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采浪漫,有魅力:一个年纪轻轻却思想深邃的教授,却早已通读历史,诗歌文学方面更是造诣惊人,在史学界和文学界都成为了一代巨匠。接着,他大呼宗教误国,怒斥政府欺民,直言如今社会的道德观不过是弱者自我保护的游戏,是反对强者的幌子,充斥着虚伪,压抑与反进步。

2.作品容易懂:因为尼采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我们最多只能勉强称之为诗化哲学,而各种诗化哲学都比较好懂,与我们生活离得更为贴近,能够切中人的情感,没有受过哲学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宣布自己看过尼采,喜欢其中的思想,甚至可以引用一些看上去深邃而充满人生哲理的好词好句。

3.内容含义广泛,富含知识:尼采的作品涵盖之广袤,福柯的谱系学和历史学在他的著作出现,德勒兹的差异与生成在他那也出现,德里达的延异已经被他描述,尼采不仅在文学历史方面继承了大量知识,还给20世纪诸多重要的理论开了头,所以自然,人们容易喜欢尼采的哲学思想。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尼采?

这就好比你问喜欢黑金属的人多吗?也许很多人表示赞赏,号称粉丝的人也一抓一大把,也有同样许多人表示厌恶。但这种数量的多寡的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掌握其精髓的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正如尼采的哲学本身,无疑站在反对时下流行的启蒙人文主义的立场上,那么这种观点如今真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吗?——在今天的那些流行的哲学观点——新柏拉图主义、黑格尔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大行其道,那些狗屁不通的知识分子(比如齐泽克之流)在摄像机面前和媒体上装模作样,让一些低能儿觉得自己追随一下这些所谓的“学术明星”,自己就有了某种反抗的姿态。今天这些占据市场主流的东西,无疑都是尼采所反对的,但现在,尼采却被倒打一耙地被称为“流行的”。

尼采是个什么样的人,褒多还是贬多

牛津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介绍尼采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尼采的影响是大的,但大多数是坏的”,这句话我觉得并不太中肯。很多人喜欢尼采,入门哲学的导师也是尼采,我也一样,我看的第一本哲学原著就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尼采的语言简洁有力,气息优美,这是大多数人喜欢他的原因。除此之外,尼采“评估一切”的尝试很契合现代人的风尚,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尼采本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当然很多的人也受到了尼采的消极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尼采之所以受到抨击的很大因素。我个人的观点是,懂得尼采是有益的,但只懂尼采是非常有害的——这决定了如何看待尼采的功绩。很多人不理解尼采的破坏性在哪,以为尼采就是宣传虚无主义、强权主义,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尼采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观点,我们要懂得尼采就必须都得以往的哲学。我过去看尼采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尼采仅凭几个短句就可以称得上伟大,后来当我阅读了更多尼采之前得哲学家的著作之后,再重新阅读尼采(例如偶像的黄昏),我才深深的被尼采给震撼了:他仅凭一己之力摧毁了几乎所有的基底,从这方面看尼采是值得褒扬的(鲁迅就受到尼采很大的影响)。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研究尼采的哲学工作者,他们之前都是研究过古典哲学或者海德格尔之类的,就不难知道到深澈理解尼采的困难性。至于说到尼采个人,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尼采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批判旧的传统,而问题在于他有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的地基、出发点?这个见仁见智,至少我个人觉得他找到了,他的新的个人视觉主义事实上与是与马克思契合的、与现象学的基本观点也很契合。回到题主的问题,对于尼采的褒贬,行内人都是褒的,只有外行人才会贬低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