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玄武门事变。
李世民,即唐太宗,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
李世民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李世民是如何坐上帝王之位的呢?玄武门之变是阴谋吗?古代通常是立嫡立长,但李世民不服气,他自认功高,不甘为弱,觉得自己也能为太子。可皇位自古就一个,赢了自然就是九五之尊,输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李建成之败,败在太墨守成规,以为自己是太子就能顺利坐上皇位,然而他的对手是李世民。
面对老爷子的刻意打压和长兄李建成的咄咄逼人,实力正在被逐步被削弱的李世民也无可奈何。毕竟李渊是实权皇帝,朝堂之上掌握实权的也大多是李渊的嫡系,彼时李世民的天策府根本没有能力与老爷子硬刚!最终,李世民想到了以退为进的计谋,同时还可以远离老爷子李渊并以洛阳为根据,进一步发展自身势力,以期与皇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礼。
玄武门之变即使不是蓄谋已久,也是早有预料,他们迟早会刀戈相见。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中国古代已经有那么多皇室兄弟权力之争的历史在前,有大量历史可以借鉴,李世民必然深知作为亲王稍有表现都会让太子多疑,招来杀身之祸。他一定知道自身屡立战功一定会引发太子警惕。李世民如果一开始没想谋取皇位,那么老老实实做个平庸王爷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亲王会屡立战功,风头盖过太子,即使将来是想做个忠臣贤弟,太子也不会放心。如果李世民不反抗大哥,李世民能好好的活下去吗?当然不能。历史里没有记载宇文颖的后代,在李世民最后取得成功后,有没有忘记这个为了他的成功而付出生命的人,我们不知道。历史就是这样,总有闷旅人只能在阴影里奉献,总有人的奉献不能记入史册。不过在付出了这么多潜伏死士的代价后,皇帝依然选择相信太子的忠诚。
此次谋反事件的处理结果是李大李二各打三百大板,流放了两边的参谋,就了事了。这等于告诉李世民,靠巧劲是拿不下太子的,要想皇位,只能来硬的了。所以他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史书里所有为玄武门之变写的铺垫,估计都是李二之后改的,不过是为了把自己描绘成自卫反击的形象而已。李渊一开始就有意扶持两个集贺岩团,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让这两个集禅罩御团互相牵制、互相争斗,他就作为一个裁判者居中调解,从而掌控大局。
随着唐王朝统一战争的推进,秦王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主要也是因为李世民太过优秀了),李渊就有意的向太子集团倾斜,打压、抑制秦王集团的势力,实现唐朝内部权力的再平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凭借平时积累的威望、人脉,再加上自己忠勇的部下,成功逆袭,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虽然李世民开始并没有想做的这么无情,可是抵挡不了弟兄的意见和想法,所以最后李世民心动了。历史已成定局,但他总的来说是个好皇帝,值得大家赞扬。
李世民怎么登上皇位的?
经过
在起兵反隋朝的过程中,李氏二人功不可没。随后唐高祖李渊登基皇位。李渊登基后变立了自己的儿子李建成为太子,并且命令太子居住在宫中,从而更方便处理宫廷之内的事物。同时也命令李建成为文官的集团代表。
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在李渊登基后便带兵攻打四方,为唐朝也是贡献颇多的一个人。李世民也深得民心。李世民做的这些事情李建成都看在眼里,他虽为太子,但是很不得民心,也不得军心。
虽为太子的李建成对李世民也是颇为忌惮,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桥槐迅天下。他害怕李世民会成为他登基的一块绊脚石,所以对李世民处明档处排挤,甚至做出一些事情去陷害李世民。李世民征战多年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党羽,李世民的党羽见李建民如此对待李世民心中自然不服气,于是李世民与李建民表面看起来和和气气,其实背地里早就斗的不可开交。
两人的明争暗斗李建民的父亲李渊也是看在眼里的,李渊自然偏向自己的儿子。在李渊的推波助澜下,李建民渐渐占了上风,控制住了局面。
李世民因此很不服气,李世民决定再博一回。因此就有了名震古今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兄弟的儿子。据史书记载是李世民当时逼着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的皇太子,以至于李世民最终顺利的继承了皇位,也就有了后来的贞观年间的唐太宗。
历史评价
刘文静: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刘邦),神武同魏祖(曹操),年虽少,命世才也。
李治: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沾马汗,鞮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宁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
戒日王: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敏此,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李世民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
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的重要事件陪衫凳。
塌握 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李建成曾经下毒害李世民。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芦旅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李世民。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把这一密议告诉了秦王。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怎么得到皇位的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事变篡位当上皇上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后当上皇帝。李世民篡位之说存不存在目前没有定论,但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十分有作为。在我国历史上,“贞观之治”是封建治世的楷模。“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他在位的22年间,由于知人善任、锐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文化,使国内经济一片兴旺,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呈现一派民殷财阜的新气象。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没猛雀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死于含风殿,知早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枯早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取得王位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期间,出现了魏征、程咬金、房玄龄、秦叔宝等历史名人,他治政有方,亦出现了令人敬佩的“贞观之治”。但其皇位的获得并非顺风顺搏燃水,他并不是嫡长子,而最终却登上了汪银迹皇位,其中也有诸多缘由。
在隋朝命运将终之际,李世民暗中图谋起义,常常降低身份推崇士人,拿出财物来供养门客并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而后隋恭帝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势力很强,颇有野心,却不是嫡长子。最终登上皇位是由于"玄武之变"。直到兵变之前,他看到几个儿子间水火不相容时,仍决定让李建成在关中接替皇位。李世民不甘心,于是联合部下大将在玄武门布下了重兵,偷袭射杀了前来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一举铲除了太子的势力。太子死后,李渊没有办法,只能被迫把李世民封为了太子,各种政务均由李世民决断。几个月后,李渊又被李世民逼着退了位,当上了有名无权的太上皇,李世民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
李世民上位后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困并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虽说李世民等上皇位的手段让人难以苟同,但他确实让唐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昌盛的时期。
李世民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1、善用人才。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2、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3、河清海晏。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贞观七年(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桥亏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总评: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
1、《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
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2、《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
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卖培称焉。虽《诗》《书》所敏配神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3、刘文静:“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4、吴兢:“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5、戒日王:“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参考资料:
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呢
通过“玄武门之变”。
具体史实如下: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历衫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桐烂汪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局仔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捷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李渊做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但大唐的江山却是李世民东征西讨打下来的,手下拥有一大批俊杰之士,但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他只能与皇位绝缘,心里当然不服气。而坐享其成的太子对这位皇弟,也不能不心生疑忌。类似的争端历史上并不少见,但一般都是老皇帝死了才会爆发出来,玄武门之变在李渊活着的时候就发生了,只能说明李世民的羽翼早已丰满,用不着瞻前顾后了。
收服猛将
李渊建唐后,全国仍然处在四分五裂之中。于是,坐镇长安的李渊就把平定天下的重任交给了二儿子秦王李世民,而把长子李建成留在身边,辅助自己处理朝政。
武德元年(618),李世民先打败了占据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又在武德二年(619)迎战刘武周。
刘武周起兵后投靠了突厥,在突厥人的支持下,他命部将宋金刚大举南侵。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抵抗不住,弃城而逃。李渊又派裴寂出击,还是大败而归。李渊想放弃河东,退守关中。李世消纳迟民认为太原不能轻易丢掉,便主动请缨,率领三万精兵渡过黄河,与宋金刚的队伍对峙。李世民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宋金刚的队伍粮秣断绝,不得不向北撤退。李世民率军跟踪追击,一举击溃宋金刚的队伍。刘武周元气大伤,只得与宋金刚一起逃往突厥,后来为突厥人所杀。
李世民打败刘武周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收服了猛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精通武艺,有一个绝招叫“解避槊”,就是能夺取敌槊反刺对方。每次上阵冲杀,敌将持槊刺来时,常常会被他劈手将槊夺去,回手一槊就将敌将刺于马下。
齐王李元吉也善于使槊,听说尉迟敬德的本领后,很不以为然,要求与尉迟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恐怕伤了对方,就让手下人把槊刃去掉。尉迟敬德说:“就是放上刃,也不能伤到我,就不要去掉了,我自会避开。”
两人交手后,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迟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观战的李世民问道:“夺槊和避槊,哪个更容易?”尉迟敬德说夺槊难一些,于是李世民命尉迟敬德空手去夺李元吉的槊。李元吉跃马执槊,向尉迟敬德刺来,不料片刻之间,他手中的槊让尉迟敬德夺走三次。李元吉也是一员骁将,虽然不得不叹服尉迟敬德武艺超群,心中却深以为耻。
勇将救主
武德三年(620)七月,李渊派拳世民出兵中原,攻拿李打东都。此时的洛阳掌握在王世充的手里,他废掉了杨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郑。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唐军势如破竹,相继收复了河南的大多数郡县,直逼洛阳。
李世民手下有一支由千余精锐骑兵组成的亲兵,全都身穿黑衣黑甲,号称“玄甲队”。尉迟敬德归唐后,与骁将秦叔宝、程咬金(后更名程知节)、翟长孙共同统领玄甲队。有了这支玄甲队,李世民的安全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他年少气盛,经常亲自披上黑甲,率领玄甲队充当先锋,杀入敌阵,这就难免会遭遇凶险。
围攻洛阳时,有一次,李世民又带着轻骑兵在前线探视王世充的军营,突然王世充的队伍冲了出来,李世民他们寡不敌众,再加上道路险要,被王世充的大军包围了起来。李世民身陷重围,却毫无惧意,左右驰骋,箭无虚发,敌军将士应弦而毙,还生擒了王世充的左建威将军燕琪。王世充被李世民的神勇所震慑,只好引兵后退,李世民趁机返回营中。来到营门口,他尘土满面,守门的营兵没有认出他是谁,不放他进去。李世民脱下甲胄好—通解释,这才被放进去。
又有一次,两军在邙山交战,为了探清对方的实力,李世民跨上战马,只带了数十名骑兵,就从敌阵中杀开一条血路,一直冲到敌阵背后。因为来势太猛,王世充的兵士被冲得晕头转向,一片慌乱,竟没有人敢上前阻拦。
李世民只顾猛冲猛打,与随从将士失去茄段了联系,身边只剩下将军丘行恭一个人。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王世充的骑兵趁机围追堵截上来。正在酣战中,李世民的坐骑突中冷箭,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射无不中,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挥舞长刀腾跃狂喊,接连砍倒数人,和李世民一起突出重围,回到唐军营地。
还有一次,李世民率五百名骑兵巡视战场,王世充的万余步骑兵突然围上来。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跃马赶到,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救了李世民,又护送他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又率骑兵返回来,突入王世充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活捉了敌人一员大将,还斩杀了上千人。
得胜凯旋
王世充屡战屡败,只得困守孤城,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害怕王世充被灭后,接下来会轮到自己,便率兵十余万西进,连续攻克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开进到虎牢关的东面。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窦建德,李世民忙与部下商议对策,他的部将大多主张退避,李世民却力排众议,决定分兵两部,一部分继续围困洛阳,一部分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西进。
虎牢关地形险要,窦军攻打了一个多月,仍然无法前进。时间一长,窦军的士气就低落下去,将士们思乡心切,恨不得战事马上结束。李世民得知这个情况后,故意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窦军果然中计,全部出动。李世民一声令下,前后两军一齐冲入敌阵。窦建德正和手下议事,唐军冷不防杀到,他们便四散而逃,窦军失去了指挥,变得毫无战斗力。唐军趁势穷追猛打,追出了三十多里路,俘获了五万多人,窦建德也受伤当了俘虏。
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回军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劲敌,李世民得胜还朝。他身披黄金铠甲,后面紧跟着 25 员大将和一万铁骑,威风凛凛。李渊率领满朝文武大臣前来迎接,长安城内鼓乐喧天,人声鼎沸。这时候的李世民声望无人可比,他的心里不能不动起做皇帝的念头。
魏徵献计
李世民屡立战功,越来越受到父皇李渊的器重。而留守京师的太子李建成却越来越让李渊不满意,他和李元吉混在一起,整天狩猎游玩,寻花问柳。当初李渊立太子时,就曾考虑过立李世民,却被他推辞了。现在李世民功勋卓著,李渊又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李建成的手下有个谋士名叫魏徵,他先是跟随李密反隋。后来投降窦建德,再后来成了太子的幕僚。他看出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出现了危机,就建议他领兵出征,建立战功以服众人。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窦建德被杀后,他的余部共推刘黑闼为首,重整旗鼓,起兵反唐,一时声势浩大,连名将李世勣都被他打败了。武德四年(621)三月,李世民率军进抵洺水(在今河北曲周西),和刘黑闼所部两万人展开激战,从中午杀到黄昏还是不分胜负。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李世民派人挖开洺水河坝,大水滚滚而来,刘黑闼军不战而败,只得去投奔突厥。
不久,刘黑闼卷土勇枣,这一次李建成主动要求出征,李渊便答应予,要论打仗,李建成根本不是刘黑闼的对手,但他听了魏徵的话,抓住俘虏就放掉,而以前被抓的义军全都被砍头了。这一招立即见效,刘黑闼的部下不再拼命死战,再加上粮食吃光了,有些将士就投降了唐军。刘黑闼见形势不妙,便向北逃窜,最后被他委任的刺史诸葛德威抓获,献给了李建成。
李建成消灭了刘黑闼,算是为自己争了一口气,李渊废立太子的念头就动摇了。
嫔妃进谗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算是暂时保住了,但魏徵看出太子和李世民已是水火不相容,多次劝说李建成抢先下手除掉李世民,但太子没有听他的,李建成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在后宫的嫔妃身上下工夫,给她们送礼物,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这个办法立刻奏效,因为后宫的嫔妃们对李世民的印象本来就不好。武德四年(621),李世民打下洛阳后,李渊派他的嫔妃前去挑拣宫里和库府里的珍宝,有的嫔妃趁机向李世民索取宝物,还有的为自己的亲戚请求官职。当时李世民把宝物和官职都分给了自己的部属,无法再满足她们的要求,她们就对李世民产生了怨恨。
李世民当陕东道行台时,李渊给了他处理辖区内事务的权力。正好淮南王李神通有功,李世民就赏赐给他几十顷好地。后来,张婕妤的父亲也看中了这块地,就让张婕好私下向李渊求这块地。李渊不知道内情,就写下了一道手诏,让地方官把这块地赏给张婕好的父亲。张父拿着皇帝的手诏,去向李神通要地,李神通没有理会。这下可惹恼了张婕妤,一天夜里趁陪侍的机会,她在李渊面前告了李世民一状:“您赏给臣妾父亲的地,却被秦王夺去给了李神通。”
李渊一听还有这种事,当时就发火了,第二天把李世民传进宫中,捋着袖子斥责他道:“我的手诏不管用,你的指令在下面州县却有人听,这成何体统?”李世民无法辩白,只得乖乖听训。
李渊还叫着李世民的小名,对大臣裴寂说:“这孩子常年在外边带兵,已经养成了独断专行的作风,全是他手下那些谋士给教坏了,已经不像我过去的那个儿子了!”
李渊还有一个宠妃叫尹德妃,她父亲尹阿鼠是个仗势欺人的家伙。有一天,李世民手下的谋士杜如晦从尹阿鼠家门前经过,因为没有下马,尹阿鼠就让他家的一帮恶仆将杜如晦拖下马来,拳脚相加痛打了一顿。尹阿鼠怕这件事传进李渊耳朵里,就来个恶人先告状,叫尹德妃到李渊面前说:“秦王手下的人非常凶暴,竟然敢欺负我的父亲!”李渊听了也不问个究竟,就又把李世民唤进宫来教训了一顿。李世民几次想说明事情真相,李渊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不光是张婕妤和尹德妃,后宫的那些嫔妃们一有机会,就在李渊面前哭哭啼啼地说:“您万岁之后,一旦秦王得志,我们和孩子们肯定会被他害死。太子为人宽厚仁慈,肯定会善待我们。”
李渊听了,很是伤感,从此对李世民越来越疏远,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越来越宠爱。
收买暗害
李建成深知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及李世民,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串通一气,共同对付李世民。他俩也想过把李世民害死,却不敢动手,因为李世民手下不仅有一批谋士。还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一大批勇将,要是真的打起来,准占不到便宜。于是,他俩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有一次,李建成私下里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器物。尉迟敬德二话没说,就把这一车金银器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李建成恼羞成怒,跟他断了来往。李元吉本来就嫉妒尉迟敬德,这件事情发生后更加恼恨,就派人去刺杀他,幸亏李世民有所预料,让尉迟敬德加强防范。尉迟敬德索性洞开房门,满不在乎地躺在帐中,刺客慑于尉迟敬德的威名,到底没敢下手。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甘心就此罢休,又生毒计,向李渊诬告尉迟敬德,结果尉迟敬德被逮捕下狱。尉迟敬德拒不认罪,同时李世民极力援救,才使得尉迟敬德逃过了劫难。
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一遇到调兵遣将的机会,李建成就想方设法把李世民的部将调开。有一次,李建成想让程知节去当康州刺史,程知节看出其中有蹊跷,坚决不离开李世民半步。
秦王府中还有两个人让李建成深为忌惮,一个是记室房玄龄,另一个是兵曹参军杜如晦。他俩都是李世民的心腹,经常为他出谋划策。李建成和李元吉轮番到李渊面前讲房,杜这两个人的坏话,结果他俩不仅被迫离开秦王府,还被驱逐出了京城。
不守承诺
武德七年(624)六月,李渊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往宜君(今陕西宜君县)仁智宫避暑消夏,李建成留守长安。李建成认为这是除掉李世民的天赐良机,便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乔公山将事先备好的兵甲,送给自己的心腹庆州都督杨文干,让他在庆州起兵,与长安互相接应。尔朱焕和乔公山走到半道越想越怕,就改了主意,前往仁智宫向李渊告了密。
李渊闻变大惊,立即派司农卿宇文颖飞骑传召杨文干。宇文颖一向与李元吉交好,就把这件事情暗中告诉了他。李元吉嘱咐宇文颖,让他转告杨文干,千万不要自投罗网。杨文干得讯后,便抢先下手,在庆州起兵。
李渊又急发手诏,命令李建成速来仁智宫面君。太子不敢不来,一见到父皇就跪倒在地,叩头谢罪,又跳起来自己往地上摔,几乎昏死过去,一副悔不欲生的模样。李渊还是怒气难消,当晚就把太子扣押在军帐中,派人严加看管,饿了只给他粗粮麦饭充饥。
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剿灭杨文干的叛乱,李渊担战这件事牵连着太子,响应的人会很多,就想让李世民亲自去一趟,并当场允诺:“事成之后,朕立你为太子。朕不能效仿隋文帝杀子的做法,但可将建成封为蜀王。蜀兵脆弱,将来建成若能听从你,你就原谅他;如果不能听从你,讨伐时也会容易些。”
李世民领兵来到庆州,杨文干的军队已经自行瓦解,他本人被部下所杀。李世民押着俘获的宇文颖,兴冲冲地回到京城,可是李渊对改立太子之事却只字不提了。
原来,李世民出征后,李元吉和几位皇妃争着为太子说情,大臣裴寂等人也反对废掉太子,李渊就改了主意,释放了李建成,仍居东宫,只是把太子身边的几个官员流配到边关。
驯服烈马
经过这次风波,李建成仍然不思悔改,继续想办法陷害李世民。有一天,李渊出外行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跟着一起去了。李渊让他们兄弟三人骑马射箭,李建成故意挑出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让李世民骑。李世民上马下马好几次,才把那匹烈马制伏了。他惊魂方定,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他们想乘机害死我,但死生有命,我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
这句话传进李建成的耳朵里,便通过后宫的嫔妃告诉给李渊说:“秦王说他有天命,一定会坐天下,怎么能轻易死呢?”
李渊听了很生气,就把李世民召进宫中,没好气地斥责道:“天子是上天决定的,不是耍一点儿小聪明就能得到的,你也太心急了!”
李世民有口难辩,只得摘下帽子,向父皇请罪。恰好这时候有人来报告边关告急,突厥人大举入侵,李渊连忙改换笑容,好言好语地安慰李世民,又让他戴上帽子,准备出征。
事变前夜
武德九年(626)六月里的一天,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李世民就去了。喝了几盅,他便返回了秦王府。可是一回到府中,他忽然感到腹中痛如刀绞,吐了好几升血,幸好御医及时赶来,这才转危为安。
听说李世民突然病倒了,李渊就来到秦王府探望。他对李世民说:“你素来不善饮酒,今后就不要再在夜里喝酒了。当初你最先提出夺取天下的大计,后来平定天下,都是你的功绩。我想立你为继承人,你却推辞了。再说建成年长,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我不忍心夺走他的太子位。我看你们兄弟好像互不相容,如果都住在京城,一定会发生争斗。我想让你去洛阳主管河,洛以东的地区,还允许你立起天子的旌旗,就像汉代的梁孝王那样,你的意见如何?”
李渊作为父亲,这样的安排也是一片苦心,但李世民不愿意离开,他哭着对父皇说,他实在不愿意远离父亲的膝下。李渊劝说不了他,只得作罢。
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这个消息,认为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阳,就更加难以制伏了,于是便加紧了谋害李世民的脚步。
不久,突厥人又来侵犯唐朝边境,警报送到长安。以往遇到这种事情,都是李世民带兵出征,这次李建成举蒋李元吉带兵北征。李渊点头同意,李元吉趁机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北征军中,李渊也点头同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一旦这些将士被调开,就借口给李元吉饯行,把李世民邀到昆明池赴宴,把他杀掉。
当天夜里,东宫有人把这个秘密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急忙连夜进宫,到父亲李渊面前告了一状,说太子和元吉淫乱后宫,还想谋害自己。李渊有些不敢相信,就答应等明天一早,让他们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李世民知道父皇一向出尔反尔,即使这件事查实了,最终也会不了了之,再说淫乱后宫的罪名是他加上去的,一旦查明他是诬告,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他把手下的亲信们都召集起来,准备动手。可是这样就要担上残杀手足的恶名,他又有些犹豫了,尉迟敬德等人再三苦劝,他还是难下决心,提出用占卜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做出决断。有人把占卜的龟具拿来了,正巧秦王幕府中的僚属张公谨从外面进来,见状一把将龟甲夺过来摔到地上,说道:“凡是占卜都是因为要解决疑问,消除犹豫,而今天的事情没有什么疑问,还占卜干什么?即使占卜的结果不吉利,现在的情势也停不下来了,希望大王仔细想想。”张公谨的这番话让李世民彻底坚定了决心,立即分派众人做好准备。
喋血城门
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骑着马朝皇宫走来。昨天晚上,张婕妤听说李世民到宫中告状,就及时派人报告了李建成。李建成随即找来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让他赶紧布置兵马,同时称病不朝,观察一下动静再说。李建成却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长安城里全是我们的军队,他们能怎么样?”
李建成和李元吉向上朝必经的玄武门走来。这里的领班将领名叫常何,本来是李建成安置在这里的心腹,后来被李世民收买。李建成不知内情,也就没有防备。而此时玄武门内已经埋伏好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他们勒紧战马的缰绳,一个个剑拔弩张。
李建成和李元吉刚来到玄武门边,忽然一只乌鸦从树上飞起来,李建成心里犯疑,拨转马头就往回走。这时候,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马赶了出来,高喊道:“殿下,别走!为什么不去上朝?”
李建成听到呼喊声,回头张望。李元吉转过身来,见情形不对头,弯弓搭箭,要射李世民,但三次都没有拉满弓,箭都没有射远。李世民勒住坐骑,反手一箭,就射穿了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一个跟头从马上栽下来,气绝身亡。这时,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跑到树林里去。李世民被树枝刮下马来,摔得不轻,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匆忙赶到,夺下他的弓,要用弓弦勒死他。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及时赶到,李元吉本来就怕尉迟敬德,吓得爬起来就往武英殿的方向跑去。尉迟敬德哪里能放他逃走,从他身后放箭,把他射死了。尉迟敬德又挥动宝剑,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的脑袋。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闻讯后,纠集起两千精兵猛攻玄武门,形势十分危急。张公谨神力惊人,一个人就把城门关上了,把他们挡在外边。李世民急忙派尉迟敬德带甲士入宫,向李渊通报情况。这时李渊正和裴寂等人在南海池中泛舟,见尉迟敬德一身铠甲地站到岸边,非常惊慌。又听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处死了,不禁惊得自瞪口呆。但到了这步田地,李渊想反对也没用了,只得下诏命令城中所有军队都听秦王节制。
正在攻打玄武门的将士们听到黄门侍郎宣读皇上手谕,又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被挂了出来,就停止了进攻,一哄而散了。
三天后,李渊宣布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同年八月,他退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位,是为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