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从小居住在绵州昌隆县。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玄宗即位。李白十二岁。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开元八年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七二一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是年王维二十一岁,登进士第。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开元十五年是年诏令“民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白是最出名的诗人之一,古代的浪漫诗人,那么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在公元762年去世,所以根据时间来推算,李白应该是唐朝人。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白出生在西域地区的碎叶城,李氏一族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白,从小便接受着良好的 教育 ,在李白五岁时,他就能够全篇背诵六甲,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成年后的李白,没有选择科举之路,而是告别父母禅渣离家远游。

离家远游是李白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正是因为李白见识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后才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等到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李白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挚友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着相同的抱负和 兴趣 ,遂成为至交好友。不久之后,李白辞别孟浩然继续北上,李白一心想为江山社稷做出一点贡献,但是奈何一直没有人推荐他。

终于,在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唐玄宗偶然间翻阅了李白的诗集,当即惊为天人。他立马召李白觐见,并亲自前去迎接李白。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让李白跟随侍奉在他的左右。但好景不长,许多人因嫉妒李白被唐玄宗所赏识,便在唐玄宗面前中伤李白,唐玄宗也听信了他们的话,最后放逐了李白。
诗人李白的一生
李白是中国 历史 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李白的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尤其是喝完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豪情诉诸笔下。

李白出生于701年,具体出生地点已经很难考证了,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争李白故乡这个名头,而且他的出身也相当离奇,家世、祖上都没有什么记载,有的说他的祖上是李建成或是李元吉。李白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在15岁的时候就能做诗赋,而且他非常喜欢剑术,剑术独成一家。

在24岁的时候李白离开了故乡来到了蜀地,在蜀地游览了一番之后出蜀,在27岁的时候经过好友孟浩然的介绍成为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的丈夫,从此在安陆定居。李白一直想要进入官场,曾多次上书想要求见当地的长史但是因为遭到别人的诽谤都没有 成功 ,后来敬袭埋30岁的时候游于长安,辗转于王公贵族之间都没有收获,失意潦倒的李白最后选择了回到安陆家中,隐居生活。

恰好之后唐玄宗崇尚道教,而李白自己也深受道教影响,在一次玄宗狩猎的时候,献上了《大猎赋》正好契合当时玄宗的心情,之后得以进入长安,受到了贺知章等人亮蚂的称赞,但是依旧没有得到重用,因此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离开了长安,前往山东一带。后来因为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唐玄宗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宫廷的文人,根本不参与什么朝政。之后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参与到诸王叛乱,虽然被免于一死,但是还是被发配到了夜郎,之后在762年的时候病逝于床榻之上。
李白做官的 故事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匡扶社稷,凡是读书人都有着想要做官,想要从 政治 理 天下 的本能,李白也不例外,但是李白是不幸的,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一直没有得到过重用,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李白一生只做过几年的官,最高也不过是翰林学士,而且还是一个“面子工程”,根本不参与朝政,只是唐玄宗在需要的时候出来作诗,歌功颂德的。所以说李白这个官当得根本不如意,换一个懒散没志向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职位很好,毕竟不用干正事,还能经常吃喝玩乐,但是对于李白这么一个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的人来说,这样的官做了还不如不做,于是没几年他就辞官不做了。

李白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那么李白是什么时期的诗人?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李白是什么时期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简介
李白是唐朝最出名的诗人之一,主要生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也就是盛唐时期,李白是古代的浪漫诗人,出生于公元701年,家世和出身不详,据说是在西域碎叶城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到了绵州昌明。关于他的高祖有说法是兴圣皇帝,也有人推测是唐太宗的兄弟。

李白五岁的时候开始识字读书,这其中还发生了铁杵磨针的 故事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赋了,并接触到了道教,在游历过相邻周郡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因而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远游。在路上,李白认识了孟浩然、李邕,并在安陆成亲。

从十五岁 拜访 高官和高人以来,心怀抱负的李白就一直希望自己的才华被人赏识,拜见一些王公大臣,但是都被拒绝了。失意的他曾经一度与当时的无赖为伍,后来定居在安陆的桃花岩,过起了种地的生活,空闲的时候也读读书。

前半生的李白一直都不得志,几次向高官显贵献上自己的诚意之作都没有 成功 。受到打击的他也自暴自弃过,终究还是选择过回平静的生活。
李白的诗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一生写下了无数的诗歌,这些诗歌中又以绝句和乐府这两项最为有名,达到的成就也最高。李白所写的诗轿高歌是留给后世宝贵的 历史 资料,是一笔无尽的财产。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其幼时便十分聪慧,在当地有神童的称号。等到十五岁首橡时,李白放弃考科举入仕,而是选择了仗剑远游。这是李白人生中的一个重要 决定 ,正是因为李白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后才能写出气势磅礴的诗歌。李白讴歌祖国的壮丽河山,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人生理想都寄托在诗歌中,使其所写的诗歌意境深远。

李白的诗歌打破了原有诗歌的固有模式,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写法。李白诗歌最大的特点就飘逸 自然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擅长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一系列修辞手法,从而勾勒出一个具有神奇色彩和富有想象的世界。贺知章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认为李白是一名“谪仙”。这一评价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想到李白时,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出李白一身白衣如雪的样子,这为后人对李白的形象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李白为人洒脱乐观,放荡不羁,但同时他又怀才不遇,自己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这种几乎相矛盾的性格也深深影响着李白的诗歌。我们阅读李白的诗歌时常常会在诗中感受到豪放之情,但同时也会品味出一丝丝寂寞与孤独。
李白很忙歌曲介绍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所写的诗歌飘逸空灵,极具美感。但在千年后的今天,大家却纷纷称李白为预言帝,并调侃李白很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只要一有大事件发生,网友们就能找出李白所写的预言藏头诗,一时间真的是哪里都有李白的存在。

在2008年时,我国发生了一些大事件,比如北京奥运,四川地震之类的。这些大事件都是网友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网上也开始流传一首名为《兰舟寺》的预言藏头诗,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只要将诗歌的每一句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就可以得出一句预言。《兰舟寺》的藏头词便是“北京奥运”,这个现象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转发调侃。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只要有大事件发生,就一定会有网友找出李白所写的预言藏头诗。例如马航失联、文章出轨等等,李白预言了无数的社会 热点 事件,一时间李白成为了 传说 中的预言帝,大家纷纷表示李白真的很忙,哪里都需要他来预言。

李白很忙这其实是一个网友恶搞的社会现象,千百年前的李白可没有预言未闭芹尺来大事件的能力,要是李白真的有预言能力,估计会最先预言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 运势 吧,而非关心离他已经上千年的今天。这些所谓的预言藏头诗,字里行间根本没有李白诗歌的风格,反而比较像一首打油诗,而不是有着极高文学造诣的诗歌。所以说,这些所谓的预言藏头诗统统不是李白所写的,只是有网友借李白的名字来提高这些预言藏头诗的知名度,引更多网友的注意,谁让李白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呢。
猜你感 兴趣 :

1. 李白是否属于晚唐诗人

2. 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3.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4.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

5. 陆游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李白是什么朝代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春尘搭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兄闭),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扩展资料: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做出一番功业,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然而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只好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由于郁不得志,他的一部分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扒拿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什么朝代的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李宴芦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祥粗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

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哪带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 李白是属于哪个朝代的

1、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关于李白的家世及生籍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明代的胡应麟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李白称自己为“陇西布衣”,“先为汉边将”,又说“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右姓者,高门望族),还说家族罹难、被流放、回到四川是逃归,致使其郡望、出生地、户籍身份等扑朔迷离厅裤。

4、李白的生年也不确,通行认为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另有学者论证为生于神龙二年(706年)。生年的不同影响到李白出生地在哪里。

5、倘若出生在长安元年、早于其家归蜀的时间,李白很可能生于条支(今阿富汗),或碎叶(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车一带),或长安。倘若出生于神龙二年,其家已经在蜀地,则被认为是生于四川江油。

6、无论生于何处,都不影响李白出生时有异哪唯象显现——在临盆之际,其母梦到长庚星(太白星),故李白名白,字太白。族籍成分、郡望、出生地等等虽有各种可能,但李白自幼受到很好的启蒙。他的父亲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却“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7、有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即使不是胡商,也是汉商,因为商人的弟子不能参加科考,故李白才高八斗而不参加科考。非不为也,实不能。还有人认为,李白不参加科考是由于他年轻时担任过小吏,按唐律,担任小吏的人是不能科考的。

8、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李白根本就是不屑于科考,他不想辛苦中第后从八九品官员做起,“不求小官, 以当世之务自负”,李伏培他希望直接得到皇帝的重用。

李白是什么时代的?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游雀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神好“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1]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2]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岁答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