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历史上明朝的开国大将常遇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常遇春是安徽凤阳府人,是朱元璋的老乡。他最开始是落草当了土匪,跟着土匪头子刘聚打家劫舍,但他有自己的追求,觉得当土匪不可长久。当他们准备到和州(今安徽马鞍山和县)抢一票时,意外地碰到了朱元璋正率军攻打和州。常遇春看到“朱家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认定朱元璋必有一番作为,因此主动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下,安排他在帐下做了一名普通士兵。
常遇春真正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是在攻占采石矶之战中。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领军队渡江南下,想要攻打集庆(今南京)。集庆城外有一处扼守长江天险的险要之地,名叫采石矶,想要攻下集庆,就必须先取此地。当时防守采石矶的是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他借助长江天险和江边险要的地形严密防守。朱元璋想有攻下采石矶有相当大的难度。
果不其然,在发动总攻后,元军固守采石矶,用弓箭攻击“朱家军”,一时间箭簇如蝗虫般迎面而来,身处长江之上的“朱家军”如同活靶子一般,死伤无数。万分危急时刻,只见朱元璋军中一员壮士勇不可挡,乘着一艘小船在激流中前进。他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挥舞宝剑,拔开元军不断射来的如同蝗虫一样的飞箭。小船快到岸边时,元军用长矛攻击他,他徒手抓住刺来的长矛,顺势一跃,跳上了岸。随后他冲入敌阵,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惊魂未定的元兵在他的剑下纷纷倒地。朱元璋见状大喜,乘势指挥大军登岸,元军望风披靡,溃散逃跑,起义军一举打垮了元军蛮子海牙部。这个勇猛无敌的壮士就是常遇春,时年25岁,他因此战成名,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常遇春在得到朱元璋认可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有个外号,人称“常十万”,因为他曾经自称率领十万军队就可以横行天下。他参与了朱元璋征战江南的历次重大战役。特别是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决胜天下的“鄱阳湖大战”中,他沉着冷静,用弓箭射伤“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救了朱元璋的性命。
朱元璋对常遇春器重有加,他最信任和钟爱的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的长女。朱元璋曾赞美常遇春:“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常遇春随后又会同大将徐达北伐元朝,扫平天下,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封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
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北伐残元,大获全胜。就在从开平往南返回,走到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悉拍游)时,常遇春突然得了暴病死在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获悉痛失爱将,睁销十分悲痛,作诗悼念他:“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贺答昨日常公毙,泪洒乾坤草木湿”,将常遇春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功勋之臣,埋葬在南京太平门外钟山下,并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又追封为开平王,配享太庙。
常遇春短暂的一生犹如烟花般绚烂,他就像是一个剑道高手,出手如电,在别人还没反映过来时,已被一剑封喉。他一生征战,未尝败绩,是元末明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和徐达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汉族政权首次以骑兵对骑兵的方式对阵游牧民族而不落下风。
不过,民间也有传闻说常遇春嗜杀戮,将俘虏和投降的敌方兵士统统杀掉,朱元璋为他恶补善待俘虏的教育知识,这才收敛不少。古语云,杀降不祥,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他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明朝大将常遇春是什么样的人?
元朝末年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了红卫军首领郭子兴的队伍。1364年称吴王。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说到大明的建立不得不提的是一位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他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元璋曾给他超高的评价“虽古有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1330生于安徽怀远,自幼家境贫困。但他不甘就这样平绿的过一生。所以就找人学武,无力支付学费的时候就去打零工来换取学习的机会。常遇春的学习非常成功,他学武有成,骑射也非常精湛。后来常遇春加入绿林当起了强盗兆毁想要做出一番大事。可没想到自己投靠的首领却是个胸无大志的人。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朱元璋,常遇春从前就听过说他,这时朱元璋正好在攻打和州。常遇春就跑去偷偷观察朱元璋是否真的和传言中那般没有架子,为人仗义,对待百姓秋毫无犯。观察了几天后发现朱元璋果然表里如一。这让常遇春非常激动,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朱元璋就是他值得他追谁的明主,于是就弃族埋备盗从良了。
常遇春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十分的骁勇善战,几乎是战无不胜。但是常遇春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屠城杀降。不过在朱元璋的劝解之下,常遇春就不再屠城了。一直到常遇春攻陷怀庆府。常遇春攻陷怀庆府后,百姓们夹道欢迎液羡还在门口挂着的匾额上写着欢迎朱元璋军队的话,常遇春看了非常高兴可没想到一阵风刮过,牌子翻了个面背面同样写着欢迎元军的话语。
这让常遇春大怒,感觉被欺骗了。于是就下令屠城,一时之间怀庆府内血流成河。这还不让他解恨,他让士兵们没杀一次就留下写金元宝,如果金元宝不见被拿了,就说明还有人存活没有杀干净。就这样怀庆府遭到了三次血洗,满城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其实当时时局不定,人命如同草芥。蝼蚁还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百姓们为了活命制作两面牌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在这次屠城之后没过多久常遇春就在军中暴毙了年仅40岁。因此很多人都说他是戾气太重,杀降过多,天理报应而亡。
历史上常遇春的简介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将领,是军功赫赫而青史留名的大将。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常遇春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常遇春的简介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 天下 ,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公元1369年,常遇春战胜元军归来,大军到了河北的时候,常遇春突然得病暴毙,享年40岁。朱元璋听到常遇春死讯十分震惊,亲自参加常遇春的葬礼并将常遇春的儿子封为郑国公。
常遇春的死因一直备受争议,许多人怀疑常遇春是被朱元璋所杀,这个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有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前科。但是常遇春死的时候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朱元璋没道理在那时候害死常遇春,而且据记载,朱元璋还下令在陵墓前建造了常遇春的雕像,让常遇春为他守陵,所以常遇春的死应该与朱元璋无关。
另外,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常遇春与张无忌在谷中相遇,当时常遇春身受重伤,他却把治疗的机会让给张无忌,后来张无忌为常遇春治疗是失手,常遇春也因此去世。
常遇春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朱元璋平定内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的英勇 事迹 也为人们所纪念,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们。
常遇春之所以只活了39年,是因为他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军医无法确诊和治疗,所以常遇春最终英年早逝。对于常遇春的死因,有人觉得是朱元璋害他,因为朱元璋曾经杀过功臣,但是在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为他建立雕像,所以朱元璋应该不是凶手,所以对于常遇春真正的死因还需要历史的研究。
常遇春的历史评价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旁枣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蔽启型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他说,这是“宏猜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 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 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朱元璋还赋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常遇春逝世后,中国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20年)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颁诏常遇春家乡建开平王庙,三层大殿,巍峨壮观。于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由 尹继善到怀远常遇春祠堂 安位主祭。其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朱元璋: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遇春信矣哉。
焦竑: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
尹守衡:当时持重善将将无如中山王,至暗鸣跳汤独开平王。
谈迁:夫喑呜跳荡,百夫勇耳,彼岂知有所谓大将者,夫封鄂而谥忠武,唐之尉迟氏宋之岳氏并开平而三,岳氏之才则吾开平伯仲哉。
万斯同:遇春沉鸷果敢,出则摧锋,入则殿后,未尝败北。
谷应泰:刚毅多智勇,膂力绝人。
张廷玉: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