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者早苗》获奖之後,张子璘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坛新锐,并获邀担任《野葡萄文学志》专栏作家。她的文字创作一直保持稳定的创作质量,目前专职写作。她曾经自陈,不想像文学大师一样被人信仰,却愿意为创作奉献生命。张子璘的文字风格冷调洗鍊,擅於藉由描写日常片段,捕捉微妙却深刻的情愫,在细腻之处铺陈对生命的希望,当时担任评审的许荣哲曾在感言中论道:「子璘最特出之处,在於她总是可以无比和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和缓与温暖是两把钝剑,但在小说的世界里,他们却是对抗「暴力」和「冰冷」的最佳武器。」另一位评审李志蔷则说「我尤其欣赏其行文间流露出来的温暖,还有小说中一种悠缓中见张力的冲突。开头结尾,一死一生,两女之间的爱情竞逐昇华为一种对新生命的接纳,通俗却不低俗,读来犹为可喜。」
动漫《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的凸守早苗是原创人物?什么意思?
原创人物就是指由原作(可以是漫画,动画、小说,游戏,同人作品)改编的漫画、动画、小说、游戏或同人作品中出现的在原作中不存在的人物,一般是为了使改编的剧情更加出彩,同时能很大程度利用这个新人物逗亮修正剧情中的bug。由于小说、漫画、动画、游戏、同人作品的表达形式不同,剧情所含信息量当然也是有所不同,所以难免出现无法改编或者改编后剧情乏味,前后矛盾的现象,而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原创的人物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灶指嫌隐手问题,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的现象。
如何评价同人动画《秘封活动记录》
一直等着配音版的货,结果忘记自己填的收货地址是学校了……现在放假只能让它静静躺寝室了。
所以,昨天熬夜还是忍不住看了B站的源。
我的感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震撼、感动、担忧
一、画风
上色风格和角色人设的总体而言,能够明显的感到一丝怀旧的气息。会让人误以为在看00年前后的动画。
不清楚是不是故意为之,个人觉得结合秘封组的氛围来说还是相当的优雅。不会有近两年的一些轻改战斗番流行的那种缺乏层次的单薄感,相对地,有一种厚重感。尤其是背景,画的很用心。
缺点也很明显,难得的几个打斗镜头,帧数偏低的同时,走镜和整体动作都偏慢了。导致缺乏力道。而对「力道」和「速度感」的加强,则是近两年新番的优点,是可以去学习的。
不过纯手绘不用3D的动画要做到这几点本来就是相当高难度的事情。只能说有些小遗憾。
二、故事
我觉得,这个故事「偏厨」。
为什么我没说它「很厨」呢,因为它也没有厨到说去演TH01~05的旧作,或是蓬莱人形CD的内容。
秘封组的切入点,我个人是相当喜欢的。
但是啊,如果是秘封组的主角叙事,再加上儚月抄的前后因果,这个事情就相当相当的复杂了。
一开头提到八意思兼和赫映姬,我作为一个当年追着儚月抄漫画看,为情节激动的睡不着觉的东方狗,都愣了一下下。虽然后来我对于月都的几个原创人设的补完啧啧称快,激动万分,看完之后就感到了担忧:大家,到底能不能感受到这份厚重的爱意呢?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个同行前辈:
1、《梦想夏乡》是原创故事,但是挑的主要角色只有红妖永,风地星基本就是串个场,整体也算是个偏日常的故事(当然我们至今也搞不清楚到底他是打算怎么讲),可以说是老少咸宜,都能看得懂。
2、相比之下《幻想万华镜》更赞一些,是以偏原创的剧本安排去补完一个个正作故事。这个方式,无论对原作党还是对二设党其实都很High。而且因为红、妖两篇故事年代久了,人所熟知,花、风、地也算人气角色多,撑得住场面,所以比前者甚至更对胃口。
我担忧啊。但是我又心里在盼。
因为这个切口真的很好,我非常喜欢,我觉得一定可以讲的很精彩。
但是又害怕大家看不懂,甚至招来批评。只能期待囧仙能多多发力在宣传上了……我觉得为了保证浅度东方众的观影体验,配合去做一些科普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作品要继续做,就必须要多卖出去几份才行……如果太厨,就会陷入现在的两难局面。B站的评论区里,一群说「200块太贵了,学生党买不起」的初高中孩子们,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他们昌禅愿意为一个芙兰朵露的镜头不够多的动画……去掏出这200块,确实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既然囧仙已经决定了是走这个路线,我会坚定不移的继续支持下去。况且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
说回剧本本身吧,从秘封组的角度叙事,会把整个故事笼罩上一层非常梦幻的氛围。我自己写文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秘封组的角度。因为她们的立场与「我们」可能是更接近的。尤其是莲子,就像是正在探寻着幻想乡秘密的我们,虽然我们缺乏她优秀实用的一些能力,至少立场是差不了太远的。谁不会希望自己的身边也有一个梅丽这样的伙伴,能与你手牵手,踏入幻境尺告探险呢。
对于妖怪第一次登陆月面失败的描写,我的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设
紫、幽幽子和萃香的人设,应该是要变一变的。哪怕魔改也好,其实会更有氛围。否则会有点出戏。(这是实话,很容易会让人觉得,这三位是现今的这三位,看到最后都意识不到这是过去的事情)
2.情节
主要还是没有一种在「进攻」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本身战场就没能打进月都。但耐困尘实在是单薄。
尤其是绵月姐妹的表现又显得有点酱油,使得某王爷存在感爆棚,却因为是原创人设而少了爽感。
萃香的打斗情节,不够暴力,受伤也可以更惨烈一些。我一向觉得对于「过去」的事情,就应该更彻底地去描绘出战斗的残酷感,但是最后也就像是擦破了皮撤了回来。
幽幽子,存在感有点低迷呀……
紫的话,对于有些情节其实可以省略,但有些东西可以再多讲讲……比如突破结界失败的过程,完全可以用更虚的一些抽象画面来展现斗法的过程,配合声优的多几句台词,想必会更有感觉……嘛,事后诸葛亮,只是妄言。但总体而言,我仍然对于能亲眼看到动画形式描绘的月面大战,感到激动万分。
若是能看到紫、幽幽子、萃香各自应战,又被各个击破,狼狈撤退的话,会感觉更「硬」一些,更「酷」一些……
所以,说到最后,因为演的是大家喜欢、熟悉的角色失败的一场战斗……使得……爽感本身就很难把握。
再另外说一点,有很多别的答主的分析是在用「一季」的要求去看「一集」。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请把这个动画,当成正经的一季动画的第一集去看,我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一个美丽浪漫的故事要慢慢拉开帷幕的曼妙感觉。
三、音乐和声优
我是对声优的选用意见不大的,主要考量到同人动画的性质原因,其实我一直觉得满福神社《幻想万华镜》干脆无声优的做法挺聪明的……当然有,总比没有好,好得多。
部分人选和《梦想夏乡》是一致的,很难得。
部分角色,诸如永琳的某几句话的情感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可能是音响监督没有沟通好。辉夜的配音大好评,有那份带着冷冰味的浓郁的高贵感。
大部分对白都还算对味,也还原了心中的「声音印象」,很惊喜。好评。
音乐……我感觉,存在感,不是特别的强。
为什么这样说,还是因为横向比较,幻想万华镜我觉得相当优秀的一点就是BGM,有很多仅仅时长10~15秒的角色曲主旋律,随着镜头中出现对应角色配合演出BGM,非常非常有意思。而且几乎每一个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只能说演出和音乐团队的实力也确实强)
在《秘封活动记录》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BGM只有攻打月面三人登场时的亡灵幻想曲+墨染樱+碎月的旋律魔改。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音乐是东方的灵魂,在动画中能尽可能多的体现,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四、总结
这是一个里程碑。这话没有错。
可以看到我上述的评价,基本是以日本当今的商业动画的标准去评价的,横向比较的对象也都是实力不俗的日本同行。现在全世界也就这三部故事性的东方的同人动画企划。国人团队能跻身其中,实在是国产动画的骄傲,国内同人事业的骄傲,中国东方众的骄傲。
对于动画的选材和故事的编撰,体现了团队对东方原作和相关作品的深刻理解,由儚月抄和秘封组CD背景剧情为本,整个团队呕心沥血的刻画了美妙的场景,几乎完全能够还原出我心中对秘封组所在的50年后的未来日本的景象,以及入侵月面战争的场面。实在是感慨、激动、感动!
最后也对其运营和宣传,以及选材的本身感到担忧。因为它「不大众」。儚月抄的故事非常精彩,秘封组的视角非常浪漫,但是,它们「不大众」。
东方,在2016年的中国ACG圈,在众多优秀的其他商业企划(如Fate,Lovelive,舰娘等)的扑面而来中,已经显得有那么点「不大众」了。而这本就不大众的东方众中,能够完整品鉴一设各作,完整体会到《秘封活动记录》的乐趣的人,更是少数了。
这会是一条修罗之道,如果成功,它既会是企划本身的凤凰起飞,也会以「动画」这种强势的媒介,让东方众们对诸如《儚月抄》这些正作以外的官方作品和更多的考据、设定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提升国内东方众的整体氛围。
但……成功不易啊。
祝福。
---------------------
以下评价写于2015年4月,那时秘封活动记录的OP部分刚发售。算是对OP部分的评价吧,既然现在全片也发布了,之前的旧问题我也顺手一并作了重定向处理。还希望之前在各问题下有高质量答案的答主都能把答案转过来。
0.这是国产东方同人的又一个坚实的脚步。注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1.仅仅从一个OP而言,从帧数、作画质量、配乐各方面来说,都令人感到惊喜。与另外两部比较著名的同人动画作品(《幻想万华镜》、《梦想夏乡》)相比,略有逊色,(2016年8月14日补充:我收回这话,看完第一集后我认为《秘封活动记录》在这点上超过了《梦想夏乡》,略微逊色于《幻想万华镜》)但绝对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在此我向所有参与制作的人们表达我的敬意。
2.从OP给出的镜头,这部作品出人意料的选取了大量的【幻想乡外】、【前世】的情节作为主要内容,实在是触到了我的High点,让我非常期待后续的发展。在动画和手书作品里,对于这块内容的表达仍然不是很多,所以《秘封活动记录》有胆量选择这个相对小众的题材,非常佩服,也真是相当的吊人胃口。
3.从购买体验来说,100元的套装包含了本体的盒装DVD、一本漫画和原案,然后以覆膜的纸袋封装(*如果内容记错了请指正),我也有幸在CP15现场获得了囧仙的签名并握了手——综合来说,其内容和定价符合一个大社团的气场,既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过于高冷,让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就决定要买买买。
PS:如果之后的单集定价能控制在300元上下,我应该也会不假思索地继续买买买的。(*纯粹个人想法,轻喷)
⑨.有人会提出质疑,诸如一个OP卖100是坑爹之类的言论,我已经懒得评论了。囧仙本人对于东方、东方的商业化、同人作品的盈利及运作方式已经在他的博客里说的够多了。我也非常感谢他在这一块所做的许多工作。任何诽谤和言论都抵不过实质的付出和劳动汗水。我在此向其表达我的敬意,并将继续以他为榜样,以一个主催身份为国产东方同人贡献一份力量。
利益相关:《秘封活动记录》OP首发版及《第一集 月》配音版购买者,《幻想梦斗符TCG》主创,《东方符斗祭》卡牌与界面设计
同人漫画
BL 不会介意吧= =
·【骸云】蜂蜜BYふしぎの小猫
http://tieba.baidu.com/f?kz=423431285
画风真的很棒。笔禅银扒触剧情都激萌。超爱~同人漫画我看的不多。就是激萌这个啊
·【HB27~自汉化】日站同人漫 (691827一篇+1827一篇)
http://tieba.baidu.com/f?kz=274763730
两个短短篇~
后面的那个1827的做的真的好精细好温和。嗯~
·穿梭于黎明的谎言和目标[YYCP汉化漫\佐鸣]
http://tieba.baidu.com/f?kz=494136737
虽然不是我萌的画搏备风= =……但是剧情很治愈又很伤感贺昌啊啊啊啊TAT
·『Braceful degradation』CP:海豆,兄弟
http://tieba.baidu.com/f?kz=336233582
这个是钢炼的。宝石姬一直是我很爱的作者们~无论是画手还是写手。两个人都是实力派的呢。
如何评价《黑塔利亚》这部动漫及其同人
作者:Chris Xi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77707/answer/290713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竟然能在有生之年在知乎上碰上问黑塔的问题……吓得我都成环了(并没有)
2009年冬天听说黑塔,2010年春天入坑,2011年夏天出坑,没混过LP,曾经混迹过百度贴吧某黑塔相关CP吧,后来转战豆瓣一人乐。本科语料库采样做过黑塔的同人(原文采样自ff的黑塔区),回高中给师妹们讲学习指南的时候曾经当着全班四十多人宣传过黑塔,然后师妹们以“卧槽师姐你居然还看这个”的眼神看了我一节课。
哦以及我居然真的在豆瓣上给黑塔写过影评……刚好是刚入坑的时候写的,我都快忘了——放眼看世界 精彩又美好
黑塔的大起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来自于网络上曾经流传的“意大利军武勇传”,一开始就是描写二战中(有些版本也包括一战)意大利是如何不务正业的。在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情本来就是带着玩笑来看的,说起意大利是猪队友,也并不代表自己支持德国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有关纳粹的意识形态。这一文章在东亚区有段时间被人津津乐道(更有说法说“意大利军武勇传”的原作是日语),我个人以为有可能是因为亚太战区族如毕本身离欧洲战区足够远,对于东亚地区来说,开开意大利的隔岸观火的玩笑并不更多牵扯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而黑塔利亚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了——其日文原名“ヘタリア アクシス パワーズ”(Hetalia Axis Powers)也多少暗示,这个系列一开始是“跟风”“嘲讽”意大利而出现的,把意大利的行为画得引人发笑正是它的第一要点。但是由于是以二战为背景,所以肯定要牵扯到日本的二战史,这是日丸屋秀和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由于有“历史倾向”,所以不仅会牵涉到二战史,还会牵扯到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一系列战争问题,里面拿日俄战争来说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韩国对它的态度更是极为激进。
那日丸屋秀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日丸屋秀和画黑塔利亚,有没有讨论政治、洗白历史的目的?
虽然不是要刻意引战,但是我还是想说,日丸屋秀和与谏山创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作家。如果说谏山创和《进击的巨人》是“在不涉及政治的情况下尽量隐喻政治”(估计大家都懂),那么日丸屋秀和与《黑塔利亚》则是“在必须要谈论政治的情况下笑笑就过去了”——对于政治事件,他并不做出正面的反应,而是采用一种“尽量谁都不想惹”的态度出现。黑塔利亚最后采用Web Comics播送而不是电视台公映,也是一种低调折中的“谁都不想惹”的态度;乃至我曾经看到过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说法,东亚区某两位角色同时找甲斐田雪配音也是一种折中的谁都不想惹的态度……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的话,那他的态度还是有点有趣的。
日丸屋出生在日本,创作黑塔利亚与小不点日记的时候在美国纽约就读设计学院(据说现在已经退学转型为全职漫画家)。我曾经买过他的《小不点日记》的单行本,从这部和黑塔利亚同时创作的漫画来看,他对自己的人物形象处理有一种“世界人”的态度——善意和温情是跨越国界的,无论国籍、种族,大家都可以互相帮助,共兆芹同愉快地生活,而他也从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充足的灵感(可以说《小不点日记》的男主角就有他的影子)。所以他在绘制黑塔利亚的时候,多少也有这样的基准:以展现“有趣的”、“平和的”生活为主体,体现国家之间的善意、温情,尽量不正面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在这样的基准线下,“表现战争的残酷”自然是不可能做到了,但是如果说“没有战争的残酷就是在给轴心国洗白”,我真是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基准线即使在漫画里勉强可以坚守,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橡启在国际政治之间谈论善意与温情?你他妈在逗我?
这也就最终限定了黑塔利亚受众所需的“底线”——知道国内/国际政治与漫画的区别。套用昨天在Stern的书里看到的他引用的一句著名的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温良恭俭让。黑塔利亚的态度,就是请客吃饭、做文章、绘画绣花的态度;对于漫画作品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把它等同于事实。黑塔的受众之间的分歧、同人创作之间的分歧,也都是来自于这个问题——起码我当年还在百度贴吧的时候,这样的争论从来没有断过。
我大概可以这么总结:
就一个有脑子的人来说,看黑塔利亚原作有助于了解国际历史与国际政治——只是一个助攻,而非直接因果;
但是,和任何一部作品一样,我们无法阻止它的粉丝里出现没脑子的人,这不仅是黑塔的问题,也是任何一部作品的问题,只是在黑塔的背景下显得更为政治不正确而已。
再换一句不那么友好的话:在每个圈子里,脑残总是呈正态分布的,你也没办法对吧……
再说说黑塔的同人。黑塔对于同人圈的定义和意义,几乎是划时代的。题主所引描述中,把黑塔和东方相比,我个人认为还并不确切,毕竟东方中有明确的人物联系和传承设定,但是黑塔没有。黑塔里的人物,几乎只有绘画形象与一些比较表面性的特征(如口癖、食物爱好),甚至有些角色连名字都没有(我所经历的黑塔同人的一个创作传统大概是以人名取代国名,进一步去国家化去意识形态化),很少涉及到深层的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已经缩到了最小——毕竟“人物关系”对应“国家关系”,谁又说国家之间总有永恒的蜜月对吧……
这样的设计,给了同人创作者极大的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设定人物的深层个性、历史经历、互动关系等,可以严格遵循历史发展进行创作,可以采用生活化的风土人情为主的角度,而进行大规模架空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并且不容易落入俗套。黑塔同人圈里的最大约束并不是“原作”,而是“设定”(语出有关同人以及版权问题(半学术文)),所以在版权方面的争议也最小,可以说是最为同人-friendly的圈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的同人作品以各种形式都层出不穷,除了传统的同人漫画、小说以外,视频剪辑、广播剧、歌曲改编衍生、cosplay剧也非常流行,可以说在各个文化圈、从各个角度切入都有非常精彩的作品。
但是,跟受众的层次问题一样,黑塔的同人圈里,脑残也是呈正态分布的。我曾经见到过有菊耀组的小妹子疯逼了的情况,也碰到过露中党跑到我们这里掐架的情况——这也是促成我出坑的一大原因;在一些特定CP里,架空过度、改写历史的雷点也频频出现,在去政治化的架空语境里大肆讨论政治,在限定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里高喊去政治化,而作为黑塔同人圈里最大约束的“设定”,有时候也被一些创作者抛到九霄云外。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有了“醒醒吧”这样的呼喊。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黑塔同人圈就不如别的同人群体:如果细究起来,掐CP、OOC、犯脑残的情况,在每个同人圈里都多少会出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智商放到哪个圈子里都比较低。我们看到一个圈子里的智商和水平偏低的情况,也不能断言整个圈子都是如此。黑塔的圈子出现如此的问题,并不是因为脑残的比例更多,而是因为它的政治更为敏感,一旦出事的话,在圈外人看来将直接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错误。事实上,我个人接触的一些在黑塔圈子里打过滚且并没有脑残的人,多少都可以算是同人界的高素质成员:由于早先受到黑塔的政治正确和“架空与现实严格区分”的熏陶,他们能严格区分同人和原作的区别,不在原作解说上强加自己的意志,不捧个别同人作品为“超越原作设定的存在”,萌RPS时也严格把同人设定与真实人物分开。这大概也算是黑塔对同人圈的一些贡献吧。
最后稍微说一下黑塔的CD。虽然现在已经出坑很久了,但是黑塔的几张角色CD我还会经常听,把它当成“日本人如何在流行音乐中表现或者曲解各国音乐风格”的一个范本。如果说黑塔的漫画和动画都不可避免地要承载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治,那么CD这个媒介反而是把前两者淡化,而主要提出了“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乃至“音乐传统”方面的特征。美国式的大吵大闹的流行音乐,日本传统音乐与现代偶像派的割裂,英国的pop rock(好吧我说的就是Coldplay那样的),俄罗斯的“红莓花儿开”一类的民歌,中国当代的折中式古风,以及各国的传统乐器配器,都可以从黑塔的角色CD里体现出来。如果对于黑塔利亚漫画和动画的内容有不认同的地方,我还是努力推荐音乐CD和DVD中所带的各个角色演唱的主题曲,至少这些歌曲的重点绝对不是“为二战法西斯的恶行进行辩护”。
大概就这样。
请问有《我的女神》的同人漫画吗?
姫川 由梨香 (ひめかわ ゆりか)
身长:158cm スリーサイズ:B87(E)/ W58/ H85
职业:现国教科担当教师、生活指导担当
开朗活泼,正义感强的大小姐。因为在深闺里长大所以很纯真。未经事故,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好奇友举枯心旺盛。因为对任何状况都会坦然接受的原因,很容易受各种各样的事态的影响。
被电视剧和漫画所感化而当起了教师,亲自当起了候补生活指导。活力四射,动脑之前先行动的行动派,但从她举止的细节之中也能看出她受到的良好教养,对学生经常用礼貌用语说话。作为教师的同情心也是真心的,虽然很笨拙但总是为了学生而行动,挺身而出庇护学生。但另一方面因为是大小姐的原因没怎么被人骂过,不擅长说教做错事的学生。尽管如此还是真挚而拼命地和学生一起思考该如何让学生走上正途。 吉井 灯子 (よしい とうこ)
身长:162cm スリーサイズ:B94(G)/ W60/ H91
职业:数学教科担当教师、主人公的班主任
担任主人公的班主任的女教师。和有些难以接近的外表相反,举止沉稳,经常和学生们交谈。但是因为其平时的举止,周围经常对她抱以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期待,但因为其认真的性格而想要回应他们的期待,所以精神变得越来越紧张。
讨厌让别人看见自己弱小的一面,就算陷入困境也继续逞强。但内心并没有那么坚强,超过忍耐的界限的时候就会大受打击。坦白说就是虚荣固执。作为失去记忆的主人公的班主任而照顾他,但是内心却怀着该如何对待陷入麻烦的状况之中的主人公的苦恼。 水沢 千里 (みずさわ ちさと)
身长:164cm スリーサイズ:B93(G)/ W60/ H89
职业:体育教科担当教师、竞泳部顾问
因其运动神经而担任竞泳部的顾问的开朗活泼的女教师。虽然一股活跃的氛围,但也拥有作为成熟女性的温柔品格和气质的美女。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对普通学生和不良学生毫无区别对待,和学生的关系比教师还好。对主人公也是矜持有度,自然地接触。
看上去很开放,但很不擅长应付H的事情,接触到那种事情的话便会大乱阵脚。在男女交际方面,虽然很喜欢听关于别人的八卦,但关系到自己就彻底乱了,虽然受异性欢迎但男性经验全无。 佐伯 里亜奈 (さえき りあな)
身长:165cm スリーサイズ:B91(F)/ W61/ H91
职业:世界史教科担当教师、演剧部顾问
纯正的俄罗斯人,入籍日本当起了教师的女性。让学生们用“莉娜”这种爱称称呼自己。成熟的外表中拥有着陶瓷娃娃般的气质与神秘气息。言谈举止文静沉稳。心地善良,语气凛然。无论何时都挺直身子和态度的正直,看上去就像是高贵的公主,又像是高洁的骑士。
日语流利,喜欢忍者和武士,多少有些偏颇的日本文化控。因为文化差异有时会出洋相,但这一点也很受学生喜欢。出于对武士道和武士魂的憧憬,非常讨厌扭曲是非。拥有身为教师的骄傲,因为很重视学生所以指导严格。对答州做错事的学生态度很毅然,也很严厉。 高科 くるみ (たかしな くるみ)
身长:147cm スリーサイズ:B85(E)/ W55/ H81
职业:养护教谕
经常吃东西,经常睡觉。喜怒哀乐明显,外表和内在都像孩子一样的医务室教师。披着手伸不出袖子的不合尺码的白衣的样子极为可爱,被当做是学园的吉祥物被大家喜爱,经常看见她被学生用最喜欢的甜点心喂养的样子。自己也很介意被当成小孩子看待,想要有个大人样子但因为本性的原因总是不成功。
实际上很善于观察,性格可靠,工作的时候不随便犯错。作为医务室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有着拥有包容力的大姐姐的可靠一面。心地善良,以「没有人天生就是邪恶的」的性善说为信条。有着被淩辱之好洞後依旧发誓要让主人公洗心革面的坚强。 小松崎 志乃 (こまつざき しの)
身长:155cm スリーサイズ:B96(G)/ W64/ H95
职业:新任学园长
刚刚从叔父的上任学园长手中接任的年轻学园长。有些软弱,但性格宽宏大量,温柔善良,发自心底地重视学生。运动神经迟钝。以前担任过上任学园长的秘书,有工作上的经验。但因为经验还不够的原因,现在也基本上都是光有头衔的学园长。
因为刚刚赴任的原因,学生对其很陌生,教师也认为她很不可靠。对让主人公失忆的事件知道些一鳞半爪,因此很是担心主人公。
什么叫做同人漫画 同人漫画什么意思
1、同人漫画,是作品以商业漫画中人物为基础进行的同性别再创作。
2、“同人”被广泛用于指代爱好者用特定文学、动漫、电影、游戏作品中人物再创作、情节与原作无关的文学或美术作品,即同人小说与同人画作的合称。
3、所谓同人,就是指读者从一部作品中衍生穗扰正出来的其它作品。
4、“同人”一词,是日文引入的。翻查日李桐语字典,有两个解释,一是“同一个人、该人”,二是“志同道合的人、同好”。这里是解作后者,然而,在一般使用时,“同人”所指的不一定是指“同好”,也可以指“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即是一个“自主”的情况、一种“自主文化”。至于有说“同人”一词为孙中山先生所创用的,我们对此说无法证实,但是大概也得有日本的使用,“同人”一词才会流传猜悔到本地,作如此的解释和用法。
无神论者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成功秘密
我是被书名吸引打开这本书的。一开始以为这是西方“不坏好意”的宗教人士试图向我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的传经布道。即使我等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相信观音奶奶,财神,关二爷,月老,月皇大帝,弥勒佛等等各路神缺明迟仙,也不能否认我们都是最科学理性的无神论者吧,(捂脸)。但是打开第一章看到第一段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关于任何宗教,人们提出的最无聊、最徒劳的问题当数,它是不是真的。这里所谓真,指的是宗教自茫茫上苍槐瞎下凡到尘世俗界,由先知和天神以超自然的方式司管着。”“为节省时间,也冒着开卷便流失读者这一痛苦风险,容我直言相告:按照上苍钦赐这样的定义,当然没有一个宗教是真的。本书便为无神论者而作。”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无神论者,试图证明上帝并不存在会是件欢喜愉快之事,他们乐于把信教者的愚蠢低能一点一滴、毫不留情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把敌手彻底笨蛋、十足疯子这样的面目揭露个够,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确实,作为世界上无神论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们轻视宗教,对一知半解的宗教故事尽情嘲讽。比如未婚的玛利亚与圣灵结合产下耶稣,耶稣让死人复活等等。这些奇迹异能,神仙圣灵本的故事是众多无神论者抛弃宗教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似乎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作者让我们醍醐灌顶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却不是上帝存在与否,而是一旦你确定上帝虽然并不存在,又该如何自处呢?”
我们一味攻击宗教解释世界产生的荒唐之处,似乎忘却了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世俗运动。“世人发明宗教实出于两个核心需求,这两个徐求绵延不绝,世俗社会如今也还无法特别有效地加以应对。其一,尽管人类怀有根深蒂固的私心杂念和暴力冲动,但我们终究需要在社会群体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第二,我们需要应对各种令人生畏的人生苦痛,不管是职场上受挫失意、人际关系麻烦连连,还是痛失只爱亲朋,或者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人类太容易遭灾受难了。上帝或许已死,然而,曾经促使我们祭祀起上帝的那些迫切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仍在要求我们拿出求解方案。”
因此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一个人必定可以继续做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也可以发现,宗教是不是还是有用的、有趣味的、有抚慰心的;也还可以好奇地思考一下,或许能从宗教中汲取某些观念和做法,用以丰富教门之外的世俗生活。现代无神论的错误就在于它未能看到,即使在宗教的核心教义遭到摒弃之后,宗教的诸多内容仍然不失其有益的意义。一旦我们不再感到需要非此即彼地做出选择,伏李即要么在宗教面前五体投地,要么对宗教进行诽谤诋毁,我们便能更自由地发现,宗教实乃天才概念的宝库,借此或可舒缓世俗生活中某些最源远流长却又未予有效关注的痛苦。
接下来作者便从群体(愿意融入群体)、和善(对他人友善,践行道德)、教育(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宗教,如何改进教育方法)、温情(对慰藉的需求)、悲悯(悲观主义胜于乐观主义)、视角(看到人类自己的微不足道)、艺术(宗教里明确告知艺术的意义,博物馆为什么不能替代宗教艺术)、建筑(美的建筑更能促使人们良善,应当有专门的建筑来启迪心灵)和体制(通过艺术、建筑、学校、制服、标徽、仪式、纪念碑、月历牌集结了人山人海,让大家步调一致作用于世界)各个方面介绍宗教相对于世俗社会的高明之处。
宗教对人性的设定更加高明。基督教最动人、最迷人的一点是,它不承认那种“孩子与成人的二元对立论”,而是承认我们归根结底都很幼稚、不完全、有待完善、容易受诱惑,甚至作恶多端。原罪论让我们理解到自己所鄙视的自身缺陷实乃人美这一物种不可避免的特征,由此鼓励我们一点一滴地寻求道德的完善,我们因此可以在郎朗乾坤之下坦诚缺陷并且努力改邪归正。启蒙思想家宣布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以为帮了我们一个忙。然而,反而覆去地重申我们天生纯洁,却会造成我们身心崩溃,因为我们会对自己无法达到高不可攀的完善水平而发出无穷的自责和悔恨。结果是,坦承普天下人都有罪反而是个更好的起点,可从此迈出走向美德的碎小步子。不得不说,宗教的原罪论设定更高明吧。低起点让我们都在走上坡路,收获了自信和满足,而高起点的设定,却让人们不断失望悲观最终导致自暴自弃。
宗教认为,纵然我们拥有成年人的推理能力,也纵然我们肩负着责任并且占有者社会地位,但孩子般的需求依然顽固地留存在我们的心智中。在生命很长时段中,我们固然可相信自身成熟可靠,可是,我们绝不可能成功地让自己彻底摆脱某些灾难性变故,须知,这些变故会扫除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会消解我们逢凶顺变的勇气和智慧,会将我们打回到原始的无依无靠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温情对待,基督教中的玛利亚、古埃及的伊希斯、希腊的德墨忒尔、罗马的维纳斯、中国的观世音都发挥着某种回味幼年温情的桥梁作用。
与宗教相对照,无神论似乎惯于对我们的心理需求持一种冷漠的不耐烦态度。在它看来,崇拜玛利亚,其深层次所反映出的对慰藉的渴求似乎是种危险的倒退,与无神论者引以为豪的理性生活原则格格不入,玛利亚及其同类实际上折射出成年人应当尽快摆脱的某些病态欲念。而一个人能够接受自己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在基督教看来,才是道德和精神健全的标志。只有骄傲者和虚荣者才会矢口否认自己的虚弱。
基督教和犹太教不会把婚姻当做纯由主管热情所促成并主导的一种结合状态,他们会更加低调地将其视为某种机制,个体更够借此在社会中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并因此在一位亲密朋友的帮助下,借助神圣的指导,着手培养和养育下一代。在宗教的理想中,摩擦、争执、腻烦并不表示出现了错误,他们不过是生活按部就班往前推进的正常现象。在大多数的世俗争吵中,实际上总是埋伏着一个情绪激烈的问题:“你怎么就不能更加完美些?”各路宗教则努力阻止我们把自己破碎的梦想扔向对方,它们知趣地创造条件,引导我们去崇拜天使而且宽容爱人。
宗教明智地认为,我们都是先天就有缺陷的动物,无法持久地拥有幸福,受困于蠢蠢欲动的性欲,汲汲于名利地位,容易遭受惊天事故的打击,无时无刻不在逐步迈向死亡。
人类需要艺术是因为我们太过健忘了,人既是肢体动物,也是头脑动物,故此需要艺术来刺激我们无精打采的想象力,需要用纯粹哲理表述所不能胜任的方式来激励自己。
很多宗教都意识到,进食的时刻特别适合进行道德教化,或者是马上有东西吃的前景会诱使人们收起平时的抗拒心理,面对桌上的美味佳肴,我们会禁不住想对他人也慷慨一番。用餐时的人们是一群被逮住的听众,他们更可能会交替吸纳精神的和物质的营养,所以宗教惯于吧餐饮场所变成乔装打扮的道德课堂。
天主教的例子显示,艺术和建筑在给人慰藉方面发挥着作用。在教堂、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类朝拜场所那些安静、幽暗的隐秘处,会有父母深情地将脸转向孩子的画面。正是借助观摩这些充满亲情的画面,我们才体会到自己身上的某些原始需求正在得以回应,内心平衡也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基督教绝不会逼着大家都瞎猜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艺术就是一个媒介,旨在提醒人们何为重要的东西。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指导我们,如果希望变成清醒、善良、心智健全的人,应当崇拜什么,应当鞭挞什么。艺术史强制唤起记忆的一种机制,旨在提醒我们应当敬爱什么,感恩什么,回避什么,畏惧什么。
耶稣死亡时遭受了大概是任何人都前所未有的极度苦难,这一情节对于基督教故事的感染力具有根本意义。因此,耶稣向所有人,不管他如何受到疾病和悲痛的折磨,都提供了证据,证明他们的苦难绝非个人所特有。于是,即使不能解除他们的苦痛,也至少可以免除其冤屈不平的情绪,让其知道自己并不是被单独挑出来零售独一无二的惩罚。
基督教艺术懂得,绘画形象非同小可,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可以催生同情之心。而同情虽为一种纤细柔弱的心理特质,却有助于瓦解我等自我封闭的藩篱,有助于设身处地地从陌生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从而使我们感同身受地体察他人的痛苦。
艺术可以促进这样的心灵感应,绝非偶然的是,文明本身就建立在这种心灵感应之上。我们之所以对他人作出缺乏同情心的评价,很多情况下,不过是因为我们习惯以错误的方式看待他人,在心不在焉、精疲力竭或者无端恐惧的状态下看扁了他人,致使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即不管人与人之间有多少千差万别,他人终究只是我等稍有改变的翻版,大家同样地脆弱、易变、有缺点,同样地渴望爱并且亟需宽恕。
宗教的体制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若干基本经验,其中之一就是体制能够帮助人们正当地汇聚金钱、才智、地位,由此而获得的实力和好处确为其他手段所望尘莫及。
宗教知道,思想观念除了通过书本、讲课、报纸得到传输外,还需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需要在我们的歌曲唱词,房屋装饰乃至洗浴澡池中回味强化,如此方可充分地植入心田。
人文领域的学者们意识到,理科课的同事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为自己的工作辩护,可以向不耐烦的政府官员和助学捐款人宣讲一下自己工作的实际功利。因为但又自己不能跟这些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人文领域的学者们就只好在闪烁其词和默不作答中求得庇护,心中则已细细地计算过,料想这个领域还保留有一定的声望,本人对自身存在的理由云里雾里一番应该还可以蒙混过关。
世俗人士一方面粗暴地拒绝人们对天使的崇奉,另一方面却又真诚地相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医学研究机构、硅谷科技、民主政治加到一起,会有能力来共同治愈人类的万千沉珂。他们似乎没有明显意识到自身逻辑中的自相矛盾。
最严重的问题没有解决方案,但如果我们能抛弃幻觉,不再以为自己被单独挑出来加以惩罚,那也总会有所帮助。
科学机构专门负责为大家解释星象,不无近视的是,他们似乎很少意识到其研究对象所包含的治疗性价值。太空研究机构用严格的科学语言告诉我们天体的特质和轨道,但它们几乎没有把天文学当做智慧的源泉或者救治苦难的可能药方。
与宗教相比现代博物馆显然特别难以回答一个根本问题:艺术到底有什么用?一方面博物馆会大肆叫嚷艺术的意义,俾以全力争取政府、捐助人、参观者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对于所称意义究竟应当立足于什么基础,博物馆随后却会陷入某种怪异的、制度性的失语状态。此种情况,我们往往认为,自己一定没有全部听到博物馆所提主张背后某些关键的推理环节,但实际上,博物馆从来就没有向公众交代过,它一直不过在同义反复地叫嚷:艺术对我们有意义,因为艺术太重要了。
面对当代艺术时,博物馆参观者的茫然神情只会有增无减。大家心里在想,只有一个白痴或者一个极端保守的人才敢出声发问:这一切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唯有一点很明确,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博物馆都不会帮助我们,因为墙上的文字已经少到不能再少,目录也已简化到形同猜谜,若无一颗勇敢的心,量你连举手发问的胆量都没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将艺术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表示,就观念的传达而言,艺术恰如普通的语言,唯一的区别在于,艺术既诉诸理性,更诉诸感性,它特别擅长这种兼容并蓄的方式。
基督教不会坚持说,艺术作品背后的概念应当随时而变,这本身也体现了宗教的智慧。浪漫主义则相信,作品的伟大必定意味着主题方面的不断创新,可以说,很少存在比这一观念更有害的艺术教条了。
就尊重艺术的宗旨而言,现代博物馆表面上的有序本质上看反而是一种严重的无序。学术上的老套,例如,根据艺术品创作的地点和时间加以编排,按照诸如“威尼斯派”“罗马派”来进行分类,使得世俗博物馆无法在情感层面实现任何真正的融会贯通,因此也无法拥有教堂和庙宇编排的艺术品所具有的真正教化力量。博物馆长应该敢于彻底改造展馆的空间,这样,它们才不只是收罗过往作品的“死藏馆”。这些馆长们应该把艺术作品调动起来从事一项直接的工作,即帮助我们去生活:获得自知之明、记住宽恕和爱、敏感地体察麻烦不断的人类及其危机四伏的地球所遭受的痛苦。
如今的景观实在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盯着自己的脚尖,而就对如此景观的宽容而言,现代世界绝对称得上惊世骇俗、放任自流。
不幸的是,世俗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天性怀疑体制,这种怀疑植根于19世纪至今熏染着文化生活的浪漫主义世界观。浪漫主义教导我们嘲笑体制沉闷刻板、趋于腐败、容纳平庸的特性。知识分子的理想据说应该是一种自由精神,游离于任何体系之外,对金钱嗤之以鼻,与俗务一刀两断,在私人生活中以读不懂账单为荣。
奥古斯特·孔德看到,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发现的缘故,要让任何有理解力的人去信仰上帝已不再可能,宗教信仰从此将仅限于为受教育者、狂热分子、儿童,以及病入膏肓的病人。与此同时,孔德认识到,而其诸多同代人却未能认识到,如果一个世俗社会完全醉心于财富聚敛、科学发现、大众娱乐、浪漫爱情,却从根本上失去了伦理教诲、心灵抚慰、超然敬畏、群体凝聚,则该社会终将遭遇防不胜防的集体病患。
这本书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以辩论对比和总结见长的哲学家自然会不吝惜给出总结的。(看完有种想入宗教坑的想法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