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

李宗仁是什么人物?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
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李宗仁早期概述早年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后入桂林省立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8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10月 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1913年秋毕业后,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1916年 5月 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任护-第二军第五旅排、连,1917年秋提升营长。参加过护国战争、0战争和粤桂战争。
1921年 任少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1923年 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建立联系。10月 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 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9月 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
11月 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7月 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统一广西后,任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和广西省第一届省党部监察委员。
1926年 1月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3月 广西军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军长,黄绍竑任-表。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负责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即黄埔军校南宁分校)。
5月 南宁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军第二旅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
北伐时期
1945年2月李宗仁将军于重庆1926年 7月 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 4月 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
5月 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统辖五个军又一个独立师。
8月 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之一的孙传芳主力部队。
10月 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 1月 蒋介石第二次上台后,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蒋桂战争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蒋介石以“叛乱-”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 秋 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 4月 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7月 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
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1月 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总指挥。
抗战时期
1937年 7月 抗日战争爆发。
10月 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挥徐海会战。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6月10月 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 4月至5月 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 1月至2月 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 9月 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 5月 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6月李宗仁和白崇禧将军(军装)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李宗仁是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抗日英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百度百科里面有关于他的详细介绍。其实我对他比较尊重的原因就是他指挥的对日台儿庄会战。

李宗仁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8月13号,广西桂林府临江县西乡两江墟榔头村,始祖据李说是陇西人,后来秦始皇派史禄来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时跟从史禄的两个李姓将军,他们都是这两个人的后代,在当时这个村还有200多户李姓人口,而李宗仁家就是其中一家。
李家在李祖父(如玺公)时,因为李家人丁不旺,一直世代单传,生活还算富裕,到李的父亲(春荣公)时,由于洪杨革命和中法战争,家道中落,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还算吃的饱饭。
李家在本村还算是有点名头的,如玺公喜抽鸦片清谈,大度,好客,晚年经常躺在塌上邀请亲朋好友开讲年轻时的经历,如玺公年青时喜游乐,曾经单独考查长江水源,中原风俗,后来在广州珠江一代游历,晚年回到家乡,学习中医,犹善小儿科,因为当时家里比较富裕,义务出诊,所以又为本村的一名儒医,被乡里称道。如玺公年轻时由于战争频繁曾被清政府抓壮丁,后如玺公趁人不备偷跑出来,九死一生。所以本就讨厌清政府,在家好评时政,李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
春荣公自称“革命党”是一位思想比较开明人士,破除迷信,捣毁庙宇,兴办实业,开办学堂,所以经常和本乡乡绅闹矛盾,1904年听说有去外国打工的机会,经香港去马来西亚,没想到是英国人出卖华工上当受骗,经过种种努力才回家,春荣公喜交任侠好义人士,李的初学功夫,就是春荣公的莫逆之交李植甫先生教的。
母亲刘氏克勤持捡,养育五男三女,因春荣公是读书人,办私塾教课,种地,纺织,洗涤,做饭,养育幼儿,都一人承包,李家小孩能活这么大不至于饿死,全因刘氏一人,刘氏简朴,善良,在挫折中总能挺受过来(这里故事有时间会细讲)。
因为春荣公不能下地,德明(李宗仁哥),德邻(李宗仁的字)会经常帮助母亲下地干活(李母共生下11人,夭折三人,还剩8人,李宗仁大排行老三,但大哥夭折,实排行老二,在族谱里排行老九),母亲问德明德邻,长大后想干什么,德明说做米贩子(当时非常好的职业,把谷米压出来后在市场买,剩下的米糠可喂牲畜,有毛利可赚)。德邻说做个养鸭的,当地里的谷米成熟后,每家都会收谷米,在地上总会洒落一些,所以买了小鸭子,直接放在田地里,不用很用力的喂养小鸭子也不会饿死,鸭子再生小鸭子,就会挣钱)。母亲对两人的志向很满意。所以李宗仁并不是从小就很有革命的志向,现在人给人写传记,总会写从小素有大志,我看未必。
由于战争频繁,家道已大不如前,祖父如玺公晚年只有有田地60多亩,在1898 年析产,父春荣公得地20多亩,叔春华公得地20多亩,祖父自己留10多亩过下辈子。此地完全不够一家10口人的口粮,不免借贷,买地,生活十分艰苦。
作为半耕半读的世家,当然德邻兄也会从小读书,8岁多开蒙描红识字,学三字经,幼学诗,百家姓,开始三年跟从父亲私塾学习,后来跟从龙均时老先生读书两年,再后来父亲受外婆的聘请到古定村教私塾,有跟从父亲学习两年,四书五经粗可理解,后父亲只身去南洋,所以又跟随李庆廷(此人颇懂医术1920年后李宗仁率领粤桂边防军第一路驻守玉林兴业县城隍墟时聘请老先生为军医,此人还会算命,给李宗仁算的还颇准)老先生学习。
李庆延被邀去桂林法政学堂讲课,李得到母亲同意,同李老师来到桂林,李在临桂县就读于县里两等小学,由于是新式学堂,不同于旧式私塾。数学,博物,英语一窍不通,由于年龄的关系,李一来就分在高等班,没有一点新式学科基础打底,难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两次期末考试,李一直坐稳最后一名。李是从乡下来的说的“土”,穿的与其他同学不太同步,因此常常被同学讥笑为“乡下的傻瓜”。李上完两个学期就结束了新式学校的教育。
1905年回到家种地,由于家里的土地少,家里的人口多,家里又没钱继续升学,作为家里的老二(当时15岁),这时父亲还在南洋,自己又健壮,该找份正当职业就业,养活家里,恰好,这一时期清政府这在办新政,广西也凑风,在广西设立奖励工商业的“劝业道”在桂林城设立“省立公费纺织习艺所”招收200学徒,学习纺织,父亲也刚从南洋回来,也觉得这是一门非常好的手艺,于是李就在这年,在桂林学习下水,浆纱,到织布所有流程,1906年春结束学习。在这半年由于吃公费,不但自己不用花钱,也可接济一下家里,在厂里不但学习技艺,还开阔眼界,由于当时清政府的新政,主办实业厂子的都是一些地方官员,官员不免就有应酬,南来北来的官员经常来厂里找厂长吃吃喝喝,晚上厂里经常灯火辉煌,排场相当大。李第一次看到,不知是痛恨还是羡慕。
1906年春回到家,一开始家里都很高兴,买了个木织机,过了半年后家里就不太感兴趣了,随即就撂下了。
在家一段时间后,父亲被姑丈约到家里教馆,李变跟着父亲一块去念书,姑丈到对李的织布技术颇感兴趣,让表姐学习一下,于是买了木机,李浆纱时把纱浆焦了,织起布来随织随断,才知道自己根本没学到手,场面颇为尴尬。

李宗仁祖籍是临川吗?

李宗仁(1891-1969年),字德邻,祖籍广西临桂县。著名爱国人士、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早年就读于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投桂军,先后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因战功由排长递升营长。1922年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后改所部为定桂军。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联合黄绍宏、白崇禧之讨贼军,组成定桂讨贼联军,李任总指挥,先后消灭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部,击退入桂云南军阀唐继尧部,统一了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

李宗仁祖籍是哪里人

李宗仁祖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曾为李宗仁撰写回忆录的唐德刚认为,李宗仁“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他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的一根主要支柱,没这根柱子,则今日这座大厦,可能又是另外一栋不同的建筑了”。

轶事典故。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

北伐成功后,和蒋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红岩中的李代总统是

红岩中的李代总统是李宗仁。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扩展资料

1965年4月22日,李宗仁又一次来到纽华克城的移民局,申请去瑞士度假。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一个人离开美国到达了欧洲。

7月12日下午两点,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道格拉斯式客机,这是瑞士飞往亚洲的固定航线,飞机从苏黎世起飞,经日内瓦、希腊雅典、黎巴嫩贝鲁特、巴基斯坦卡拉奇,最后飞抵香港。

到机场迎接李宗仁的还有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曾经参加1949年南京和平谈判代表团的成员,以及前国民党起义将领共111人。周恩来还特别介绍李宗仁同溥仪见了面,这是末代皇帝与末代总统的历史性会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宗仁

李宗仁是哪一年正式回国的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1965年7月20日,冲破重重险阻,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北京,周总理到机场欢迎。李宗仁在机场宣读声明,表示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常识人物篇。

李宗仁和白崇禧谁的水平更高?为何桂系一直是李宗仁做首领呢?

新桂系在整个民国期间,白崇禧从未当过首领,三巨头时期他排名第三,黄绍竑出走后,他又排名第二,新桂系始终以李宗仁为首领。在很多人心目中,锋芒毕露、军事才华横溢的白崇禧,难道不是更该当首领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相较综合实力而言,李宗仁显然比白崇禧更全面,水平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桂系三巨头

第一,李宗仁素来以宽厚闻名,也因此在桂系中更能服众,也更受敬重。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其军事才华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白崇禧还以桀骜不驯著称。哪怕是多次击败桂系的蒋介石,依然不被白崇禧看在眼里。

那么,为什么素来骄傲不逊的白崇禧,却始终对李宗仁服服帖帖,两个人几十年间的合作,也能一直亲密无间呢?这当然不是因为白崇禧突然高风亮节,而是李宗仁的确有令白崇禧值得钦佩,心甘情愿听从的东西。

白崇禧

而这个东西,就是李宗仁的容人之量。人们夸耀一个人宽宏大量,会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但是,要求别人宽容易,要求自己宽容却极难,其实白崇禧对此也心知肚明,深知自己性格缺陷的白崇禧知道,单凭自己的军事才华,并不能始终牢牢地将桂系团结在一起。而新桂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李宗仁。

李宗仁

第二,对于一方势力而言,李宗仁具备统帅之才,而白崇禧却更像一名智囊。这个其实从白崇禧的外号也能够看出来,白崇禧的外号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将白崇禧比作民国时的诸葛亮,除了夸耀白崇禧的超凡军事才华之外,这个外号其实也隐含了白崇禧只能作为智囊,而非主将的意思。

白崇禧

因为哪怕被称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在主公刘备死后,独自带兵的他也很少打胜仗了。而纵观白崇禧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桂系三巨头起家的定桂讨贼联军,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白崇禧从未担任过主持一方的军事主官,始终以参谋长的身份指挥作战。

白崇禧

而相反,从起家之时起,李宗仁就一直作为一方首领,从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定桂军总指挥、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再到新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始终是“老大”。最好的参谋和智囊,并不一定是优秀的军事主官。显然,对于“老大”这个职位而言,李宗仁无论是经验、资历还是表现,都远比白崇禧更合适。

李宗仁夫妇

第三,哪怕是从军事才华而言,虽然白崇禧军事才华更为显赫,但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弱。从李、白、黄三人未合作之前,李宗仁以少校营长的身份,争取十多个连队,独立带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占据玉林地区七个县的经历也可看出,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弱。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指挥以杂牌军为主的中国军队60万余人,面对多路进攻的日军,不但成功的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武汉会战赢得时间,同时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

而且在台儿庄大捷之后,面对实力全面占优的日军,李宗仁再次沉着冷静的指挥数十万大军且战且退,成功撤出战场。这在很容易将撤退变成溃退的国民党军队中,极为难得。这也充分地体现出李宗仁的军事才华。

李宗仁

最后,李白二人的地位,从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也能看得出来。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已经彻底输光老本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面临去往何方的选择。李宗仁深知常凯申睚眦必报的秉性,他准备直接去美国,也力劝白崇禧不要前去台湾,自投罗网。

李宗仁和白崇禧

但这次白崇禧却相信了蒋介石抛来的“”橄榄枝,他拒绝了李宗仁的提议。白崇禧到达台湾后,果如李宗仁所料,不但没有丝毫权力,反而一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控,连最终死因都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