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是源于德国的,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而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将磁悬浮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要求,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加大交通运输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壮大。研究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值标准,研究制定装备技术政策,促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团枯化。

推进先进、适用的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提升铁路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空调客车比例和专用货车比例,推进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以及城际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通过工程应用带动技术研发,突破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牵引制动、运行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掌握高速磁悬浮技术,优化完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在中小城市与城镇之间及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走廊经济带上,视运输需求,加密高等级公路网络、提升省道技术等级或以城市快速路的形式建设相对开放的快捷通道,并注重与区际交通网络的衔接。

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共有城镇人口7.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如果把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算上,中国城镇化比率已达到52.6%。在城镇化和"十二五"的规划下,磁悬浮列车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

2012年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轨道交通装备,它利用电磁铁吸引力使列车"浮

"于空中平稳运行,无摩擦、零排放、低噪声,安全保障可带给乘客贴地飞行的新体验。

磁悬浮列车以其速度快,高效,环保,安全,噪音小无污染的优点磁悬浮类车塌氏洞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随着未来磁悬浮市场化的成熟和技术的改进,其前景不可估量。

扩展资料:

长沙磁浮快线成湖南闪亮“名片”

2015年12月26日,长沙第一辆投入运营的磁浮列车缓缓发车,载着乘客,载着科研人员的努力,载着“交通强国”的梦想出发,开始了在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之间的试运行。2016年5月,长沙磁浮快线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由国防科大等单位共同研发设计。它的安全运行,标志着中国对核凯于磁浮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面掌握,长沙也成为了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开通磁浮快线的城市。

截至2018年5月5日,长沙磁浮列车已开通运行两年。两年来累计开行列车89450列次,列车正点率99.85%,总运营里程168.37万公里,累计发送旅客559.48万人次,为人们出行提供不少便利。

长沙磁浮快线被媒体评价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超级工程”和空铁联运的“超级枢纽”,长沙磁浮快线不仅是湖南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是我国高端制造的一大亮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磁悬浮列车

人民网-长沙研制出全国首辆磁悬浮列车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诞生的发展过程、时间、城市,意义何在?

1.世界上第一个磁悬浮列车的小型模型是1969年在德国出现的,日本是1972年造出的。
2.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合作租闹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冲则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弊判罩专线。

关于磁悬浮列车的资料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继而申请了专利。20 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要。

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03年1月开始在上海磁浮线运行。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悔没商业运营示范线碧租纳——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扩展资料:

现状

由于磁悬浮列车具有造价高、高耗电、辐射大、不可靠等特点,因此前景不理想。常导磁悬浮列车可达400至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列车可达500至型备600公里/小时。

它的高速度使其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的旅行距离中比乘坐飞机更优越。由于没有轮子、无摩擦等因素,它比目前最先进的高速火车多耗电30%。

因无轮轨接触,震动大、舒适性较不好,可是颠波大对车辆和路轨的维修费用也要求极高。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发出的噪音较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磁悬浮列车

世界上第一个磁悬浮列车在哪里诞生

磁悬浮的构想由德国工程档掘师赫尔曼•肯佩尔于1922年提出,日本在1972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2.2吨重的超导磁浮列车实验,1996年日本首期山梨18.4公里长的试验线建成,并于1997年4月开始进行运行,在当年12月创造了55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世界纪录..
早在1994年,西南交大就研制成功中国行拆核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 2003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建成,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针对观御迟光游客运行。

国外对磁悬浮列车是怎么研究的?

磁悬浮列车的理论准备时间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其实磁悬浮技术是发源于德国的。据记载大概早在1922年的时候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且在1934年的时候专门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然而当时间进入20世纪的70年代之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相应的对于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明显。从此之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众多的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直到现在,德国和日本在磁悬浮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从1962年起日本开始研究常导磁浮铁路,70年代初开始转而研究超历笑哗导磁浮铁路。1972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其时速达到50公里的超导磁浮列车实验。1977年12月最高时速达到204公里,到12月提高到517公里。而直到1982年11月,磁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5年的时候,载人磁浮列车试验时的最高时速达到411公里。日本首期18.4公里长的试验线则早在1996年就已全部建设完成。

1968年德国对磁浮铁路进行研究。研究初期,常导和超导并重,1977年,先后研制出常导电磁铁吸引式和超导电磁铁相斥式试验车辆,试验时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40公升喊里。后来决定只集中力量发展常导磁浮铁路。在埃姆斯兰德修建的全长31.5公里的试验线,该线于198l年兴建,1982年开始进行不载人试验。到1983年底,时速就已经达到300公里,1984年时速达到400公里。

英国从1973年才开始对磁浮铁路进行研究,但英国却是最早将磁浮铁路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之一。1984年4月,伯明翰机场至英特纳雄纳尔车肢行站之间一条600米长的磁浮铁路正式通车营业。]

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