是男士们特有的烦恼,其实则不然,雄激素性脱发男女都可以发病,是最常见的脱发原因。

雄激素进入血液以后,在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使命。它可以刺激胡须、腋窝和外阴等处的毛发生长;也可以在酶类的作用下,变成二氢睾酮,使头皮上的毛囊缩小、毛囊周围纤维化,甚至导致毛囊消失。

对于男性来说,雄激素性脱发常从前额两侧头发纤细稀疏开始,逐渐向头顶延伸。对于女性,多从头顶部毛发变得稀疏开始,前额发际线并不后移,一般症状较轻、疾病进程上也较慢。

男性脱发评级,图自hairtransplantmentor.com

女性脱发评级,图自hairtransplantmentor.com

如何治疗脱发?

雄激素脱发的病因较为清晰,治疗方案也比较固定。对于男性,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非那雄胺。前面提到,雄激素会在酶类的作用下,变成二氢睾酮;而非那雄胺,可以抑制这些酶类的作用,减少其对毛囊的伤害。

对于女性,常用米诺地尔。米诺地尔可以刺激毛囊上皮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促进毛囊中的血管生成。换句话说,它是普适的,对各种脱发都有一定的效果;相应的,米诺地尔不具备特异性——如果老用手往头上涂抹,到最后,可能头发长了、手也变得毛茸茸了……

其他的,做到饮食均衡和心态放松就可以了。网络上流传的各种“不传秘方”,盐水洗头、生姜擦头等等,都不能阻断雄激素对毛囊的伤害,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效果。

最后,祝大家今年脱单不脱发,少吃点狗粮!

内容来源于:

蝌蚪五线谱,原标题《正月里剪头,能咋地?》

正月为什么不能剪头发

正月不剪头发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正月剪头妨舅舅”的习俗。

“正月理发死舅舅”最初来源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当时正月不理发的民间禁忌,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一种对清朝政府的抵抗,去咒骂清政府强行推广的“剃发令”。所以正月还是可以剪头发的。

正月习俗:

1、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它标志农历“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这一天人们以守岁、拜年、贴画鸡、放鞭炮的方式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2、初二:

正月初二,按照传统的习俗,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门、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法定日子”。这一习俗被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3、初三:

正月初三为“小年朝”。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为避免扰乱“鼠辈”,人们会早早熄灯就寝,并在家中各处撒些米粒、糕饼,意为与“老鼠分钱”;同时这一天又为谷子生日,所以也有忌食米饭的习俗。

为什么春节不能剪头发

建议过年前半个月去剪头发。
建议在过年前半个月去剪头发。因为这个时候理发,到正月结束还有一个多月,头发也不会长太长。如果理发太早就会出现还没有出正月,头发就长长了,刘海要剪了的情况。如果理发太迟,就会遇上理发高峰期,临近过年理发的人会越来越多,需要排队等位,价格也会有所上涨。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据民俗专家考证,这一传统来自清初对汉人强制实行的“剃发政策”。汉人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后来讹传为“死舅”。常嗣新介绍说,这也是一个由行业习俗演变为全民习俗的典型例子。古人除夕辞旧迎新自然会想到从“头”做起,这就使得剃头师傅在腊月格外忙。为了能在正月里得到休息并走亲访友,理发行业慢慢形成“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并最终形成全民习俗。然而,这一习俗早已开始淡化,现在的年轻人因为时间原因,并不太在意这个习俗。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