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生于1480年,逝于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

著作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直庐稿续》《南还稿》《留院逸稿》《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等数十种,共计200多万字,其中诗作1300多首。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人

严嵩是明朝人,著名权臣。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然而多年来,有关严嵩是否大奸臣,仍然争议不休,这些争议主要围绕着他专国擅政,逼害忠良与及巨贪恶富的指控。

另外来自严嵩故故乡分宜的学者,包括严曰文、严小平等人却对严嵩的评价采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他也具有忠君爱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绩卓著。

扩展资料:

严嵩迫害忠臣

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

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凭借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严嵩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人 严嵩是哪里人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人 严嵩是哪里人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之一。他出生于1480年,那时在位的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之后则是孝宗,而在他高中进士的1505年,孝宗去世武宗继位,而严嵩真正报效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

严嵩画像

因为严嵩在考中进士几年后,突发大病不得不退官回家,之后有整整十年时间一直在家隐居读书。等到他重新回到官场后,又有十几年一直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职,并没有大的作为。直到他高攀上自己的同乡、当时已经是礼部尚书深受皇帝宠信的夏言后,严嵩才真正步入官场,被人所熟知。而那时,早已经是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间。

严嵩重新做官的时候大约是40岁,而等到他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时已有52岁,所以严嵩属于那种为官较晚成名更晚的人。不过之后,因为先有夏言的扶持、后以自己的讨好换来皇帝的宠爱,严嵩一路高升,很快入朝为官得到皇帝信任,仅仅只花了十年就成为了内阁大学士,之后没几年就成为内阁首辅,从此把持朝政。

严嵩专权了大约20年,1562年他被罢官抄家。最后无家可归的严嵩,在外流浪了两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而明世宗也是在那一年去世

对于一个大臣而言,他的一生主要就是为官的那些年。而严嵩为官的几十年,从得到重用开始到结束就一直是明世宗在位期间,所以,严嵩总的来说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

严嵩是哪里人

严嵩是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介桥村人,所以他的号里有一个就是“分宜”。因为是严嵩的故里,那里也一直在以严嵩作为自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许多严嵩的遗迹和文物。据说现在,村里还有许多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

严嵩故里

严嵩一生在世87年,其中25岁高中举人前一直居住于家乡,而之后不久他因为患上大病而退官回到原籍整整十年,以及最后他倒台后死前也是被送回家乡。因此,严嵩一生有接近40年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乡的,因此,他给家乡留下了许多文物和遗迹。

据说在岩松的家乡,和他有关的历史遗存,有数百件之多。比如他的故里有几十栋明清时期的古祠,有严嵩的真假墓地,有严嵩的家庙等,同时也流传了不少有关的传说。比如,介桥村原来叫介溪村,因为当地有一泉水自西向东流淌,形成了一个池塘,被称为介塘。严嵩的父亲在当地捐资修建了一座石桥,严嵩后来把它称为介桥,于是该村就改名为介桥村。

擅长诗词的严嵩,据说一生写了1300多首诗词作品,其中描写赞颂江西省名山名胜的诗词就有200多篇。比起他的诗词,严嵩更为留名青史的是他的书法。就跟诗人喜欢在旅游时写首诗来抒发感慨一样,擅长书法的文人大多也喜欢在名胜古迹留下自己的墨宝,此外也有许多人愿意来求他的墨宝。所以在严嵩的家乡,他的书法作品有不少。

现在发现的严嵩的文物不多,两方私印,一张卷轴,一件御赐的皇袍,两件象牙朝笏等。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人?

明代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二十二日,严嵩生于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今江西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父亲严淮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治《诗经》),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十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历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为官。明代政治家、权臣。
明朝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严世蕃案发,遭罢职抄家,寄食于墓舍,两年后病死,年八十七岁。