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做官经历:开元十九年,玄宗时,李白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到宋城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开元二十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李白,生于701年,死于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当过官吗

问题一:李白做过官吗?什么官 做过..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

问题二:李白都做过什么官?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揣),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问题三:李白当过几年官? 5分 做过三年的翰林待诏,六品。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揣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问题四:李白是当过什么官? 公元741年,李白奉召进京,当了翰林供奉。但只是一个闲职,只是为皇上写写诗,歌颂一下朝廷,粉饰一下太平的.

没过多久,李白于743年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病死于安徽当涂县.当时62岁.

代宗曾封他为左拾遗,但那时,李白已逝.这一职位成了追封的了.

问题五:李白做过最大的官是什么? 李白一直任翰林待诏,六品。

唐初,凡郸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以备传唤。相当与御用文人,每天做的事就是写些歌功颂德的肉麻的诗,想想李白的脾气肯定不答应,于是后来玄宗‘赐金放还”.

问题六:李白一生中分别做过什么官? 李白一直任翰林待诏,六品。 唐初,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以备传唤。玄宗时遂以名官,称翰林待诏,掌批答四方表疏,文章应制等事。 没做过大学士。 补充: 李白直任翰林待诏,其实就是个虚职位。。。。希望楼主明白

希望采纳

问题七:李白当过官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位? 李白做过最大的官是翰林待诏,六品。

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

问题八:李白曾担任过的官职 天唤哗塌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震天下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九:孟浩然当过官吗? 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孟浩然,25到35岁间,辞芦宴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和圆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蜀,往游广汉。

幕府入职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问题十:李白当过什么官 干什么的 又为什么不当了呢???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1][2][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互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都做过什么官?

李白一直任翰林待诏,六品。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耐闷腊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昌滑,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扩展资料: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罩则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在唐朝担任什么官位

李白做过三年的翰林待诏,官职六品。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二十厅慧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郑郑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_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扩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_)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喊伏颂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曾担任过的官职

李白曾担任过的官职:

一、绵州府昌隆县小吏

二、翰林供奉

三、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

四、门下省左拾遗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扩展资料:

李白出生在湖南的楚河区域,一个叫做碎叶城的地方,在李白小的时候读过《大学》这本书,小的时候他也是被灌输了一些男儿当自强,好男儿就要志在远方的这种思想观念,于是在25岁的时候,他独自一人离开了家穗宴乡,不辞艰辛地就这样飘荡于江湖,去寻找他自己的伟大抱负。

李白向往功名,但是同时他自己又无法接受他取得功名附之而来的财富与利禄所带的附加条件,而对功名避之不见。他喜爱日常生活中所有一切美的东西,但是却对其中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觉得不屑,他虽然之前供奉翰林但是却因为其他人的陷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了这里,后来还因为受到牵连差一点丧失自己的生命。

李白经常会在诗中流露出自己埋族贺想要抱负国家,但是却怀才不遇的惆怅情绪,李白所向往的政治生活一直不太稳定,十分坎坷,他的一份想要报效国家的心却没有地方可以抒发,所以这开阔的大海,宏伟的大山都成为了他能够寄托自己情感的方向。

本来李白还是抱着满腔的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和永王一同度过国家危难,但是却陷入危险当中,他一直称自己是被迫的最后被一位御史所救。而他又不放弃硬是要写自荐表希望他人将自己引荐到官场,后听说太尉出征,他不顾自己年岁已高非要投身于救国,但却中途生病不得不退出,甚至最后病重病死在外地一个弯派小县城。

李白这一生都想要做官,做一些有用的事报效国家,但是却一直不如意,他一直追随功名但在思想上却又愤世情高不屑,其实他一直痛恨的只是那些陷害他阻扰他成功的坏人,对于其他只是没有认识到他的才干。

李白如果说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特别的大成功,但是他也不是个静心的隐士,而他在文字诗词上又自由奔放,浪漫洒脱,再加上他对于功成名就的执念,实在是激烈的碰撞,但是又能够刚好结合起来造就李白这个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