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童年,最后一批80后和第一批90后的心中,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共同情结。它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开创过前所未有的辉煌,给不少心灵留下了创伤,也造就了许多荧屏故事,种种经典形象,许多年以前,第一批90后苦苦守在电视机边,就是为了等待这行字的出现。在那个年代,这行字代表的是中国娱乐业最高端的配置、最华丽的资源、最优秀的品质和永远要追下去的番。在这一点上,90后似乎可以在00后面前趾高气昂,毫不夸张地说,这行字曾经是中国动画甚至亚洲动画的希望。只能说当时的人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这行字意味着怎样一座高山,后来才明白,这是中国再难逾越的巅峰。这是吉卜力的创始人高畑勋在2014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原话。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的痛心疾首,和电视机前90后的心碎一模一样,为什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的作品那么牛逼,以后却再也拍不出来了,在1920年代的上海,中国动画几乎和美国同时起步。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因为看了美国动画片《逃出墨水井》,对动画大感兴趣。1923年,万氏兄弟在完全自学的条件下,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由真人和动画合成的短片。



为什么近年看不到上海**制片厂出版**

中国**"梦工厂"再造辉煌
——写在上海**制片厂建厂60周年之际
2009年11月09日 17:02:1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航母”直面改革
2009年是上影的收获年:《高考1977》《廉吏于成龙》《马兰花》《大耳朵图图》等捧回10多个奖项,实现了华表奖、金鸡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大满贯”。
从改革开放初期,上影著名导演谢晋富有探索性的反思影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到如今以“草根”命运回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命题的《高考1977》,上影在不同时代都有反映时代文化、精神与现实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影片问世。
“上影,始终坚守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探究民族命运,关注民生问题,这是我们所不能放弃的。”任仲伦对记者说。
鲜花和掌声背后,是上影肩负着国家文化战略,从2003年起,积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推进转企改制、试图实现“凤凰涅盘”的改革之路。
改制后的上影集团经济效益明显增长。集团2008年主营收入15.18亿元,净资产15.15亿元,利润总额2.16亿元。与转企改革前的2003年相比,利润增加了102倍。与此同时,上影集团旗下联和院线,票房从2003年的1.42亿元起步,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2009年有望突破6亿元。
上影集团参与联合出品的《集结号》《建国大业》《风声》《铁人》《画皮》《花木兰》等影片,均是深化改革的产物,这些作品赢得了艺术与商业的双赢。任仲伦说:“产业意识的强化,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2008年,上影集团已开始推进整体股份化,建立董事会,形成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任仲伦说:“未来,上影集团将是一个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多元产权制度的大型现代影业集团。”

满大街烂片,叫我怎么不怀念从前

上海美术**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制片厂。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节“金质奖”、柏林国际**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
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
上海美术**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
上海美术**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国货潮让国漫IP回春,上海美影厂赢了 | YiMagazine金字招牌

三天前,肉叔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一条不太起眼的讣告——

深切哀悼著名美术片导演胡进庆同志。

新闻只有31条评论,迅速淹没在娱乐新闻的汪洋大海里。

肉叔看着有话想说。

先说下吧, 胡进庆是谁?

上海美术**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动画协会副会长,中国剪纸动画杰出艺术家之一。

曾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西柏林国际**节最佳短片奖等。

还是不熟?

那换个说法。

他的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

剪纸片《渔童》《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人参娃娃》,水墨片《鹬蚌相争》等40部美术片等。

还是不熟?

那这三个字熟么——

《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这是句自带配乐的词。

哪怕是现在的小朋友,大概也很熟悉。

而 胡进庆,就是“葫芦娃们”真正的“爷爷”。

说实话,肉叔想写这个选题好几天了。

毕竟,谁的童年没有被《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深深吸引?

那些神秘有趣的故事,那些勇敢又可爱的人物,至今难忘。

一段段熟悉的音乐,一帧帧回忆的画面,一下子就能把我们拉回从前。关于胡进庆,还有他工作的上海美术**制片厂——

1、 辉煌时代

说起美影厂的辉煌时代,不得不提镇厂之宝——

水墨动画。

胡进庆的作品之一《鹬蚌相争》,取材于《战国策》中的寓言,荣获第4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34届(西)柏林国际**节最佳短片银熊奖等。

一部非常典型的水墨动画,全长只有10分钟,却把故事演绎得很是空灵。

什么是所谓的“空灵”呢?

空: 画面颜色洁净素雅,青山绿水间大量留白,水墨画中,轻色彩,重浓淡的特点,就被勾勒出来。

耐看,意境悠长。

灵: 鹬的一个头颈里面,就有34片圆圈,所以它看上去很柔和。当它俯身、转头清洁羽毛时,一气呵成,轻巧敏捷;

当它计上心头时,你甚至还能看见它转动的眼睛,乌溜溜的。

细腻,栩栩如生。

同样是水墨美术片,我们不得不提1960年,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

影片拍竣后的十多年,仍然在很多个国际**节上获得荣誉。这是什么巨制吗?并不是,片子很短,短到只有15分钟,却让吉卜力创始人宫崎骏和他的老师高畑勋忍不住赞叹:

看得都傻了。

后来甚至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探访。

你小时候看没看过铁臂阿童木和迪士尼的各种公主。

可是你可能没想过——

铁臂阿童木,据说也是因为手冢治虫看了上海美影1941年出品的《铁扇公主》,才被激发了灵感,20年后成立了“虫Production动画部”,创建了自己的漫画世界。

(日本第一部多集TV动画《铁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动画《森林大帝》均诞生于此。)

而《铁扇公主》比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仅仅晚了……

3年。

——对于美术片而言,那是个辉煌的年代。

2、 一腔热血

这些让别国动画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是老艺术家们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抱着一腔热忱,呕心沥血做出来的。

就比如,胡进庆早期参与创研的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竟然也是因为——水墨形式动画制作工序复杂,美影厂吐苦:

成本高昂,吃不消了。

为了省钱,才有的剪纸动画。

之后,胡进庆又发明了“拉毛”剪纸,让剪纸片既保留水墨的质感,又比较……

说白了,便宜——

把形象剪出来之后,放到水里浸泡,当纸张的边缘生出毛边的时候,就好像水墨在宣纸上渲染开来的效果。

1981年的《猴子捞月》中,这种效果在猴子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不仅具有水墨的韵味,还把猴子的绒毛细致地表现出来。

轻柔,细腻,如在眼前。

猴子摇摆着活动时,毛发好像也跟着飘动了起来,非常生动。

而这种因为条件限制,不得不“偷工减料”的故事,还挺多。现在说来,还挺有趣的。

而就拿“葫芦娃”来说,肉叔小时候,总是想不通,当葫芦娃从葫芦里蹦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一个个长得一模一样。

原因同样让人哭笑不得: 经费不足,要省钱。

1984年,美影厂计划将由民间故事《十兄弟》改成动画片。

《十兄弟》,讲的是十个天生异相、天赋异禀的兄弟从坟墓中蹦出了出来。为了救民于水火,和地主、官员甚至皇帝展开斗争。

程十发绘制的插图

这样的剧情,不仅主角形象不同,还涉及到皇帝、卫士、宫娥、才女、丞相、县官、地主、贫民等大量角色,场景也从农家、庄园、官府一直跨越到了皇宫,场面十分复杂。

导演胡进庆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反应很有趣。

胡进庆是什么人?

时髦。

胡进庆年轻的时候,是美影厂有名的“舞蹈王子”。

会跳探戈、伦巴,还会拉小提琴。

青年胡进庆

而在老伴拿出的照片里,他的面孔酷似香港演员林保怡,“有好多姑娘都喜欢他”。

还很“拽”。

他在看完《十兄弟》的故事后,说:这本子我拍不了。

为什么?

原来靠厂里批下来的钱,根本“拍不起”。

程十发绘制的插图

要知道,1989年1月1日,广播**电视部开始调整各类影片收购价格,其中,剪纸片每本(一本为10分钟)由51万元调整为75万元。

也就是说,在拍摄《葫芦兄弟》期间(1986-1987年间), 剪纸片一帧画面的成本才3块多。

做个对比你就知道这事什么概念了: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 ,全片84分钟,当年成本是2500万美元,换算到 每一帧,347,美元。

更何况厂里给的制作周期只有一年半到两年。

这么庞大的故事结构根本玩不转。

所以,他坚持把原著中10个形象各异的人物,换成7个外形完全一样、只有颜色不同的“葫芦7兄弟”。

而众多反面角色通通简化为蛇、蝎两个妖怪。

各种各样的场景变化,也集中挪到了“山洞”里。

他甚至给领导丢下“狠话”:你不答应,我就不拍!

胡进庆(中)

后来,得到厂里的批准。他不仅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撰写了脚本,还身兼数职。为这部动画片分好镜头,又画好了场景。

导演、编剧、形象设计,都是他。

有趣的是,小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在《葫芦娃》片头的字幕中,胡进庆、进庆,还有笔名“墨犊”……

全部都是胡进庆。

在后来的采访中,白发苍苍的他俏皮地说:

不然都是我一个人的名字,多难看。

可以这么说吧,葫芦娃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神话传说设定,它的形象,完全来自于胡进庆的脑海里。

为了葫芦娃,胡进庆当时耗费了很多心血。

灵感来了,胡进庆即使晚上睡着觉,也会就突然又爬起来,重新坐回写字台旁写写画画。

作为一部“剪纸片”,《葫芦兄弟》的拍摄过程就像演皮影戏一样,工作人员需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

(往往是由头、身躯、上肢、下肢、手、脚等多个部分拼接组成,用关节钉或关节胶连接)

然后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掐着秒针,一帧一帧地拍下来。

13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千个场景,拍摄时间长达2年。

而我们听到的葫芦娃旋律,也没有什么声音合成,仅仅靠一架电子琴伴奏。

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老艺术家,却把手下的作品,做成了当之无愧的精品。

3、 什么是好作品

这些年,肉叔常常想,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好作品”呢?

我想,首先得独特。

1964 年美影厂,新一代的创作者都是刚刚从北京**学院动画导演系毕业的。

如《金猴降妖》的导演严定宪、《雪孩子》的导演林文肖、《三个和尚》的导演徐景达等等。

除了初生的动画专业,还从各个美术院校招人,油画、国画、雕塑、版画、壁画、工艺美术……

《小蝌蚪找妈妈》的导演特伟(右二)在讲解《骄傲的将军》(1956 年)中的角色设计。

这些领域人才,给美影厂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小时候,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脑海里只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说不上来具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我们的动画片,和全世界的都不一样。

后来才发现,这种独特,先是来自于美影厂创作的动画风格:多样。

除了上面提到的水墨动画,还有折纸、木偶,剪纸,羽毛工艺等动画形式。

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特点。

折纸动画立体俏皮。

折纸艺术动画片《聪明的鸭子》,创作于1960年。

木偶动画古拙自然。

1979年《阿凡提的故事之种金子》。

剪纸动画精美。

1958年《猪八戒吃西瓜》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

羽毛工艺动画秀气雅致。

《草人》1985年获广播电视部的优秀影片奖,并获“金鸡奖”提名。

就像胡进庆自己说的,我们应该创造出和外国不一样的东西,绝不向风靡的美日造型靠拢。

葫芦娃形象的灵感,来源于观音菩萨旁边的“善财童子”。他始终坚持葫芦娃的样子一定要有民族化的东西,而且要”野”一点。

所谓“野”一点,是“野”在哪里呢?

胡进庆找来合作十多年的搭档吴云初,强调了两个字——“耐看”。

成本还是要节约的,不能太繁琐,进而还要突出剪纸的趣味。

前面也提到了,原本,在民间传说“十兄弟”的设定里,兄弟们都是从坟墓里跳出来的。听着都瘆人,更不要说给小朋友看了。

所以为了足够“野味”,在胡进庆的设计里,葫芦娃们从葫芦里蹦出来,这就显得更加喜闻乐见了。

而在形象上,葫芦娃总共经历了3个以上的版本。

我们可以看得出,为了强调这种“蹦出来”的野味,此时的葫芦娃已经具备了定稿的基础:

三个半头身、大眼、夸张后翘的发梢、菱形的葫芦冠饰、敞胸的葫芦背心、葫芦叶做的项圈和衣裙、赤脚,深色的皮肤。

《葫芦兄弟》分镜头台本中首次出场的“葫芦娃” 胡进庆手稿。

寥寥数笔,形神毕现。

这份独特,真的很珍贵。

再一个,好作品需要细致。

就拿《金色的海螺》来讲。

片子是根据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创作的,1963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节卢蒙巴奖,胡进庆担任造型设计。

大到每一座山,每一个建筑,上面都有镂空的雕琢。小到海螺姑娘的发丝、头饰、裙子,都是一丝一丝勾描出来的。

而且片片相连,瓣瓣相随。

渔夫在晨曦里捕鱼的画面,也处处显现出精细的剪刻功夫。

渔网从拽在手中到挥散入海,网格变化的状态流畅,生动,飘逸。海面上有微微颤动的波光,灵动巧妙。

当娘娘强迫海螺姑娘重返天庭,她的眼中溢出了豆大的眼泪。

深夜里,就连蜡烛都闪烁着悲伤的微光。

仔细看,你能发现烛火上有参差不齐的火焰苗 ,轻轻摇曳、闪动,栩栩如生。

红蜡被融化之后滑落的“蜡烛眼泪”,让人忍不住感叹创作者的工细,还有看得见的的巧思。

当眼泪和烛泪同时低落的时候,海螺姑娘怕是已经伤透了心。

而老艺术家们的求实精神,也让每一件作品都透露质朴的灵动。

这种真实,就是作品最大的诚意。

“当年什么都没有,得来不易,只能靠自己研究,美影人自有自己的“土办法”。60 年代,年轻的严定宪正在为《大闹天宫》设计孙悟空的表情。

再举个例子,是肉叔小时候逢看必哭的《九色鹿》。每次,当我看见九色鹿身上闪动的异彩,光怪陆离,就忍不住被它深深吸引。

后来才知道,《九色鹿》的故事来源于佛本生故事的《鹿王本生》。

敦煌莫高窟中,就有九色鹿的壁画。动画之所以给人奇妙的神秘感,和庄严的瑰丽震撼,是因为主创们对敦煌壁画里九色鹿的高度还原。

《鹿王本生》,壁画,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纵96cm,横385cm。

仔细看你会发现,不仅色调、风格很相似。

就连鹿的站姿,都一模一样。

鹿是如此,仙女也是一样。

梦中飞天的仙女,神态,姿势,飘逸的裙带,都被仔细还原。封尘的壁画,通过动画,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伎乐飞天》局部,敦煌莫高窟隋代第420窟,李其琼、霍熙亮临摹,1953。

老实说,老艺术家们的这份认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幸运。

想想那个脑子里装满古怪想法的年纪,是这些五彩斑斓的动画,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那时候,这些动画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伙伴:

聪明的阿凡提骑着驴儿走四方;

神勇的黑猫警长眼睛一瞪,总能找到真相;

舒克和贝塔开着飞机闯世界;

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人见人爱的孙大圣;

莲藕长成了能上天下海的小哪吒

……

就像《葫芦兄弟》。只有短短13集,却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

还记得那时,当小葫芦们一个个摇动着叫“爷爷”的时候,肉叔总是想不通爷爷为什么会哭。

只是当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个葫芦娃、一个一个从葫芦里蹦出来的时候,小小的我,也会跟着拍手掌,雀跃欢呼。

现在才明白,葫芦娃们真正的爷爷,胡进庆,还有和他一样的老艺术家们,掏空了自己的一生,和片子里的爷爷一样,用心血,给我们的童年种下了一棵树。

那时候,小小的我们还不会解释“正义”的含义,却已经从葫芦娃身上,学会了分辨对错,学会了孝顺和勇敢。

那年,我们和葫芦娃一般大。

后来,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渐渐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可是那一个美好的动画世界,依然驻守在我们的心底里。

无声,但有力。

无形中,他们用画笔雕塑成了我们稚嫩的三观,给了我们最初的善恶教育。

我们很少会想到——

那个美妙世界的创造者是谁?

那些给我们童年带来欢乐的人现在在哪里?

直到他们离去——

以这种方式认识胡进庆等老一辈艺术家——

说实话,真的很抱歉。

曾经,他们用像葫芦娃一样的精彩形象,陪伴我们慢慢成长。那天,突然看见他离去的消息,顿时很沮丧。又不知道自己能为他做些什么。

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动机很单纯。只是希望有更多人,认识胡进庆,记住那些为我们童年制造欢乐的老艺术家们。

虽然,这一次——

葫芦娃们,再也救不回他们的爷爷了。

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

当年有那么一群小屁孩,嬉笑着坐在电视机前,瞪大眼睛看着那些奇妙的世界。

与其说,那只是一部部童趣盎然的动画,不如说,那是老艺术家给我们编织的一个个美梦。

在梦里,你我还是少年。

编辑:意安安

上海**译制厂的发展历史

编辑 / 许诗雨

如果你在今年春天路过北上广核心商圈的地铁站,也许会被一大片用明亮单色作背景的广告所吸引——造型入时的模特身着潮流T恤,每一款都融入了《大闹天宫》动画元素,同框的还有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这是海澜之家与《大闹天宫》IP所推出的国民T恤联名系列。

△ 海澜之家“大闹天宫系列“

这对于海澜之家来说并不奇怪。大家已经适应了这家男人的衣柜从“中年土味”到年轻极简并试水国潮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合作方,《大闹天宫》的缔造者上海美术**制片厂。

事实上,你会发现这个 历史 悠久的动画**制片基地正愈发热衷于IP联名,从服装、日用品,到食品、电器等领域,都有其动画形象的身影。

不可否认,品牌联名必然在时下最流行的营销玩法中占有一席。这一风气由 时尚 行业引发,而后从服装零售蔓延至各个领域。如今潮牌玩合作已不稀奇,你还能在国货联名中看到诸如旺旺×自然堂气垫粉饼、周黑鸭×御泥坊小辣吻咬唇膏、英雄墨水×RIO锐澳鸡尾酒等等意想不到的绑定。仿佛只要中间加上“×”,万物皆可“联”。

除了传统的品牌间联名之外,还有越来越多品牌与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间的组合,比如和艺术家、动漫形象合作。优衣库UT是个中翘楚——眼下最当红的是Uniqlo × KAWS系列,这厢的海澜之家与大闹天宫也是一例。

要明确的概念是,对上海美术**制片厂来说,品牌联名属于文化产业内的IP授权业务。在文化领域,IP特指辨识度高、粉丝基础大、变现能力强的文化符号。于持有者和运营商而言,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IP可理解为形象的品牌化。

从《大闹天宫》联名T恤到大白兔联名奶茶,虽然遍地都是的联名不再新鲜,但像上海美术**制片厂这样的国营老牌都赶来加入这波文化IP跨界风潮,不免令人好奇,这些“老炮们”为什么也开始热衷联名跨界?

功能一:老品牌年轻化的机会

在上海**博物馆中,动画** 历史 占据小小一间展厅,纪念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艺术动画高峰:《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舒克和贝塔》……而多数观众对美影厂的印象也就止步于此。

2012年,一群新动画人制作的《大圣归来》拿下了956亿票房的显示出经典IP在当代的生命力,也给国内的二次元生意提供了新思路。

时任厂长钱建平曾说,今后美影厂整体战略规划,一是用全新思维和全新创作激活经典,另一个是创造新故事。随后,《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阿凡提之奇缘历险》以及《天书奇谭》修复版等经典翻拍动画上映。同时,《勇士》《马兰花》《斑羚飞渡》等新作陆续上线。

对于 历史 较久、风格传统、被消费者划为“老派”的品牌来说,赶上联名的潮流是转变固化标签的契机。可以载入联名史册的LV × Supreme系列,就帮助LOUIS VUITTON顺利打入潮流 时尚 。

“我们营销工作更多还是围绕作品内容开展。”上海美术**制片厂IP授权部经理周睿琳说。IP业务是作品影响力的延伸,也反过来为作品赋能,深化美影厂在当代的新形象。

“跨界合作是拓展边界的例子,它可以触及到原来的品类触及不到的群体。”凯度咨询部品牌与营销战略副总监徐梦琳说。品牌联名需要找到准确的目标受众,从创意营销、设计感外形和文化内涵方面充分寻找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80、90看美影厂作品内容长大的人群是主力消费群体,还有他们也会引导自己的孩子。”周睿琳说,这部人群是美影厂需要巩固的对象,而年轻人则是美影厂需要发展的对象。

美影厂拥有400余部动画作品,500多 个动画IP,拥有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天书奇谭、大耳朵图图等很多高认知度的IP形象。“我们会根据消费者喜好做一个区分,对经典IP形象再次创作,比如经典版和Q版。”

经典版相对艺术化,遵循作品中的原型,Q版则是两头身,头身比例1:1的更加可爱的形象,也加入一些新的素材等,但是都是基于原始形象的特征调整,相对符合当代审美,也能应不同联名的需求而变动。

△ Q版葫芦娃系列

具体到每次联名,把卡通形象印到产品上的粗糙做法早已落伍,为保证效果,如今双方通常会重新设计一系列产品。拿海澜之家的T恤来说,孙悟空戴的翎羽雉尾、吃的蟠桃等元素,以及哪吒、托塔李天王、天兵天将等配角也一并用上。动画剧照截图被制作成潮牌常见的矩形印花,台词成了简洁前卫的slogan。

“亲子装中,成人衣服印的是“俺老孙来也”,儿童款印的是“俺小孙来也”,这种小互动更有国民T恤阖家欢乐的感觉。”海澜之家告诉金字招牌研究室。

但在过程中,美影厂会一直跟进,以确保形象自身调性的稳定和延续。海澜之家也需要在设计时不脱离原画的意蕴,“服装上的每一个印花都是通过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审核的。”

功能二:品牌之间的相互借力

不管什么样的品牌联名,共享的商业逻辑基础就是实现双方借力互补,达成“1+1>2”的双赢效果。

“有两种衡量的方式,一是话题度,二是销量。”凯度咨询部文化战略咨询师陈菁雪说,理想的状态是兼而有之。产销实体产品一方借助粉丝流量吸金,并赋予自身文化属性,而IP持有方得以扩大形象曝光度。双方输出能量、各取所需。

如何完成满意的借力,则是找谁合作、怎么合作、什么时间合作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会对合作对象做一定的筛选。”周睿琳说,美影厂将客户分为品牌类和产品类,“品牌营销类一般有自己的品牌,重视品牌的美誉度,会考虑营销的亮点怎么更吸引人;产品生产类有些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品牌不那么知名,想通过和IP的合作提升自己的品牌力,我们会鉴别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保证合作效果。”

根据陈菁雪的观察,如今IP联名中追热点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Line Friends,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大IP 了,谁都想去蹭一点,不管怎么样先推出去。”类似的,市面上存在大量同质化的合作形式。

找到双方基因中匹配之处是其中差异化的关键,“IP联名的各个合作方可能属于不同的领域,由此找到本质上的契合点至关重要。”徐梦琳说,跨度越大的联名越需要巧妙的切口。

“国民男装品牌”是海澜之家的自我定位,而“国民经典”则是其对《大闹天宫》的提炼。使用“国民经典重生”作为联名系列的slogan,目的是借由国内 社会 认知度最高的动画片强化T恤的“老少咸宜”。

肯德基是美影厂的老搭档,初次合作始于猴年春节的一次成功案例。“猴年再也找不到比大闹天宫更合适的卡通形象了,而且当时还结合了很有趣的产品设计”周睿琳说。肯德基用孙悟空等Q 版形象制成新年套餐的三个赠品玩具,并将纸筒包装设计成可拆解拼装的头套,桶盖也可以取下小插片做成小摆件。

△ 肯德基猴年新年套餐 图|邓晓男

最终得到的反馈出乎预期。“上海差不多一周就抢光了。很多人为了集齐三个手办到周边地区去买,网上也炒到比较高的价格。”周睿琳回忆。

功能三:传统文化IP的价值变现

陈菁雪将高价值IP的特征归结于三点:“首先你的样子要好看、有辨识度,第二个是自己的故事要比较完整,不依附于其他任何品牌,最后IP 被受众所喜欢的价值要一直存在。”

由于邀请画家参与创作,并专注于 探索 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实验手法,美影厂因浓厚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派”。内容取材自古典神话、成语故事,让作品带上了意蕴深长、易于传诵的特质。上世纪积累的艺术**为孵化IP提供了优质土壤,经典动画的生命力因而较为长久。

不难看出,美影厂经典动画IP具有的怀旧意味,并以此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 情感 联结,是这类老字号的卖点之一。不过进入新世纪以来,除了初期的《我为歌狂》热血少年和大耳朵图图,美影厂暂时没有更多的标志性形象。在动画产业由跑量向增质转型期间,再创全民IP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美影厂自己强调“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但依次翻新经典IP逃不过“卖情怀”“炒冷饭”的质疑。

凯度咨询部文化战略咨询师陈菁雪分析,如何在保持IP调性的基础上持续注入新内涵,给运营方提出了长期考验。“可能是拍真人版的,甚至拍续集,总之不是简单的重新上映,会有一个翻新的过程。”她认为,和年轻观众沟通是很大的问题,这需要用更符合当代审美和价值观的表述去赋予IP内容。

而从合作方的角度看,美影厂IP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国产品牌有待挖掘的价值。“一些国外品牌想进驻中国市场,能快速融入、效率较高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符号合作,这样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会更高。”周睿琳说。

△ Q版孙悟空系列

“这种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经典IP,感染力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是中国孩子与生俱来的,即使没有看过当年的动画也会喜欢。”肯德基方面如此描述当初选择美影厂的原因。

同时,在国内的主流语境中,强调民族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烘托出品牌的“ 社会 责任感”。

百胜中国首席营销官李波称自己是美影厂动画片的粉丝,他在纪录片《国漫守护人》亲自为肯德基的猪年套餐站台。2019年,美影厂和肯德基的最新联名紧密配合《天书奇谭》复刻版的宣传,将胶片修复过程拍摄成片。“国漫”这个新词在这波联名中被发明出来,“守护国漫”的说法突出了两个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当中的作用。由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和哪吒四种手办组成的“国漫英雄天团”,听上去像是对标漫威的本土超级英雄。

△ 《国漫守护人》海报

从整个文化产业看,文化IP得以实现无形资产的多种形式变现,进而构建出泛 娱乐 产业链,使得IP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以丰富且高质的作品为核心,开发出周边、 游戏 、舞台剧、音乐等衍生产品,再到主题乐园、餐厅等实体场景落地,无论是大牌迪士尼、漫威还是新贵Line Friends,无不采用此类模式拉长变现周期。

按照规律,这也是美影厂要 探索 的路径。美影厂官网显示,目前IP业务分为形象授权、衍生品、 游戏 、活动和舞台剧等条线,其线下体验店Mein Friends咖啡先后在上海和南京开业。“现在院线**票房和IP形象内容授权是营收的主要部分。”周睿琳说。

联名虽火,也不是次次都灵

相较于明星代言等可变因素较多的手段,联名是相对安全的营销方式。而国货们颠覆“老土”形象,用跨界碰撞出的新奇创意在新媒体传播的加持下屡屡制造热点,催生了时下诸多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联名。

这并不意味着联名必然屡试不爽。即使国货享有声誉,但为了联名而联名,只有一时热度而缺乏可持续性,不仅难说成功,还可能不幸弄巧成拙。

徐梦琳拿前段时间引起争议的故宫火锅店来举例,“如果无法深入挖掘故宫的内涵并深入发展与之配套的全方位体验,那么很难借助故宫这个卖点与其他餐厅形成鲜明有力的区隔,很可能形成昙花一现的景象。”

同一种套路重复太多,消费者终会审美疲劳,形式老套、跟风博眼球的联名很难延续吸引力。

“不是不能做,而是你做得太粗糙,或者给人家抄袭的感觉,这会有潜在的风险。”陈菁雪说。不巧的是,海澜之家旗下的潮牌黑鲸HLA JEANS正身陷抄袭风波,无疑给风头正盛的大闹天宫联名T恤蒙上了一层阴影。

万变不离其宗,和消费者产生更加精准和深入的连接,是包括联名在内的营销方式永恒的要点。

陈菁雪判断,随着花式联名玩法越来越多,高阶的沉浸式体验是未来趋势,比如2017年Costa咖啡和鬼吹灯的主题快闪店活动,“把自己的零售环境变成像**的盗墓环境,而粉丝想去看看小说的想象怎么变成现实。能够从一个衍生价值的角度去打动消费者会更加有效。”

中国学派”辉煌过后,中国动漫以何为继

1950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制片厂翻译片组迁至万航渡路618号(当时叫梵皇渡路现上海美术**制片厂)。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将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权当放映间,一台三十年代的老放映机,墙壁刷白加一木框就成“银幕”,又在大楼的楼顶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墙改装成一间录音棚,安装了一台放映机和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上译人”就是靠这些装备,在陈叙一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创业之路。
1976年上海**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号。在这里的一栋小楼里,缔造了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批译制片经典在这里诞生,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尚华、富润生、杨成纯、于鼎等新老配音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
老厂长陈叙一。

以1926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来试图阐述中国国产动画的起源并不为过。该片的制作人是万氏三兄弟受到了美国麦克斯影响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这之后万氏三兄弟又陆续制作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等等一系列的动画影片。至1941年《铁扇公主》的摄制完成,确立了中国早期动漫在其亚洲的地位。同时该片也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国内上映的中国长篇动画。
至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而最新组建的东北**制片厂拍摄了《梦》等动画作品。这之后关于国产动画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上海美术**制片厂了,但是这之前上海美术**制片厂实际上氏50年代东北**制片厂美术组迁至并和上影厂合并成立的。
1956年由《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动画**,这之后中国动画在1958年又拍摄了《猪八戒吃西瓜》这种剪纸动画,可以说这种动画充分的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但是同时这种太过强调艺术和教化的动画片风格,也为之后国产动画逐渐没落给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可以说这些中国学院派动画的艺术性是丝毫不容置疑的,这之后他们又制作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等全都是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动画作品。可以说这个时期中国动画还是有着充分的民族性的,艺术层次来讲如果单纯的从画面来说也的确是高水平的制作,而且当时制作的动画作品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美术**的确是充满了艺术性。不过这些艺术性在这之后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艺术越来越难融入商业的机制。
这之后很多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都被搬上了银幕,《小蝌蚪找妈妈》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的肯定。1963年瑞士第41届洛迦国际**节获得短片银帆奖,随后又获得了别的奖项的认可。之后水墨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席卷了各国的评奖机制,但是却并未形成一个广泛的市场认可。不过不得不承认当年的动画片艺术性的确是非常好的。但是以前的辉煌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中国动画太注重艺术性,或者说是只注重画面的风格,并没有注意到剧本的刻画,很多动画都有着鲜明的教化性,甚至是一个三国演义、一个西游记就足够了,几乎没有别的故事了。这也为后来欧美日本等国动漫作品的进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0年代中期大量的具有高度成熟工业机制所制作出来的国外动画开始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本国以及国外收回了成本,当这种具有完善的工业机制的创作程序所制作出来的动画,吸引了大量人群的眼神。国产动画的危机开始出现了。先前的过分强调艺术性和没有完善的工业机制做后盾的弱点彻底的暴露在了日本以及欧美动画的眼前。工业机制的失败首先就在于对于动画定位的不理智,动漫作品的定位有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强调获奖的艺术性不可能保证其在市场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一味的强调国产动画的艺术性,却忽略了动漫受众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动画受众始终将受众的主体放在儿童,而实际上动漫的受众应该是多个角度的,他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的,动画的受众完全可以是一个多层面的受众)。信息传媒爆炸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允许别人这样做,先前累积的教化功能在这里成为了弱点,大量的艺术家认为这只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认识实际上是证明多年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动漫受众的扩大,这当然与不完善的工业机制有关,但是这也是从制作者本身的想法切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性的表现,就好像我们在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时候,实际上大部分人的父母就是中国人。而做为国产动画的缺点在原先看来是完全的优点,现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难让人接受了。
当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大量的动画虽都具有鲜明艺术性,也确实给大量的人群带来过美好的记忆。但是回首看逝去的国产动画,其实大量的都是短片。很多的国产动画甚至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剧本,没有一个可资长期制作的成本。仅仅只是靠着中国传统的一些故事吃饭。当然不可否认短片是每一个年轻应该有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国产动画一直就没有形成一个对动漫的理性认识之中,很少有那种长篇的引起轰动的长篇动画。没有一个良好的商业运行体系,大量的动画拍出之后并不能收回,这也使得很多制作动漫的人不可能再次将资金投入到国产动画之中。
而另外一个因素则造成运营的不良,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能给商带来丰厚的效益,而动画本身又没有形成真正的工业机制,没有一条良好的流水线做支撑,只是一味的制作,并不知道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列入其中。这其中当然有原因是因为国产动画首先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没有一个受众中的良好的效应。试想如果《西游记》一片可以做成像变形金刚式样的玩具并不一定就不赚钱,相反实际上玩具和动画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如何利用各种空间立体的看待中国动画的发展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可以这样说,首先要完善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机制,有了完善的工业机制才会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出现。我们不能总是盼望着商的钱还没有收回,又盼望着商去投第二部。作为中国动画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大力完善工业机制,要把动漫当成一种商品来操作,不需要将动漫永远放在一个固定的情节下进行操作,更不应该将动漫的定位完全放置在儿童的角度。因为这将丧失大量的观众。中国动漫应该学习日本和欧美的工业机制,受众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一部动画当然可以是儿童看的,另一些动画当然也可以是成人看的。总而言之动画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艺术,各个年龄段都应该能在动画里面找到自己。
现在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反思国产动画,一方面又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方向。试看近年来的动画几乎无不是日美风格的动画,居然还说要仿制蜡笔小新。这其实完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作为一个有组织规范的商业机制不应该作出这样愚蠢的炒做方向(况且蜡笔小新的定位是在18岁至22岁的年龄段)。3000集的动画说明不了任何问题,3000集的动画只能说明它是一个3000集的作品,看来国产动画似乎越来越对长度感兴趣了。我们似乎真的迷失了方向,似乎越来越看不见自己的路线了,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正规的商业运营体系来做支撑,没有良好的动画制作工业机制,是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创作环境和市场价值的。
虽说进入90年代的后半期的时候,国产动画看似逐渐有了些起色,但是这些起色,并不能真正的把国产动画在一定时间内推到高潮。我们更不应该屡屡夸下海口说什么国产动画已经崛起。要知道崛起是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动画领域内我国的工业机制其实是刚刚起步的,他需要时间。风格的形成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很想有一天那个大闹天空的时代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企盼着那一刻的重新到来。虽然我们知道这需要时间。但是为了国产动画崛起的那一刻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等待。
请问你要的是这些吗!不是的话,我再给你找!
坚决支持国产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