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是同性恋是没有疑问的,生前在公开场合持否定态度,只是由于那个时代对这个问题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开明,所以普鲁斯特要顾忌公开性向对自己家庭的影响,而且普鲁斯特本人不希望因为性向问题让人误读自己的小说,把自己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特殊化,各种传记,资料相当多的证据把普鲁斯特的情侣都罗列了出来,从高中时的都德之子到最后也是最有名的阿尔贝蒂娜原型,安德烈日后决定忠实于自己的性向,可以说也受到了普鲁斯特的影响。



《阳光小美女》中自杀男提到的法国作家是谁?

一、《阳光小美女》中自杀男提到的法国作家是——是马塞尔·布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这对他文学禀赋早熟起了促进作用。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由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二、作品简介:
《阳光小美女》是由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共同执导一部家庭喜剧**,由艾伦·阿金、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和史蒂夫·卡瑞尔等联袂出演。
**讲述胡弗斯一家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不清的问题,可当7岁的小女儿奥利弗听到广播中传来的"阳光小美女"选美比赛那一刹那,他们决定没有什么比小女孩的大梦想更为重要。这个六口之家随即踏上了从小镇阿尔伯克基长途跋涉到加州参加比赛的路途。
影片于2006年7月26日(美国)上映。
三、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的是胡弗一家六个人的个性都很怪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但同时每个人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别人的问题,因此家里的餐桌常常成为争吵爆发的战场。直到某一天,7岁的小女儿奥莉弗在大家的争吵间隙听到广播里传来“阳光小**”选美比赛的消息时,她发出了兴奋的尖叫声,这一刹那的尖叫终于暂时平息了正在进行的激烈争吵。在她的极力争取下,经过商量后的胡弗一家决定陪伴着小奥莉弗集体踏上寻梦之旅,从阿尔伯克基驾车长途跋涉到加利福尼亚,参加这场“阳光小**”的选美比赛。在这一路上,除了要面对家里这辆陈旧的大众旅行车不断罢工的技术性问题,胡弗一家还要接受心灵上的考验。在这条为小女儿寻梦的道路上,每个人的梦想都在经历着不断的碰撞和破灭。
一直深信自己成功法则的父亲成为了为自己鄙夷的LOSER;为飞行梦想发哑誓9个月的哥哥也遭遇了梦想的破灭;小主人翁奥利弗在比赛中大跳着爷爷为其排练的脱衣舞引来全场嘘声一片;感情事业失败寻死的舅舅在为爷爷购买色情书刊时碰上意气风发的旧情人和情敌;吸毒过量暴毙的爷爷以及他与世俗开的大大的玩笑。一家子的输家在一路上的种种经历让我们可以重新定义主流价值观中的成功与失败:生活还得继续,一切并不是只有输赢两个结果。

他是同性恋,为什么死后吸引了无数美女在墓碑上留下吻痕?

这些是外国的 萨福 古希腊 女诗人 苏格拉底 古希腊 哲学家 柏拉图 古希腊 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哲学家 亚历山大大帝 古罗马 皇帝 朱利亚恺撒 古罗马 将军政治家 维吉尔 古罗马 诗人 贺拉斯 海亚姆 波斯 哲学家 威廉二世 英国 国王 爱德华二世 英国 国王 达芬奇 意大利 艺术家 伊拉斯谟 荷兰 神学家 米开郎基罗 意大利 艺术家 拉斐尔 意大利 艺术家 培根 英国 散文家、哲学家 卡拉瓦乔 西班牙 画家 马娄 英国 剧作家 莎士比亚 英国 剧作家 诗人 拉梯尼 意大利 学者 路易十三世 法国国王 弥尔顿 英国 诗人 莫里埃 法国 剧作家 萨德 法国 作家 罗伯斯庇尔 法国 革命者 拜伦 英国 诗人 布坎南 美国 总统 舒伯特 奥地利 作曲家 果戈里 俄国 作家 惠特曼 美国 诗人 南丁格尔 英国 女护士 柴可夫斯基 俄国 作曲家 西蒙所罗门 英国 画家 亨利詹姆斯 英国 画家 阿瑟兰波 法国 诗人 奥斯卡 王尔德 英国 剧作家 哈夫洛克 蔼理士 英国 心理学家 约瀚马凯 德国 作家 安德烈 纪德 法国 作家 普鲁斯特 法国 作家 拉斯普丁 俄国 僧侣 艾伦 图林 英国 数学家 托马斯 曼 德国 作家 维吉尼亚 伍尔夫 英国 女作家 莫里亚克 法国 作家 维根特斯坦 奥地利 这些家 布伦登 英国 诗人评论家 格林厄姆格林 英国 小说家 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 导演 奥登 英国 诗人 劳伦斯奥利佛 英国 演员 西蒙波伏瓦 法国 女哲学家 法兰西斯 培根 爱尔兰 画家 让热内 法国 作家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 作家 约瀚凯奇 美国 音乐家 约瀚奇佛 美国 作家 罗兰巴特 法国 文艺理论家 毛姆 英国 作家 杰克克鲁亚克 美国 小说家 帕索里尼 意大利 导演 詹姆斯 鲍德温 美国 作家 米歇 尔 福柯 法国 哲学家 艾伦金斯堡 美国 诗人 托尼莫里逊 美国 女作家 苏珊桑塔格 美国 作家 弗朗索瓦萨冈 法国 女作家 琼。拜亚 美国 民谣女歌手 阿兰德隆 法国 演员 法斯宾德 德国 导演 吉安尼范思哲 意大利服装设计师 艾尔顿 约瀚 英国 歌唱家 佩德罗阿莫多瓦 美国 跳水运动员 格斯范桑特 美国 导演 罗伯特梅波索普 美国摄影家 弗雷迪麦克瑞 英国 皇后乐队歌手

《ProustinLove》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20区,占地44公顷,是巴黎最大、最古老的墓地之一。始建于1804年,是巴尔扎克、肖邦、都德、莫里哀、普鲁斯特、比才、拉封丹等众多名人的身后居所。

然而其中最“风流”的墓碑则非王尔德莫属,墓碑上印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女人的吻痕,还有男人的。

曾有人问丘吉尔,来生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

丘吉尔毫不犹疑的说:和王尔德交谈。

王尔德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了。

1854年,王尔德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家境殷实,喜欢读书和写作。20岁进入牛津大学,自小的家庭氛围和后期的良好教育形成了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他的唯美从自我要求开始,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装扮极致。

例如,在衣服上插着百合花,或手持向日葵,旁若无人地徜徉于伦敦街头。

例如,他穿带有花边的天鹅绒大衣,齐膝短裤,黑色丝袜以及深红色与丁香色的衬衫,配淡紫罗兰色领结。

他认为注意穿着打扮是必要的,他说:

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我挑选朋友的标准是他们的美貌。

30岁,王尔德与自己的妻子康斯坦斯·劳埃德恋爱成婚。然而他的感情史中,这段婚姻被人记住的并不多,对于王尔德身上的八卦和传闻,更多的是他的同性之恋。

1886年,32岁的王尔德遇到了17岁的罗伯特·罗斯,此时的王尔德已经结婚,却依然被年轻帅气的罗斯吸引,俩人在一起了。可以说是罗斯掰弯了王尔德,或者说罗斯让王尔德发现了自己真正的性取向。

罗斯对王尔德用情至深,后来在王尔德审判、入狱等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都在身边照顾着。

后来,王尔德遇到了自己的命中之人,也是命中之劫。他与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相互欣赏、相互爱恋。二人在公共场合出双入对,宛如神仙眷侣,离别时候两人就相互写诗、发电报表达爱意。

然而,这段恋情却不被当时的社会包容。甚至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同性恋这个词,大家称呼男男之间的恋爱为鸡奸。

41岁时的王尔德被人指控犯鸡奸罪,而指控王尔德的人恰恰就是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理侯爵。昆斯伯理侯爵到王尔德常去的名人俱乐部贴上纸条:“致奥斯卡‧王尔德——装腔作势的鸡奸客。”公然斥责王尔德是一个好男色的“鸡奸者”。

经过漫长的审判,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

这场审判,让王尔德几乎身败名裂。在服刑期间,妻子和两个孩子改姓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寥寥数人如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43岁,王尔德获释。在狱中的两年,他完成了诗歌《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甚至依然对自己入狱后就悄无声息的道格拉斯写下了情书《自深深处》。

他这么描述自己的痴恋:

王尔德最出名的小说是《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精彩绝伦,讲述了一个美少年渐渐老去形容枯槁的过程,阐述了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对美的追逐和膜拜。

也许,王尔德对道格拉斯的痴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道格拉斯的美貌,他对美的崇拜影响了他的创作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王尔德出狱后曾经与道格拉斯再见。然而逝去之水不可追,二人发现早已物是人非。道格拉斯对王尔德说:“ 如果你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尔德,那一切都不再有趣。

46岁,在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王尔德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生命的最后,是把他掰弯的罗斯一直陪着他。甚至多年以后,罗斯的骨灰合葬于王尔德墓中。

他死后,被葬在拉雪兹公墓,根据他的诗集形象,墓碑被刻成了狮身人面像。

他短暂的一生写出了大量佳作。尤其是脍炙人口的童话,王尔德在童话领域的地位不亚于安徒生。他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童话”。才女林徽因非常喜爱他的童话,亲自翻译了他的作品:《夜莺与玫瑰》。

至于为什么墓碑上有那么多的吻痕,可能是因为他曾经说过

“一个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生命。”

是的,又帅又有才华的完美爱人已死,唯有用吻痕将此爱封缄。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同性恋者

《Proust in Love》(William C Cart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kLUrSuDGT4gwGUORTndqg

提取码:z3qm

书名:Proust in Love

作者:William C Carter

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份:2006-05-11

页数:280

内容简介:

The acclaimed Proust biographer William C Carter portrays Proust’s amorous adventures and misadventures from adolescence through his adult years, supplying where appropriate Proust’s own sensitive, intelligent, and often disillusioned observations about love and sexuality Proust is revealed as a man agonizingly caught between the constant fear of public exposure as a homosexual and the need to find and express love In telling the story of Proust in love, Carter also shows how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became major themes in his novel In Search of Lost Time

Carter discusses Proust’s adolescent sexual experiences, his disastrous brothel visit to cure homosexual inclinations, and his first great loves He also addresses the duel Proust fought after the journalist Jean Lorrain alluded to his homosexuality in print, his flirtations with respectable women and high-class prostitutes, and his affairs with young men of the servant class With new revelations about Proust’s love life and a gallery of photographs, the book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glimpse of Proust’s gay Paris

作者简介:

威廉·卡特(William CCarter)著

耶鲁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威廉·卡特是普鲁斯特传记的作者。在本书中,他专注于这位大作家多姿多彩的,有得意,但更多失意的爱情历险,从情窦初开,直到垂老之年。普鲁斯特的同性恋倾向与其生性害羞,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性格结合起来,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他的许多感情经历,亦可从其经典大作《追忆似水年华》中找到轨迹。

为什么很都天才人物都终生未婚呢?

前面是国内的,后面是国外的~
汉文帝与邓通
《史记》记载:汉文帝有个同性爱人邓通,十分宠幸。曾有人为邓通算命,说他早年富贵,晚年饿死。(饿纹也就是法令纹入口)汉文帝说:“富邓通者在我。”当场赐邓通铜山一座(也就是铜矿),准许他铸钱,和官币一样有法律效力,一时之间“邓通钱”满天下。有一次,汉文帝身上生疮,有脓,特别难受,邓通主动为其吮之,毫无厌恶之意。汉文帝想:“邓通爱我。”便问:“世上最爱我的人是谁?”邓通谦虚地答道:“无过于太子。”汉文帝令其退下,召来太子,说:“为我吮脓。”太子吮了,但脸色很不好看。汉文帝就很不高兴。太子出来就问汉文帝身边的太监怎么回事,太监一说,太子自此就恨邓通。后来汉文帝死了太子继位,就下令收回铜山,将邓通贬为庶人。邓通讨饭不得,终于饿死。
中国的同性恋具有长久历史,个中人物从帝王名士到平民倡优,构成了古代中国一个暧昧的人群集合。下面按照历史顺序,选择百位左右声名尤著者加以介绍。
(1)卫灵公与弥子瑕、宋朝
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未尽,遂以其半遗君。灵公食而甘之,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色衰爱弛,灵公便拿此说事,责怪道:“是曾啖我以余桃!”孔子和他们同时,曾经出仕于卫,受到了卫灵公的礼遇,他的学生子路和弥子瑕是连襟关系。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灵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娄猪)的人。
(2)公为与汪锜
公为是鲁国公子,汪锜为其嬖僮。在齐鲁之间的一次战斗中,他俩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拚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国人因汪锜年纪甚轻而欲以殇礼葬之,孔子听说后则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3)齐景公与羽人
齐景公面姣,有一个负责征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着他注视,面带倾慕。公怒,将欲杀之。相国晏婴劝道:“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景公觉着有理,便表示:“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4)楚宣王与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宠手段可以为后宫美人树立样板:一次宣王出游,兴致甚高而发出感问:“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也就是愿意从死,不再乐生。于是,赢得了宣王更加的爱宠。
(5)鄂君与越人
鄂君子皙是楚国令尹,一日他泛舟水上,闲雅雍容。有一划船的越人暗生倾羡,便用越语歌吟,意思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回应以行动:“乃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其实就是与之同床共寝了。后世用“鄂君绣被”表示对同性恋伙伴的怜爱。
(6)魏王与龙阳君
龙阳君的固宠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气比安陵君更大,“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一次魏王与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下,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7)汉高祖与籍孺
汉朝的这位开国帝王甚好男色,以后西汉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8)汉惠帝与闳孺
闳孺和籍孺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9)汉文帝与邓通
邓通出身低微,成为文帝幸臣后常为帝吮痈。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但是文帝死后,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将他贬黜,最终“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大富极贫的邓通的经历很能体现出人生无常的含义。
(10)汉武帝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一天遗失十余个,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敢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善为新声,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竟能与宫人为奸;卫青、霍去病分别是武帝卫皇后的弟、侄,靠着这层关系先后在武帝身边做侍中,帝对卫青随便到了“踞厕而视之”的地步。不过二人虽为嬖幸却能雄豪自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声传古今,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
(11)汉成帝与张放
这两人虽为君臣却又像是兄弟。张放“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经常陪从成帝微服出游,斗鸡走马长安市,风流浪迹五陵中。但后来在太后和朝臣的压力下,成帝不得不将张放外遣出都,不久复又征入。又受压力,只好再遣。屡征屡遣,直到成帝崩逝,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12)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13)霍光与冯子都
霍光是西汉权臣,冯子都是他的宠奴。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使得子都身份虽贱却很得势,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后,冯子都与光妻私通。
(14)梁冀与秦宫
梁冀是西汉权臣,秦宫是他的宠奴。两人的同性恋关系与霍光—冯子都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秦宫也很有权势,曾与冀妻私通。在后世,人们常用这两个事例来说明家主—奴仆同性恋对家庭伦理所造成的危害。
(15)晋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与相龙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阳茎短小,性欲低下。可他的两个美人却生产了几个男孩,原来他是让外嬖相龙等与美人交接,生子,以为己子。百姓歌云:“凤皇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
(16)后赵主石虎与郑樱桃
石虎字季龙,是东晋列国时期非常残暴的一位君主。他称王前宠惑优僮郑樱桃而杀妻郭氏,更纳清河崔氏女,樱桃又谮而杀之。按总的来看,历史上的郑樱桃应当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后世郑樱桃是名优美伶的代称。
(17)前秦主苻坚与慕容冲
氐族苻坚在东晋列国时期是一位名主,几乎统一了北方。在攻灭鲜卑前燕后,燕国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冲同时被纳,宠冠后庭。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慕容冲、姚苌等便起兵攻之。最终苻氏受缢而死,慕容冲则成为西燕主,但不久后亦为部将所杀。这两人之间的“同性恋”是乱世男风的典型,个人感情夹杂于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纷争当中,变化极富戏剧性。
(18)陈文帝与韩子高
韩子高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离乱当中得宠于陈文帝陈蒨,竟也能屡立战功,拜爵封将。两人之间的故事后来被写成了《陈子高传》,子高变为陈姓。在明代杂剧《男王后》里,陈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宫王后,事愈传而人愈奇。
(19)周小史
周小史是晋代出名的美男,有人作诗咏道:“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 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娥眉讵须疾,新妆递入宫。”
(20)桓温与郄超
桓温是东晋权臣, 郄超为其心腹谋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谢安等前来议 事,偶然发现郄氏犹在睡帐当中。谢安笑谓:“郄生可谓入幕宾也。”入幕之宾的典故由此而来。
(21) 桓玄与丁期
桓玄是桓温之子,宠爱丁期。在宾客聚集的场合,期恒坐玄后,食毕便回盘与之。后来桓玄叛晋,兵败临死之时,期乃以身捍刃。
(22)张畅与张辑
南朝宋·张畅爱其弟子辑,临终遗命,与辑合坟,时议非之。
(23)王僧达与王确
南朝宋·王僧达与王确是叔侄关系,确年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后来王确不想保持,将避往它地。僧达大怒,暗中在住所屋后做大坑,欲诱确来别,杀而埋之。事泄乃止。
(24)沈约
齐—梁间 著名文学家沈约曾经作有一篇《忏悔文》,其中写道,他“爰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断袖,亦足称多。此实生死牢阱,未易洗拨”。
(25)庾信与萧韶
著名文学家庾信与梁宗室萧韶有断袖之欢。韶为幼童时,衣食所资,皆信所给。后来萧韶做郢州刺史,庾信路过,待之甚薄。信“乃径上韶床,践踏肴馔。直视韶面,谓曰:‘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时宾客满座,韶甚惭耻”。
(26)元悦
元悦为北魏宗室,他“为性不伦,俶傥难测。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轻忿妃妾,至加捶挞”。
(27)李承前与称心
李承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太宗即位后为皇太子。有乐人年十余岁,美丽善歌舞,承前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而杀之。承前痛悼不已,再加上其它原因,竟至于密计谋反。事泄后见废,在徒所中死去。
(28)闽主王鏻与归守明
王鏻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王,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后鏻得风疾,归郎便与王后陈氏奸通。鏻命锦工做九龙帐,国人歌而讽之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29)明正德帝
正德是历史上有名的荒*皇帝,不过其*并非只是针对女色。他宠幸八虎、钱宁、江彬,所收义子在百人以上。在*窟豹房当中,他醉后常会以钱宁的身体做枕头。百官不晓皇帝起居,一见钱宁则就知道圣驾将出了。
(30)明万历帝
万历皇帝宠幸十俊,都是年青慧丽的小太监。沉溺其中,以致有朝臣直谏道:“幸十俊以开骗门,此其病在恋色者也。”有一次他去万寿山拜谒皇陵,中途还要向一位少年护卫寻些断袖之欢。
(31)明天启帝
天启和正德都是顽童皇帝,不过后者性格暴戾,而天启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色,总喜欢与内监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划冰床。小说里讲他“日幸数人。太监王安屡谏不听,只得私禁诸人,不得日要恩宠,有伤圣体”。
(32)严世藩
严世藩号东楼,是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依仗父势为所欲为,玩弄男色。他喜爱名优金凤,“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后来严嵩势败,世藩被杀,金凤便“复涂粉墨,身扮东楼焉”,演得当然会是惟妙惟肖。
(33)张凤翼
张凤翼是有名的戏曲作家,七八十岁犹好男色。有一倪生为他所赏,后来此生娶妻而容损,他便用吴语调谑道“个样新郎忒煞矬,看看面上肉无多。思量家公真难做,不如依旧做家婆。”
(34)袁中道
袁中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三袁之一。受时习影响,他“分桃断袖,极难排割,自恨与沈约同病”。“因少年纵酒色,致有血疾。见痰中血,五内惊悸,自叹必死。及至疾愈,渐渐遗忘,纵情肆意,辄复如故。”袁氏的这些表现典型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生活态度。
(35)张岱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感怀之作《陶庵梦忆》等充分展现了明末社会的*奢景象。身处其中,张岱在年青时享尽了斗鸡走狗、锦绣肥甘的贵公子生活。他“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诸好当中的“好娈童”也就是好男色。
(36)郑芝龙
郑芝龙是明代最大的海寇,郑成功的父亲。他年青时曾经靠着面姣色媚而受宠于其他海盗首领,并以此逐渐发迹,成就了显赫一时的海上霸业。并且男色之好在郑氏家族里可能是一种风气,并非郑芝龙一人如此。
(37)张献忠与李二哇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军首领,李二哇为其嬖僮。二哇美而勇,曾经射伤明将黄得功。后得功将其生擒,笑谓:“闻贼夜卧汝腹上,本镇亦能抚汝,何不速降?”二哇不允,绝食而死。
(38)孔四郎
孔四郎是明末北京的一个优伶小唱,与勋卫常守经相得。李自成军队攻占北京后,常守经被杀,四郎报仇未果,自刎而死。清初有人称叹道:“巾帼怀贞犹称士行,况四郎实男子耶?名之义士,谁曰不谊?况今日举世人尽妇女矣,即谓四郎为从一而终之淑媛可也”。
(39)清乾隆帝与和珅
和珅是乾隆朝的权臣,他出身一般,但年纪青青就骤然升至高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有一个传说讲乾隆把他看成了自己念念难忘的某妃的转世,从而一见有缘,倍加怜惜,“遂如汉哀之爱董贤矣”。
(40)清同治帝
同治之死迄今仍为疑案,有人说他是患天花,有人说是梅毒。如是后者,那么在当时的京城风气下,他因狎昵男优而染毒的可能性就值得受到重视。李慈铭是清末名士,其《越缦堂日记》史料价值很高,其中曾经明确记载同治帝是“耽溺男宠”之人。
(41)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是清初诗词大家,他与优伶徐紫云的深厚情谊在清代四处传扬,成为了一段风流佳话。他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是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内中写道:“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42)林嗣环与邓猷
清初文学家林嗣环口吃,曾与侍僮邓猷共患难,“绝怜爱之,不使轻见一人。一日宋观察琬在坐,呼之不至,观察戏为《西江月》词云:‘阅尽古今侠女,肝肠谁得如他?儿家郎罢太心多,金屋何须重锁。 休说余桃往事,怜卿勇过庞娥。千呼万唤出来么?君曰期期不可。’”
(43)郑燮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即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曾明确宣称自己“好色,尤多余桃口齿”。还曾从男色心理出发,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44)袁枚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力倡性灵,赋性通脱。凭藉翰林骚客的名士身份,他受到了不少优美男伶的仰慕。年近七旬时他还收了年青貌美的刘霞裳秀才做学生,师徒偕游,重致疑惑。有人认为这是风流本性,有人认为这是好色无耻。
(45)毕沅与李桂官
毕沅是清代著名学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官位上做到了湖广总督。他在未第时生活比较拮据,京中优伶李桂官不时予以资佐。且“病则秤药量水,出则授辔随车”。毕氏大魁天下后,桂官便也获得了“状元夫人”之号,成为了与才子相配的特殊的一位佳人。
(46)杨秀清
在太平天国当中,天王洪秀全、北王韦昌辉、北伐军首领李开芳等可能都有男风之好。其中反映最集中的人物是东王杨秀清,他的宠嬖有侯裕宽、侯谦芳等。他曾经阉割幼童以供使役,选择其中姿容秀丽者傅粉裹足,着绣花衣,号为男妾。
(47)邢大
邢大是直隶(今河北)人,孤贫而貌美,17岁时投靠富人洪大。洪令其畜发穿耳,扮作妇人,对外谎称其妹。后又“嫁”给同里刘六为妻,百般迷惑之下,刘六甘之。忽又声言有狐仙附体,便在乡间为人看香治病。事发,于嘉庆十二年(1807)被处绞刑。这是清代很哄动的一件师巫邪术案。
(48)张吉
张吉是福建人,少年时有一总角友,形影相随,恩爱非常。后友夭殂,吉遂依棺而居,每食必旁设杯箸,十余年不离如一日。屋主讼其占屋不迁,官判迁居。吉不得已,只得将契友的尸骨下葬。号泣终夜,自缢墓门。有人就此感叹道:“古来愚忠愚孝,每出于至微极陋之人,良有以也。”
(49)陈皇后与楚服
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曾经很受宠爱。后宠衰,女巫楚服自言有术能让皇帝回心,需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事发,楚服伏辜,皇后废处长门宫。按上述记载是出自六朝小说,可信性需打折扣。
(50)曹宫与道房
汉成帝时,中宫使曹宫与官婢道房“对食”。应邵注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可见对食是指宫中女子之间的同性恋活动。像曹宫和道房这样真实确切、有名有姓的女性同性恋人物在历史上是为数极少的。
弗吉尼亚·吴尔夫,据说塞万提斯也是
被誉为当今美国知识界“全才”和“良心”的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世时曾表示,自己是女同性恋绝对是她的私事
法兰西学院院士米歇尔·福柯,因为英年早逝,福柯没有完成他计划中的六卷本巨著 《性史》 。学界普遍认为,他晚年所关注的西方文化中有关性禁忌的规训的演变,与他本人的同性恋身份息息相关
著名人物还有
1 ocrates,苏格拉底

2 Sappho,萨福
3 Oscar Wilde,王尔德
4 Walt Whitman, 惠特曼
6 Gertrude Stein, 格特鲁斯坦因
7 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吴尔夫
8 St Augustine, 圣奥古斯丁
9 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
10 Christopher Marlowe, 马娄
11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
12 Emily Dickinson, 艾米丽迪金森
13 André Gide, 纪德
14 Michel Foucault, 福科
15 James Baldwin, 詹姆斯邦德温
16 Hafiz, 哈费兹
17 Byron, 拜伦
18 Petronius, 彼特罗纽斯
19 Jean Genet,让热内
20Tennessee Williams, 田纳西威廉斯
21 Author Rimbaud兰波
22Paul Verlaine,魏尔伦
23 Willa Cather, 维拉凯瑟
24 E M Forster, 福斯特
25 Christopher Isherwood,克里斯多夫依修午德
26 Yukio Mishima,三岛由纪和
27 Allen Ginsberg, 艾伦金斯堡
萨福 古希腊 女诗人

苏格拉底 古希腊 哲学家

柏拉图 古希腊 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哲学家

亚历山大大帝 古罗马 皇帝

朱利亚恺撒 古罗马 将军政治家

维吉尔 古罗马 诗人

贺拉斯 海亚姆 波斯 哲学家

威廉二世 英国 国王

爱德华二世 英国 国王

达芬奇 意大利 艺术家

伊拉斯谟 荷兰 神学家 ,文学家

米开郎基罗 意大利 艺术家

拉斐尔 意大利 艺术家

培根 英国 散文家、哲学家

卡拉瓦乔 西班牙 画家

马娄 英国 剧作家

莎士比亚 英国 剧作家 诗人

拉梯尼 意大利 学者

路易十三世 法国国王

弥尔顿 英国 诗人

莫里埃 法国 剧作家

萨德 法国 作家

罗伯斯庇尔 法国 革命者

拜伦 英国 诗人

布坎南 美国 总统

舒伯特 奥地利 作曲家

果戈里 俄国 作家

惠特曼 美国 诗人

南丁格尔 英国 女护士

柴可夫斯基 俄国 作曲家

西蒙 所罗门 英国 画家

亨利 詹姆斯 英国 画家

阿瑟 兰波 法国 诗人

奥斯卡 王尔德 英国 剧作家

哈夫洛克 蔼理士 英国 心理学家

约瀚 马凯 德国 作家

安德烈 纪德 法国 作家

普鲁斯特 法国 作家

拉斯普丁 俄国 僧侣

艾伦 图林 英国 数学家

托马斯 曼 德国 作家

维吉尼亚 伍尔夫 英国 女作家

莫里亚克 法国 作家

维根特斯坦 奥地利 这些家

布伦登 英国 诗人评论家

格林厄姆格林 英国 小说家

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 导演

奥登 英国 诗人

劳伦斯奥利佛 英国 演员

西蒙波伏瓦 法国 女哲学家

法兰西斯 培根 爱尔兰 画家

让热内 法国 作家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 作家

约瀚凯奇 美国 音乐家

约瀚奇佛 美国 作家

罗兰巴特 法国 文艺理论家

毛姆 英国 作家

杰克克鲁亚克 美国 小说家

帕索里尼 意大利 导演

詹姆斯 鲍德温 美国 作家

米歇 尔 福柯 法国 哲学家

艾伦金斯堡 美国 诗人

托尼莫里逊 美国 女作家

苏珊桑塔格 美国 作家

弗朗索瓦萨冈 法国 女作家

外国文学 普鲁斯特,乔伊斯与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比较

每一个天才独身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天才总是孤独的,有的甚至于孑然一身。一位好友说:以前读吴青峰的苏打志,想起来一句话,生活还要继续,因为人生不只有这一件事情值得你投入所有的好。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与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相似,抗战时的阎先生,剪去一头青丝,远避乡舍,誓不与敌寇汉奸作戏。时人赠“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当与青云齐”。由此,她改原名“桂荣”为“立品”,冠盖满京华。1954年,她成为梅先生的破例弟子(非京剧演员),57年她成了右派,文革十年,她被打成混进文艺阵线的黑帮分子,浩劫过后,她重登舞台,二十余年,芳华皆虚度。还是少女的时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创,立誓终身都不嫁。

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不娶(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续弦),且与情敌毗邻而居,终身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惊闻。

“一身诗意千寻瀑,人间万古四月天。”这是林徽因去世后,金先生的挽联。很多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招呼朋友吃饭,席间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举座皆然。晚年,曾有记者套金老先生的这段“绝对隐私”,他想了好久,才略带伤感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说,我自己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说了,所以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

苏曼殊先后几番出家,依然斩不断情丝纠缠。这个中日混血的小和尚,是鸳鸯蝴蝶派的开山人。曼殊大师大概是中国最风流的和尚了,看看他情人的名单:青梅菊子(日本人,投河自尽),表姐静子,师妹雪鸿,邻家佩珊,友妻何震,青楼金凤,艺伎百助35岁的他因肠胃病卒于上海,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恰如自己的诗句: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木残时花已空。

勒内笛卡尔

我说牛顿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无出其右,笛卡尔会首先表示不服。关于笛卡尔,你可能不知道他在物理学、哲学、数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你一定知道他发明的坐标系,还有他那句“我思故我在”。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马塞尔·普鲁斯特。他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中 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实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的艺术观,是“单纯型”意识流文学的范本。这部作品为意识流文学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的种种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同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浑然一体,又互相引发,互相充实,从而形成了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詹姆斯·乔伊斯 (1882—1941)

20世纪爱尔兰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出身于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生后家境渐衰。他很早就立志献身文学事业,力图通过创作实理其纯客观表现人内在真实的美学理想。1902年,乔伊斯赴巴黎学医,其后一生不定时居住于欧洲多国,倾心于文学创作。
乔伊斯的作品始终未离开都柏林人和他们的生活。早期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由15个有共同主题的短篇小说组成,描写都柏林中下层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现实主义倾向鲜明。《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1916)是乔伊斯思想艺术发展的转折点。作品中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揭示主人公从幼年到青年时代的内心世界。作者的笔触已伸向主人公的潜意识领域。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39)充满寓言色彩,通篇采用梦呓语言,表现人类历史中死亡与复活这一循环往复的中心主题,语言晦涩、新词迭生,艰深难懂。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 这部作品从1914年开始至1921年完成,前后历时8年,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套用”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的框架,分为3章18部,在人物设计与情节安排上也与之相呼应。但作者却把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海上10年漂泊的神话,变成了现代普通人布卢姆一天内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故事,以此暗示英雄时代的结束和当代普通人的命运悲剧。《尤利西斯》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迥然不同。它全方位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段,通过人物潜意识的流动,表现了现代西方人严重的精神危机。因此,小说被西方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作品没有传统小说中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只是以布卢姆和斯蒂芬从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这18小时内在都柏林的生活和内心活动为主要内容,把他们过去的经历和精神生活纳入其意识无秩序的流动中分别表现出来。而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在小说中大部分是通过他人视觉显示出来的,直到篇尾才正面出现。作者以她躺在床上、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的长篇内心独白结束全作。他们的经历不能构成完整有序的情节线索,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发展也无任何序列关联,却成为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又一个外在引源,带出人物绵延不断的薏识之流,而这种意识活动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中有逻辑、有条理、在理性支配下的心理描写,而是不受时空限制、不受逻辑制约、具有极大跳跃性、随意性和不连贯性的人的意识的本原状态的展示。
作品的核心人物只有3个,他们身上显示出多层次的复杂矛盾的性格。某报馆的广告业务承揽人利奥波尔德·布卢姆庸碌、卑微,却不乏忠厚、善良;他的妻子、稍有小名气的莫莉耽于肉欲,但内心也渴望真情;私立中学历史教师斯蒂芬·代达勒斯精神空虚,却不肯放弃幻想。通过他们,乔伊斯逼真描绘出西方现代都市中人的真实形象,他们身上不再闪耀古代英雄的光彩,精神不再崇高,但仍固守着人性的精神家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现代人灵魂全景图。与其他意识流作家的叙事方法比较,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采用“交错式”意识流的写法,即各人所想与其他人不相干,虽然有时出现重叠,却是偶然造成,因为人物不需要共同面对同一件事。这种叙事方法,使小说内容更加分散,加之作品中“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自由联想”的跨越性与随意性极大,故而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困难。
威廉·福克纳 (1897~1962)

美国大作家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出代表。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贵族庄园主世家。1926年在舍伍德·安德森的指导和帮助下发表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9年其过渡性作品《萨托利斯》间世,开启了作者终生为之奋斗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先河。福克纳选取“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小镇上不同家族作为描写对象,用他们的故事构成一部部小说,表现出美国南方社会近一个半世纪间的兴衰变迁和各阶层人物的荣辱浮沉。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包括15部长篇和大量中短篇,其中重要作品如《我弥留之际》(1930)以多角度叙述方法和大量采用意识流手法创造了“关于人类忍受能力的一个原始的寓言”(迈克尔·米尔盖特语);《八月之光》(1932)在三条平等发展的线索中重点描述了一个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独者裘·克里斯默斯挣扎与毁灭的故事;《押沙龙,押沙龙!》(1936)通过几个人的叙述与分析来表现庄园主托马斯·萨德本的盛衰史。该作具有史诗结构和浓郁的悲剧气氛。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背景是杰弗逊镇。它描写和表现了一个曾经显赫、如今已走向没落的家族——康普生家族后代的生活及精神世界。全书分四部分,分别截取康普生一家生活中的四个日子作标题,各部分又分别从白痴班吉、他的哥哥昆丁和杰生的意识流动以及作者本人的叙述角度讲述同一个故事,故事的中心点为康普生的女儿凯蒂的命运。南方世家大族的后代康普生和夫人精神颓丧,生活空虚,对孩子没有温暖、也没有爱。女儿凯蒂热情奔 放,与家庭难融。长大后不慎失身于一纨绔子弟,后因此导致婚姻悲剧,遭到遗弃,沦为妓女。凯蒂的弟弟班吉生来白痴,对姐姐充满依恋之情;凯蒂的哥哥昆丁对妹妹怀有**的感情。觊蒂的失贞与出走,均对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打击:班吉失去精神的唯一依靠,昆丁从小建立起的南方传统价值观遭到毁灭性打击,最终选择自杀之路。兄妹中只有杰生与时代节奏合拍,自私自利,卑鄙无耻,对姐姐觊蒂嫉恨有加,寻找机会敲诈落难的姐姐和她的私生女。在这个环境中,只有黑女仆迪尔西头脑清醒,能理性地判断是非;作者站在她的立场上审视各个人物,同时通过她也反映出劳动者忍辱负重、善良的品性。
福克纳采用“复合式”意识流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其中虽有部分重复,却毫无雷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描写的重心不在凯蒂母女堕落的故事本身,而是该事件在不同人的内心产生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心灵变化。故事化为三个人物意识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读者引入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未按时序展开叙述,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参与创造,把事件的全过程拼装完整,这说明表面颠倒混乱的时序下发生的故事有着内在的秩序。作品的叙述角度是由内向外的,叙述者头脑思绪的不断变化成为作品内容延展的主线。文中跳跃变幻的思绪不用清晰的文字作交待,而是采用诸如变换字体、口气、称谓等手段,需要读者细心辨别。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