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创办大学的浪潮中,自强不息一词多次被写进大学校训,这也是先辈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自强不息来提醒和激励青年一代定要刚毅自强,百折不饶。

少年自强则民族不朽,青年自强则国运昌盛。我们的祖国历经百年沧桑,在一代一代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下来才有了现今朝气蓬勃的中国。站在世纪的开端,国家已是走上复兴之路,身为青年,更是应当将自强不息之精神传承下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个学校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校训。

校训(这不仅大学有,许多中小学也有)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特色、治学风格、文化传统的高度概括。中国近代自开始创办大学以来,产生了许多校训,大学的校训有一个演进的历程。

中国大学之有校训,始自清末。中国大学开始重视校训建设,是在民国时期。有人说最早确立校训的学校之一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1909年颁布了“勤,俭,敬,信”四字校训。在中华民国时期,大学的建设逐步走向规范,不少大学都有了自己的校训,且各有风格、各具特色。

其中,如1914年,北洋大学提出“实事求是”为校训。1915年,纪念复旦大学建校十周年时选定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924年,中山大学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百余年来,从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从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办学之路起伏,清华师生始终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

36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个学校校训

中国几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分别是什么?

大学校训如下所示

1、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北京大学校训: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5、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6、北京交通大学校训:知行。

7、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8、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9、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10、南开大学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训的意义

1、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

2、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

各位大学的校训都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这两句话出于《周易》,“自强不息”出于《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上天的运动刚劲有力,君子因此努力向上,永不停歇。“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北京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3、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在这里,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次学校对于校训的厘定是经由一番充分发动群众的过程。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5、南京大学:励学敦行,诚朴雄伟

诚:校歌开首:“大哉一诚天下动”(江谦 词);诚心向学,诚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贵持有恒德”(陈裕光 语);“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罗家伦 语)。

朴:朴茂,朴真,朴实。“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刘伯明 语);“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罗家伦 语)。

雄:含体魄和精神两方面,雄浑之体,王者之气。如“大江之雄毅”(郭秉文 语);“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陶行知 语);“大雄无畏善养吾浩然之气”(罗家伦 倡)

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 语);“总要集中精力,放开眼光,努力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或是完成几件伟大的作品凡是总须从伟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罗家伦 语)

励学:勉励勤学;

敦行:敦促实行。

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

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人对母校校训的解释是“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

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复旦人对向来“不迷信权威,坚持‘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的复旦精神”,感到自豪和骄傲。

7、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即包含原校训中“团结”的意义。合乎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倡导的“学在华工”精神吻合。包含原校训中“严谨”的意义。转义出自《易·坤》“坤厚载物”。

“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包含“求实”的意义但不拘于“求实”,在实中求学问。符合原校训中严谨、求实的精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训中“奋进、进取”的意义。与创办一流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9、吉林大学:励志图强,求实创新。

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求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

10、西安交通大学:果毅力行,精勤求学,忠恕任事,敦笃励志。

果毅:果敢坚毅。力行:一是竭力而行,二是努力实践

精勤:专心勤勉。求学:探求学问

忠恕: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任事:称职

敦笃:敦厚笃实。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出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此来勉励清华学子努力学习,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要自强不息。

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京大学历史悠久,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所以在晚清及民国时期,他作为最重要的大学存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精神主体,以此来勉励学子做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