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至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

李清照的主要事迹

李清照是宋代人,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坛地位崇高,她又嫁与皇族赵明诚,故与主流文学圈颇有往来,其创作得到推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被经典化的女词人——其他女作家虽可能受称赞,但很少被视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然而,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属寻常,在明清则为重大道德污点,李清照几乎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证,这为“李清照未再婚说”提供了心理需求。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和骗取李清照收藏之事,致婚姻破裂。按宋代法律,妻告夫即使胜诉也要被判两年徒刑,李清照便采取了迂回战术——告发张汝舟收受贿赂,使其获罪,则婚姻自动失效。

绍兴四年(清尺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

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答手高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扩展资料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薯让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清照

李清照有哪些事迹?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杰出的代表,她的词中的确也塑造了一位文弱女子的形象:她聪明俏丽,“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花木兰),“眼波才动被人猜”(浣溪沙),都是她跟赵明诚结婚前后的生活写照她多愁善感,“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丶“多情自是多沾惹,难舍弃”(怨王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都是她跟赵明诚分居两地时的真情流露她体质似乎也挺孱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青玉案),都是她用文字给自己画的像。李清照的招牌形象,莫过于[声声慢]词中所表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李清照的标准形象,大约就是这样一位多愁善感丶孱弱悲戚的才女。难怪,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字里介绍李清照善于博弈之事,就有不少读者表示意外,有人甚至责备我破坏了他们心目中女词人李清照的美好形象。 事实上,真正的李清照,除了缠绵悱恻一面之外,还有她豪放刚强的另一面。换言之,缠绵悱恻只是李清照一生中某个时期丶某些时刻丶某些事情上的言行举止特征。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除了这一方面的形象之外,李清照也有豪放刚强的另一面。为了醒目起见,我这里归纳出李清照一生的十一件豪放刚强事迹,如下: 一丶关心家族命运。[鹧鸪天](桂),“何须浅碧青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云云,有研究者指出,其中可能暗含着借咏桂花赞美词人父祖名位虽然不及许多朝中王公大臣但性情高洁脱俗的意思。[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云云,有学者指出,是有感于当时朝廷党争变幻莫测的形势而作的。[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明显隐喻时局变化,家道中落。那年蔡京掌权,公公赵挺之卒于京师,并被追夺所赠司徒爵位。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在党争中遭到宰相赵挺之(李清照的公公)的排挤,被罢了官,李清照于是上书说情,其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等句,相当感人。可见,李清照决不是一个不问家事的寻常闺中女子。 二丶关心政治时局。[殢人娇]“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反映了当时金兵即将南下,宋朝形势危急的局面。可见李清照惦记的事情,已经大大超出了闺阁樊篱。 三丶跟丈夫赵明诚一道赏玩文物。赵明诚喜欢收藏文物古董,李清照就跟他一道,节衣缩食,从事此道。每次得到碑帖,他们就“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得到古书,他们便“共同校勘,整集签题”得到字画彝鼎,也“摩玩舒卷,指摘疵病”,每夜都要燃尽一支蜡烛方才罢休(《金石录后序》)。 四丶生活崇尚朴实。李清照在《金实录后序》中说自己跟赵明诚结婚之后,耽于整理文物字画,根本无意化妆打扮。“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可见,李清照平时家居,不是一副如花美眷模样。“性不耐”,意思是嫌麻烦,她宁愿过朴素的生活,加上不喜欢刺绣之类女工活计,都说明李清照身上具有男性化性格特征。 五丶跟一班男性文士诗歌唱和。李清照集中,还保存了几首跟男性诗人唱和的作品。跟李清照唱和过的男性诗人有晁补之丶张文潜等。 六丶竭力保存赵明诚留下的文物古董。随着金兵入侵,李清照跟难民一样,一路向南奔逃。迢迢路途,她一直带着赵明诚留下的为数众塌腔多的文物古董(赵明诚死汪衫唤后,留下文物器皿极多,单是赵明诚病逝后,被李清照带在身边的就有:书籍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等也有百余件),辗转浙江各地,她自己又大病在身,“仅存喘息”。其中千辛万苦,不难想见。 七丶告发后夫张汝舟。李清照四十九岁那年,再醮张汝舟。婚后不久,即发现张汝舟有攫取取她的文物古董的企图丶家庭暴力倾向和贪婪本性,毅然告发其“妄增举数入官”。当时法律规定,妻子举报自困凯己丈夫也要受到惩罚。李清照这一次不慎重的婚姻,使她有了“友凶横者十旬”丶“居囹圄者九日”的惨痛经历。李清照的再婚和告发后夫,在当时受到了士大夫阶级的一致谴责,没有一人对她表示同情的。 八丶大胆抒发内心感情。李清照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大胆披露自己心中对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丶爱恋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云云。这在今天看来是完全合乎情理之事,但是,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却被视作惊世骇俗的行为。宋人王灼就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陆游《孙夫人墓志铭》记载,墓主孙夫人小时候非常聪明,李清照想要收她做弟子,教她填词。结果,不但孙夫人家人反对,孙夫人自己也觉得不应该跟李清照学习填词。李清照之所以能够从小学习写诗填词,跟她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有关。李清照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她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于一般封建时代的闺阁女子。据《宋史》本传等文献记载,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门“后四学士”之一,诗文受到苏轼的赏识,著作甚多。更有意思的是,李清照的继母王氏(王拱辰之孙女),也善于写文章。 九丶心存男儿之志。诗言志,李清照存世的诗作不多,总共不过十余首,但是其中有好几首,气势丶胸襟非一般男性诗人作品所可相提并论。第一首是《咏史》诗,诗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李清照对于历史的熟悉和关心,她是有自己思想的。朱熹曾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朱子语类》卷140)第二首是《乌江》,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首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四五月间,当时李清照乘船从南京出发,经过芜湖,到姑孰,准备卜居赣江边。也就是说,李清照路过了当年项羽兵败自杀的乌江。其中英雄志向丶豪杰气概,一般须眉也难望其项背。 十丶尖锐批评士林人物。李清照是作词高手,对词自然颇有研究。她留下了一篇残缺不全的《词论》。这篇残文不但评价了唐宋诗词的成就与特点,还批评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词人。柳永丶张先丶宋祁丶晏殊丶欧阳修丶苏轼丶晏几道丶贺铸丶秦观丶黄庭坚等人,都被她指摘出了缺点,无一幸免。出言如此狂妄,不但一般女性诗人不能匹敌,整个文学史上也没有一个能够匹敌的男性诗人。李清照不但批评前代词人,就连当代士大夫,她讽刺起来也毫不留情。《建安》诗“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两句,打击面是相当大的。她不但作泛泛的讥刺,也作点名道姓的嘲笑。新科状元张子韶(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的话,李清照就嘲笑他说:“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当事人佩服其对仗工整的同时,心中却是切齿忌恨。 十一丶断人财路。李清照晚年,有一段时间,跟宫廷中人交往密切。绍兴三年(1133)端午节,她代皇后丶贵妃拟作了一些贺帖(形式是五言绝句的样子)。她这是越俎代庖,这原本是翰林学士的工作。翰林学士们做这事,每次都能得到金银财帛的赏赐。自从李清照做这事之后,赏赐的惯例就被取消了。当时一帮翰林学士,心里无不忌恨李清照,其中最恨她的是一个叫秦楚材的人(清吴连周《李清照传》)。 我这篇文字,可能会颠覆不少人心目中的李清照形象,并因此招致批评之声。但是,我以为,丰富的丶立体的丶多面的李清照,才是更加光彩夺目的美丽女人!

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详细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羡租拦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兄胡。”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型改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

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贪腐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一)、李清照经典诗句赏析大全(二)、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词大全(三)、关于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词及赏析(四)、关于李清照经典的诗词及赏析(三篇)(五)、李清照造句,用李清照造句(六)、李清照声声慢写作背景(七)、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八)、渔家傲李清照背景介绍(九)、渔家傲李清照写作背景(十)、李清照的人生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