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由于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因而属于等离子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 数位合成画面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极光的颜色由以下4个因素决定: 1 入射粒子的能量 2 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高度的分布状况 3 大气中原子和分子本身的特性 4 大气的密度不均匀,基本上越接近地表密度越高。
极光其实不只是绿色的,它有多种颜色,例如棕红色、红色、蓝色都有可能,这取决于太阳中的带电粒子跟大气层的哪种气体先发生碰撞,如果先跟氧气发生碰撞,那就是绿色或者棕红色,如果是跟氮气相撞,则是蓝色或者红色。只是绿色出现的时候比较多,因为大气层的最上层是氧气含量比较高的,所以太阳的带电粒子先跟氧气碰撞,就出现了绿色的光。
为什么极光是绿色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场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而产生的。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激发态是不稳定的,被激发的原子等一段时间后(这段时间称为寿命)会释放出一定能量的光子,然后回到稳定的基态,这一过程中放出的光就是极光。而大气分子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没错,主要是氮气和氧气。
根据我们上面的阐述,极光颜色主要靠激发态决定,也就是由大气分子的组成以及入射电子能量大小决定。
当入射电子能量不太大时,氧原子容易被激发,最终产生的光波为5577纳米的淡绿色光。而能量较大时,氮原子容易被激发,最终产生4278纳米的蓝色光。能量很大的时候,630纳米的红光容易发出。
虽然高层内空气密度小,但是碰撞对于寿命长的激发态而言依然是有巨大影响的,比如,630 纳米的红光寿命约为110秒,而处于这种激发态的原子,只要被其他原子碰撞,激发态就会改变,再跃迁回基态时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不会再是红光了。而5577纳米的淡绿色光寿命为1秒左右。
人眼可以观测到的较低层大气空气密度相对高层较大,碰撞较多,因此人们看到的极光多为绿色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极光为什么多是绿色的?
中文名称:极光
英文名称:aurora
或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
定义1:由于太阳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彩色发光现象,
常在高纬地区高空出现。
定义2:行星高磁纬地区大气中产生的彩色发光现象。外来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沿行星固有磁场进入两磁极与高层大气的气体分子和原子碰撞,形成极光。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太阳风。这三者缺一不可。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经物理学家的试验和研究,证明了极光是由于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微粒所起的作用。在80-1200千米的高空大气层中,空气是非常稀薄的,极光就在那里发生。
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人们看到的极光,主要是带电粒子流中的电子造成的。而且,极光的颜色和强度也取决于沉降粒子的能量和数量。用一个形象比喻,可以说极光活动就像磁层活动的实况电视画面。沉降粒子为电视机的电子束,地球大气为电视屏幕,地球磁场为电子束导向磁场。科学家从这个天然大电视中得到磁层以及日地空间电磁活动的大量信息。例如,通过极光谱分析可以了解沉降粒子束来源,粒子种类,能量大小,地球磁尾的结构,地球磁场与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扰乱对地球的影响方式与程度等。
极光不但美丽,而且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的能量,可以与全世界各国发电厂所产生电容量的总和相比。这种能量常常搅乱无线电和雷达的信号。极光所产生的强力电流,也可以集结在长途电话线或影响微波的传播,使电路中的电流局部或完全“损失”,甚至使电力传输线受到严重干扰,从而使某些地区暂时失去电力供应。
【极光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的过程。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场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当他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形成极光。
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在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北极光,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南极光。也有科学家发现火星、木星上的极光。
极光按形态可分为:
匀光弧极光
射线式光柱极光
射线式光弧光带极光
帘幕状极光
极光冕
按观测的电磁波波段分为:
光学极光
无线电极光
按激发粒子类型可分为:
电子极光
质子极光
按发生区域可分为:
极光带极光
极盖极光
中纬极光红弧
极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极光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间会呈现多种色彩的变幻,科学家发现,极光呈现的颜色是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的:(1)入射粒子的能量;(2) 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在不同高度的分布状况;(3)大气中原子和分子本身的特性;(4)大气的密度不均匀,基本上越接近地表密度越高。
入射粒子的能量高低决定了粒子能够冲入大气的深度,因此决定了极光产生的高度;而大气成分随高度的变化决定了入射粒子可能会撞击到哪种原子或分子,因此决定了可能发出的极光波长。此外,大气粒子本身的特性也很重要,这些特性直接决定所发出光的颜色。
另外,大气密度也会影响极光的颜色。由于高层大气密度较低,发光的过程不会受到原子和分子彼此碰撞的干扰。不过,距离地表越近,大气密度越高,分子之间的撞击较为频繁,这会使得某些波长的光不容易产生。
决定极光颜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不同种类分子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状况。接近地表处,大气的组成十分均匀,78%是氮分子,21%氧分子,这样的组成直到高度约100公里为止都是如此。在更高之处,来自太阳的高能紫外线会将大气分子分解成原子,不同种类的原子受到重力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分布,较轻的原子会分布在上层。
在大气层的最顶端,也就是约在距离地表500公里处,氢与氦原子占了大部分;距离地表200~500公里之间,氧原子的数目最多;在100~200公里之间,则是氮分子的数目最多,其余主要是氧原子和氧分子;60~100公里主要由氧分子和氮分子构成。
知道了以上大气的分布,你就能猜到,高度介于60~100公里的极光,主要的光应该来自氧和氮分子;100~200公里的极光主要由氮分子和氧原子所贡献;在200公里以上,极光主要来自氧原子,少部分来自氮分子;在大气的最高层,氢与氦原子也会产生极光,不过这些光十分微弱,肉眼不容易见到。
大气的密度也是决定极光颜色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地表附近,每立方厘米的空气约有高达10的19次方个分子。大气密度随着高度而降低,在距离地表50公里处,密度下降1000倍。到了100公里处,密度更是比海平面降低200万倍。不过,到了200公里的高空,每立方公分仍然有100亿颗 (10的10次方)气体粒子。相比之下,太阳风粒子的密度仅为大约每立方厘米5颗。
尽管150公里以上的高空仍然有许多气体粒子,粒子之间的撞击已经不像低空那样频繁。碰撞会影响极光颜色,这是由于撞击会把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夺走,而这能量原本是会放射出特定颜色的光。由于氧原子第一激发态的生命期长达110秒,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受到其他原子撞击,就会失去能量而无法放出波长6300埃的红光。在200公里以上的高空,碰撞频率很低,所以影响不大,但是在比较低的高度,红色光就明显受到抑制。
极光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极光的原因在于:太阳发射出来的无数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们沿着地球磁力线降落到南、北磁极附近的高空层,并以高速钻入大气层,这些带电粒子跟大气中的分子、原子碰撞,致使大气处于电离并发光,这就是极光。各种原子发出不同的色光,所以极光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般为黄绿色,也有白色、红色、蓝色、灰紫色,或者间而有之。
极光是什么形成的?
问题一: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人们知道极光至少己有2000年了,因此极光一直是许多神话的主题。在中世纪早期,不少人相信,极光是骑马奔驰越过天空的勇士。在北极地区,纽因特人认为,极光是神灵为最近死去的人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
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并使其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在太阳活动盛期,极光有时会延伸到中纬度地带,例如,在美国,南到北纬40度处还曾见过北极光。极光有发光的帷幕状、弧状、带状和射线状等多种形状。发光均匀的弧状极光是最稳定的外形,有时能存留几个小时而看不出明显变化。然而,大多数其他形状的极光通常总是呈现出快速的变化。弧状的和折叠状的极光的下边缘轮廓通常都比上端更明显。极光最后都朝地极方向退去,辉光射线逐渐消失在弥漫的白光天区。造成极光动态变化的机制尚示完全明了。
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这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该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磁场使该颗粒流偏向地磁极,从而导致带电颗粒与地球上层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同样可看到这一现象,一般称之为北极光。
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但有些极光要高得多。1959年,一次北极光所测得的高度是160千米,宽度超过4800千米。在地平线上的城市灯光和高层建筑可能会妨碍我们看极光,所以最佳的极光景象要在乡间空旷地区才能观察得到。在加拿大的丘吉尔城,一年在有300个夜晚能见到极光;而在佛罗里达州,一年平均只能见到4次左右。我国最北端的漠河,也是观看极光的好地方。
18世纪中叶,瑞典一家地球物理观象台的科学家发现,当该台观测到极光的时候,地面上的罗盘的指针会出现不规则的方向变化,变化范围有1度之多。与此同时,伦敦的地磁台也记录到类似的这种现象。由此他们认为,极光的出现与地磁场的变化有关。原来,极光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当它吹到地球上空时,会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高层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击后所发出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和红光,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被激后发出蓝色的光,因而极光就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
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磁场并不是对称的。在太阳风的吹动下,它已经变成某种“流线型”。就是说朝向太阳一面的磁力线被大大压缩,相反方向却拉出一条长长的、形似彗尾的地球磁尾。磁尾的长度至少有1000个地球半径长。由于与日地空间行星际磁场的偶合作用,变形的地球磁场的两极外各形成一个狭窄的、磁场强度很弱的极尖区。因为等离子体具“冻结”磁力线特性,所以太阳风粒子不能穿越地球磁场,而只能通过极尖区进入地球磁尾。当太阳活动发生剧烈变化时(如耀斑爆发),常引起地球磁层亚暴。于是这些带电粒子被加速,并沿磁力线运动从极区向地球注入,>>
问题二:极光怎么产生的?在哪里什么时候有? 你去北极应该可以看到
问题三:童虎到底多大 童虎个人资料阀
童虎(Dohko)261岁 140-170米 A型血 10月20日生于中国 修炼地:五老蜂 绝招:庐山百龙霸
问题四:极光是怎么产生的原来是这样的 形成极光的原因是什么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问题五:极光形成的原理? 当太阳释放高能的等离子体粒子流,又叫太阳风,以每秒300至1200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阳系到达地球上空,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一些粒子拖入地球大气的电离层(距离地球表面约60至600公里),沿着磁力线的方向形成了一种像云雾般飘渺的等离子体,由于这种粒子在电离层碰撞受到激发,不同激发程度引发出五光十色的光彩。而这种美景多出现在南北极(地球磁场最强的区域),故而取名极光。
问题六: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人们知道极光至少己有2000年了,因此极光一直是许多神话的主题。在中世纪早期,不少人相信,极光是骑马奔驰越过天空的勇士。在北极地区,纽因特人认为,极光是神灵为最近死去的人照亮归天之路而创造出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
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并使其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在太阳活动盛期,极光有时会延伸到中纬度地带,例如,在美国,南到北纬40度处还曾见过北极光。极光有发光的帷幕状、弧状、带状和射线状等多种形状。发光均匀的弧状极光是最稳定的外形,有时能存留几个小时而看不出明显变化。然而,大多数其他形状的极光通常总是呈现出快速的变化。弧状的和折叠状的极光的下边缘轮廓通常都比上端更明显。极光最后都朝地极方向退去,辉光射线逐渐消失在弥漫的白光天区。造成极光动态变化的机制尚示完全明了。
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这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该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磁场使该颗粒流偏向地磁极,从而导致带电颗粒与地球上层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同样可看到这一现象,一般称之为北极光。
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但有些极光要高得多。1959年,一次北极光所测得的高度是160千米,宽度超过4800千米。在地平线上的城市灯光和高层建筑可能会妨碍我们看极光,所以最佳的极光景象要在乡间空旷地区才能观察得到。在加拿大的丘吉尔城,一年在有300个夜晚能见到极光;而在佛罗里达州,一年平均只能见到4次左右。我国最北端的漠河,也是观看极光的好地方。
18世纪中叶,瑞典一家地球物理观象台的科学家发现,当该台观测到极光的时候,地面上的罗盘的指针会出现不规则的方向变化,变化范围有1度之多。与此同时,伦敦的地磁台也记录到类似的这种现象。由此他们认为,极光的出现与地磁场的变化有关。原来,极光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当它吹到地球上空时,会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高层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击后所发出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和红光,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被激后发出蓝色的光,因而极光就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
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磁场并不是对称的。在太阳风的吹动下,它已经变成某种“流线型”。就是说朝向太阳一面的磁力线被大大压缩,相反方向却拉出一条长长的、形似彗尾的地球磁尾。磁尾的长度至少有1000个地球半径长。由于与日地空间行星际磁场的偶合作用,变形的地球磁场的两极外各形成一个狭窄的、磁场强度很弱的极尖区。因为等离子体具“冻结”磁力线特性,所以太阳风粒子不能穿越地球磁场,而只能通过极尖区进入地球磁尾。当太阳活动发生剧烈变化时(如耀斑爆发),常引起地球磁层亚暴。于是这些带电粒子被加速,并沿磁力线运动从极区向地球注入,>>
问题七:极光形成的原理? 当太阳释放高能的等离子体粒子流,又叫太阳风,以每秒300至1200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阳系到达地球上空,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一些粒子拖入地球大气的电离层(距离地球表面约60至600公里),沿着磁力线的方向形成了一种像云雾般飘渺的等离子体,由于这种粒子在电离层碰撞受到激发,不同激发程度引发出五光十色的光彩。而这种美景多出现在南北极(地球磁场最强的区域),故而取名极光。
问题八:童虎到底多大 童虎个人资料阀
童虎(Dohko)261岁 140-170米 A型血 10月20日生于中国 修炼地:五老蜂 绝招:庐山百龙霸
问题九:极光怎么产生的?在哪里什么时候有? 你去北极应该可以看到
绝大部分极光是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处,不过有些极光要高得多。历史上曾经有过记载:在1959年的时候,据人们观测,一次北极光所测得的高度是160千米,宽度超过4800千米。这种美丽的极光景象经常出现在南北极、高纬度上,特别是在乡间的大片空地上观察效果最好。纵观全球,位于加拿大的丘吉尔城,每年有将近300个夜晚能够见到极光;但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每年平均仅能看到4次左右。而位于我国最北部的漠河,也是观看极光的佳地。
在现实中,太阳因为在放射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形成一种能量被称作“太阳风”。这种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通常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高度撞击地球磁场,而磁场使这些颗粒流偏向地磁极,因此导致带电颗粒和地球上层大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极光。如果按照地区来划分,通常把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叫北极光。
所谓高层大气,通常是由很多种的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太阳风撞击后所发出光的颜色也不相同。比如氧原子被击后会发出绿光和红光,氮被激后发出紫光,氩被激后发出蓝光。上述这些现象正是“太阳风”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的撞击反应,所以才有了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极光。
每天多次,巨大的爆炸会震颤地球的磁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在最后还会以耀眼的极光照亮两极的天空。这些爆炸被称作“亚暴”,它们是怎样产生的?长久以来始终是个谜团。
然而到了今天,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系列卫星终于揭开了谜底。它们既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些大自然最美丽壮观景象的本质,又帮助我们预报更为重要的空间天气。在知道,糟糕的空间天气可能会危害人造卫星和宇航员,甚至还会摧毁地面上的电网。
从古至今,极光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个难解的谜,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对它的解释。伽利略认为极光是从地球上升起的蒸汽反射阳光而成的,而笛卡尔则认为是冰晶反射阳光形成了极光。在17世纪末期的时候,哈雷首先把极光和地球磁场联系上。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有科学家确认了极光是因为磁场把电子输入上层大气而形成的。
比如极光、亚暴和更具破坏力的某些空间天气状况,几乎都源于太阳风。所谓太阳风,是由太阳抛射出的一团稀薄高温带电粒子,这当中还搀杂着一些磁场和电流。太阳风“刮”过地球时的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160万千米,可能给我们的感觉却只是“轻风拂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地球的磁场会促使多数太阳风发生偏转,并因此在地球四周形成了一个空间天气相对平静的区域,被称作“磁层”。每次太阳风吹过地球之时,磁层都会遭到挤压,而且就像微风拂过秀发般地在地球背朝太阳的一侧打开它的“保护网”。
尽管多了这一层保护,不过太阳风还是能够干扰磁层,还会向地球上层大气输入高能粒子。然后,它们就会像点亮氖管中的气体一样产生极光,并且缓慢舞动的绿色光幕正是带电粒子撞击大气上层氧原子的产物。这些“宁静的极光弧”一般都是很暗弱的。“人们经常意识不到它们是极光。天空会弥漫着些许的亮光,看上去可能会有点奇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监测极光的埃里克·多诺万(EricDonovan)说。当亚暴在磁层中出现的时候,尽管释放的能量只相当于几百万吨的TNT炸药,但是它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地球磁场会发生扭动,环绕磁层的电流也会跟着剧烈搅动,在10~15分钟里极光就会覆盖天空,而且大幅度地增亮和“舞动”。“增亮成百上千倍对于极光来说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多诺万这样说。当高能粒子撞击大气分子之时就会从氧和氮中激发出红、绿和蓝光,这个时候极光就会变得非常流光溢彩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由亚暴产生的稀薄极光弧和耀眼的极光之间的差别是因为太阳风中磁场极性的不同而造成的。很多时候太阳风中的磁场和地球的是同向的,这也使得太阳风能够不受干扰地通过地球。不过当两者反向之时,它们就会连接到一起,因此为在磁层中产生亚暴供应了能量。但是,这些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