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张学良的评价如下:
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邵铭煌: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李敖:张学良是民族如何客观评价张学良的一生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扩展资料:
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邵铭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
参考资料: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张学良将军,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
张学良将军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张学良的失误,才导致九一八事变——其实其中因素颇多,张学良不战而退并不是不敢战,而是形势严峻——“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
九一八张学良的错误在于没有关注到近在眼前的威胁,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苏联的“中东铁路”。从大民族主义来说,张学良没有做错——他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但从战时角度来说,他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大量的东北军死在了苏联的战役里,同时也彻底激怒苏联,使唯一有能力解决日本的苏联与中国反目。
当年张学良九一八撤退,从大君子主意上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而从战时情况上却可能是正确的(张学良当时秘密处决了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吴俊升杨宇霆常荫槐的死对当时士兵影响很大,如果迎战,士气低迷,可能会伤亡更加惨重。
这里不得不再次谩骂一下学良将军——人跑了,武器都留下了!这些从外国进口的一流武器全部沦为日本杀戮中国人的武器……此事实在不妥,确实是大错。
不得不说张学良的军事策略不如其父亲,做事优柔寡断,但后期也确实为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他的情史也是值得一看的。
In a word,他是一个爱国的,渴望和平的人,但他的优柔寡断和退让却又让和平之前的黑暗更为残暴。
该怎样评价张学良这个历史人物 ?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 “西安事变”,以及此前东北军与中共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建立的统战关系,是张学良对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当时的抗战局势将向何方发展确实难以预料。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能否在陕西立足并取得日后的迅猛发展也很可能是个未知数。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学良不仅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而且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完全配得上“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这样的称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此后,他被蒋介石软禁了五十多年,许多志向再也无从实现。这种丧失自由的生活,对于他这样一个胸怀大志、才干突出、当时正值盛年的人来说,其痛苦岂能以语言来表达?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英雄。在值得我们敬仰的同时,更是极为令人扼腕。 在上述主要评价之外,张学良: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掉了鸦片,更忍受了五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是一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他的部下,上至军长下至士兵,几乎没有不尊重、拥戴他的;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然而,他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兵谏”快要成功之时,他因为担心蒋介石的安全,事前没有跟任何人商议(包括当时就在他身边、对他的安危非常关注的周恩来),就匆忙拉着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机场,并且陪送他们回南京,从此被监禁。他关心蒋介石,蒋介石却对他心狠手辣。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他的功绩大于过失。 总之,张学良不失为一个张学良青年时代的照片(9张)伟大的爱国者。
对张学良的评价?
你好:下面是从百科上摘要下来的.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张学良功不可没。
九·一八事变大家都熟悉,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但是,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少帅想想: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仅仅靠东北自己的力量,能同日本作战吗? 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 我个人以为,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至于杨虎城和中共,则是出于另外的考虑。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见凤凰卫视专访),值得深思。关于西安事变的书籍非常多,其中《挽救危亡的史诗》(广西师大出版社《抗日战争史从书》的一种)较好,尽管该书的观点非常正统,但史料是最详实的,也是相当准确的。
另外,西安事变后的谈判也充分体现了几方的不同立场。大体上,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钱,只要抗日;相比之下,杨虎城要地盘,中共既要地盘又要钱,而且为地盘和钱几致后来的谈判破裂。这一情况,在当时的记载以及后来宋美龄、顾祝同等人的回忆中有相当详细的描述。
赤诚之言,肝胆照人,充分显示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西安事变”发生不久,张学良就公开表示:“我们据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希望委员长能联合全国抗日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张学良对赵一荻说:“若是真有不测,那我也是为抗日,为中国不亡,别说牢狱,就是刀枪相加,我也死而无悔。”
在送蒋介石上飞机时,他坚决表示:“学良主意已定,为了抗日,我万死不辞。”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献出的是一颗燃烧的赤子之心,哪怕将自己焚毁,也要遗爱于华夏的明天。果然不出所料,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一回到南京,便把张学良软禁起来,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岁月。
1954年,在“西安事变”后的第18个年头,蒋介石召见了张学良,让他在晚年总结历史,撰写《西安事变忏悔录》(《自述》)。当时张学良与赵一荻有一段对话,张学良很严肃地说:自古以来写史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秉承帝王意志,无论是非曲直,指鹿为马,以博君主欢欣;另一种呢,就是杨刚那种人,刚直不阿,秉笔直书,纵使砍头也要维护历史的真实。我当然要作杨刚,否则十年、百年之后人们来看‘西安兵谏’,岂不要掉入一个大泥潭。”
夫人赵一荻听后感叹道:“我说汉卿啊汉卿,你这个刚直的脾气看来是没法改了。”“是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张学良笑着说。
著名史学家许卓云对“西安事变”的看法是:“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从四十五年来,我们所得知的资料,我认为当时张学良先生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心才做出挟持蒋委员长的决定。当时全国都笼罩在一片抵抗外侮抗日的气氛下,而张学良本人更有杀父失乡之痛……因此,他被逼冒死兵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许卓云老教授对张学良老校长的爱国热忱表示由衷的钦佩。真可谓“龄遐神龟,赤胆立巍峨”。
如何评价张学良,他与其父相比差在哪里?
张学良与他的父亲差就差在决心与胆量上,张作霖是白手起家,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出来,后来上山当了土匪,土匪里面也不是领头的,一步步的当了老大,后来清朝剿灭不了,就招安了他,张作霖那时候在东北当个地方官不容易.东北有日本人,蒙古人,满洲人好几股力量,他就在这些力量中周旋,越做越大。
这得是个人精才能干的事。而且无论他做了多少混蛋事,他是有爱国情怀的,他始终没有向日本人投降,日本人对于东北很是虎视眈眈,对张作霖又是来软的来硬的,张作霖就是没答应。结果就在张作霖坐火车的时候,把张作霖的火车给炸了。
然后张学良就上位了,他算是一个富二代了,父亲给他留下了一大笔产业和事业,东北军的实力在当时可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张学良完美的演示了怎么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日本人攻打东北的时候,把三十万的关东军全都撤出来,把东北拱手相让于敌人。这个也是他一生的污点,在他以后得岁月里面,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他说就算打了也没用,日本人的军队那么多,他不想让他的兄弟都送死。
我觉得这个说法真的差强人意,没有能力抵抗和连打都不打一下真的是两回事。我觉得这也是张学良安慰自己的一种说法吧。后来西安事变,他突然成为了大英雄,也是有历史贡献的,避免了内战的发生。总之这种人就是有功也有过,不抵抗那个真的是过太大了。
张学良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怎么评价他呢?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张学良的不抵抗,让日军看到了中国的懦弱和不堪,看到了尽快灭亡中国的可能性,增长了日本鹰派的勃勃野心。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虽然不能消灭日军,但可以这么说,如果张学良强硬回击,东北军誓死抵抗,日军在东三省就会被拖垮,根本没有力量来觊觎关内,中国人民十几年的抗战也就可以幸免了。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就是因为张分不清国内矛盾和国际矛盾,在两国交战之际居然要保存实力,选择不抵抗,才造成了后来中华亿万生灵涂炭,险遭亡国灭种之祸。如此人物,竟然也被吹捧为英雄,那在抗战中仅仅因为作战不利被枪毙的20多位抗日名将,何以在九泉之下安息,这不是个好人,也称不上什么坏人,用高晓松的话说,这就是妄人,一个可恨的妄人。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对张学良的评价(最好全面细致一点)
我看张学良: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在军阀的后代之中,
张学良是难得的将门虎子。
军事:
二次直奉大战,张学良率军攻破九龙口,大败吴佩孚;
蒋介石的北伐军,也是被张学良的军队当在邯郸,不得北上,
张学良创办了东北的海军、空军;
经济:
大力发展东北经济,
当时全国可以说是经常哀鸿遍野,
但是东北还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的;
教育:
创办东北大学,(要不能有现在的东软么)
政治: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关于其它方面:
1. 张学良为何沉迷于毒品?
张学良乃中情义之人,
其挚友郭松龄反奉,对其打击太大了,
也就是从此,张学良染上了毒品,
但是,张学良在出国之前,在上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用任何药物,靠自己的毅力,把毒品戒掉了,因为不要到国外拖着“东亚病夫”的身体,其毅力值得学习;
2. 张学良&&九一八
关于九一八,不管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还是张学良下的命令,
张学良的责任是不可以推卸的。 但是, 作为一个正常人,请用正常的眼光看看当时的形势: 中东铁路时间后,苏联对中国东北一直虎视眈眈,(说实话,苏联真的不怎么样,只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没人敢提苏联的不好,中东铁路事件就是一例) ,防御苏联的入侵,张学良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的援助,当时东北军的精锐大部入关,镇守河朔,关外东北军的精锐主要在中苏边境,这也是张学良没有想到倭寇会打东北。
九一八,张学良幻想着通过外交方式解决,所以未下令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张学良的过错。
九一八后,看看当时张学良的形势,蒋介石只是名义上的支持张学良 ,根本不会给张学良张学良一兵一卒,一枪一炮; 张学良 如对日开战,山东军阀韩复榘、山西军阀阎锡山势必趁火打劫,而苏联也会找理由入侵东北,这不得不防!!!
3. 张学良抵抗了
张学良与蒋介石拜了把子,东北人讲义气,啥事听大哥的,老蒋说不抵抗,那表面上的服从。实际上, 张学良暗中支持北军军民的抗倭斗争。
倭寇侵犯黑龙江, 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令其率部抵抗;
倭寇侵犯锦州, 张学良拿出50万条枪给黄显声将军,让其组织义勇军抗倭;
……
4. 张学良开始对共产党的偏见的原因
苏联真的不怎么样,中东铁路事件,苏联入侵东北,无恶不作,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给张学良留下的印象,那中国的共产党是什么样呢?张学良不得不这样想。
综上,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历史上的张学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长的帅,真的是把张作霖码好的一副好牌,活生生打成了阶下囚。
首先我要表示张学良是我心中的美男子。可惜,我不知道他是无心斗争还是无力斗争。张作霖这么虎的一个人,这么猛的给儿子布置了一手好牌,要是我,我肯定拿着我爹这幅牌,去逐鹿中原了。未必不能博一个好前程。
可惜年少的张学良真的是个纨绔子弟,我就不过多的批评民族英雄了,总之纨绔子弟年轻的时候干了什么,张学良就干了什么。不过面对着如此好看的一张脸,我真的作为颜控,也说不出什么批评的话了。只能说,之后的张学良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觉得张学良这一生,真的是可惜了。撤离东三省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污点,是不可以被原谅的,他安然无恙的撤退了,东北的老百姓怎么办?我还记得我的家人告诉我,他们那个年代上课都要学日本人给灌输的知识。当然了,学习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在学堂上干活。
说真的,我不知道张学良觉得自己窝囊不,张作霖才死了多久?东三省就成这样了?张作霖这样的枭雄,生出这么个儿子,唯一的好事就是促成了国共二次合作。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网上看过张学良三十岁时候的演讲,我真的是没眼看了,他爱人民吗?不,他爱自己。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张作霖真的可惜啦,这个儿子简直气死人,除了帅还有什么用处?可能还可以作为一个摆设让大家看看。好好的枭雄之子,成了阶下囚,换成我,我得憋屈死。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评价张学良的?
对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给予张学良极高的评价。早在1937年1月1日,也就是张学良在南京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的第2天,刘少奇发表文章指出:“张学良在南京的行动,是有助于团结全国抗日,停止一切内战的方针之实行的。这不是表示张学良的无耻与投降,反而表示张学良为着团结全国抗日,停止内战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忠诚。张学良是请罪了,西安事变的一切责任他担负了,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呢?那就是只有南京政府要执行真正足以满足全国人民愿望的抗日救国政策。”
“西安事变”两个月后,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访问陕北苏区,在延安的窑洞里会见了毛泽东。在谈到“西安事变”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西安事变’中,国内一部分人极力挑拨内战,内战危险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12月25日张汉卿先生送蒋介石先生回南京之一举……则和平解决就不可能。兵连祸结,不知要弄到何种地步,必将给日本一个最好的侵略机会,中国也许因此亡国,至少也要受到极大的损害。”
由此可见,毛泽东也对张学良以个人的极大牺牲避免内战爆发的爱国壮举给予了高度赞赏。
“西安事变”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必要的前提(毛泽东语)。
中国第3代领导核心江泽民也高度评价“西安事变”,称它体现了一种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西安事变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西安事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表明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好还是坏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好或一个坏来概括,我们要全面的来看,或是对他的是非功过来一个三七开。
在网络里,确实是有不少言论铺天盖地的,把张学良骂成是中国头号汉奸,我想,这个汉奸的定论,并不是历史给他定的定论,而是人们给骂出来的。
我想,他要真是一个投靠日本为虎作伥的汉奸,或者像汪精卫那样,来个曲线救国,他能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吗?
就连蒋介石把他关进监狱的罪名,也不是汉奸罪,更不是逃跑罪。我想人们都看到了,山东的韩复渠,他没有投靠日本当 汉奸,只因逃跑,不就被蒋介石处决了吗?
至于张学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丢掉东北,这可以说是他的三分过。
至于说到七分的功,首先,他顶着日本的压力,毅然的将北洋政府的旗帜落下 ,归顺在南京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在九一八事变后,他一路败退到大西北后,又被蒋介石安排去剿灭陕北的红军,而与红军交战,他根本就不是对手。当他与红军和中共领导接触后,认定我党领导的红军,是中国最顽强的军队,而打内战是没有出路的。
张学良我党思想的影响,决议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但他这个主张,正与蒋介石的攘外先安内,背道而驰,把他的提议置若罔闻。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与 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活生生的把一个国家元首,当做阶下囚扣了起来,逼着他下令抗日。
然而,老蒋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最后,在国民政府内部的主战派,和中共的劝说下,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向全国发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拿起一切可以拿起的武器,打击日本侵略者,轰轰烈烈的一场抗击外敌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当然,这个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时候,在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被蒋扣押。
当时,人们心知肚明,那是冒犯了领袖,让蒋介石当了他一生,唯一一次的阶下囚。
除了蒋介石个人感情上恨他,还有谁恨他呢?就是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和已经投靠了日本的那些个汉奸们,把他恨之入骨,就像汪精卫对他的评价,说他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汪精卫所说的两面,就是他和蒋介石,确实是,他得罪了蒋介石,更得罪了汪精卫。
而得罪 蒋介石,那是个人感情,而得罪汪精卫,那是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