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

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 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叫什么

1、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

2、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公元81年-121年),新野县人氏,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邓禹之孙女,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诸兄弟所不及。其父邓训(时任护羌校尉)有疑难之事也常询问邓绥。她15岁应选入宫,16岁封为贵人。因邓绥身材修长,姿容秀美,处事谨慎,善待下人,在后宫很有威信,深受和帝喜爱。因此,阴皇后对她十分嫉妒,扬言要除掉邓绥。邓绥获此情报,向和帝哭诉,和帝于永安二十四年(102年)废杀阴后,立邓绥为皇后,绥终于如愿以偿。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她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诛连被遣免者之罪,并赐赠财物田地,给以生计,并把皇戚马氏、窦氏家属因罪禁锢者赦为平民,以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她专门为内戚和邓、马、窦氏家族子弟开设学堂,传授经书,培养名门之后。绥执政严明,内检左右,外抑宗族,连其兄触犯刑律也严惩不贷。她对内精简冗员,减去宫内老弱无用之吏 500余众。她对蔡伦改革造纸术极为赞赏,下令宣传推广,并封蔡伦为候,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绥执政期间,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仅延平二年(即她执政的第二年),全国就有18郡地震、41郡大水、28郡风雹侵袭。

3、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采纳西域都护任留斑超之子斑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平息。大臣们纷纷上书歌颂邓太后:“兴灭国,继绝室,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日夜操劳使年仅41岁的邓太后染病咯血,卧床不治。公元121年, 她抱病下诏,大赦天下,是年3月崩,与和帝合葬于顺陵。

历史上首位“垂帘听政”的女性是谁?她做过哪些有名的事情呢?

历史上首位“垂帘听政”的女性是谁?她做过哪些有名的事情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近代历史最有名的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是慈禧太后,那么大家知道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性她是谁吗?她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她就是吕后,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同时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以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更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那历史记载中她做过哪些有名的事情呢?

一、助刘盈夺帝

刘邦曾因以刘盈仁弱“不类我”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称心为皇太子的念头,而周昌、叔孙通等毓文中学大臣都绝不允许废长立幼。再加上戚夫人受临幸,经常跟随高祖身旁,日夜抽泣,要让刘邦立称心为皇太子。这从而遭到吕后的嫉妒,从而也有了暗害的念头。

有些人出谋划策,让她去找张良。随后吕后就要他的哥哥吕泽挟持张良,逼迫张良出谋划策。张良对吕泽说:“当时皇帝数次陷入危急艰难之时心存侥幸使用了我自己的计谋。现如今,天下安定,皇帝因钟爱而改立太子。这也是骨肉至亲中间的事,即使我们一百人去进谏,又有什么用呢?可是,皇上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却始终请不来,因为我们觉得皇上对他们的心态自始至终高傲轻侮。

假如我们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去辅佐皇太子,让她们每天陪着皇太子,尤其早朝之际守候皇太子,皇上一定会看到。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吕后马上大肆宣扬。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皇太子的亲笔,还带了一份薄礼,请“商山四皓”下山,这四位高士居然全来啦。之后刘邦捡到这四位老年人辅佐皇太子后,刘邦再也不会废太子的念头,从而之后刘盈成功即位为帝。

二、杀伐大臣、巩固权势

吕后为了能进一步巩固自已的权势,开始啦行凶树威。第一个被选中的便是韩信,吕后趁刘邦在外面争霸之时,与萧何协同使计杀掉了韩信,进而取得成功威慑了别的功臣。随后,刘邦在削职放逐彭越之时,吕后劝导刘邦把它杀害了。刘邦即位八年间,吕后帮助刘邦,前去镇压反叛、严厉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对巩固汉代统一政党冒了重要意义,并为了她日后当权作出了准备工作。

三、刘邦驾崩后独揽大权

刘邦驾崩后,吕后独揽大权。起先监禁这些刘邦临幸的嫔妃,后又把戚夫人严刑变成人彘,真的是方式暴虐,令人望而却步。

孝惠二年(前193年),吕后摆宴危害齐悼惠王刘肥,最后刘盈同端酒后,被吕后弄翻后而逃脱。后刘肥赠城阳郡,并尊小公主为王,吕后大悦,后归封地。

孝惠四年(前192年),吕雉立鲁元小公主女李氏为皇后。孝惠四年(前191年)三月,废止挟书律,与此同时激励民俗图书、献书,修复旧典。孝惠三年(前192年),吕后与惠帝逐渐命人修建长安城,到孝惠六年(前189年),工程施工所有完工。全国各地诸侯国来会,十月入朝庆贺。

四、临朝称制

孝惠七年(前188年)八月戊寅,刘盈抑郁病故。吕雉立皇太子刘恭为帝,自身临朝称制,履行皇上权力,朝中命令一概源于太后,为中国太后独裁的第一人。

吕雉为了能强化自己的执政,采用“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党的前提下,最先严厉打击诸侯王和政治里的反对党,又器重其宠臣审食其。随后布局同党,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候。再后来吕雉杀掉了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又恐少帝造反,然后又残了刘恭的皇位,并暗地里杀了他,改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更名叫刘弘。

前180年八月一日,吕雉病亡,长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墓长陵。以后汉统治阶层矛盾激化陡然恶化,袒刘之军蜂起。在公输刘襄刁难在外,陈平、周勃回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名而杀诸吕,李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进行了一场出血抗争,后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吕后这一生跟随刘邦,协助刘邦平定了天底下,后因权欲明显,暴虐严刑,暗害功臣,排除异己,巩固权势。后临朝称制,行黄老政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改动汉法,倡导节俭,重农宽商,和亲匈奴,后也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在历史上哪个女人是第一个垂帘听政的,早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早步入政坛,第一位垂帘听政执掌大权的传奇女人,她就是秦宣太后。她是秦国的历史上一位改变时代的缔造者,然而,她这样一位能改变历史走向的政治女强人,一个经历颇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她早期的经历为何没有任何记载?至今是个谜呢?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就是芈月,其实芈月这个名字,她在历史上是没有任何记录,历史上有“芈八子”有“宣太后”的记载。芈月这个名字是考古学者从秦始皇兵马俑上残存的“芈月”字样,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中发现,后经过专家研究推断“宣太后”就是芈月。这在《史记·秦本纪第五》以及《史记·穰侯列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她是秦惠文王的妾室,秦惠文王封芈月为“芈八子”。而“芈八子”后又被封为“宣太后”,这是秦昭襄王赢稷即位后封给母亲的。

“芈八子”的芈姓是楚国的大姓,那么芈月就是楚国公主?表面看是楚国与秦国的联姻,而实际不是这样。秦王封芈月为“芈八子”这个封号,这在秦国后宫等级中是最低级的,说明芈月并非是楚国公主。据研究考证,她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芈月的母亲生了芈月以后曾经改嫁,于是她有两个姓氏不同的弟弟,一个叫魏冉,一个叫芈戎。《史记·穰侯列传》中的穰侯指的就是魏冉。”

在战国时期,秦国是执行非常严格的礼法的,贫民是绝对不可能嫁给秦王的。从芈月出生的三个儿子年龄上看,芈月是老秦王晚年最宠信的妃子,她一连生三个儿子嬴稷、嬴市、嬴悝。而秦王封给芈月为“芈八子”的封号是承认孩子是秦王的。这与实际身份不相符的封号,暗示芈月的身份不是贵族。

在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是讲究血统论的。如果芈月是楚国贵族公主可以封为王妃。于是,历代的史学家们对芈月的身世都有疑惑,最终大家比较认可的是野史记录,芈月不是楚国贵族,而是义渠国的贵族。是进贡的番妃,如果芈月是番妃,她是进不了主流的,不能被封号,儿子也不能成为秦国的国君。但秦惠文王非常喜欢她,最终还是封了芈月为“芈八子”。历史上的芈月生得花容月貌、聪慧可爱。她又为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所以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以后正史没有芈月早期经历的记录,是因为芈月不让说,宣太后不让说,也因为不能说。说了芈月的儿子秦昭宣王就做不成秦王,因为不合法,因为番妃的儿子是不能做秦王的。大臣们不说,是因为谁也犯不上得罪大王,政敌想说可是没有机会说。所以,芈月宣太后早期生活的经历没有记录,是被秦国毁去了。这样做是为了捍卫大王的合法性,由此才改变秦国的历史地位。芈月以后种种怪诞的表现,也都充分佐证芈月不是大家闺秀,不是中原贵族。

芈月是政治联姻的一个牺牲品,如果不是政治联姻,她可能还会是一个善良聪慧、宅心仁厚的姑娘。如果不是政治联姻,她也不会成为秦宣太后。可是在几千年封建统治的男权社会里,女人的命运向来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是命运使芈月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变,芈月带着善良离开义渠王,走进了秦国。二十几年以后,当芈月让义渠王回来的时候,宫廷斗争生活的磨砺,已经使芈月变成一个心狠手辣之人。

公元310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而后秦武王非常搞笑死亡,武王无子。“芈八子”联合燕国和赵国,并借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将自己远在燕国的儿子嬴稷回国即位。公元前306年秦昭王赢稷(公子则)被立为国君,因他年纪尚幼,暂由其母摄政。自此“芈八子”迎来了在秦国呼风唤雨的下半生。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之强。

秦宣太后芈月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把持朝政近40年,而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同时,她也让秦国走出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弱小秦国,变成虎踞六国的强国。史学界对这位“女政治家”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颇高,著名历史学家马非百曾这样评价秦宣太后:他说“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史记》中也是这样真实记载的。

秦宣太后芈月,她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铁腕女政治家。她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她们都十分相像。她们都是在丈夫还在的时候就参与政治,她们是丈夫的帮手,也是合伙人。成为了太后,掌控大权;能力超强,善于治国。

如今她们带着身前无限荣耀和权力走了,可她们却在男权社会里将女人做到了极致。命运给了她们这样具有政治手腕、且意志坚强的女人的机会,也是命运成就了秦宣太后芈月传奇的一生。

垂帘听政第一人是谁

邓绥(81-121),新蛮人,东汉皇后、皇帝高密邓禹的孙女。她在历史上被称为邓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邓遂,东汉何(公元81-121)皇后,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酒店之首,邓禹孙女。6岁时,她学习历史书。12岁学《诗经》《论语》,专研古籍典籍,不问家事。

这个家族被称为“朱升”,他的才华超出了其他兄弟。他的父亲邓训(当时是胡强的一名上尉)经常问邓绥是否有什么问题。她应该在15岁时被选入宫中,16岁时被封为贵族。由于邓绥身材修长,容貌姣好,为人谨慎,对仆人也很好,在后宫很有威望,深受何棣喜爱。所以殷皇后很嫉妒她,扬言要除掉邓绥。邓绥得到这个信息,就向何棣哭诉。何棣永安二十四年(102)废殷后,立邓绥为皇后,隋终于如愿以偿。元兴元年(105),何棣卒年27岁。邓皇后没有亲生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的两个儿子都寄养在民间。一个年纪大了,但体弱多病,无法成功;一个是刚出生的婴儿,刚出生一百天。她被立为皇帝,也就是汉殇的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来朝廷听政。但她毕竟年幼丧偶,诸多不便,便命弟弟邓芝为骑将,可入朝议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商帝驾崩,邓绥任命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未满13岁,邓皇后继续面对朝廷。她在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在政府呆了16年。这期间,她牢记殷皇后的榜样,除弊扬善,既往不咎。她先后减轻了被殷皇后惩罚的罪过,甚至是被送走的人,并赐以财物和田地谋生,赦免了被黄石和家人囚禁的人作为平民的罪过,缓解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她为婆媳邓、马、窦家子弟办学校,教授经书,培养名门。隋大权在握,对内检查,对外打压宗族。就连他的弟弟地狱付也触犯了刑法。她内部精简了冗员,减去宫中老弱无用的官员。

500多人。她非常赞赏蔡伦对造纸术的改革,下令宣传推广,并将蔡伦列为候选人,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隋朝时期,有十年水旱灾害,四次外患,盗贼横行。仅延平二年(她在位的第二年),全国就有18个县发生地震,41个县发生水灾,28个县发生冰雹。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听从自己的调遣,开源节流,减税,救济灾民,让百姓在岁末能够安居乐业。她采纳了西域都督班超之子班勇的劝谏,通过西域,抵抗匈奴,稳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了徐雨等人的良策,通过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等方式转攻为守,使羌人暴动平息。大臣们纷纷撰文称赞邓太后:“国家兴亡,独室继位,功臣录,汉室复辟...崇高的事业是我们力所不及的,飘摇的荣誉是可诵不可名的。”年仅41岁的邓太后夜以继日地工作后,染上咯血,死在床上。公元121年,

她为自己的疾病颁布了一项法令,并赦免了全世界的人。她于2008年3月崩,与何娣合葬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