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自称朕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上第一位自称“朕”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第一位自称“朕”的皇帝是秦始皇。

1、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2、“朕”作为自称,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朕即“我的”。

如:《尚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

3、帝国专制政体早期,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释义:现在皇帝年幼,茕茕忧病,我暂且辅助听政)”。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释义:德隆望重等同三皇,武功超过五帝)”。

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虑,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 ,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朕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自称为“朕”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其中,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将古代的文化慢慢推向巅峰,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这是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开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喜欢自称为“朕”,那么“朕”是什么意思?“朕”就是我的意思。

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君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将他将“朕”作为皇帝的专有名词,也就是仅限皇帝能够用“朕”自称。如果其他的人称“朕”,就是大逆不道,必然受到“杀鸡儆猴”的惩罚。当然,这个称号在秦朝以前是没有的。在这之前的最高统治者都是自称“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他结束了春秋时期的战乱,实现了民族文化大融合,推进了我国历史的向前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残暴行为。比如,他为了兴建阿房宫剥削普通百姓,举全国的人力物力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可谓是暴君。我们评价一个人需要对他的功、过进行分析。功大于过说明这个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始皇帝”,他是不是第一个自称“朕”的人?

秦始皇嬴政并不是第一个自称“朕”的人。“朕”这一字在商代时期便已出现,它含有多个含义,其中之一就是指代“我”。在很多先秦时期的古籍中都可以看到作为代词使用的“朕”字,比如说《尚书·虞书·尧典》一书中记载有尧帝曾说:“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巽朕位。”除此之外,战国时期的屈原也曾在《离骚》中写道:“朕皇考曰伯庸。”由此可以看出,“朕”这一自称早在秦始皇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人在使用。

虽然秦始皇不是第一个自称“朕”的人,但是他却是使这一自称的用法彻底发生改变的人。从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不管是帝尧这样的君主,还是像屈原这样的非君主都可以使用“朕”作为自称。而待嬴政成为秦始皇之后,“朕”这一自称开始变成皇帝的专属自称,非皇帝之人如果敢以“朕”自称势必会掉脑袋。

就嬴政这个人来说,他是在公元前247年继承秦国王位的。后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他陆续发兵吞并韩、赵、魏等国。待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国顺利吞并六国,从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随着统一大业的完成,嬴政为了表彰自己的政绩创造了“皇帝”称号。因为他是第一个使用该称呼的人,所以他也被称为“始皇帝”。

与此同时,嬴政为了凸显皇帝的独一性,他还规定“朕”这一自称从此以后只属于皇帝一人。关于这一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着明确记载。虽然后来秦王朝的统治仅持续了十五年时间,但是嬴政所开创的帝制以及关于“朕”这一自称的使用规定却长久延续了下来。是以在后世两千多年时间里,“朕”这一自称都只有皇帝能够使用。

历史上最早使用朕的皇帝是哪个?

秦始皇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第一个称为皇帝的人,第一个将“寡人”变为朕的人,这就是秦始皇

从过去到现在,一提及秦始皇,大家对他的的评价,似乎从没有一致过。

有人认为他是暴君,随便使用武力发动战争,焚书坑奴,对曾经的 历史 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大兴修建长城及秦始皇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以为贤明的君主,结束了春秋战国动荡的格局,统一了六国,并且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还宽待六国被俘的贵族,并没有实行斩杀。

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车同轨,书同文",在秦朝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只有文字和文化的统一,才算是真正的统一。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在文字的使用及称呼上进行了创新。在秦国统一前,各国君主都称自己为王。而秦始皇认为自己已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完成了千秋大业,这个王的称呼已经配不上他的身份和成就了,于是就从三皇五帝的词中取了两个字,从此改称呼为皇帝。

这就是皇帝一词的由来,秦始皇便是第一位使用者。

根据秦始皇当时的想法,他虽然不是秦国的开创者,但是他是唯一的统一者,之后还有自己的子孙还会继承自己的王位。

统一六国便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他便称为自己为"始皇帝",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秦始皇这几个字的由来。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为"朕"?

"皇帝"的称呼是大臣们对秦始皇的尊称,那么秦始皇自己该如何称呼自己呢?

我们知道在秦始皇之前,基本所有君主都称自己为"寡"或者"孤",因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当了君主的人,必须要和家人还有手下保持一定的距离,因而变成了孤家寡人,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

毕竟秦始皇是统一天下的创始者,他不想与六国国君用一样的称呼,决定将"寡人"的称呼改为"朕"。

其实"朕"这个字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人自称,当然不是什么君王,而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大臣都可以使用。

屈原的《离骚》中便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诗句,可见"朕"这个字用处之广。

可见秦始皇选的这个字并不是一个很最贵的字,那为什么会这么使用呢?

清代文学家段玉裁曾经说过,"朕"这个字在秦朝后的写法并非像现在这样。

那个时候"朕"字是"舟"字旁,而旁边的也不是现在的"关",而是"灷"(zhuan)字。这个字代表火种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可以解释为在船上手持火把的人。

在早期的部落时代,古人都居住在水边建立的房子里,唯一能掌握火的人,那必定是部落的首领。所以"朕"这个字的写法为"舟灷",代表首领的意思。

而秦始皇是统一六国后最高的君主,虽然与曾经的君主一样都是一国之君,但是秦始皇认为曾经的君主都不能与他相比,他统一了天下,而部落首领也是同样是在做征战和统一的事情,故以"朕"自称,更加凸显了自己的地位。

根据史料上记载,早在上古时期的帝尧也用过"朕"自称,所以秦始皇使用这个字称呼自己,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

不过在汉朝史官抄写 历史 文件的时候,不小心把"舟"写成了"月"字旁,而"灷"又被他们变成了"关",演化成了"朕"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自称“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

此外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日本因为多数时间不是附属国,且自称天皇,所以自称“朕”。朝鲜半岛历代国王只能称“寡人”或者“孤”,不能自称“朕”。

1897年朝鲜王国“升级”为大韩帝国,1910年灭亡前仅仅两代国君称“朕”。越南国王对内称“大越皇帝”,对中国称“安南国王”,对内时自称“朕”。


扩展资料:

古代皇帝的称呼

1、陛下

“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2、寡人

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3、万岁爷

自唐朝起,中国人开始使用“万岁”表达对皇帝的祝福。满清时,出现一大批为表示对方地位高而自己地位低贱的称呼,称呼地位高的人开始加“爷”,比如以前有称呼皇帝为万岁的,变成万岁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朕




古代皇帝称自己为朕,史上第一个称自己为朕的帝王是谁?

秦始皇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中国古代帝王对自己称“朕”?是哪位皇帝第一个这样“称”的?不是有“孤”.“寡人”吗?

【拼音:zhèn】朕是第一人称所有格,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在中国古代专作皇帝自称,商、周天子却多自称予一人。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是魏的君主(魏王),只自称“孤”或“本王”;汉献帝可自称为“朕”。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的君主也使用“朕”这个称呼。(借用360百科)

我国皇帝是从何时开始自称为“朕”?

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朕为始皇帝”。

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
《尔雅》:朕,我也。
《楚辞·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秦灭六国以后,天子始自称朕。
秦始皇自称:“朕为始皇帝”。
自此,“朕”专为皇帝的自称。否则,是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