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又名蜡梅,它们是一种植物。但称谓上常为腊梅,因其花瓣蜡质故得名。“腊梅”与“蜡梅”通用,并没有严格区分对错,两个词其实是代表着同一个东西,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腊梅”侧重开花时间,特指腊月前后开的梅花;“蜡梅”则侧重花色,特指花色似蜂蜡。



梅花和腊梅是一种花吗?

不是梅花与腊梅的区别:

一、梅花属蔷薇科李属,多开白、粉、红、紫等色花朵,仅个别品种开淡黄花。而蜡梅则属蜡梅科蜡梅属,花色以蜡黄为主。�

二、梅花雄蕊多数,而蜡梅仅5—6枚。�

三、梅花结实性常较差,果核球形。蜡梅则结实性特强,果核为坛形假果。�

四、梅花花期受气候影响很大,南北花期差异显著。而蜡梅花期受气候影响较小,大多在11月下旬至3月开花。�

五、梅花品种繁多、类型复杂;蜡梅变种和品种均少。�

六、梅花原产地广泛,西至西藏,东抵台湾;蜡梅原产地集中于我国中部并以湖北、四川、陕西为中心产区。�

七、梅花的瓣与萼有明显差异;蜡梅则花萼与花瓣逐渐过渡,其间无截然界线。�

八、梅花为乔木,高4—10米,罕成灌木状;蜡梅属灌木,枝干丛生,一般高2—4米。

九、梅花比蜡梅寿命更长。�

十、梅花小枝碧绿,叶互生,边缘有细锐锯齿,具托叶;蜡梅小枝黄褐色,叶对生,边全缘,托叶缺如。

蜡梅比其他梅早谢还是晚谢呢

每当梅花进入盛开期,“梅柳争春”“红梅傲雪”“梅花香自苦寒来”都会成为人们吟咏梅花的动人意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植物学分类上,蜡梅与梅花并非同一植物。蜡梅属于蜡梅科,花色以**为主调;梅花属于蔷薇科,花色从白、粉红至暗红呈现一系列变化。

为凸显其开花时序之早,人们吟咏梅花时常紧扣“腊”字。如:“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庾信《梅花》)、“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杜甫《江梅》)、“腊后寒梅发,谁人在故山。”(温庭筠《途中有怀》)、“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这些诗句中的“梅”和“腊梅”指的是冬季开花的梅花,但是否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蜡梅”还未可知。

唐代以前,未见“蜡梅”的用例,“蜡梅”之名应是北宋京洛一带的人所起,经苏东坡、黄庭坚的阐释定名而流传至今。苏轼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一诗中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黄庭坚《戏咏蜡梅》诗自注:“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南宋王十朋的《蜡梅》则记载了苏轼和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的定名之功:“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谷眼,名字压群芳。”(按:“坡谷”即苏东坡和黄山谷)

宋代诗词“蜡梅”的得名之由“蜡”成为一个常见意象被反复吟咏,如“剪蜡成梅天着意。**浓浓,对萼匀装缀。”(王安中《蝶恋花·高奇是蜡梅》)、“气韵楚江,颜色中央,数朵巧镕香蜡。”(王诜《花心动·蜡梅》)因此,“蜡梅”的用例占了绝对优势,《全宋词》中“蜡梅”出现50例,而“腊梅”仅8例。

但在宋代以后,“蜡梅”的用例远不如“腊梅”普遍,如四大名着中《三国演义》《水浒传》没有“腊梅/蜡梅”的用例,《西游记》《红楼梦》中只有“腊梅”。考察现代用例也是如此,如1946年至2017年2月的《人民日报》中,“腊梅”314例,“蜡梅”仅22例。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名物词得名之由的凸显程度。“腊梅”的“腊”得名于其开花时序,“腊”指寒冬腊月,腊梅和梅花都具有傲雪迎春的风骨,这种得名之由与人们对梅花古已有之的认知相符。“蜡梅”的“蜡”仅从花的颜色上命名,虽经苏轼、黄庭坚的阐释定名,但在得名之由的相关联想上终不及“腊梅”的“腊”丰富自然、根深蒂固。因此,第1至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仅收“腊梅”词条而未收“蜡梅”词条。

从科技名词命名的角度看,“腊梅”在古代指称两种植物:一是蜡梅,得名于腊月开放;二是腊月开的平常梅花。而“蜡梅”专门为蜡梅这种植物命名,具有指称的单一性。根据这一情况,《现代汉语词典》从2005年出版的第5版起,增收了“蜡梅”并作为推荐词形,释义后附注“也作腊梅”,把“腊梅”词条处理为非推荐词形。《中国植物志》和目前通行的《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均以“蜡梅”作为词形立条。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过程中“腊梅/蜡梅”词形选用的变化,反映了在词形选择原则中通用性和理据性、语文性和术语性之间的取舍,各有其依据。

到底是腊梅还是蜡梅

蜡梅比其他梅早谢还是晚谢呢

腊梅和梅花的区别在花期上比较明显。腊梅开花早,梅花开花晚,并且花期晚开2个月左右。自古就有流传“雪中看梅”“凌寒独自开”等描写腊梅的诗句。腊梅从11月开到第二年3月,梅花的花期则在2~3月份早春时节。

腊梅还是蜡梅都可以。

腊梅,又名:蜡梅,别名金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落叶丛生灌木,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腊梅文化。

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腊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诗句。《姚氏残语》又称梅为寒客。它也因为在冬天开放而被称作冬梅。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腊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扩展资料:

“蜡梅”之所以被称为“腊梅”,除了花朵呈黄蜡色、花的质感似黄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多在农历十二月开放。《礼记》上记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中国古代到了十二月,经常举办一种叫做“蜡”的祭祀活动,所以就把农历十二月叫做“蜡月”。

而蜡月开放的“梅”花自然就谓之“蜡梅”。至于所用汉字,周代用“蜡”,到了秦代开始改用“腊”字。因此,无论蜡月的“蜡”,还是“蜡梅”的“蜡”,都可以和“腊”通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