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肃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兰陵王的墓在哪里

兰陵王墓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忌恨,终被赐死。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肃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陵墓在哪

兰陵王高肃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历史上著名美男子“兰陵王”之墓是现今的哪里?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句话形容的是一个人太过优秀,他的光芒太过耀眼,可能会引起其他的人嫉妒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比西汉的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韩信,他最后就因为自己的光芒太盛而被吕后诛杀;春秋末期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复仇吴王的能臣文种最后也是被逼而死。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同样逃不开这种命运。

高长恭,又名高孝或高肃,是北齐皇室成员之一。他的祖父是北齐奠基者神武帝高欢,父亲是文襄帝高澄,被封为兰陵王,身份显赫。传说他拥有令女子都感到羞愧的柔美外貌,甚至在战场之上为了避免惹上不需要的麻烦只能带着一副面具出战。他曾经在邙山之战中率领五百骑兵大败北周军队,解救了金墉城之困。随着建立的战功越来越多,他的锋芒已经到了陵皇帝都忌惮的地步,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

在他三十三岁那年,北齐后主高玮为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派使者给他送来了毒酒。即使高长恭此前已经察觉到了皇帝的疑心而处处小心谨慎尽量不惹恼他,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为武。

兰陵王之墓在现今的 河北邯郸磁县城南 ,建有他的陵墓。在1920年的时候当时村民偶然发现了《兰陵王墓碑》才得知此处就是著名兰陵王高长恭之墓。现在这块碑已经被列为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